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涂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5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的每一个层次都层层相依。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生物,因此也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B.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单位,施莱登和施旺创立细胞学说
C.动物个体都具备由功能相关的器官组成的系统层次
D.草原上的所有草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种群层次
2.一个被杂菌污染的培养基上的所有生物所属生命系统层次是( )
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3.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与细菌相比,绿色植物特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是组织、器官
B.光能、C02、H20、N2也是图中生命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
C.图中所示的生物都具有细胞膜和细胞质,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D.图中所有细菌组成一个种群
4.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某湖泊一年中鲫鱼新增加的个体数 B.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鲢鱼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 D.池塘中的鲫鱼和水库里的鲫鱼
5.下列对种群特征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D.春运期间北京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①②
6.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续迎来白琵鹭等候鸟迁徙越冬,此保护区中白琵鹭种群密度初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出生率 B.性别比例 C.迁入率 D.死亡率
7.如图所示依次为2015~2022年某省常住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当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以下观点错误的是( )
图1 出生率 图2 死亡率 图3 自然生长率
A.出生率和死亡率等数量特征是我们分析种群数量消长的重要依据
B.2017年左右人口出生率较高可能与全面两孩政策实施有关
C.2017年至202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的原因就是人口出生率下降
D.人口出生率下降是人口老龄化加剧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性别比例失衡的主要原因
8.小龙虾又名克氏原螯虾,环境适应性强,食性广泛,广泛分布于淡水水域。雌虾求偶期间,会将尿液射向雄虾,雌虾尿中含有性激素,尿的“味道”越大,越能吸引配偶。对小龙虾进行诱捕,对被捕获的小龙虾群体进行统计,可反映该种群的某些特征。下列种群特征中,不能通过上述方法获得的是( )
A.种群密度 B.迁入率 C.年龄结构 D.性别比例
9.下列叙述不属于标记重捕法的适用条件的是( )
A.重捕的空间与方法必须与第一次相同 B.与未标记个体相比,标记个体不容易被天敌捕获
C.调查期间,没有迁入和迁出 D.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充分混合
10.用酵母菌酿酒的主要阶段为:加料、接种、通气培养、密封发酵。从接种后到密封前这一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为( )
A. B. C. D.
11.下列关于种群增长的“S”形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
B.K值会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C.各阶段的增长速率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大
D.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
12.区分不同的群落主要看( )
A.优势种群 B.物种组成 C.空间结构 D.地域和环境条件
13.下列属于群落研究水平的是( )
A.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B.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C.各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D.单位面积印度榕树的数量
14.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
A.竞争 B.共生 C.寄生 D.捕食
15.鄱阳湖水体面积与近十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减小约29.1%。丰水期(7~8月)烟波浩渺、水天一色的湖面,如今已变成一片草原。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鄱阳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群落
B.鄱阳湖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C.丰水期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鄱阳湖中鱼类的丰富度
D.夏季鄱阳湖湿地群落的空间结构会发生改变,这属于群落的季节性
16.2023年度联合国《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会议在印度新德里召开,会议的目标是制定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就中亚迁飞路线的制度框架达成一致,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鸟的种群密度
B.所有迁徙途中的候鸟可以组成一个群落
C.树上不同位置的黄鹂鸟巢,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候鸟迁徙不会影响该群落物种丰富度
17.下列有关生态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空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两个生态位相似物种必然存在种间竞争
B.物种的生态位是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
C.觅食生境相同的两种动物生态位不一定相同
D.绿翅鸭与其他物种的关系是研究绿翅鸭生态位的重要内容
18.下列所举实例中不能体现群落结构的是( )
A.温带落叶林的外貌随季节变化 B.草原上的植物形成斑块状和镶嵌状的分布
C.田间的玉米合理密植,有高有矮 D.森林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分层分布
19.我国借用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打造“一带一路”。小麦原产西亚,不少学者推断大约在4600多年前小麦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引入外来物种均会对本地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
B.麦田群落与森林群落相比较,不存在空间结构
C.麦田中的小麦高矮不齐,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D.对小麦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
20.某温带草原在夏季是无垠绿土、胡马长嘶的情景,在其他季节该草原又会呈现另一番外貌。上述现象属于群落的( )
A.季节性 B.水平结构 C.垂直结构 D.昼夜变化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多选、错选不得分,少选给2分)
21.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进行该实验时需要设置对照组
B.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前需将试管轻轻震荡数次
C.本实验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确保酵母菌的数量
D.本实验可用染色排除法区分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
22.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一块草地上所有蒲公英的数量就是这个蒲公英种群的种群密度
C.种群的“S”形增长只适用于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
D.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23.森林群落中由于老龄树木死亡,林冠层出现空隙,成为林窗。研究者调查了某森林中林窗与林下的土壤动物群落,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据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
A.在各层次林窗中的土壤动物种类均相同
B.光照明显影响了土壤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C.林窗和林下土壤动物种类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D.林窗处土壤动物的种类数始终多于林下
24.白洋淀景区,四季景色分明,水光天色,美不胜收,被称为“华北明珠”。白洋淀景区总面积达366平方千米,以大面积的芦苇荡和千亩连片的荷花淀而闻名;湖区水产丰富,常见的大型水生植物有47种、鸟类有197种,是水生生物“博物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季节的变化,该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B.景区内各种鸟类之间有着在生态位上的重叠
C.千亩连片的荷花长势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该景区内丰富的植物资源为动物提供了食物条件
25.如图为北温带某湖泊的垂直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动植物遗体的腐败分解主要发生在底泥层
B.水生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取决于水体的温度
C.冬季和夏季斜温层的水温变化不大
D.表水层的含氧量较高与浮游植物主要分布在表水层相关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5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45分)
26.(9分)某研究小组调查了某片混交林植物的生长情况,选择了若干样地进行调查,统计了乔木树种A、B两个种群中的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乔木树种 幼年树/% 成年树/% 老年树/%
A 34.78 34.16 31.06
B 87.13 7.92 4.95
(1)决定该片混交林中植物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填种群数量特征)。
(2)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___________法。某同学在对一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得到该植物的分布情况如下图所示(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在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___________个。在取样时应注意的原则是___________等。
(3)据表分析,乔木树种A的年龄结构类型是___________,乔木树种B的年龄结构类型是___________。
(4)在调查某片混交林植物的生长情况时,研究小组还调查了1hm2范围内的某种松鼠。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了48只松鼠,第二次捕获了35只松鼠,其中有标记的松鼠16只,则该种松鼠在该片混交林中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__只/hm2。),若个别标记物脱落,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7.(7分)如图1为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物种数调查结果,如图2为麦克阿瑟的岛屿生物地理平衡说,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图1 图2
(1)由图1可知在一定范围内岛屿上物种数会随着岛屿面积的增加而___________。
(2)由图2可知,随着岛上留居种数的增加,外来物种的迁入率___________,留居物种的灭亡率___________;外来物种的迁入率还与岛的___________相关,留居物种的灭亡率大小还受到岛的___________的影响。
(3)岛屿生物地理平衡说认为,当留居物种的灭亡率和外来物种的迁入率相等时,图2交叉点上的物种数(S*)即为该岛上预测的物种数。据此分析,当外来物种的迁入率和留居物种的灭亡率大小固定不变时,下列哪些预测是正确的___________(填字母)。
A.岛屿上的物种数基本上不随时间而变化
B.物种数为一种动态平衡,即灭亡的物种不断被新迁入的物种所替代
C.大岛比小岛能够维持更多的物种
D.随岛屿大陆间的距离由近而远,平衡点的物种数不断降低
28.(9分)如图为两种不同的种群增长曲线。据图回答问题:
(1)若种群数量按曲线X增长,这种类型的的种群增长被称为___________增长。该曲线出现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此种种群增长曲线在实验室条件下常见。
(2)若种群数量按曲线X增长,则t年后种群的数量为___________(用数学公式表示,每年恒定增长倍数为λ)。
(3)某种动物种群其数量按曲线Y增长,图中K代表___________,则遭遇干旱气候后其K值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下降。
(4)若池塘中某种鱼的数量按曲线Y增长,则为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该鱼的种群数量应维持在___________左右,原因是___________。
(5)通过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地区又进一步提出“政治结合、根除蝗害”的治蝗战略,一方面通过改造蝗虫发生地,降低蝗虫的___________;另一方面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雄性蝗虫,破坏蝗虫种群正常的___________,从而达到杀虫效果。
29.(11分)某湖泊中生活着大型水生植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植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以浮游动物为食)、肉食性鱼类等各种生物,当湖泊水体中氨、磷等无机盐过多时,以蓝细菌类为主的浮游植物大量繁殖而出现“水华”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细胞分类的角度看,蓝细菌属于___________生物,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
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物质基础是因为其内含有___________。
(2)湖泊中的水生植物包括挺水型、浮叶型、漂浮型及沉水型等四大类,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该结构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_现象,影响湖泊中植物分布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3)湖泊中的不同生物利用的资源不尽相同,因此其在群落中占据了不同的___________。
(4)“生物操纵法”是一种人为控制“水华”的重要方法,其核心是通过生物的捕食关系来调整群落的结构,进而改善水质。请提出一条利用“生物操纵法”控制“水华”的有效措施:___________。(2分)
(5)所谓“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中包括捕食者大多捕食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捕食者多数在个体数量较多的种群中捕食,往往选择个体体积较小的猎物,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等。根据“精明的捕食者”策略分析,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的发展是___________(填“有利”“有害”)。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
30.(9分)图甲表示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图乙表示3组生物(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B.农作物与杂草;C.狐与兔)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 图乙
(1)图甲中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会呈现出镶嵌分布,从而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___;火灾后三类植物在b~f段的种群增长方式近似于___________形曲线。
(2)判断图乙A~C3组生物对应于图乙的曲线: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填图乙中序号)
(3)造成图乙中②现象是由于___________;若3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___________(填写图乙中序号)。a或b的变化曲线代表的是___________(填“种群”或“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定边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B 2.C 3.D 4.B 5.D 6.C 7.C 8.B 9.B 10.C 11.B 12.B 13.B 14.D 15.C 16.A 17.B 18.C 19.D 20.A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多选、错选不得分,少选给2分)
21.BD 22.AD 23.BCD 24.ABD 25.BC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45分)
26.(9分)(1)出生率和死亡率 (2)样方法 8 随机取样 (3)稳定型 增长型 (4)105(2分) 偏高
27.(7分)(1)增加 (2)下降 增加 大小和远近 大小 (3)ABCD(2分)
28.(9分)(1)J型 理想条件(环境资源充足,条件适宜,无敌害等)
(2)Aλt
(3)环境容纳量 不一定
(4)K/2(B点) 此时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5)K值(环境容纳量) 性别比例
29.(11分)(1)原核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叶绿素和藻蓝素
(2)垂直 分层 光照、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答出两点即可)
(3)生态位
(4)增加浮游动物和植食性鱼类的数量(或减少滤食性鱼类的数量、减少以浮游动物为食的肉食性鱼类数量,答出一条即可)(2分)
(5)有利 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
30.(9分)(1)竞争 水平结构 “S” (2)③ ② ①
(3)农作物与杂草二者共同争夺阳光、空气、水等且生存能力相同 ② 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