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11.《百年孤独(节选)》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11.《百年孤独(节选)》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8 19:57: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百年孤独》节选
我们魔幻了什么?
1.通过分析魔幻色彩的本质,探究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
2. 探究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目标
1.在生活中,你有没有产生过“这太魔幻了”之类感受的瞬间?请分享你当时的感觉。
生活中的魔幻瞬间
2.请任选一部,谈谈它是如何使受众产生一种魔幻而又不脱离现实的感觉的?
小说中的魔幻瞬间
我们为什么会觉得现实越来越魔幻?可能,是因为我们失去了真实感。所谓真实感,指的是一种心理预期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建立在每个人所独有的三观之上的。而所有的认知,则都是建立在真实感之上的。实际情况与心中预期毫不相干,我们就会失去真实感。
魔幻的本质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拉丁美洲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发端于20世纪30-40年代,到60年代成为拉美小说的主潮,至今在世界文坛上有着广泛的影响。魔幻现实主义植根于拉美寡头黑暗统治的现实生活中,融汇、吸纳古印第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有益经验,将幻象与现实、神话与现实水乳交融,大胆借鉴象征、寓意、夸张、变形、隐喻、荒诞、意识流等各种表现技巧、手法,以鲜明独异的拉美地域色彩为特征,从而创造出一种魔幻与现实融为一体,魔幻而不失其真实的独特风格。
魔幻现实主义
作者简介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2014),哥伦比亚作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
马尔克斯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
《百年孤独》——再现拉丁美洲图景的鸿篇巨制
在《百年孤独》发表之前,马尔克斯在拉丁美洲文坛之外并不广为人知。《百年孤独》刚一面世即震惊拉丁美洲文坛及整个西班牙语世界,并很快被翻译为多种语言。马尔克斯也一跃成为名噪一时的世界级作家。
《百年孤独》风格独特,既气势恢宏又奇幻诡丽。粗犷处寥寥数笔勾勒出数十年内战的血腥冷酷;细腻处描写热恋中情欲煎熬如慕如诉;奇诡处人间鬼界过去未来变幻莫测。轻灵厚重,兼而有之,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被称为“20世纪用西班牙文写作的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
《百年孤独》诺贝尔颁奖词
“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小说作品创建了一个自己的世界,一个浓缩的宇宙,其中喧嚣纷乱却又生动可信的现实,映射了一片大陆及其人民的富足与贫困。 ”
“汇集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
“他在长篇小说代表作《百年孤独》中,运用丰富的想象能力,把幻想和现实融为一体,勾画出一个丰富多彩的幻象世界,反映了拉丁美洲大陆的生命与斗争。”
情节介绍
小说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
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为了躲避在决斗中被他杀死的普鲁邓西奥的鬼魂的纠缠,带着妻子乌尔苏拉和他的朋友及家人,离开故土里奥阿查,经过将近两年的跋涉,在一个荒僻的河滩边建立了村庄——马孔多。晚年时他因精神失常被家人绑在一棵栗树下,几十年后在天降花雨中默默死去。
第二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
【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不顾家人的反对与丽贝卡结婚,被赶出家门,最后在家中被枪杀;
【次子】奥雷里亚诺上校,从小就有预见事物的本领,他一生发动过32次武装起义,遭遇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1次行刑队的枪决,终于厌倦内战,签订停战协定后开枪自杀未遂,回到马孔多、每天在孤寂的作坊里制作小金鱼,一直到死;
【女儿】阿玛兰妲终身未嫁,能预知自己的死亡日期,一直织着那永远织不完的寿衣。
情节介绍
第三代【何塞·阿尔卡蒂奥之子】阿尔卡蒂奥,成为马孔多从未有过的暴君,最后被保守派军队枪毙。
第四代,俏姑娘蕾梅黛丝抓着床单,乘着微风冉冉上升,永远消失在高邈的空间;阿尔卡蒂奥第二参与香蕉公司工人大罢工,遭到大屠杀,从满载工人尸体的火车车厢里逃脱后遇到暴雨,这场雨下了4年11个月2天,回来后他将自己关在房里,专心钻研吉卜赛人留下的羊皮卷,一直到死。
第五代何塞·阿尔卡蒂奥,从小被送往罗马神学院学习,回家后靠变卖家产为生,后来发现乌尔苏拉藏在地窖里的7000多个金币,从此过上放荡的生活,不久被抢劫金币的歹徒杀死。
第六代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与姨妈阿玛兰坦·乌尔苏拉生下一个长着猪尾巴的婴儿,这位第七代继承人一出生就被一群蚂蚁吃掉了。
最后,马孔多被飓风刮走,从世人记忆中消失。
人物关系
请结合以上情节介绍,以及本文节选片段,谈谈哪些情节充满了魔幻色彩?并小组讨论你觉得魔幻的原因是什么?
小说中的魔幻瞬间
小说中的魔幻瞬间
有人披着床单消失在空中
有人喜欢吃土吃墙皮
有人喜欢流浪加占卜
糖果传播失眠症
有人生下猪尾巴小孩
有人被蚂蚁吃掉
有人一辈子在给自己织一件寿衣
有好多人名字都一样
这些魔幻的情节是否有作者现实生活中的影子?以及寄寓着作者对现实怎样的思考?
小说中的魔幻隐喻
细节分析——计时方法的变化
悄无声息的入侵:时间标准 殖民前 殖民后
计时方式 计时方式
群鸟(传统时间) 时钟(现代时间)
“时间饥饿”:只拥有时间没有拥有生活。
补充
葡萄牙殖民期间,有些巴西东北部的儿童因为吃不到盐就靠吃土来补充矿物质。那时为了惩罚这一恶习,人们把这些孩子嘴巴套上或者用柳条编的筐把他们吊起来。
——(乌拉圭)加莱亚诺《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魔幻现实主义的价值
3.作者为什么要创作魔幻现实主义的小说?小组讨论,请结合你熟悉的文本或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狭隘”的人如其所见,看到了魔幻。
“宽广”的人解开密码,看到了现实。
总结
魔幻现实:在高度细节化的现实背景中嵌入奇异得让人难以置信的东西
拓展阅读:莫言《蛙》
2002年夏天,莫言动笔写这部小说,当时的题目叫《蝌蚪丸》。这题目的灵感得之于1958年的报纸上的一条新闻:男女行房前生吞十四只蝌蚪便可避孕。稍有常识的人都会从这条新闻中读出荒谬,但在当时,此法竟大为盛行。这情形与几十年后风靡大江南北的“打鸡血”“喝红茶菌”十分相似。莫言沿着这条思路写了足有十五万字,但忽觉这写法无意中又在重复荒诞夸张之旧套路,况且,所用的结构方法(以一个剧作者在剧场中观看舞台上正在演出自己所写话剧时的诸多回忆联想为经纬)也有过分刻意之嫌,因此,莫言便将此稿放下,开始构思并创作《生死疲劳》。直到2007年,莫言又重起炉灶写这部书,结构改为书信体,并易题为《蛙》。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要素
梦境
幻觉
错觉
视角错位
想象幻想
民间说法
心理活动
神话
异域文化
民风习俗
奇幻的元素
所有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都发生在读者熟悉的现实世界环境中。
真实的环境
魔幻现实主义作者故意不对故事中的魔法进行解释,以便尽可能地使其正常化,并强化它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非理性的认可
魔幻现实主义 = 超越现实因果逻辑 + 不诧异的口吻 + 用魔幻写现实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比如:影子之神满身空状,无目,收去世生灵的影子。满身空洞谓之“影冢”,会把影子寄于一棵树上,影子萌成一颗颗鸟蛋,最终再次羽化出各种生灵。
创作示例
行进离十来米时,成良双手已握起短刀。只见那红衣娘子一只纤手搭在笼沿上,另一只手勾着一盏小马灯,扭身转向后面快步追赶来的成良。
风掀起娘子的盖头,灯光下,那娘子乌黑发髻,两耳间宽约三尺,眉宇至鼻梁间洞穿颅骨,成一长形空洞,没有眼睛,鼻下是一张美唇,脖颈纤长,皮肤同土屋里见的那男人一样全是密密麻麻透着血色连成一片的指头大小的洞孔。
她朝成良一笑,露出满口尖细牙齿,瞬间阴风袭袭,无数黑影朝已满是惊愕的成良扑来。冷风击上额头,成良僵直着身子倒在地上,感觉自己似乎霎时坠入万丈深渊。
小说创作机制
小说创作机制
①强化、合理化人物动机
②设置影响人物实现动机的阻力
③设置人物突破阻力的方式
④人物最终实现动机、或者失败
A、人物动机:追求功名利禄、抗拒生老病死、处理与自然社会他人关系
B、创建符合人物动机的故事背景
性格因素、自然因素、利益冲突、
价值观冲突、信仰冲突、误会等
性格成长、自然变化、利益同盟、
强者帮助、反派因素、巧合等
成功、悲剧
写作任务
现代人一旦被沉重的现实刺痛,会说某某事情很魔幻。魔幻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荒诞,不真实。
请发掘身边有时会让人感觉错位或不可思议的现实瞬间,尝试遵循魔幻现实风格小说的特点,创作一篇具有魔幻现实风格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