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广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上饶市广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08 17:13:48

文档简介

广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月考
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75 分钟;考试范围:人教版(2019)必修一第一至第三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太阳能间接为我们提供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
②大气运动、水循环、生命活动、地壳运动也离不开太阳能
③太阳辐射直接为我们提供了清洁的光、热资源
④太阳辐射是产生美丽极光的主要原因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图 3 中甲乙丙代表的大气层及其对应的太阳活动分别是( )
甲层是光球层,Q 代表耀斑 B.乙层是色球层,N 代表耀斑
C.乙层是色球层,M 代表黑子 D.丙层是日冕层,P 代表日珥
此次特大地磁暴发生时( )
①两极地区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 ②全球洪涝灾害更加频繁
③小王手表上的指南针指向异常 ④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读某地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海洋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海洋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
下列地层形成时期与历史上联合古陆的形成时期大致一致的是( )
⑤→④ B.④→③ C.③→② D.②→①
下列重要事件与形成时期对应正确的是( )
前寒武纪-蓝细菌大爆发 B.早古生代-鱼类繁盛
C.中生代-形成喜马拉雅山脉 D.新生代开始-出现人类
中国地震网测定,2023 年 7 月 15 日 18 时 39 分,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发生 3.4 级地震,震源深度 10km。此次地震发生之前,很多人的手机都接收到地震预报倒计时,时间多在一分钟以内。下图示意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图中的( )
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
地震发生前的地震预报倒计时,利用的原理是( )
地震波传播介质不同,速度不同 B.地震波传播方向不同,速度不同
C.地震波性质不同,传播速度不同 D.地震波能量不同,传播速度不同
2023 年 6 月 4 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返回舱在距地面约 120km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舱向上跃出大气层,之后,返回舱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距地面 50km 返回舱与大气层剧烈摩擦。下图为返回舱返回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下列关于各大气成分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氮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B.氧气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C.臭氧吸收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D.二氧化碳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下列关于大气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
甲层雷雨天气多发
乙层天气晴朗,适合飞机飞行
甲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乙层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具有重要作用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地海平面气压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3.甲、乙、丙、丁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4.乙处的风向是(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位于宜居带的行星是 和 ;从图 1 中可以看出,位于宜居带的行星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所以有适宜的 。
图 2 中太阳大气层③是 ,该层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 ,其到达地球高纬度地区上空经常出现 。
图 3 中虚线M 代表的不连续界面是 ,由地表到地心,地震波经过H 界面时,纵横波波速变化是 。
岩石圈的范围是 (填字母),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
18.(13 分)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 A 代表 层,B 代表 层。
A 层大气随高度增加,温度 ,原因 。
B 层有利于高空飞行,其原因是 和 。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原因是 。
根据上图所示, 层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重要作用(填名称+字母)。如果 高速冲进地球两极地区的高空,与那里稀薄大气相互碰撞,就会在该层出现美丽的极光。
天气最复杂的是 层(填字母),该层天气复杂多变的原因是 和 。
19.(15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南部(左图),该景观内具有独特的能量 流动及物质循环规律,是良性生态系统的典范,其空间上表现为“森林—村寨—梯田—河流”的垂直分布。右图示意该景观分布,箭头①~⑤代表水循环环节。
该地区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于 和地球的重力能,环节③ (填名称)的水将最终注入海洋,其主要参与的是 循环。(3 分)
森林被当地村民称为“神树林”,那是因为森林一方面为村民提供木材,另一方面使水循环环节④ (填名称)增加,从而使地下径流 (填编号)增多,即使遇到旱灾时,也可以保证水源的稳定供应。(2 分)
说明元阳修建梯田这一人类活动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4 分)
说明当地水资源是如何得到有效循环利用的。(6 分)
20.(14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雾是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特定条件下出现在海上或沿海地区上空低层大气的一种水
汽凝结现象。由于水滴或冰晶(或二者皆有)的大量积聚,使水平能见度降低到 1 公里以下,高一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BABD 6-10 BDAAC 11-15 CBADC 16.A
二、非选择题
17.(1)地球 火星 温度
日冕层 太阳风 极光
古登堡界面 变快
HE 软流层
【详解】(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图中显示,位于宜居带的行星是第三颗和第四颗行星,即地球和火星。从图中可以看出宜居带行星与太阳距离适中,获取的太阳辐射能量适中,所以表面温度适宜。
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③是最外层的日冕层,该层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太阳风,到达地球高纬度地区上空时,受地球磁场影响,经常出现极光。
地球由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组成,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图中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所以虚线 M 代表的不连续界面是古登堡界面。由地表到地心,地震波经过 H 莫霍界面时,纵横波波速都会变快。
由所学知识可知,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图中的H 和E。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被认为是软流层。
18.(1)对流层 平流层
降低 对流层大气主要吸收来自地面的热量并将其传导给上层大气
空气稳定 水汽和尘埃含量少 增加 臭氧吸收紫外线
热层 C 太阳风
A 空气做对流运动 水汽尘埃多
【详解】(1)地球大气层自下向上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因此 A 代表对流层, B 代表平流层。
(2)A 层为对流层,大气随高度增加,温度降低,原因是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最主要、直接的热源,对流层大气主要吸收来自地面的热量并将其传导给上层大气,因此距离地面越远,温度越低。
(3)B 层为平流层。该层下冷上热,大气稳定,同时水汽和尘埃含量少,能见度高,利于
高空飞行。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原因是臭氧吸收紫外线使大气温度升高。
(4)在热层 C,存在若干个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重要作用。如 果太阳风携带大量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地球两极地区的高空,与那里稀薄大气相互碰撞,就会在该层出现美丽的极光。
(5)A 层为对流层。对流层上冷下热,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同时几乎全部水汽、固体杂质集中在该层,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因此对流层天气复杂多变。
19.(1)太阳能 地表径流 海陆间
下渗 ⑤
有效的拦截雨水,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加地下径流。
村寨、梯田之上的森林植被和山体蓄留的降水;利用沟渠系统,将水引入村寨提供生活用水;然后通过沟渠流入梯田,提供灌溉水源;之后流入下方的河流,河流水为森林降水提供水汽。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太阳能)和地球的重力能,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环节③是地表径流,能够将水最终注入海洋,地表径流主要参与的是海 陆间循环。
森林可以截留地表径流,使得水循环环节中的下渗④增加,从而使得地下径流⑤增加,保障当地水源的稳定供应。
修筑梯田之后,可以有效拦截雨水,截留地表径流,减缓地表径流的流速;使得地表水下渗增加,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森林位于村寨和梯田的上方,能够有效拦蓄降水,增加可利用的 水资源量;可以利用沟渠等水利设施,将森林拦蓄的水源引入村寨,为居民生活提供生活水 源;然后通过沟渠将水源引入村寨下方的梯田,为梯田提供生活水源;然后将剩余的水引入 梯田下方的河流;河流水蒸发,提供水汽,增加了森林的降水,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
20.(1)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暖流上空的暖湿空气平流至寒流上空,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形成海雾高发区。
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冷水性鱼类与暖水性鱼类大量聚集,鱼的种类多;洋流交汇处容易引起海水的扰动,营养物质上泛,饵料众多,鱼的数量多。
北美洲东北部沿海经济发达,为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重要通道(或往来船只多,沿海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