点亮“细节”,让作文“美”起来——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写作教学:“抓住细节”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点亮“细节”,让作文“美”起来——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写作教学:“抓住细节”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8 17:5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点亮“细节”,让作文“美”起来——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写作教学:“抓住细节”教学设计
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写作类型主要以写人叙事的记叙文为主,他们虽然有小学六年写作经验的积累,但是缺少对人物、生活细致的观察。日常写作中,很多学生对人、事、物用的是标签式、概述式的文字,不知道如何才能写得鲜活和有画面感,造成文章空洞,缺少细节,不能很好刻画人物,表达情感;也有些学生极力追求细节,但是常常是“为了细节而细节”,不知道细节如何为表达人物特质或作者情感而服务。因此,对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的指导与训练尤为重要。
教学思想
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细微刻画,往往能够起到以小见大、华龙点睛的作用。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一篇文章能言之成文且言之有物,最需要掌握的就是细节描写的方法。七下教材第三单元的文本提供了细节描写的最好范本,《阿长于<山海经>》、《老王》、《台阶》、《卖油翁》都是非常经典的写人之作,作者往往只用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能让文章中的人物“活”起来,真实生动,饱含情思,带给人心灵的微颤。所以设计写作教学时,我们应该利用部编教材读写结合的单元整体编排原则,带着学生再次回读单元经典文章,在跟着经典作品学“抓细节”“写细节”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构建起细节描写的策略支架,让学生学会由“点”及“面”,由“个”到“类”方法总结,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教学目标
1.了解细节描写及常见类型,理解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作用。
2.学习如何捕捉生活细节,描写生动的细节。
3.注意在写作中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表达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依据单元课文,学习如何捕捉和描写细节。
难点:能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生活中的人物,表达情感。
教学安排
2课时。
方法教学1课时,学生习作展示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智慧竞猜”,请同学们用你的火眼金睛去辨别人物的身份。
(1)他在大街上走着。 这个“他”的身份是什么呢?
(2)身穿黑衣服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身穿黑衣服”这是对人物外貌描写,“慢慢地”形容走的速度,这个人为什么慢慢地走呢?总之,光靠一个外貌描写,和慢慢地走,我们猜不出这个人物的身份。让就我们往下看吧。
(3)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不时地左右观看。“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进一步对人物进行外貌描写,相信同学们的脑海里一定出现了这个人物的画面。“不时地左右观看”这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为什么左右看,看什么呢。虽然设置了一系列的悬念,但是我们依旧猜不出人物的身份。
(4)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贼眉鼠眼地向四周张望,目光始终瞄着行人的口袋和背包。“贼眉鼠眼”是对人物神态的细节描写,形容神情鬼鬼祟祟,这样的描写非常的生动形象。“目光还始终瞄着行人的口袋和背包。”这个动作的细节描写让我们怀疑这个人不一定是好人,但是他的身份是什么呢?我们还是不能完全确定。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5)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贼眉鼠眼地向四周张望,目光始终瞄着行人的口袋和背包。突然一阵警笛声使他身子一颤,立刻又恢复了常态。“一阵警笛声。”这是一个环境描写,听到警笛声,文中的他身体“一颤”,立刻又恢复了常态,这是个非常有意思、有画面感的一个细节描写。这下,你应该猜出他身份了吧?
对了,通过这些细节描写,我们可以推断出他是小偷。好的细节描写,就犹如一座座精美的灵魂,有了它才能使人物性格鲜明,形象栩栩如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抓住细节”进行写作。
任务一
认识细节
我们先来回顾什么是细节描写,语文作业本第7页的知识卡片是这样解释的: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有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是刻画人物精神的最重要的方法。他往往能起到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种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描绘的细节描写,具有真实、典型、生动的特点。细节来自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贵在精而不在多,要能够生动形象的反映出人物、景物、事件的真实特征,让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
任务二
写好细节
老师这样讲述同学们肯定觉得细节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吧,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本单元课文中的几个经典片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细节形诸于笔,让人物形象可感呢?
方法一
抓住人物最典型的某一细节,反复状写,突显特点。
这两段话,刻画了老王病入膏肓,命不久已的生命状态。我们来分析一下作者是怎么细致入微地来刻画老王这一状态的。
当我“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也不那么直僵僵的,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作者抓住老王“直僵僵”这个特征,细致地刻画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没有任何生气,生命即将结束的状态。写出了作者当时惊讶害怕的心态,为下文表达内心的愧怍做了铺垫。这种真实的感受,让读者仿佛置身文中,令人难忘。
这就是细节描写的魅力,让所描绘的画面定格在读者的脑海里。
这也是细节描写的第一个方法:抓住人物最典型的某一细节,反复状写,突显特点。
下面,我们来看两段学生习作《春节的搬运工》,请同学们点评一下,最打动你的是哪个细节?
我来点评
今年的春节很特别,小作者塑造了一群认真投入,忘我工作的劳动者形象。
写了工地里男人们用宽厚的肩膀扛起铁管的场面。
对妇女们的描写刻画则是抓住了动词“屈膝、反身、拽住”,生动了展现了妇女们认真工作的情景。
对爷爷的刻画,主要抓住了“背影”展开, 高耸的脊柱,托住肩上的钢管,稳稳地前行。
这些细节描写都细微真实,画面感极强,让人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可以说,如果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
方法二
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鲁迅笔下的阿长,作者为了塑造这一人物,运用了哪种细节描写的方法。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思考。
这里运用了很多动词,伸出、按住、摇、塞将一个迷信、没有文化,但又急切渴望美好未来的阿长写得惟妙惟肖,真实可感。像这个“摇”字,将阿长那一刻的担忧、急切与渴望刻画得淋漓尽致,极富画面感。这种方法就是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我来描写
请同学们试着运用这种方法,对下面这句话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1分钟)
她端起碗,吃了起来。
好了吗?吕老师班上的一个同学是这样写的,请同学们点评:
她小心翼翼地端起碗拿起筷,挑了几缕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樱桃小嘴,又迅速地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还不停地用餐巾纸擦拭唇角的余油。
你们觉得这位同学这段话写得怎么样?
这些动词的准确运用,让我们似乎看见了一幅“淑女用餐”图。
方法三
巧用修辞
方法四
环境描写
除了上面学习的两种细节描写方法外,还有什么细节描写的高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台阶》中的这段话。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
父亲的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当家里开始造台阶的时候,父亲很早就起来了。
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学生思考
因为他的额头上滚满了露珠,每一根头发上都有小水珠,那些头发是挑着那些小水珠的,可见水珠之大,父亲劳作的辛苦。一个“挑”字更是达到以发拟人,借发写人的效果。
这里还运用了另外一种修辞“黄豆大的露珠”,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露珠的大。
可见,我们抓住细节时可以多运用修辞方法。(方法三:巧用修辞)修辞方法的运用往往可以加深读者对人物的感性认识,也易于传递出人物内心的情感。
“浮”“飘”都写出了那时已是深秋,雾水很大的特点,而在这样一个早上,父亲在辛勤地踏着黄泥,进行劳作,劳动的强度是很大的,这段文字看似写深秋的雾水、露水,实则在写父亲的辛勤劳作,表现了父亲即将实现理想时的愉悦、兴奋之情。可见,我们可以运用环境描写来刻画人物,将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方法四:环境描写)
我来改写
下面请同学们把下面这段叙述文字改写成生动的描写文段,要求运用巧用修辞或者环境描写的方法。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很紧张,很害怕,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伤心。
同学们,好了吗?
我们来欣赏两段优秀的学生习作
生动的细节描写,让读者对当时的情景有了更直接的认识。
课堂小结
同学们,大千世界中的美无处不在,我们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更要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发现生活中每个细微处的美,做一位具有丰富情感,细腻笔触的幸福之人。
课后作业
我们的记忆中总会有许多难忘的时刻。所谓难忘,可能是惊喜、兴奋、有趣,也可能是惭愧、尴尬、甚至是难堪。回忆一个自己难忘的时刻,并以《_______的那一刻》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横线上填入的词语,应指发生在短暂时间内的令你难忘的事情,比如“冲过终点线”“走上领奖台”“拿到成绩单”……
2.回忆那一刻的细节或场面,再现当时的情景要尽量写得具体,还要写出当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