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共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08 17:5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2023-2024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Morality and Law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 世界
史料
实证
知道新经济政策实行的背景,实施的时间,主要内容和作用;了解苏联的成立;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苏联模式。
唯物
史观
家国情怀
理解新经济政策实行的必要性和转变的必要性;认识苏联模式的特点、分析苏联模式的利与弊。
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通过本课学习,结合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通过了解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等举措,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和主要问题。
符合国情
促进发展
模式僵化
作茧自缚
学习目标
你觉得这是真的吗?依据是什么?
情景导入: 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1918—1920年),一位瘦弱的老农坐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兜售自产的农产品,类似于“摆地摊”。
新知导入
1、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时间、内容、作用
2、两个五年计划的背景、时间、内容、作用
3、农业集体化的时间、内容、作用
4、苏联的全称、建立的时间及最初四个加盟共和国的名称
5、邓小平理论从哪些方面发展和继承了列宁的思想?
自主学习:导学提纲
自主探究
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
战争的破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的失误
苏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工人、农民不满
反动势力乘机叛乱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
政治危机
目标导学一:新经济政策
新知讲解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政府为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新生政权,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临时性社会、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0)
农业
工商业
分配
特点
实行余粮征集制
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取消自由贸易
由国家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
我们取得了胜利 ……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列宁
(1)时间:
1918-1921年
(2)目的:
为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和武装干涉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排斥市场、货币关系
史料实证
新知讲解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错”在哪里?
“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背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实际
经济危机
政治危机
1920年,苏俄国内战争逐渐平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却在继续…
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叛乱和武装干涉后,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工人常常处于饥饿之中,农民对余粮征集制不满,工农联盟受到威胁。在唐波夫省、乌克兰、顿河流域和西伯利亚等地,不断出现农民以各种形式对抗苏维埃政权的活动。
2、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新知讲解
背景
时间
目的
内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0年) 新经济政策
(1921年)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工业 工业国有化
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 国家统一分配
征收粮食税
1921年
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肯定市场和商品经济的作用,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允许私人经营经营中小企业
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自由买卖税后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有利于经济
发展
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3、新经济政策的概况
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恢复和发展生产,缓解危机(直接目的)
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巩固工农联盟。(根本目的)
分配方式:按劳分配
经营方式: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历史解释
新知讲解
材料: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全球通史》
阅读材料思考,新经济政策“新”在哪?实质是什么?有何启示?
4、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性质、启示
(1)特点:把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结合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性质: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
(2)、实质: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启示:政策的制定应符合本国国情;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时要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历史解释
新知讲解
评价:它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完成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开始;是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
苏俄经济政策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调整到新经济政策给我们什么启示?
苏俄农民叶莲卡在日记中写道:“1922年春天,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
对于俄罗斯的男人而言,比饿肚子更可怕的事情是没有伏特加喝,所以,前几年,不得不搞点医用酒精来解馋……1922年春天,自由贸易后,随处都可以“畅饮”了……
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从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时要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新知讲解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0年) 新经济政策
(1921年)
农业
工业
贸易
分配
余粮收集制
工业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国家统一分配
征收粮食税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公有为主公私并存)
雇佣劳动力-出租土地-实行自由贸易
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对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说一说新经济政策的作用以及“新”在哪
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搞活商品经济促进发展
提高工人生产积极性
“新”在: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指导生产,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互动探究
调整农民与国家的关系
新知讲解
邓小平理论从哪些方面发展和继承了列宁的思想?
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对粮食税的继承;
2、实行对外开放,形成对外开放格局是对列宁允许外国
资本主义经营中小企业的继承;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对列宁“把社会主义同
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这一特点的
继承。
新知讲解
参加瞻仰的群众
列宁逝世
(1870——1924)
目标导学二:苏联的工业化
新知讲解
温馨提示:3分钟快速阅读教材,找出答案 ,并在书本上做好标注。
背景:
苏联工业落后;受帝国主义威胁
时间:
1926年起
过程:
1928-1937年,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措施: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影响:
A、传统农业国变为强盛工业国
B、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跛脚巨人
新知讲解
扶木犁的穷国
汪洋大海中的孤岛
此时的苏联……
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经济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由于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的资本主义包围之中。苏联经济技术十分落后,而周围的资本主义国家技术先进,工业发达。如果苏联不能在短时期消灭这种落后性,不发展工业,不建立军事工业,不迅速巩固国防,帝国主义随时可能发动军事干涉和侵略,扼杀苏维埃政权。——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苏联工业落后;
受帝国主义的威胁。
新知讲解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目的:
(2)时间:
(3)措施:
实现国家工业化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 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优先发展重工业;
1926年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大国崛起》
新知讲解

38.2%



其他国家

15.3%
12.1%
2.6%
25.2%
6.6%

41.9%



其他国家

11.6%
9.3%
13.7%
17.8%
5.7%
沙皇时代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的变化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4)成就
图表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新知讲解
积极: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一方面,它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消极: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评价: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俄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弹的强国。——丘吉尔
新知讲解
背景
1927—1928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
苏联集体农庄宣传画
目标导学三:农业集体化
新知讲解
相关史事:斯大林认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农民必须要作出牺牲。农业集体化就是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在农业集体化的浪潮中,新经济政策被终止,农民都要加入集体化农庄。农民的住宅、家禽、小家畜等一律公有化。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苏联工业化过程中需要的粮食和原料从哪来?
史料实证
苏联农业集体化
新知讲解
1.根本原因:
材料一:斯大林认为,粮食总产量的80%是来自落后的小农经济,其产品的85%留供自家消费,商品率极低。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市场供应”问题,是不可能的。 斯大林认为,落后的小农经济正在拖国家工业化的后腿。——吴于廑《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1927年苏联爆发粮食收购危机,政府收购的粮食总量只有491万吨,远低于国家需要的820万吨。
为了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斯大林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为工业化提供资金和原料。
2.直接原因:
1927年年底至1928年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
斯大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20世纪30年代初,进行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
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
史料实证
苏联农业集体化
新知讲解
3.开始: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农业集体化运动
农业集体化
1930年1月5日,党中央根据斯大林的要求通过了《关于集体化的速度和国家帮助集体农庄建设的办法》,要求在几年内实现全盘集体化。
农业集体化就是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在农业集体化浪潮中,新经济政策被终止,农民都要加入集体农庄。农民的住宅、家禽、小家畜等一律公有化。
4.措施:
①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
②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
到1937年,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93%,耕地面积达99%,从而使社会主义成份在苏联的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优势。
③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
④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苏联的农业机械化
苏联宣传画
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实质: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史料实证
苏联农业集体化
新知讲解
5.影响:
①积极:解决了粮食问题,推动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②消极: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重工业 轻工业 农业
产品 付给农庄的收购价格 零售给居民的价格
小麦(每公担) 10卢比10戈比 216卢布
牛肉(每公斤) 21—55戈比 7卢布60戈比
牛奶(每公斤) 9—14戈比 1—1.5卢布
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收售农副产品价格的统计表
(注:1卢布=100戈比)
到斯大林逝世的1953年,牛、马、绵羊的数量仍未达到集体化前的水平,粮食产量甚至还低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13年的水平。
——《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唯物史观
史料实证
新知讲解
苏联模式
(斯大林模式)
国家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业集体化:实现完全公有化
斯大林与苏联模式
新知讲解
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背景: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苏联的社会经济生活和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P50相关史事
苏联模式在经济方面表现为建立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斯大林与苏联模式
内容:规定苏联是一个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新知讲解
评价
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解体。
—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
(1)积极作用: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
——丘吉尔
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知讲解
(2)弊端: 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优先发展重工业
弊端: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联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呢?
(1)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2)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协调发展。
(3)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
(4)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5)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新知讲解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模式
所有制
经济体制
工业
农业
单一的公有制
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业集体化
公有制为主
多种所有制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农、轻、重协调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比较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同?
新知讲解
(1)发展经济时要农轻重比例协调;
(2)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
(3)政府要制定符合国情的政策,推动经济发展;
(4)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5)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6)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7)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反对个人崇拜。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应该从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呢?
启示:
新知讲解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追随“理想”
面对现实
回归“理想”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新知讲解
列宁
斯大林
1922年,成立了苏联
1921年,新经济政策
1.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完成一五二五计划)
3.苏联模
式形成
2.农业集体化
1936年,公布了新宪法
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评价:①积极②弊端
板书设计
1.(2022年山东济南)1921年后,在苏俄的城市出现了很多“耐普曼”(做买卖的人)。1924-1925年度,从耐普曼的工业企业获得的直接税收占到了全国总税收的一半。导致这种变化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赫鲁晓夫的改革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2.(2022年四川成都)在1928—1932年“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整个工业增长了102%,重工业增长了173%,机器制造业几乎增长了3倍。这表明苏联
A.计划经济成效显著 B.赢得反法西斯的优势
C.新经济政策稳步推进 D.农业集体化进程停滞
B
B
检测目标
3.(2022年江苏宿迁)1927年至1928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认为危机出现的原因是富农阶级的蓄意破坏,其思想根源是对私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否定。为此,斯大林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完善经济管理体制
C.发动玉米种植运动 D.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
4.(2022年陕西)苏联在1934-1935年的机器进口只相当于1931年的1/10,从1937年起就不再从国外进口锅炉、发电机、化工设备等。这说明
A. 经济大危机阻碍苏联发展 B. 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
C. 农奴制的废除带来新气象 D. 工业化建设取得重要成就
D
D
5.(2022年四川眉山)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有: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这些政策措施
A.促进了经济恢复 B.实现了共产主义C.繁荣了文学艺术 D.改变了国际格局
A
检测目标
6.(2022年四川凉山)1928-1937年,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是A.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B.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时
C.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后
D.苏维埃俄国成立时
7.(2022年四川广安)1929—1940年,苏联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13.4%,国民收入年均增长14.6%。促进这一时期苏联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B.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D.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推动
A
C
检测目标
8.(2022年湖南长沙)斯大林认为,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资本主义工业化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社会主义则是从重工业开始;工业化必须高速度,因为帝国主义仇视社会主义,战争不可避免,需要建立起强大的物质基础。基于这一认识,苏联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D.成立“华约”组织
9.(2022年湖北荆州)苏联集体农庄建立后,国家从农民手中征到的粮食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平均每年1820万吨增加到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平均每年2750万吨。材料表明,苏联集体农庄建立的主要影响是A.扩大了玉米种植的面积 B.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C.继承了新经济政策的思路 D.支持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C
D
检测目标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体会
有什么感想
收获园地
课堂小结
构建本节课的知识导图。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