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两首

文档属性

名称 诗两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3-20 14:5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4、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忧郁(yù)愁闷
瞬息(shùn)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幽寂(jì)幽静寂寞
延绵:延续不断
荒草萋萋(qī)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伫立(zhù)长时间地站着。
涉足(shè)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预习字词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作者简介 普希金(1799--1837)俄国诗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奠基人。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了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敌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其代表作有: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是普希金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邻居女儿的纪念册上的。当时他正被沙皇流放,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初步探究: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耐心等待。
向往未来,将过去变成亲切的怀恋。↓课文简析 这首诗分两节:
第一节,作者以诚挚的态度告诉我们:在逆境中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和信念。感情上不要悲伤,情绪上不要急躁,要有乐观的态度,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第二节,引导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所处的逆境。首先他肯定即使有了正确的态度和信念,忧郁也是难免的,但“不经风雨,哪能见彩虹”,今天的磨难将是宝贵的财富,将成为今后的美好的回忆。这不仅是对邻居小姑娘的叮嘱,也是诗人在四年被流放南俄期间的坚定信念,他在被流放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具有不畏困难的精神就是很好的佐证。理解感悟: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这里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这是他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专制扼杀正义,沙皇镇压革命,人生经历着苦难,生活遭遇着不幸。这是生活对热爱她的人的一种“欺骗”。
理解感悟: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诗中阐明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理解感悟:3、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1)作者强调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坚信一切过去后再回想在困境中勇敢地面对现实,执著地追求理想的过程时,将会为自己的坚定、顽强、不屈不挠而深感欣慰,倍感亲切。
(2)对人生的看法:人生应当丰富多彩,经历丰富多样是一种财富,尤其是在逆境中的磨砺,更能铸造精彩的人生。说一说: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当过纺织工人、教员、记者、经营过农场,办过私立学校,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的诗朴实无华,却又细致含蓄,耐人寻味。作者简介未选择的路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朗读诗歌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讨论: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伫立(思索) 决定(选择) 选择之后的怅惘 多年后的回顾 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请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诗中的“路”包含了什么含义?《在山的那边》明(表面)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路表面:自然界的道路实际:暗示人生之路象征 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已经作出了选择,为什么还要着重写未选择的路呢?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四节 这样写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条道路可供选择,但因为人生短暂,一个人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能让人思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两条路
选择的路
未选择的路 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于是对未选择的路产生怀恋向往,这也是对美好人生的向往。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歌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你能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