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1、能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思
路
教学环节
问题情境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目标达成
导入新 课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旧知复习:?
(1)我们刚刚学习了两条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
(2)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时采用的教学思路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引入新课:回答的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运算定律
教师谈话引出情景:为保护环境,光明小学开展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这就是植树活动的现场,我们来看看。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3个问题:?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教师说明: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看第一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并说明列式依据。教师板书:4×5和25×4?
学习
新知
环节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乘法交换律:?
(1)探究、发现问题:?
教师提问:4×25和25×4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引导学生回答,明确:4×25=25×4)
(2)举例验证:?
教师问: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指名举例,教师板书:如,35×2=2×35??60×30=30×60)?
概括规律:
?a、总结定律:?
教师提问:从以上几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
提醒学生由加法交换律的总结思路想,总结好后说给同桌听。?汇报得出结论,板书定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b、定律命名:?
教师提问:这个规律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可能马上说出:乘法交换律,再让学生说是怎么想到的。
?c、用字母表示定律:?
教师谈话: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看谁的方法既简单又清楚。?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字母表示:a×b=b×a,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板书公式:a×b=b×a?
让学生判断:这里的a?与b可以是哪些数?(任意数)
(4)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教师提问:以前我们什么时候用过乘法交换律?引导学生回忆:做乘法验算时。?
完成“做一做”前两道,指名板演,订正。教师谈话:用这个定律时该注意什么?(数不能变化,运算符号不能错)
环节
教学乘法结合律:?
(1)发现问题:教师谈话引出: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什么?要几步?怎样列算式??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小组讨论:小组同学之间互相比较选择的算法是否相同,组长作好不同算法记录。?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两种算法:?(25×5)×2??? ?25×(5×2)?
比较两种算法的异同,明确(25×5)×2=25×(5×2)
(2)举例验证:?
让学生自己再举几个例子填到课本26页,汇报板书学生举的例子。?教师出示: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15×4)×10?○?15×(4×10) ?(125×8)×5?○?125×(8×5)?
学生计算后,指名回答,明确是相等关系。
?(3)小组合作学习,概括规律:?
让学生观察以上所有算式,回忆加法结合律的总结思路,小组同学之间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讨论这个规律的命名和字母表示方法。?
最后汇报交流,老师板书:乘法结合律:(a×b)×c=a×(b×c)?让学生说说运用乘法结合律时注意的问题。
3、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比较?
教师提问:比较所学的四个定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教师出示:交换律是两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环节
巩固应用:完成做一做后两道
回顾整理:
这一课通过同学们的观察与思考,自己发现并总结出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后同学们做题时,要仔细观察题目特点,更准确更简便地把题目计算出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件10张PPT。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一、复习引入问题:1. 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2. 我们是怎样研究加法运算定律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师引领学生回忆学习加法运算
定律的学习过程:
? 初步发现规律;
? 枚举中验证规律;
? 比较中概括规律。)二、在情境中初步感知乘法交换律(一)收集信息,明确条件问题问题:从图中你都知道了
哪些信息?你是怎样理解
这些信息的?预设① :每组4人负责挖坑、
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
(每组一共6人。)预设② :每组要种5棵树,
每棵树要浇2桶水。
(6人对应5棵树,每棵树
要浇2桶水。)预设③ :一共有25个小组。问题:
1. 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二)提出问题,独立尝试解决2. 根据题意,你能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问题。
两种不同的列式均板书。)4×25=100 或 25×4=100二、在情境中初步感知乘法交换律(三)枚举中验证规律,比较中概括规律监控:1.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等式吗?(展示学生的举例,
4~5组。)问题:我们已经学习过一些运算定律,借助以往的学习经验,
你能继续研究吗?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先独立思考,
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发现。)3.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吗?
(展示大家的表示方法,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较。)2. 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二、在情境中初步感知乘法交换律(一)独立解决问题问题:1.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3. 这道题可以怎样计算?2.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
(一共25个小组,每组种5棵树,
每棵树浇2桶水。)4. 仔细观察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
试着说明你的发现。 (25×5)×2
=125×2
=250 25×(5×2)
=25×10
=250三、在情境中初步感知乘法结合律(二)迁移学习经验概括规律监控:1.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等式吗?(展示学生的举例,
4~5组。)问题:谁能把你的发现和大家交流一下?3.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结合律吗?
(展示大家的表示方法,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较。)2. 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
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三、在情境中初步感知乘法结合律四、巩固练习,提升认识1. 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1525482514858问题:(1)根据题意,请你列式解答,并思考怎样计算比较简便。预设①:
(50×7)×2
=350×2
=700(m)(2)还可以怎样算?预设②:
(50×2)×7
=100×7
=700(m)这个游泳池长50m。他每次游多少米?2. 四、巩固练习,提升认识五、布置作业作业:第28页练习七,第1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