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9)三年级上册科学期中模拟卷
一、判断题
1.(2022三上·雁江期末)加热可以让100毫升水溶解更多的食盐。( )
2.(2022三上·雁江期末)溶解在水中的盐可以用蒸发的方式分离出来。( )
3.(2023三上·如皋期末)纸撕碎了以后,会变成新的物质“纸屑”。( )
4.(2023三上·三河月考)水蒸发的快慢与周围环境的温度有关。( )
5.(2023三上·三河月考)冰受冷后变成了水蒸气。( )
6.(2023三上·三河月考)湿的手变干是由于水蒸发到空气中去了。( )
二、单选题
7.(2022三上·余姚期末)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不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
A.湿衣服变干了
B.鱼缸里的水越来越少
C.冬天,窗户上出现了“白雾”
8.(2022三上·余姚期末)在水加热实验中,水沸腾时我们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
A. B. C.
9.(2022三上·余姚期末)惯惯想用温度计去测量水温,温度计的使用(如下图) ,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10.(2022三上·黄岩期末)科科在做“让试管中的水结冰”的实验时,需要加一些食盐,是为了( )。
A.让试管周围的温度保持在0℃
B.增加冰块的重量,让冰块看上去更多
C.让试管周围的温度迅速下降到0℃以下
11.(2022三上·瓯海期末)如果冰箱冷藏室的温度是5 ℃,放在里面的水( )。
A.会结冰
B.一部分结冰,一部分不结冰
C.不会结冰
12.(2022三上·余姚期末)空气中的云是由( )聚集而成的。
A.水蒸气 B.空气和灰尘 C.小水滴或小冰晶
13.(2022三上·余姚期末)关于小苏打和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对比实验,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将小苏打随意分成若干份,一份一份加入水中,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B.将第一份食盐放入水中进行搅拌,还未完全溶解时,再加入第二份食盐
C.当第8份食盐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少量未溶解,则食盐溶解的份数算为7份
14.(2022三上·雁江期末)小明很喜欢喝糖水,在配置糖水的过程中他发现无论如何搅拌都无法使剩下的白糖溶解,这是因为( )。
A.搅拌的速度不够快 B.搅拌的时间不够久
C.白糖在水中溶解能力有限 D.搅拌的力度不够大
15.(2023三上·勃利期末)把一张A4纸折成千纸鹤后,它的____发生了变化。( )
A.形状 B.性质 C.颜色
16.(2022三上·天河期末)如果我们把纸撕碎,那么纸发生的变化是( )。
A.颜色 B.状态 C.形状
17.(2022三上·雁江期末)如图所示,在做压缩和拉伸空气实验时,我们看到空气的体积会变化,这是因为
A.空气微粒间的距离变了 B.空气微粒减少了
C.空气微粒增加了 D.空气微粒变小了
18.(2022三上·雁江期末)新冠肺炎的主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是飞沫传播,主要原因是( )。
A.空气是无色的 B.空气会流动
C.空气很轻 D.空气是透明的
19.(2022三上·余姚期末)将乒乓球放入干燥的空杯子底部,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B. C.
20.(2022三上·黄岩期末)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改变,是因为( )。
A.空气会流动 B.空气容易被压缩 C.空气有质量
21.(2022三上·雁江期末)快快家的足球充满气的重量是200克,后来发现皮球漏气了,现在皮球的重量( )。
A.仍是200克 B.大于200克 C.小于200克 D.无法确定
22.(2022三上·黄岩期末)下列生活现象中,属于水蒸发现象的是( )。
A.洗脸时用力拧干湿毛巾
B.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瓶周围出现小水珠
C.湿抹布擦过的桌子变干
23.(2022三上·柯城期末)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B. C.
24.(2022三上·柯城期末)烧杯里水沸腾的温度接近( )。
A.0℃ B.37℃ C.100℃
25.(2022三上·黄岩期末)水沸腾后,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水温继续升高
B.水面上冒出大量“白气”
C.水中出现大小不同的气泡
三、实验探究题
26.(2022三上·雁江期末)小明同学想探究食盐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还是在冷水中溶解的快。
请你帮助他把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研究的问题:
实验材料:食盐、水、烧杯、冷水、热水
我的预测:
实验步骤:
①取两份食盐,每份10克。
②在1号杯里倒入50毫升热水,在2号杯里倒入 冷水。
③把两份食盐 放入两杯水中。
④观察哪个杯中的食盐先溶解。
⑤重复做三次。
实验现象:三次实验1号杯中的食盐都比2号杯中的食盐先“消失”
实验结论:
四、填空题
27.(2022三上·柯城期末)请在括号里填写蒸发装置器材的名称(填字母)。
28.(2022三上·雁江期末)把一团纸巾放在一个杯子的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在水中(如下图所示),纸巾没有湿,是因为 。
五、连线题
29.(2022三上·柯城期末)将下列物态变化名称与相应的变化过程连起来。
蒸发 冰变成水的过程
融化 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
凝固 水变成冰的过程
凝结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
30.(2022三上·柯城期末)将下列物体与相应的性质连起来。
沙子
味精 不能被水溶解
红糖
土 能被水溶解
食用油
六、综合题
31.(2022三上·余姚期末)在科学课堂上,我们做过以下三个实验,让我们跟惯惯一起来挑战一下吧,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水蒸发”实验中,使用酒精灯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
A.要用酒精灯的焰心加热杯中的水
B.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C.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2)在“水蒸发”实验中,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上(塑料袋被挤压过);我们可以看到塑料袋 (填“变鼓”或“变扁”),这是因为水沸.腾后变成了 ,体积 (填“变大”或“变小”)。
(3)在“水结冰”实验中,在试管外的碎冰里加食盐,主要是为了( )。
A.让冰咸一些
B.让碎冰更多
C.让试管外的温度更低
(4)通过观察实验二,发现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最接近于( )
A.5 ℃ B.0 ℃ C.-5℃
(5)“水结冰”和“冰融化”实验中,都用到了橡皮筋,它的作用是( )。
A.固定温度计的位置
B.固定试管
C.标出原来水和冰的高度
(6)我们观察到,实验三的冰全部融化后,体积(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水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加热不改变水的溶解能力,改变溶解速度。题目说法错误。
2.【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 根据混合物分离的方法,我们可以用蒸发的方法把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分离出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3.【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纸撕碎了以后只是形状和大小发生了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的物质。题目说法错误。
4.【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水蒸发的快慢与周围环境的温度高低有关,温度高,水蒸发得快;温度低,水蒸发得慢。
5.【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蒸发;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受冷变成冰。水蒸气受冷变成水或冰。冰受热变成水或水蒸气。
6.【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湿手变干、衣服晾干了是因为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里去了。这种说法正确。
7.【答案】C
【知识点】水的蒸发;凝结
【解析】【分析】 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晒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了、洗过的头发被吹风机吹干了是水的蒸发现象;洗过的手用毛巾擦干了是因为毛巾吸水,水分被毛巾吸收了。故选:C。
8.【答案】B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 水沸腾时,一部分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内部产生大量气泡并冲出水面,水蒸气遇冷发生凝结现象,也就是水面上的白气。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不会继续升高。
9.【答案】C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 温度计的使用: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10.【答案】C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在做水结冰的实验当中,需要加入一些食盐,主要是为了让试管周围的温度迅速下降到零摄氏度以下,能够快速结冰,故选C。
11.【答案】C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通常情况下,水在0℃以下的环境就会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慢慢变成了固体状态,这个过程我们称为水的凝固。如果冰箱冷藏室的温度是5 ℃,水没有达到凝固点,所以放在里面的水不会结冰。
12.【答案】C
【知识点】云的种类;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天空中的云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水蒸发后形成的水蒸气上升,遇冷形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在天空中漂浮,就形成了云。
13.【答案】C
【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进行小苏打和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对比实验时,要先将小苏打分成若干份相等的质量,一份一份的加入水中,前面可以一起多加几份,当发现溶解速度变慢后,则慢慢加入食盐,当加到第8份食盐时,充分搅拌后仍有少量未溶物,则食盐溶解的份数算第7份。
14.【答案】C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在配置糖水的过程中他发现无论如何搅拌都无法使剩下的白糖溶解,说明糖水中已经达到了溶解最大能力。
15.【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将A4纸折成千纸鹤后,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16.【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用手将纸撕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17.【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可以看作由很多空气微粒组成。被压缩之后的空气与原来状态的空气相比较,质量不变,体积变小;空气微粒的大小和数量不变,空气微粒的距离变小了。
18.【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对流
【解析】【分析】 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是飞沫传播,主要原因是空气会流动。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被吸入后导致感染;接触传播是指手触摸被污染的物品表面,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
19.【答案】A
【知识点】认识空气;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 因为杯子中的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所以杯里的水面下降,而杯外的水面上升,杯中的乒乓球也随着下降。乒乓球停留在了倒扣杯子的杯口位置。可见A符合题意。故选:A。
20.【答案】B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改变是因为空气很容易被压缩,故选B。
21.【答案】C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具有质量,充满气的足球重量是200克,漏气后的球质量小于200克。
22.【答案】C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水变成水蒸汽的过程叫蒸发。下列生活现象当中,洗脸时用力拧干毛巾不属于蒸发,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瓶周围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汽遇冷凝结成的,不属于蒸发湿抹布擦过的桌子变干属于蒸发现象。故选C。
23.【答案】C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酒精灯的操作注意事项中,需要用火柴去点燃,在点燃过程当中不能用酒精灯对着酒精灯。使用时利用酒精灯的外焰去加热,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去吹灭,C是错误的操作,故选C。
24.【答案】C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在正常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所以烧杯里的水沸腾的温度接近100摄氏度,这是水的沸点,故选C。
25.【答案】A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当水加热到100摄氏度时,水会沸腾,水沸腾时,水面上冒出大量白气,水中会出现大小不同的气泡,但是温度不会继续升高,所以不会出现水温继续升高的现象,故选A。
26.【答案】食盐是在热水中还是在冷水中溶解的快;食盐在热水中溶解得快;50毫升;分别;食盐在热水中溶解得快。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食盐是在热水中还是在冷水中溶解的快。需要的药品和器材有:食盐、水、烧杯、冷水和热水;应该将两份食盐放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玻璃棒同时进行搅拌,观察哪个先溶解。这个实验是对比实验,实验中要改变的只有水的温度,其余条件要保持相同。
27.【答案】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蒸发装置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包括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石棉网等。
28.【答案】杯底的纸巾不会湿,因为杯子里有空气,空气会占据空间。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 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确实实地存在,并且空气和水、石头等物体一样,可以占据空间。根据对空气性质的认识,竖直倒扣入水中的杯子底部的纸巾不会湿,原因是杯子里有空气,空气会占据空间。
29.【答案】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在自然界中,水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水变成水蒸汽的过程叫蒸发。冰变成水的过程叫融化,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凝固,水蒸汽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0.【答案】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的物体可以被水溶解,有一些不能够被水溶解,像沙子、土、食用油属于不能被水溶解的物质,味精、红糖属于能够被水溶解的物质。
31.【答案】(1)A
(2)变鼓;水蒸气;变大
(3)C
(4)B
(5)C
(6)B
【知识点】水的蒸发;酒精灯的使用;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 (1)使用酒精灯要注意:两查:检查灯芯是否烧焦或平整,检查酒精灯内酒精量不能超过三分之二,不能少于三分之一;两禁: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由于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所以用酒精灯外焰给物质加热。
(2)在实验中,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上(塑料袋被挤压过);我们可以看到塑料变鼓,这是因为水沸腾后变成了水蒸气,体积变大了。
(3)做水结冰的实验时,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
(4)通过观察,发现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最接近于0℃。
(5)“水结冰”和“冰融化”实验中,都用到了橡皮筋,它的作用是标出原来水和冰的高度,便于我们去观察。
(6)冰在融化过程中,形态由固态变成了液态,体积会变小。
1 / 1教科版(2019)三年级上册科学期中模拟卷
一、判断题
1.(2022三上·雁江期末)加热可以让100毫升水溶解更多的食盐。(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水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加热不改变水的溶解能力,改变溶解速度。题目说法错误。
2.(2022三上·雁江期末)溶解在水中的盐可以用蒸发的方式分离出来。(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 根据混合物分离的方法,我们可以用蒸发的方法把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分离出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3.(2023三上·如皋期末)纸撕碎了以后,会变成新的物质“纸屑”。(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纸撕碎了以后只是形状和大小发生了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的物质。题目说法错误。
4.(2023三上·三河月考)水蒸发的快慢与周围环境的温度有关。(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水蒸发的快慢与周围环境的温度高低有关,温度高,水蒸发得快;温度低,水蒸发得慢。
5.(2023三上·三河月考)冰受冷后变成了水蒸气。(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的蒸发;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受冷变成冰。水蒸气受冷变成水或冰。冰受热变成水或水蒸气。
6.(2023三上·三河月考)湿的手变干是由于水蒸发到空气中去了。(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湿手变干、衣服晾干了是因为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里去了。这种说法正确。
二、单选题
7.(2022三上·余姚期末)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不属于蒸发现象的是( )。
A.湿衣服变干了
B.鱼缸里的水越来越少
C.冬天,窗户上出现了“白雾”
【答案】C
【知识点】水的蒸发;凝结
【解析】【分析】 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晒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变干了、洗过的头发被吹风机吹干了是水的蒸发现象;洗过的手用毛巾擦干了是因为毛巾吸水,水分被毛巾吸收了。故选:C。
8.(2022三上·余姚期末)在水加热实验中,水沸腾时我们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 水沸腾时,一部分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内部产生大量气泡并冲出水面,水蒸气遇冷发生凝结现象,也就是水面上的白气。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不会继续升高。
9.(2022三上·余姚期末)惯惯想用温度计去测量水温,温度计的使用(如下图) ,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温度计
【解析】【分析】 温度计的使用: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10.(2022三上·黄岩期末)科科在做“让试管中的水结冰”的实验时,需要加一些食盐,是为了( )。
A.让试管周围的温度保持在0℃
B.增加冰块的重量,让冰块看上去更多
C.让试管周围的温度迅速下降到0℃以下
【答案】C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在做水结冰的实验当中,需要加入一些食盐,主要是为了让试管周围的温度迅速下降到零摄氏度以下,能够快速结冰,故选C。
11.(2022三上·瓯海期末)如果冰箱冷藏室的温度是5 ℃,放在里面的水( )。
A.会结冰
B.一部分结冰,一部分不结冰
C.不会结冰
【答案】C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通常情况下,水在0℃以下的环境就会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慢慢变成了固体状态,这个过程我们称为水的凝固。如果冰箱冷藏室的温度是5 ℃,水没有达到凝固点,所以放在里面的水不会结冰。
12.(2022三上·余姚期末)空气中的云是由( )聚集而成的。
A.水蒸气 B.空气和灰尘 C.小水滴或小冰晶
【答案】C
【知识点】云的种类;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天空中的云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水蒸发后形成的水蒸气上升,遇冷形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在天空中漂浮,就形成了云。
13.(2022三上·余姚期末)关于小苏打和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对比实验,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将小苏打随意分成若干份,一份一份加入水中,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B.将第一份食盐放入水中进行搅拌,还未完全溶解时,再加入第二份食盐
C.当第8份食盐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少量未溶解,则食盐溶解的份数算为7份
【答案】C
【知识点】溶解;水的溶解能力
【解析】【分析】进行小苏打和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对比实验时,要先将小苏打分成若干份相等的质量,一份一份的加入水中,前面可以一起多加几份,当发现溶解速度变慢后,则慢慢加入食盐,当加到第8份食盐时,充分搅拌后仍有少量未溶物,则食盐溶解的份数算第7份。
14.(2022三上·雁江期末)小明很喜欢喝糖水,在配置糖水的过程中他发现无论如何搅拌都无法使剩下的白糖溶解,这是因为( )。
A.搅拌的速度不够快 B.搅拌的时间不够久
C.白糖在水中溶解能力有限 D.搅拌的力度不够大
【答案】C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在配置糖水的过程中他发现无论如何搅拌都无法使剩下的白糖溶解,说明糖水中已经达到了溶解最大能力。
15.(2023三上·勃利期末)把一张A4纸折成千纸鹤后,它的____发生了变化。( )
A.形状 B.性质 C.颜色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将A4纸折成千纸鹤后,纸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16.(2022三上·天河期末)如果我们把纸撕碎,那么纸发生的变化是( )。
A.颜色 B.状态 C.形状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
【解析】【分析】用手将纸撕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17.(2022三上·雁江期末)如图所示,在做压缩和拉伸空气实验时,我们看到空气的体积会变化,这是因为
A.空气微粒间的距离变了 B.空气微粒减少了
C.空气微粒增加了 D.空气微粒变小了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可以看作由很多空气微粒组成。被压缩之后的空气与原来状态的空气相比较,质量不变,体积变小;空气微粒的大小和数量不变,空气微粒的距离变小了。
18.(2022三上·雁江期末)新冠肺炎的主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是飞沫传播,主要原因是( )。
A.空气是无色的 B.空气会流动
C.空气很轻 D.空气是透明的
【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对流
【解析】【分析】 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是飞沫传播,主要原因是空气会流动。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直接传播是指患者喷嚏、咳嗽、说话的飞沫,呼出的气体近距离直接吸入导致的感染: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被吸入后导致感染;接触传播是指手触摸被污染的物品表面,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导致感染。
19.(2022三上·余姚期末)将乒乓球放入干燥的空杯子底部,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认识空气;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 因为杯子中的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所以杯里的水面下降,而杯外的水面上升,杯中的乒乓球也随着下降。乒乓球停留在了倒扣杯子的杯口位置。可见A符合题意。故选:A。
20.(2022三上·黄岩期末)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改变,是因为( )。
A.空气会流动 B.空气容易被压缩 C.空气有质量
【答案】B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改变是因为空气很容易被压缩,故选B。
21.(2022三上·雁江期末)快快家的足球充满气的重量是200克,后来发现皮球漏气了,现在皮球的重量( )。
A.仍是200克 B.大于200克 C.小于200克 D.无法确定
【答案】C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
【解析】【分析】空气具有质量,充满气的足球重量是200克,漏气后的球质量小于200克。
22.(2022三上·黄岩期末)下列生活现象中,属于水蒸发现象的是( )。
A.洗脸时用力拧干湿毛巾
B.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瓶周围出现小水珠
C.湿抹布擦过的桌子变干
【答案】C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水变成水蒸汽的过程叫蒸发。下列生活现象当中,洗脸时用力拧干毛巾不属于蒸发,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瓶周围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汽遇冷凝结成的,不属于蒸发湿抹布擦过的桌子变干属于蒸发现象。故选C。
23.(2022三上·柯城期末)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酒精灯的操作注意事项中,需要用火柴去点燃,在点燃过程当中不能用酒精灯对着酒精灯。使用时利用酒精灯的外焰去加热,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去吹灭,C是错误的操作,故选C。
24.(2022三上·柯城期末)烧杯里水沸腾的温度接近( )。
A.0℃ B.37℃ C.100℃
【答案】C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在正常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所以烧杯里的水沸腾的温度接近100摄氏度,这是水的沸点,故选C。
25.(2022三上·黄岩期末)水沸腾后,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水温继续升高
B.水面上冒出大量“白气”
C.水中出现大小不同的气泡
【答案】A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当水加热到100摄氏度时,水会沸腾,水沸腾时,水面上冒出大量白气,水中会出现大小不同的气泡,但是温度不会继续升高,所以不会出现水温继续升高的现象,故选A。
三、实验探究题
26.(2022三上·雁江期末)小明同学想探究食盐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还是在冷水中溶解的快。
请你帮助他把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研究的问题:
实验材料:食盐、水、烧杯、冷水、热水
我的预测:
实验步骤:
①取两份食盐,每份10克。
②在1号杯里倒入50毫升热水,在2号杯里倒入 冷水。
③把两份食盐 放入两杯水中。
④观察哪个杯中的食盐先溶解。
⑤重复做三次。
实验现象:三次实验1号杯中的食盐都比2号杯中的食盐先“消失”
实验结论:
【答案】食盐是在热水中还是在冷水中溶解的快;食盐在热水中溶解得快;50毫升;分别;食盐在热水中溶解得快。
【知识点】水的溶解能力;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实验要研究的问题是食盐是在热水中还是在冷水中溶解的快。需要的药品和器材有:食盐、水、烧杯、冷水和热水;应该将两份食盐放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玻璃棒同时进行搅拌,观察哪个先溶解。这个实验是对比实验,实验中要改变的只有水的温度,其余条件要保持相同。
四、填空题
27.(2022三上·柯城期末)请在括号里填写蒸发装置器材的名称(填字母)。
【答案】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蒸发装置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包括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石棉网等。
28.(2022三上·雁江期末)把一团纸巾放在一个杯子的杯底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扣在水中(如下图所示),纸巾没有湿,是因为 。
【答案】杯底的纸巾不会湿,因为杯子里有空气,空气会占据空间。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 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确实实地存在,并且空气和水、石头等物体一样,可以占据空间。根据对空气性质的认识,竖直倒扣入水中的杯子底部的纸巾不会湿,原因是杯子里有空气,空气会占据空间。
五、连线题
29.(2022三上·柯城期末)将下列物态变化名称与相应的变化过程连起来。
蒸发 冰变成水的过程
融化 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
凝固 水变成冰的过程
凝结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
【答案】
【知识点】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在自然界中,水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水变成水蒸汽的过程叫蒸发。冰变成水的过程叫融化,水变成冰的过程叫凝固,水蒸汽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0.(2022三上·柯城期末)将下列物体与相应的性质连起来。
沙子
味精 不能被水溶解
红糖
土 能被水溶解
食用油
【答案】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的物体可以被水溶解,有一些不能够被水溶解,像沙子、土、食用油属于不能被水溶解的物质,味精、红糖属于能够被水溶解的物质。
六、综合题
31.(2022三上·余姚期末)在科学课堂上,我们做过以下三个实验,让我们跟惯惯一起来挑战一下吧,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水蒸发”实验中,使用酒精灯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
A.要用酒精灯的焰心加热杯中的水
B.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C.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2)在“水蒸发”实验中,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上(塑料袋被挤压过);我们可以看到塑料袋 (填“变鼓”或“变扁”),这是因为水沸.腾后变成了 ,体积 (填“变大”或“变小”)。
(3)在“水结冰”实验中,在试管外的碎冰里加食盐,主要是为了( )。
A.让冰咸一些
B.让碎冰更多
C.让试管外的温度更低
(4)通过观察实验二,发现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最接近于( )
A.5 ℃ B.0 ℃ C.-5℃
(5)“水结冰”和“冰融化”实验中,都用到了橡皮筋,它的作用是( )。
A.固定温度计的位置
B.固定试管
C.标出原来水和冰的高度
(6)我们观察到,实验三的冰全部融化后,体积(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答案】(1)A
(2)变鼓;水蒸气;变大
(3)C
(4)B
(5)C
(6)B
【知识点】水的蒸发;酒精灯的使用;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 (1)使用酒精灯要注意:两查:检查灯芯是否烧焦或平整,检查酒精灯内酒精量不能超过三分之二,不能少于三分之一;两禁: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由于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所以用酒精灯外焰给物质加热。
(2)在实验中,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上(塑料袋被挤压过);我们可以看到塑料变鼓,这是因为水沸腾后变成了水蒸气,体积变大了。
(3)做水结冰的实验时,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
(4)通过观察,发现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最接近于0℃。
(5)“水结冰”和“冰融化”实验中,都用到了橡皮筋,它的作用是标出原来水和冰的高度,便于我们去观察。
(6)冰在融化过程中,形态由固态变成了液态,体积会变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