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节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
考点一、物质的导电能力
(一)导体、绝缘体的含义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做导体。常见的导体有各种金属、石墨(碳)、入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做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瓷、塑料、干木材、油和干燥的空气等。
(二)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有些绝缘体在条件改变时可能会变成导体。例如,常温下玻璃是绝缘体,当烧到红炽状态时可以导电,干木头在潮湿的情况下可以导电,空气在闪电作用下可以导电,纯水地维V在掺有杂质的情况下也可以导电等。导体的表面被氧化或腐蚀后,导电能力下降,甚至不导电,所以电路的关键部位必须采取防腐蚀措施。
(三)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绕核高速运动的电子构成的。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
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在金属导体中存在着大量可自由移动的电子;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存在着可自由移动的电荷,称为正、负离子;在绝缘体中,几乎没有能自由移动的电子。
由此可见,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几乎没有能自由移动的电子。
(四)半导体
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叫做半导体。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是硅和锗,半导体主要应用于电子工业。
典例1:(2023八上·温州期末)如图所示,电池因长度太短不能接触电池盒两端金属片,无法对外供电。此时,只需在空隙处塞入一些填充物便能解决问题。该填充物可以是( )
A.锡箔纸 B.干纸巾 C.塑料块 D.橡皮擦
【答案】A
【解析】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要使电池正常向外供电,那么在空隙处塞入的应该是导体。在四种物质中,只有锡箔纸为导体,其余都是绝缘体,故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
变式1:(2023八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电力工人随身携带的电工箱,箱内的下列物品中属于导体的是( )
A.金属刀片 B.塑料空心手柄 C.橡胶保护套 D.电工胶带
【答案】A
【解析】导体:容易导电的物质。金属、石墨(碳)、人体、大地和盐类的水溶液都是导体。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橡胶、玻璃、瓷、塑料、干木头、油和干燥的空气都是绝缘体。
【解答】A.金属刀片容易导电,属于导体,故A正确;
B. 塑料空心手柄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故B错误;
C. 橡胶保护套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故C错误;
D. 电工胶带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故D错误。
变式2:(2023八上·杭州期末)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中有电子,绝缘体中没有电子
B.绝缘体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变成导体
C.金属能够导电是因为存在大量可自由移动的电子
D.金属能够导电是因为金属内部的原子核可以自由移动
【答案】C
【解析】根据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判断。
【解答】AC.导体和绝缘体中都有电子,只是导体中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较多,而绝缘体中可以自由移动的电子较少,故A错误,C正确;
B.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B错误;
D.金属能够导体是因为金属内部电子的自由移动,而不是原子核的自由移动,故D错误。
变式3:(2023八上·德清期末)2021年7月24日东京奥运会击剑比赛中,当孙一文的剑击中对方身体时,裁判面前的指示灯会发光,这说明剑是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当指示灯发光时,剑、上衣、身上的金属线与电源、指示灯形成了 (选填“短路”“开路”或“通路”)。
【答案】导体;通路
【解析】导体指能导电的物体,绝缘体指不能导电的物体。电路短路是指电流不经过用电器。开路是指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通路是指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用电器。
【解答】当孙一文的剑击中对方胸部时,裁判面前的指示灯会发光,这说明剑容易导电,是导体;裁判面前的指示灯发光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剑、上衣、背上的金属线、指示灯以及电源形成通路,如果电路发生断路或短路,灯泡都不能发光。
考点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一)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设计思路: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时,要控制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选用不同长度的导体接入之间,观察灯的亮度以及电流表的示数。
现象分析:当接入导体甲(1米)时,灯的亮度较暗,电流表的示数较小,说明甲的电阻较大;当接入导体乙(0.5米)时,灯的亮度较亮,电流表的示数较大,说明乙的电阻较小。由此说明导体的电阻大小与长度有关。探究结论: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二)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设计思路: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时,要控制导体的材料和长度相同,选用横截面积不同的导体接入,观察灯的亮度以及电流表的示数。
现象分析:当接入较细的导体甲(0.5毫米2)时,灯的亮度较暗,电流表的示数较小,说明甲的电阻较大;当接入较粗的导体乙(1毫米2)时,灯的亮度较亮,电流表的示数较大,说明乙的电阻较小。由此说明导体的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有关。
探究结论:材料、长度相同的导体,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三)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设计思路: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的关系时,要控制导体的横截面积和长度相同,选用不同材料的导体接入,观察灯的亮度以及电流表的示数。
现象分析:当接入甲材料(镍铬合金)制成的导体时,灯的亮度较暗,电流表的示数较小,说明甲的电阻较大;当接入乙材料(铜)制成的导体时,灯的亮度较亮,电流表的示数较大,说明乙的电阻较小。由此说明导体的电阻大小与材料有关。
探究结论:横截面积、长度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导体,导体电阻的大小不同。
(四)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设计思路:探究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时,应控制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和长度相同。通过改变同一导体的温度,利用电流表的示数来比较电阻的大小。
实验步骤:按图示连接电路,闭合开关,记录电流表的示数;给金属导体AB加热半分钟,再闭合开关,记录电流表的示数,观察灯的亮度。分析与论证:加热前,电流表的示数较大,灯的亮度较亮;加热后,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灯的亮度变暗,说明金属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
实验结论:导体的电阻大小与温度有关。
典例1:(2023八上·南浔期末)小浔为了比较萝卜、土豆、番薯的导电能力,将它们切成大小相同的长方条,分别接在如图甲电路A、B间。
(1)该实验探究目的类似课本中“研究导体电阻大小与 的关系”;
(2)实验设计中,小浔想通过观察比较 来比较三者导电能力的大小,这种研究方法叫 (选填“等效替代法”或“转换法”)。
(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小浔发现实验现象不明显,无法达到实验目的。他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有一种电波感应器(如图乙所示),能向物体发射电波,并根据物体反射回来的电波强弱来判断物体的导电能力,物体对电波反射越弱,则导电能力越强。若向萝卜、土豆、番薯发射相同强度的电波,反射回来的电波结果如下表(+号越多电波越强),则萝卜、土豆、番薯中导电能力最强的是 。
实验材料 感应器接收到反射回来的电波强弱
萝卜 ++++
土豆 +++++++
番薯 ++
【答案】(1)材料(物质种类)(2)小灯泡的亮暗程度;转换法(3)番薯
【解析】导体的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材料、导体长度有关。导体材料不同,阻值不同。导体长度越大,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解答】(1)实验中萝卜、土豆、番薯形状大小均相同,只有种类不同。
(2)电路中电流越大,则小灯泡的亮度越大,是为转换法。
(3)物体对电波反射越弱,则导电能力越强,三种材料中,番薯反射的电波最弱,所以番薯导电能力最强。
变式1:为维护消费者权益,我市某技术监督部门对市场上电线产品进行抽查,发现有一个品牌的铜芯电线不符合规格:电线直径明显比说明书上标有直径要小。这种电线不符合规格主要原因是( )
A.电线的温度引起电阻偏大 B.电线的材料引起电阻偏大
C.电线的长度引起电阻偏大 D.电线的横截面积引起电阻偏大
【答案】D
【解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导体的长度、材料、粗细和温度;
【解答】当导体的长度、材料、温度不变时,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本题中的条件即为直径小,电阻大
变式2:(2022·浙江宁波·八年级期中)某同学利用如图电路,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其横截面积的关系”,图中甲、乙、丙是镍铬合金丝,甲、乙长度相同,乙、丙粗细相同。实验中,根据___________判断接入M、N两点间电阻的大小,应选用的镍铬合金丝为___________(填“甲和乙”、“乙和丙”或“甲和丙”)。
【答案】电流表的示数大小 甲和乙
【解析】[1]将电阻的大小转换成电流表的示数,电流表示数越大则电阻就越小。
[2]要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其横截面积的关系”,就应选材料相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导体甲和乙。
变式3:(2023八上·杭州期末)在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时,老师引导学生作了如下的猜想:
①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②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长度有关;
③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材料有关;
如图为他们进行实验探究的器材,演示板上固定了四条金属电阻丝,规格如表所示。
金属丝 材料 长度/m 横截面积/mm2
a 锰钢 1 20
b 镍铬 1 20
c 锰钢 1 30
d 锰钢 0.5 20
(1)在探究电阻跟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可依次把M、N跟 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分别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分析比较这两根金属丝电阻的大小,可以得到结论。
(2)依次把M、N跟a、d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分别记下电流表示数,分析比较a、d两根金属丝电阻的大小,可探究电阻跟 的关系。
(3)该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试再举一个用此科学方法的实验: 。
(4)请指出本实验电路设计中的不足之处 。
【答案】(1)ac (2)长度 (3)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等
(4)电路中缺少保护电阻,有可能会造成电流过大损坏电路
【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2)根据表格分析a、d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3)根据自己对初中物理实验研究方法的认识解答。
(4)注意分析电路中是否会造成电流过大的情形即可。
【解答】(1)探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导体的材料和长度相同,只改变导体的横截面积,故选ac;
(2)根据表格可知,a、d中导体的材料额横截面积相同,只有长度不同,因此可以探究电阻根据长度的关系;
(3)使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和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
(4)根据图片可知,电路中只有电阻丝,一旦电阻太小时,可能会造成电流过大而烧毁电路,则实验设计电路的不足之处为:电路中缺少保护电阻,有可能会造成电流过大损坏电路。
1.(2023八上·婺城期末)常温下,下列物质中属于绝缘体的是( )
A.橡胶 B.食盐水溶液 C.碳棒 D.大地
【答案】A
【解析】容易导电的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叫绝缘体
【解答】橡胶不容易导电,为绝缘体;而食盐水溶液、碳棒和大地,都容易导体,为导体,故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
2.如右图所示的两导体是由同种材料组成的,且长度相等,则( )
A.R1>R2 I1=I2 B.R1>R2 I1>I2 C.R1【答案】D
【解析】(1)电阻与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2)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两段导体由同种材料组成,且长度相等,因为R1的横截面积大于R2的横截面积,所以R13.(2023八上·长兴期末)如右图所示,将两根铅笔芯并列接入电路中时,发现比单独接入一根铅笔芯电流更大,小灯泡更亮。导致铅笔芯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的主要因素是( )
A.材料 B.长度 C.温度 D.横截面积
【答案】D
【解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导体长度、横截面积、导体材料、温度等。其他条件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解答】两根铅笔芯并列接入电路中时长度、材料和温度都没变,横截面积增大,所以电阻减小,灯泡变亮,D正确。
4.如图所示电路中,金属板M与N之间夹着一滴水银,当两金属板互相靠近一些时,电路中电流表的读数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导体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率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当两金属板互相靠近时,距离变小面积变大,电阻变小,电路中电流表的读数将变大
5.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白炽灯的灯丝断了一截,若搭接上后仍能使用,则灯丝的电阻将( )
A.增大 B.减小 C.和原来一样 D.都有可能
【答案】B
【解析】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导体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率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白炽灯的灯丝断了一截,搭接后面积不变,长度变小,电阻变小。
6.有一段均匀导线的电阻是4欧,把它对折后作为一根导线使用,这时它的电阻可能是( )
A.1欧 B.2欧 C.4欧 D.16欧
【答案】A
【解析】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据此分析对折后的电阻和原来电阻的关系。
这根导线对折后,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那么电阻也会变为原来的一半,即:;
将它们对折并联后,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2倍,那么电阻又变成原来的一半,即:
7.下列做法能使导体的电阻变小的是( )
A.把铜丝对折成两段并联 B.把铜丝拉长
C.将铜丝加热 D.把铜丝换成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的铁丝
【答案】A
【解析】A.把铜丝折成两段并联,横截面积变大,长度变短,电阻变小,故A符合题意;
B.把铜丝拉长,铜丝的体积不变,横截面积变小,长度变大,电阻变大;故B不符合题意;
C.给铜丝加热,铜丝的电阻变大;故C不符合题意;
D.相同长度和横截面积的铜丝和铁丝相比,铁丝的电阻较大,故D不符合题意。
8.(2022·浙江金华·八年级期末)在研究科学问题时,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常用一个科学量来代替其他所有科学量,但不会改变作用效果,这种科学方法叫做等效替代法,比如曹冲称象,用石头替代了大象,巧妙地测出了大象的重力。下列示例主要运用了等效替代法的是( )
A.研究电流时将它比作水流
B.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C.通过灯泡的亮度判断通过的电流大小
D.用一个20欧的电阻代替两个10欧的串联电阻
【答案】D
【解析】A.电流和水流属于不同的事物,水流能够直接观察,电流无法直接观察,但两者的成因和作用有相同之处。以水流比电流,采用的是“类比法”,故A不符合题意。
B.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研究一个量对浮力的影响,需要控制其他变量相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B不符合题意。
C.电流不能直接观察,是通过灯泡亮度的变化来体现,运用的是“转换法”,故C不符合题意。
D.探究串联电路总电阻的大小时,用一个20欧的电阻代替两个10欧的串联电阻,运用了“等效替代法”,故D符合题意。
9.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其电阻为4 Ω。将它均匀拉长为原来的2倍,则其电阻变为________Ω(电阻丝温度不变)。
【答案】16
【解析】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因此长度变为原来的2倍后,电阻变成原来的2倍,即:4Ω×2=8Ω。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成反比,拉长后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一半,那么电阻又变成原来的2倍,即:8Ω×2=16Ω。
10.如图所示的电路,AB和CD均为镍铬合金线。闭合开关后,通过观察________,可以比较出合金线电阻的大小,这种研究方法叫________(选填“等效替代法”或“转换法”)。这个实验装置是研究电阻大小与导体________的关系。
【答案】电流表的示数;转换法;横截面积
【解析】(1)电流表的示数越小,则导体的电阻越大;电流表的示数越多,则导体的电阻越小;
(2)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3)根据图片确定影响电阻的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解答】(1)闭合开关后,通过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可以比较出合金线电阻大小,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2)根据图片可知,其它因素都相同,只有合金线的横街面积不同,因此这个实验装置研究电阻大小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
11.铜导线甲、乙长度相等,甲的横截面积大于乙的横截面积,则甲导线的电阻___________乙导线的电阻(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将上述甲、乙导线串联在某一电路中,则通过甲、乙两导线的电流关系是: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等于”)。
【答案】小于 等于
【解析】[1]导体的长度、材料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长度相等的铜导线甲和乙,且甲的横截面积大于乙的横截面积,则甲的电阻小于乙的电阻;
[2]甲和乙串联在电路中,因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所以通过甲导线的电流等于通过乙导线的电流。
12.(2023八上·拱墅期末)小乐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图中A为锰铜合金线,B,C,D为镍铬合金线,S表示横截面积。在探究电阻的大小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小乐应选择其中 两根合金线分别进行实验。若实验中只用锰铜合金线,可以探究导体电阻跟 的关系(选填”长度”“横截面积”或”材料”)。实验会发现B和C两根合金线的电阻大小关系是RB RC(选填”大于”或”小于”)。
【答案】BC;长度;大于
【解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探究电阻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解答】要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需保持导体的长度、材料和温度不变,导体的横截面积不同,所以应选择B和C两根导线;实验中只用导线A,则导线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可以研究导体电阻跟长度的关系;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C的横截面积大于B,故RB>Rc。
13.“电池+口香糖锡纸=取火工具”,这是真的吗?小敏和同学们进行了验证。取口香糖内的“锡纸”,用剪刀将“锡纸”剪成两头宽中间窄的形状,如图甲所示,将该“锡纸”两端封闭紧贴在电池的正负两极上,不一会儿“锡纸”从中间最窄的部分开始燃烧起来,如图乙所示。
(1)将“锡纸”的两端直接接入电池正负极,就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_,迅速产生大量热量使温度达到“锡纸”的着火点而使之燃烧。
(2)分析图甲可知,ab段的电阻____________cd段的电阻。(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电源短路 大于
【解析】(1)[1]因为锡属于金属,具有导电性,将锡纸条带锡的一端接在电池的正极,另一端接在电池的负极,形成了电源短路,此时电路中迅速产生大量热量使温度达到锡纸的着火点而使之燃烧。
(2)[2]由图知,相同长度的ab段和bc段锡纸,ab段横截面积较小,所以电阻较大。
14.如图所示,将废弃灯泡的玻璃外壳小心打碎,留下灯头和固定两根引线的玻璃芯柱,将与之相连的灯丝去掉,利用灯头把玻璃芯柱与一只灯泡串联接入家庭电路中,此时灯泡 发光;然后用酒精灯加热玻璃芯柱,当玻璃芯柱加热至红炽状态时,灯泡 (前两空均填“能”或“不能”)发光。这个实验说明常温下的玻璃是 ,高温下的玻璃变成了 (后两空均填“导体”或“绝缘体”)。
【答案】不能;能;绝缘体;导体
【解析】正常状态下,玻璃为绝缘体,它不能导电。当加热玻璃大的熔融状态时,它变成导体,此时能够导电,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如图所示,将废弃灯泡的玻璃外壳小心打碎,留下灯头和固定两根引线的玻璃芯柱,将与之相连的灯丝去掉,利用灯头把玻璃芯柱与一只灯泡串联接入家庭电路中,此时灯泡不能发光;然后用酒精灯加热玻璃芯柱,当玻璃芯柱加热至红炽状态时,灯泡能发光。这个实验说明常温下的玻璃是绝缘体,高温下的玻璃变成了导体。
15.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规格不同的导体有若干)
(1)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指明该方案存在的不足:________。
(2)小红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当她将一段导体接入a、b两点间并闭合开关后发现灯不亮,经检查电路无断路、短路故障,你认为灯不亮的原因是________。
(3)小丽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电路,该电路中灯泡的作用有哪些?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b间电阻小时,会导致电路中电流过大,烧坏电路中的元件
(2)ab间电阻太大
(3)保护电路;粗略反映电路中电流变化
【解析】(1)在甲电路中,除了电阻丝没有其他保护电阻,一旦电阻丝的阻值太小,就会导致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太大,可能会烧毁电器元件;
(2)如果接入的电阻丝的电阻太大,那么通过灯泡的电流就会很小。而灯泡是依靠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电流太小,就不能使灯泡发光。
(3)通过灯泡的电流大,那么灯泡亮度大;通过灯泡的电流小,那么灯泡亮度小,因此通过灯泡的亮度变化可以感知电流大小变化,进而对电阻的大小进行判断;灯泡本身有一定的电阻,因此可以防止电路中电流过大,对电路造成破坏。
【解答】(1)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指明该方案存在的不足:ab间电阻小时,会导致电路中电流过大,烧坏电路中的元件。
(2)小红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当她将一段导体接入a、b两点间并闭合开关后发现灯不亮,经检查电路无断路、短路故障,我认为灯不亮的原因是:ab间电阻太大。
(3)小丽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电路,该电路中灯泡的作用:
①保护电路;
②粗略反映电路中电流变化
16.(2022·浙江台州·八年级期末)小明利用一个去掉玻璃壳但灯丝完好的白炽灯和其它必要器材, 完成一些电学实验。
(1)连接如图甲所示电路, 闭合开关后, 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 其示数为___________安。
(2)接着点燃酒精灯对灯丝进行加热, 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小, 是因为灯丝的电阻随着 ___________而变大。
(3)断开开关, 并将灯丝剪断, 再次闭合开关, 发现电流表示数为“0”, 此时电路的状态是___________
(4)在步骤(3)的基础上, 用酒精灯对固定灯丝的玻璃柱进行加热, 随着玻璃柱逐渐被烧红, 小明可以观察到___________的现象, 说明在特定条件下, 玻璃可以由绝缘体转化为导体。
【答案】0.3 温度升高 断路 电流表示数不再为 0(或电流表指针有偏转)
【解析】(1)由乙图知道,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则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
(2)接着点燃酒精灯对灯丝进行加热, 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小,由知道,电压一定时,通过灯丝的电流变小,说明灯丝的电阻变大;由此可知,灯丝温度升高,其电阻变大。
(3)断开开关, 并将灯丝剪断, 再次闭合开关, 此时电路的状态是断路, 所以电流表示数为“0”。
(4)在步骤(3)的基础上, 用酒精灯对固定灯丝的玻璃柱进行加热, 随着玻璃柱逐渐被烧红, 小明可以观察到电流表示数不再为 0(或电流表指针有偏转)的现象, 说明在特定条件下, 玻璃可以由绝缘体转化为导体。
17.为了探究“铅笔芯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小明设计了如图电路,电源电压恒定,R0为定值电阻。
(1)在本实验中电阻R0的作用是___________ ;
(2)小明检查电路后认为电路设计存在问题,实验过程中没有保持铅笔芯两端的电压相同,无法判断其电阻变化。小明的观点是否正确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3)闭合开关后用酒精灯对铅笔芯进行加热,每隔10秒记录一次电流值,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电流/A 0.16 0.19 0.21 0.22
由此可以得出:铅笔芯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
【答案】保护电路 不正确 见解析 减小
【解析】(1)[1]如果铅笔芯的电阻过小,电流则会很大,烧坏电流表,所以电阻R0的作用是通过限制电流的大小来保护电路。
(2)[2][3]小明的说法不正确,电路中电源电压及定值电阻R0不变。若电流变大,则总电阻变小,说明铅笔芯电阻变小;若电流变小,则总电阻变大,说明铅笔芯电阻变大。
(3)[4]由表中的数据可知,随温度的升高电流是增大的,所以可知电阻R0的电压是增大的,所以铅笔芯的电压是减小的,故电阻是减小的,所以铅笔芯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8.实验小组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同学们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三: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老师提供的器材如图甲。乙所示,其中图乙所示的实验板上固定了a、b、c、d四根金属丝,a、b、c为锰铜合金丝,d为镍铬金丝,S表示合金丝的横截面积,l表示合金丝的长度。实验时,将金属丝分别接入电路中的M、N两点之间,请你完成下列内容:
(1)该实验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间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
(2)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金属丝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进行实验;(选填写字母)
(3)选用b、c金属丝分别接入电路M、N两点间,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____;(选填写数字)
(4)分别将a、b金属丝接入电路中M、N两点时,通过它们的电流分别为Ia、Ib,且Ia>Ib,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某同学提出猜想:导体的电阻可能还与导体的温度有关。请你帮他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验证该猜想,写出实验设计方案。(可以合理增加实验器材)___________。
【答案】电流表的示数 b d 三 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将干电池、电流表、开关、镍铬合金丝组成一串联电路,闭合开关,用酒精灯加热镍铬合金丝一段时间,观察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分析得出结论
【解析】(1)[1]当接入电路不同的导体时,可通过观察电流表示数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
(2)[2][3]为了验证猜想一,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应控制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应选用金属丝b、d进行实验。
(3)[4]选用b、c金属丝分别接入电路两点间,b、c两金属丝的长度、材料相同,横截面积不同,因此是为了验证导体的电阻和横截面积的关系,即为了验证猜想三。
(4)[5]分别将a、b两金属丝接入电路中两点时,a、b两金属丝材料、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通过它们的电流分别为,且,由此得到的结论是: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5)[6]为了验证导体的电阻可能还与导体的温度有关.将干电池、电流表、开关、镍铬合金丝组成一串联电路,闭合开关,用酒精灯加热镍铬合金丝一段时间,观察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分析得出结论。
思维导图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节 物质的导电性与电阻
考点一、物质的导电能力
(一)导体、绝缘体的含义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做导体。常见的导体有各种金属、石墨(碳)、入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做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瓷、塑料、干木材、油和干燥的空气等。
(二)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它们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有些绝缘体在条件改变时可能会变成导体。例如,常温下玻璃是绝缘体,当烧到红炽状态时可以导电,干木头在潮湿的情况下可以导电,空气在闪电作用下可以导电,纯水地维V在掺有杂质的情况下也可以导电等。导体的表面被氧化或腐蚀后,导电能力下降,甚至不导电,所以电路的关键部位必须采取防腐蚀措施。
(三)导体容易导电和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绕核高速运动的电子构成的。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
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在金属导体中存在着大量可自由移动的电子;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存在着可自由移动的电荷,称为正、负离子;在绝缘体中,几乎没有能自由移动的电子。
由此可见,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几乎没有能自由移动的电子。
(四)半导体
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一类物质叫做半导体。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是硅和锗,半导体主要应用于电子工业。
典例1:(2023八上·温州期末)如图所示,电池因长度太短不能接触电池盒两端金属片,无法对外供电。此时,只需在空隙处塞入一些填充物便能解决问题。该填充物可以是( )
A.锡箔纸 B.干纸巾 C.塑料块 D.橡皮擦
变式1:(2023八上·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电力工人随身携带的电工箱,箱内的下列物品中属于导体的是( )
A.金属刀片 B.塑料空心手柄 C.橡胶保护套 D.电工胶带
变式2:(2023八上·杭州期末)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中有电子,绝缘体中没有电子
B.绝缘体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变成导体
C.金属能够导电是因为存在大量可自由移动的电子
D.金属能够导电是因为金属内部的原子核可以自由移动
变式3:(2023八上·德清期末)2021年7月24日东京奥运会击剑比赛中,当孙一文的剑击中对方身体时,裁判面前的指示灯会发光,这说明剑是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当指示灯发光时,剑、上衣、身上的金属线与电源、指示灯形成了 (选填“短路”“开路”或“通路”)。
考点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一)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设计思路:探究导体的电阻与长度的关系时,要控制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选用不同长度的导体接入之间,观察灯的亮度以及电流表的示数。
现象分析:当接入导体甲(1米)时,灯的亮度较暗,电流表的示数较小,说明甲的电阻较大;当接入导体乙(0.5米)时,灯的亮度较亮,电流表的示数较大,说明乙的电阻较小。由此说明导体的电阻大小与长度有关。探究结论: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二)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设计思路: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时,要控制导体的材料和长度相同,选用横截面积不同的导体接入,观察灯的亮度以及电流表的示数。
现象分析:当接入较细的导体甲(0.5毫米2)时,灯的亮度较暗,电流表的示数较小,说明甲的电阻较大;当接入较粗的导体乙(1毫米2)时,灯的亮度较亮,电流表的示数较大,说明乙的电阻较小。由此说明导体的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有关。
探究结论:材料、长度相同的导体,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三)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设计思路: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的关系时,要控制导体的横截面积和长度相同,选用不同材料的导体接入,观察灯的亮度以及电流表的示数。
现象分析:当接入甲材料(镍铬合金)制成的导体时,灯的亮度较暗,电流表的示数较小,说明甲的电阻较大;当接入乙材料(铜)制成的导体时,灯的亮度较亮,电流表的示数较大,说明乙的电阻较小。由此说明导体的电阻大小与材料有关。
探究结论:横截面积、长度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导体,导体电阻的大小不同。
(四)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设计思路:探究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时,应控制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和长度相同。通过改变同一导体的温度,利用电流表的示数来比较电阻的大小。
实验步骤:按图示连接电路,闭合开关,记录电流表的示数;给金属导体AB加热半分钟,再闭合开关,记录电流表的示数,观察灯的亮度。分析与论证:加热前,电流表的示数较大,灯的亮度较亮;加热后,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灯的亮度变暗,说明金属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
实验结论:导体的电阻大小与温度有关。
典例1:(2023八上·南浔期末)小浔为了比较萝卜、土豆、番薯的导电能力,将它们切成大小相同的长方条,分别接在如图甲电路A、B间。
(1)该实验探究目的类似课本中“研究导体电阻大小与 的关系”;
(2)实验设计中,小浔想通过观察比较 来比较三者导电能力的大小,这种研究方法叫 (选填“等效替代法”或“转换法”)。
(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小浔发现实验现象不明显,无法达到实验目的。他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有一种电波感应器(如图乙所示),能向物体发射电波,并根据物体反射回来的电波强弱来判断物体的导电能力,物体对电波反射越弱,则导电能力越强。若向萝卜、土豆、番薯发射相同强度的电波,反射回来的电波结果如下表(+号越多电波越强),则萝卜、土豆、番薯中导电能力最强的是 。
实验材料 感应器接收到反射回来的电波强弱
萝卜 ++++
土豆 +++++++
番薯 ++
变式1:为维护消费者权益,我市某技术监督部门对市场上电线产品进行抽查,发现有一个品牌的铜芯电线不符合规格:电线直径明显比说明书上标有直径要小。这种电线不符合规格主要原因是( )
A.电线的温度引起电阻偏大 B.电线的材料引起电阻偏大
C.电线的长度引起电阻偏大 D.电线的横截面积引起电阻偏大
变式2:(2022·浙江宁波·八年级期中)某同学利用如图电路,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其横截面积的关系”,图中甲、乙、丙是镍铬合金丝,甲、乙长度相同,乙、丙粗细相同。实验中,根据___________判断接入M、N两点间电阻的大小,应选用的镍铬合金丝为___________(填“甲和乙”、“乙和丙”或“甲和丙”)。
变式3:(2023八上·杭州期末)在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时,老师引导学生作了如下的猜想:
①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②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长度有关;
③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材料有关;
如图为他们进行实验探究的器材,演示板上固定了四条金属电阻丝,规格如表所示。
金属丝 材料 长度/m 横截面积/mm2
a 锰钢 1 20
b 镍铬 1 20
c 锰钢 1 30
d 锰钢 0.5 20
(1)在探究电阻跟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可依次把M、N跟 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分别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分析比较这两根金属丝电阻的大小,可以得到结论。
(2)依次把M、N跟a、d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分别记下电流表示数,分析比较a、d两根金属丝电阻的大小,可探究电阻跟 的关系。
(3)该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试再举一个用此科学方法的实验: 。
(4)请指出本实验电路设计中的不足之处 。
1.(2023八上·婺城期末)常温下,下列物质中属于绝缘体的是( )
A.橡胶 B.食盐水溶液 C.碳棒 D.大地
2.如右图所示的两导体是由同种材料组成的,且长度相等,则( )
A.R1>R2 I1=I2 B.R1>R2 I1>I2 C.R13.(2023八上·长兴期末)如右图所示,将两根铅笔芯并列接入电路中时,发现比单独接入一根铅笔芯电流更大,小灯泡更亮。导致铅笔芯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的主要因素是( )
A.材料 B.长度 C.温度 D.横截面积
4.如图所示电路中,金属板M与N之间夹着一滴水银,当两金属板互相靠近一些时,电路中电流表的读数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5.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白炽灯的灯丝断了一截,若搭接上后仍能使用,则灯丝的电阻将( )
A.增大 B.减小 C.和原来一样 D.都有可能
6.有一段均匀导线的电阻是4欧,把它对折后作为一根导线使用,这时它的电阻可能是( )
A.1欧 B.2欧 C.4欧 D.16欧
7.下列做法能使导体的电阻变小的是( )
A.把铜丝对折成两段并联 B.把铜丝拉长
C.将铜丝加热 D.把铜丝换成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的铁丝
8.(2022·浙江金华·八年级期末)在研究科学问题时,有时为了使问题简化,常用一个科学量来代替其他所有科学量,但不会改变作用效果,这种科学方法叫做等效替代法,比如曹冲称象,用石头替代了大象,巧妙地测出了大象的重力。下列示例主要运用了等效替代法的是( )
A.研究电流时将它比作水流
B.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C.通过灯泡的亮度判断通过的电流大小
D.用一个20欧的电阻代替两个10欧的串联电阻
9.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其电阻为4 Ω。将它均匀拉长为原来的2倍,则其电阻变为________Ω(电阻丝温度不变)。
10.如图所示的电路,AB和CD均为镍铬合金线。闭合开关后,通过观察________,可以比较出合金线电阻的大小,这种研究方法叫________(选填“等效替代法”或“转换法”)。这个实验装置是研究电阻大小与导体________的关系。
11.铜导线甲、乙长度相等,甲的横截面积大于乙的横截面积,则甲导线的电阻___________乙导线的电阻(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将上述甲、乙导线串联在某一电路中,则通过甲、乙两导线的电流关系是: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等于”)。
12.(2023八上·拱墅期末)小乐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图中A为锰铜合金线,B,C,D为镍铬合金线,S表示横截面积。在探究电阻的大小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小乐应选择其中 两根合金线分别进行实验。若实验中只用锰铜合金线,可以探究导体电阻跟 的关系(选填”长度”“横截面积”或”材料”)。实验会发现B和C两根合金线的电阻大小关系是RB RC(选填”大于”或”小于”)。
13.“电池+口香糖锡纸=取火工具”,这是真的吗?小敏和同学们进行了验证。取口香糖内的“锡纸”,用剪刀将“锡纸”剪成两头宽中间窄的形状,如图甲所示,将该“锡纸”两端封闭紧贴在电池的正负两极上,不一会儿“锡纸”从中间最窄的部分开始燃烧起来,如图乙所示。
(1)将“锡纸”的两端直接接入电池正负极,就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_,迅速产生大量热量使温度达到“锡纸”的着火点而使之燃烧。
(2)分析图甲可知,ab段的电阻____________cd段的电阻。(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4.如图所示,将废弃灯泡的玻璃外壳小心打碎,留下灯头和固定两根引线的玻璃芯柱,将与之相连的灯丝去掉,利用灯头把玻璃芯柱与一只灯泡串联接入家庭电路中,此时灯泡 发光;然后用酒精灯加热玻璃芯柱,当玻璃芯柱加热至红炽状态时,灯泡 (前两空均填“能”或“不能”)发光。这个实验说明常温下的玻璃是 ,高温下的玻璃变成了 (后两空均填“导体”或“绝缘体”)。
15.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规格不同的导体有若干)
(1)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电路,指明该方案存在的不足:________。
(2)小红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当她将一段导体接入a、b两点间并闭合开关后发现灯不亮,经检查电路无断路、短路故障,你认为灯不亮的原因是________。
(3)小丽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电路,该电路中灯泡的作用有哪些?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022·浙江台州·八年级期末)小明利用一个去掉玻璃壳但灯丝完好的白炽灯和其它必要器材, 完成一些电学实验。
(1)连接如图甲所示电路, 闭合开关后, 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 其示数为___________安。
(2)接着点燃酒精灯对灯丝进行加热, 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小, 是因为灯丝的电阻随着 ___________而变大。
(3)断开开关, 并将灯丝剪断, 再次闭合开关, 发现电流表示数为“0”, 此时电路的状态是___________
(4)在步骤(3)的基础上, 用酒精灯对固定灯丝的玻璃柱进行加热, 随着玻璃柱逐渐被烧红, 小明可以观察到___________的现象, 说明在特定条件下, 玻璃可以由绝缘体转化为导体。
17.为了探究“铅笔芯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小明设计了如图电路,电源电压恒定,R0为定值电阻。
(1)在本实验中电阻R0的作用是___________ ;
(2)小明检查电路后认为电路设计存在问题,实验过程中没有保持铅笔芯两端的电压相同,无法判断其电阻变化。小明的观点是否正确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3)闭合开关后用酒精灯对铅笔芯进行加热,每隔10秒记录一次电流值,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电流/A 0.16 0.19 0.21 0.22
由此可以得出:铅笔芯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
18.实验小组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同学们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三: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老师提供的器材如图甲。乙所示,其中图乙所示的实验板上固定了a、b、c、d四根金属丝,a、b、c为锰铜合金丝,d为镍铬金丝,S表示合金丝的横截面积,l表示合金丝的长度。实验时,将金属丝分别接入电路中的M、N两点之间,请你完成下列内容:
(1)该实验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间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
(2)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金属丝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进行实验;(选填写字母)
(3)选用b、c金属丝分别接入电路M、N两点间,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____;(选填写数字)
(4)分别将a、b金属丝接入电路中M、N两点时,通过它们的电流分别为Ia、Ib,且Ia>Ib,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某同学提出猜想:导体的电阻可能还与导体的温度有关。请你帮他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验证该猜想,写出实验设计方案。(可以合理增加实验器材)___________。
思维导图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