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KNO3固体 B.NaCl溶液 C.SO3 D.NH3
【答案】A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解析】【解答】A.KNO3是盐,属于电解质,A符合题意;
B.NaCl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
C.SO3溶液导电是因为SO3和水反应生成了亚硫酸,SO3是非电解质,C不符合题意;
D.NH3是非电解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盐属于电解质;
B. 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C.SO3溶液导电是因为SO3和水反应生成了亚硫酸,SO3是非电解质;
D.NH3是非电解质。
2.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能观察到丁达尔现象的是( )
A.酒精 B.食醋 C.食盐水 D.云、雾
【答案】D
【知识点】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解析】【解答】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酒精、食醋、食盐水是溶液,云、雾属于胶体;
故答案为:D
【分析】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可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
3.(2023·全国乙卷)下列应用中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使用明矾对水进行净化 B.雪天道路上撒盐融雪
C.暖贴中的铁粉遇空气放热 D.荧光指示牌被照发光
【答案】C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解答】A.使用明矾对水进行净化过程中,明矾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体粒子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降下来从而达到净水目的,因此没有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雪天道路上撒盐融雪,是因为雪遇到盐而使其熔点降低并熔化,属于物理变化,B项错误;
C.暖贴中的铁粉遇空气放热,是因为暖贴中含有的铁粉、碳粉、氯化钠溶液等物质,这些物质遇到空气后形成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同时放出热量,铁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项正确;
D.荧光指示牌被照发光,是因为光被指示牌发生了反射,属于物理现象,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判断该过程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判断反应前后是否有化合价的升降,若有化合价的改变,则为氧化还原反应,反之则不是。
4.下列物质与俗名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冰晶石:Na3AlF6
B.钢化玻璃:SiO2
C.芒硝:Na2SO4·10H2O
D.福尔马林:35%~40%的HCHO水溶液
【答案】B
【知识点】化学物质的名称与俗名
【解析】【解答】A.Na3AlF6俗称是冰晶石,A不符合题意;
B.钢化玻璃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硅酸钠和硅酸钙的混合物,B符合题意;
C.芒硝俗称是Na2SO4·10H2O,C不符合题意;
D.35%~40%的甲醛水溶液俗称是福尔马林,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Na3AlF6俗称是冰晶石;
C.钢化玻璃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硅酸钠和硅酸钙的混合物;
C.芒硝俗称是Na2SO4·10H2O;
D.35%~40%的甲醛水溶液俗称是福尔马林。
5.(2023·汕头模拟)化学用语具有简便表达化学知识与化学思维的特点。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异丁烷的结构简式:
B.醛基的电子式:
C.质子数为78,中子数为124的铂(Pt)的原子符号:
D.原子序数为31的镓原子结构示意图:
【答案】D
【知识点】原子中的数量关系;原子结构示意图;结构简式;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解析】【解答】A.该结构简式为异戊烷,故A不符合题意;
B.醛基结构简式为:-CHO,其电子式为:,故B不符合题意;
C.质子数为78,中子数为124的铂(Pt)的原子符号:,故C不符合题意;
D.原子序数为31的镓原子结构示意图:,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 为异戊烷的结构简式;
B.醛基中氧原子是8电子稳定结构,C原子上有一个单电子;
C.原子符号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
6.在恒温恒容下,可逆反应N2(g)+ 3H2(g)2NH3(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N2、H2、NH3在容器中共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C.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D.v正(N2)=2v逆(NH3)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解答】A.N2、H2、NH3在容器中共存,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A不符合题意;
B.质量不变,容积不变,密度一直不变,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B不符合题意;
C.压强会变,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说明达平衡状态,C符合题意;
D.v正(N2)=2v逆(NH3),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物质共存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B.质量不变,容积不变,密度一直不变,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C.压强会变,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说明达平衡状态;
D.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平衡状态。
7.(2023高二下·上犹期末)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二氧化硅熔点高,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B.SO2 具有漂白性,可用于制溴工业中吸收 Br2
C.FeCl3 溶液显酸性,可用于蚀刻铜制的电路板
D.氨气易液化,可用作工业制冷剂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氨的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硫的性质;硅和二氧化硅
【解析】【解答】A、二氧化硅具有传输光信号的能力,可以制作光导纤维,A错误;
B、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以和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氯化铁具有氧化性,可以和金属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C错误;
D、氨气易液化,可以作为工业制冷剂,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二氧化硅可以制作光导纤维,硅可以制作芯片;
B、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主要体现为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C、氯化铁具有氧化性,可以和多种金属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氨气是常用的制冷剂。
8.(2022高一下·浙江期中)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的O2、CO2混合气体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
B.1mol·L-1Na2NO4溶液中含有的Na+的数目为2NA
C.将7.1g Cl2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转移电子数0.2NA
D.18gNH所含的电子数目为11NA
【答案】A
【知识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解析】【解答】A.每个O2、CO2分子中均含有2个氧原子,标准状况下11.2L的O2、C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mol,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故A符合题意;
B.溶液体积未知,不能计算Na+数目,故B不符合题意;
C.7.1g Cl2的物质的量为0.1mol,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Cl2转化为ClO-、Cl-,转移电子数0.1NA,故C不符合题意;
D.1个NH含有10个电子,18gNH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含的电子数目为10NA,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每个O2、CO2分子中均含有2个氧原子;
B.溶液体积未知,不能计算;
C.1molCl2反应转移1mol电子;
D.1个NH含有10个电子。
9.(2022·惠州模拟)用所给试剂与图示装置能够制取相应气体的是(夹持仪器略)( )
A B C D
X 中试剂 浓盐酸 浓硫酸 双氧水 浓氨水
Y 中试剂 MnO2 C2H5OH MnO2 NaOH
气体 Cl2 C2H4 O2 NH3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
【解析】【解答】A.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氯气必须在加热条件下,且氯气可溶于水,收集氯气不能用排水法,选项A不符合题意;
B.乙醇消去制乙烯需要加热,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双氧水分解制氧气制取装置用固液不加热制气体,收集氧气可用排水法,选项C符合题意;
D.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进行常见气体制备和收集时候要注意一下方:1、发生装置的选择,这要结合制备的原理,常见有:固液加热,固液不加热,固固加热等,选择适当的发生装置,2、除杂装置,看气体中含有那些杂质,选择适当试剂,3、收集装置,结合气体性质,选择排空气法还是排水法。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溶液中通入少量:
B.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
C.溶液中通入过量:
D.溶液中加入过量溶液:
【答案】D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A.还原性Fe2+大于Br -,Cl2 先氧化Fe2+,而不是Br -,A不符合题意;
B. 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生成碳酸氢钠,B不符合题意;
C. 溶液中通入过量 生成硅酸和碳酸氢钠,C不符合题意;
D. 溶液中加入过量 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一水合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还原性Fe2+大于Br -;
B. 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生成碳酸氢钠;
C. 溶液中通入过量 生成硅酸和碳酸氢钠;
D. 溶液中加入过量 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一水合氨。
11.2022年5月,人类首次利用月球土壤成功种活了植物,未来的宇航员们有可能在月球上种植食物,月壤中所含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W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互不相等的偶数,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X、Y、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Y>Z>W>X
B.Y、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Y>Z
C.元素W和X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X<W
D.元素X与Y、W形成的二元化合物的化学键依次为离子键、共价键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X是O,X、Y、W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互不相等的偶数,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最外层电子数是6,Y、W是第三周期,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2、4,Y是Mg,W是Si,X、Y、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1,Y最外层电子数为2,Z最外层电子数是3,Z是Al;
A.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Y>Z>W>X,A不符合题意;
B.Y、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是Mg(OH)2、Al(OH)3,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碱性Y>Z,B不符合题意;
C.H2O能形成分子间氢键,元素W和X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X>W,C符合题意;
D.元素X与Y、W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分别是MgO、SiO2,化学键依次为离子键、共价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B.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C.H2O能形成分子间氢键;
D.离子键、共价键的判断。
12.某温度下,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4mol发生如下反应 有关数据如下:
时间段/min 的平均生成速率/
0-1 0.4
0-2 0.3
0-3 0.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30秒时,的浓度大于
B.0-1min内,的反应速率为
C.2min30秒时物质的量小于2.8mol
D.当的体积百分数不变时,不能说明此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解析】【解答】A.30秒时, 的浓度大于 ,A不符合题意;
B.0-1min内生成CO2是0.8mol,消耗NH2COONH4为0.8mol,质量是0.8x78=62.4g,反应速率62.4g/min,B不符合题意;
C.2minCO2物质的量相同,达平衡状态,消耗NH2COONH4物质的量0.3x2x2=1.2mol,剩余为4-1.2=2.8mol,C符合题意;
D.氨气和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一直不变,CO2的体积百分数保持不变时,不能说明此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浓度大小的判断;
B.反应速率的计算;
C.平衡状态时物质的量的计算;
D.体积百分数一直保持不变时,不能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
13.NH3催化还原NO是重要的烟气脱硝技术,其反应过程与能量关系如图1;研究发现在催化剂上可能发生的反应过程如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H3催化还原NO为放热反应
B.过程I中NH3断裂极性键,需要吸收能量,Fe3+体现了氧化性
C.过程III的离子方程式:
D.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为NH3、O2、NO,Fe3+、Fe2+为中间产物
【答案】D
【知识点】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催化剂;二价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的检验
【解析】【解答】A.反应物总能量比生成物总能量高,是放热反应,A不符合题意;
B.NH3断裂极性键,要吸收能量,Fe3+体现氧化性,B不符合题意;
C.Fe2+在酸性条件下,被O2氧化成Fe3+,C不符合题意;
D.Fe3+是催化剂,Fe2+是中间产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反应物总能量比生成物总能量高,是放热反应;
B.断裂极性键,要吸收能量;
C.Fe2+在酸性条件下,被O2氧化成Fe3+;
D.催化剂和中间产物的判断。
14.现代工业常以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氨气为原料制备纯碱,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CO2;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NH3。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I原理为CO2+NH3+NaCl+H2O=NaHCO3↓+NH4Cl
B.反应I生成的沉淀,经过滤、洗涤、煅烧可得到纯碱
C.向饱和NaCl溶液中先通入足量的CO2,再通入足量的NH3
D.从母液中可获得副产品氯化铵
【答案】C
【知识点】纯碱工业(侯氏制碱法);氨的性质及用途;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A.反应I原理:CO2+NH3+NaCl+H2O=NaHCO3↓+NH4Cl,A不符合题意;
B.反应I生成的沉淀,经过过滤、洗涤、煅烧可得到纯碱,B不符合题意;
C.侯氏制碱原理是饱和氯化钠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应向饱和NaCl溶液中先通入足量的NH3,再通入足量的CO2,C符合题意;
D.母液中溶质是氯化铵,通入氨气,铵根离子浓度增大,会析出氯化铵,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工业常以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氨气为原料制备纯碱;
B.沉淀需要经过过滤、洗涤、煅烧;
C.侯氏制碱原理是饱和氯化钠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
E.通入氨气,溶液中的铵根离子浓度会增大。
15.①现有铜镁合金与一定量浓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的混合气体(不考虑等其它气体)体积为(本题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②这些气体与一定体积氧气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①所得溶液中加入溶液至金属离子恰好完全沉淀,消耗溶液的体积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中参加反应的硝酸是 B.②中消耗氧气的体积是
C.铜镁合金中镁的质量为 D.混合气体中体积为
【答案】C
【知识点】合金及其应用;探究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标准状况下4.48LNO2、NO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4.48/22.4=0.2mol,60mL 5mol/L的氢氧化钠物质的量为5mol/L×0.06L=0.3mol,铜镁合金与一定量浓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质是硝酸钠,硝酸根离子物质的量是0.3mol,硝酸物质的量是0.3mol+0.2mol=0.5mol,A不符合题意;
B.生成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镁的总物质的量为0.3/2=0.15mol,0.15mol铜和镁完全反应失去0.3mol电子,消耗O2物质的量为0.3/4=0.075mol,消耗标况下氧气的体积为:V(O2)=22.4L/mol×0.075mol=1.68L,B不符合题意;
C.铜和镁的总物质的量是0.15mol,总质量是6.6g,设Mg的物质的量为xmol、Cu的物质的量为ymol,x+y=0.15,24x+64y=6.6,得x=0.075mol、y=0.075mol,铜镁合金中镁的质量是24x0.075mol=1.8g,C符合题意;
D.设NO物质的量是x、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是y,x+y=0.2,3x+y=0.3,得:x=0.05mol、y=0.15mol,混合气体中二氧化氮的体积为3.36L,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标况下物质的量的计算;
B.标准状况下体积的计算;
C.合金中金属物质的量的计算;
D.混合气体中气体体积的计算。
16.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实验方案,对应的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A 将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反应结束后,将磁铁靠近产物 反应结束后有黑色固体生成,且该固体被磁铁吸引 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
B 为了验证的还原性,取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 具有还原性
C 取溶液与试管中,逐滴加入溶液至过量。再加入过量稀盐酸和溶液 加入稀盐酸前,溶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加入稀盐酸和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 和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发生双水解
D 向少量蒸馏水的试管里滴加2滴溶液,然后再滴加2滴硫氰化钾溶液 溶液变血红色 与的配位能力小于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铁的化学性质;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二价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的检验;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能够被磁铁吸引的物质除了Fe3O4外,还有铁单质等,A选项是错误的;
B.Cl-也具有还原性,也可以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该实验无法证明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Fe2+,B选项是错误的;
C.因为反应产生了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即BaSO4,所以二者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另外Fe3+与SO32-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就是因为二者会发生互促水解,C选项是正确的;
D.该实验的现象是错误的,因为配合物的内界不会发生电离,因此向 溶液 滴加 硫氰化钾溶液 不会出现溶液变为血红色的现象,D选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C。
【分析】A.因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质不具有唯一性,所以,A选项是错误的;
B.该实验无法证明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的一定是Fe2+;
C.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或者发生互促水解反应,离子之间就不能大量共存;
D.配合物具有内界不易电离,外界易电离的性质。
二、填空题
17.请回答:
(1)NH4Cl的电子式: 。
(2)HClO的结构式: 。
(3)已知阴离子R2-的原子核内有n个中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m,则w克R2-所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
(4)二氧化硫可以用氯化铁溶液吸收,生成氯化亚铁和两种强酸,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金属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
(2)H-O-Cl
(3)mol
(4)2Fe3++SO2+2H2O=2Fe2++4H++
(5)2Al+2NaOH+2H2O=2NaAlO2+3H2↑
【知识点】二氧化硫的性质;铝的化学性质;元素、核素;结构式;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解析】【解答】(1) NH4Cl的电子式为: ;
(2) HClO的结构式为:H-O-Cl;
(3) 已知阴离子R2-的原子核内有n个中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m,则R质子数是m-n,R2-含有的电子数是m-n+2,w克R2-所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
(4) 二氧化硫可以用氯化铁溶液吸收,生成氯化亚铁和两种强酸,HCl和H2SO4,离子方程式为: 2Fe3++SO2+2H2O=2Fe2++4H++ ;
(5) 金属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和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2NaOH+2H2O=2NaAlO2+3H2↑ ;
【分析】(1) NH4Cl的电子式为: ;
(2) HClO的结构式为:H-O-Cl;
(3) 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电子物质的量的计算;
(4) 二氧化硫可以用氯化铁溶液吸收,生成氯化亚铁和两种强酸,HCl和H2SO4 ;
(5) 金属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和H2。
三、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18.化学物X由3种元素组成,某学习小组按如下流程进行实验:
已知:溶液A只含一种溶质,焰色试验呈黄色。
(1)组成化合物X的3种元素为 ,化合物X的化学式为 ;
(2)混合气体D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电子式 ;
(3)X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气体B也能和水反应,生成的物质不稳定,容易转变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G,请设计实验验证G中含有的官能团 。
【答案】(1)钠、碳、氢;NaC2H
(2)
(3)
(4)取乙醛溶液,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水浴加热,生成银白色银单质,说明乙醛中含有醛基
【知识点】无机物的推断;乙炔炔烃;醛的化学性质;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含碳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解析】【解答】X由3种元素组成,溶液A只含一种溶质,焰色试验呈黄色,有钠元素,A与氯化镁生成沉淀C,C是1.74g氢氧化镁,氢氧化镁是0.03mol,钠是0.06mol,钠质量是1.38g,B和氧气燃烧生成混合物气体D,D和石灰水生成F碳酸钙沉淀12g,碳酸钙是0.12mol,碳元素是0.12mol,碳元素质量是1.44g,2.88gX中含氢元素2.88g-1.38g-1.44g=0.06g,氢元素物质的量是0.06mol,X中钠、碳、氢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6:0.12:0.06=1:2:1,化学式NaC2H,B燃烧生成E水1.08g,水物质的量是0.06mol,B中氢元素是0.12mol,B中碳氢物质的量之比为0.12:0.12=1:1,B是乙炔;
(1)组成化合物X的3种元素为钠、碳、氢,化合物X的化学式为NaC2H;
(2) 混合气体D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电子式 ;
(3) X与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 气体B乙炔中有碳碳叁键,能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物质不稳定,容易转变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G,G是乙醛,证明醛基方法是: 取乙醛溶液,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水浴加热,生成银白色银单质,说明乙醛中含有醛基 ;
【分析】(1)组成化合物元素的判断,化学式的书写;
(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电子式 ;
(3) 化学方程式 ;
(4) 乙炔中有碳碳叁键,能和水发生加成反应,证明醛基方法是: 取乙醛溶液,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水浴加热,生成银白色银单质,说明有醛基 。
四、原理综合题
19.为实现碳中和,研究人员开发了双功能催化剂,它具有吸收二氧化碳和将其吸收的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转化为甲烷的功能,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已知:断开物质中的化学键所要吸收的能量如表。
物质
吸收的能量
(1)若每生成32g甲烷,则该反应 (填“放出”或“吸收”) kJ能量。
(2)某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的混合气体,发生上述反应,与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0~2min内,用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 。
②x、y两点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 (填“>”、“<”或“=”)。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5min后该反应停止
B.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
C.2min时,v(正)=v(逆)
D.若改变催化剂,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一定小于5min
(3)新型高效甲烷—空气燃料电池采用石墨烯作电极,两电极分别通入甲烷和空气,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a电极通入的气体是 ;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答案】(1)放出;540
(2)0.5;0.8;>;B
(3)空气;
【知识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解析】【解答】(1) 若每生成32g甲烷,断裂2molCO2中的化学键和8molH2中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为1490×2+436×8=6468kJ,形成2molCH4中的化学键和4molH2O中的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为1652×2+926×4=7008 kJ,该反应放出540kJ能量;
(2)① 0~2min内,用H2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 2/2/2=0.5 ,反应达平衡状态时, =1.6/2=0.8 ;
②x点反应物浓度大于y, > ,y点达到平衡状态 v(y正)=v(y逆),x、y两点用C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 ;
③A.5min后反应达平衡状态,没有停止,A不符合题意;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会变,当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时,反应达到平衡,B符合题意;
C.2min时,没有达平衡状态,v(正)>v(逆),C不符合题意;
D.若改变催化剂,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不一定小于5min,D不符合题意;
(3) 电子流入a是正极,a电极通入的气体是空气,b电极是负极,甲烷失电子生成碳酸钾和水,电极反应式 ;
【分析】(1) 反应能量的计算;
(2)① 平均反应速率的计算;
②化学反应速率的比较;
③A.达平衡状态反应是动态平衡;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会变,当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v(正)>v(逆),没有达平衡状态;
D.若改变催化剂,反应速率会改变;
(3) 电子流入是正极,负极甲烷失电子生成碳酸钾和水 。
五、实验题
20.过氧化钙()可用于治理赤潮、应急供氧等。已知:过氧化钙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粉末,难溶于冷水,常温下干燥品很稳定。
小组甲拟选用如下装置(部分固定装置略)用钙和氧气制备过氧化钙。
(1)请选择必要的装置(装置可重复使用),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 (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
(2)过氧化钙可用于长途运输鱼苗,与此用途无关的性质是 。
A.可缓慢供氧 B.能吸收鱼苗呼出的气体
C.能潮解 D.可抑菌
(3)已知在350℃时能迅速分解,生成CaO和。该小组采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加热和固定装置略)测定所制备的产品中的纯度(设杂质不分解产生气体)。
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4)使用 (填仪器名称)准确称取0.5000g样品,置于试管中加热使其完全分解,收集到33.60mL(标准状况)气体,则产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保留3位小数)。
(5)下列操作使得测定纯度偏高的是____。
A.反应未冷却至室温 B.水准管液面高于量气管
C.试管中留有反应生成的气体 D.装置漏气
(6)小组乙拟在碱性环境下制取,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固定装置略):
上图的装置B中制取的离子方程式为 ;采用冰水浴控制温度,其可能原因是 、 。长颈漏斗的作用 。
(7)2.76g 样品(含杂质)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曲线,140℃完全脱水,杂质受热不分解)如图所示。试确定60℃时中x= 。
【答案】(1)aedbce(d)或aedcbe(d)
(2)C
(3)连接好装置,向水准管中注入至液面与量气管中形成高度差,静置一段时间,若高度差不变,则装置不漏气
(4)分析天平;0.432
(5)A;B
(6);温度低于零度,液体易冻结,反应困难;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导气、防止溶液倒吸
(7)2
【知识点】碱金属的性质;化学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气体发生装置;实验装置综合;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 钙极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需要干燥,选浓硫酸,为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最后还需连接浓硫酸的洗气瓶,正确的顺序为:aedbce(d)或aedcbe(d);
(2) A.过氧化钙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可以生产氧气,可缓慢供氧,A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钙能吸收鱼苗呼出的 气体 ,B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钙能潮解与可用于长途运输鱼苗无关,C符合题意;
D.过氧化钙有强氧化性可抑菌,可用于长途运输鱼苗,D不符合题意;
(3)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向水准管中注入至液面与量气管中形成高度差,静置一段时间,若高度差不变,则装置不漏气 ;
(4) 标准状况下33.60mL氧气物质的量为0.0015mol,过氧化钙为0.003mol,过氧化钙质量分数为:0.003x72/0.5=43.2%;
(5) A. 反应未冷却至室温,会使气体体积偏大,结果偏高,A符合题意;
B. 水准管液面高于量气管,会使气体体积偏大,结果偏高,B符合题意;
C. 试管中留有反应生成的气体,会使气体物质的量偏小,样品含量偏低,C不符合题意;
D. 装置漏气会损失气体,样品含量偏低,D不符合题意;
(6) 过氧化氢、氯化钙和氨气反应生成 和氯化铵,离子方程式: ,采用冰水浴控制温度,原因是温度低于零度,液体易冻结,反应困难, 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长颈漏斗的作用导气、防止溶液倒吸;
(7) 60℃-140℃失去的结晶水的质量1.68-1.32=0.36g,物质的量0.02mol,x=2;
【分析】(1) 钙极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需要干燥,选浓硫酸,为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最后还需连接浓硫酸的洗气瓶;
(2) A.过氧化钙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可以生产氧气;
B.过氧化钙能吸收鱼苗呼出的 气体 ;
C.过氧化钙能潮解;
D.过氧化钙有强氧化性可抑菌;
(3)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向水准管中注入至液面与量气管中形成高度差,静置一段时间,若高度差不变,则装置不漏气 ;
(4) 质量分数的计算;
(5) A. 反应未冷却至室温,会使气体体积偏大;
B. 水准管液面高于量气管,会使气体体积偏大;
C. 试管中留有反应生成的气体,会使气体物质的量偏小;
D. 装置漏气会损失气体,样品含量偏低;
(6) 过氧化氢、氯化钙和氨气反应生成 和氯化铵,采用冰水浴控制温度,原因是温度低于零度,液体易冻结,反应困难, 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长颈漏斗的作用导气、防止溶液倒吸。
六、有机推断题
21.某烃A是有机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A还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B和D都是日常生活食品中常见的有机物,E是一种油状、有香味的物质。下图为部分有机物间的转化关系:
已知:
(1)有机物F的分子式为,且只有一种等效氢,F的结构简式为 ,①~⑤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有 (填序号),C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 。
(2)①丙烯()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与反应可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丙烯酸()。下列关于丙烯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选项字母)。
a.与乙酸互为同系物
b.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c.能与溶液反应生成
d.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
②乙二醇()与丙烯酸发生酯化反应可以生成链状酯,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 。
(3)反应③的方程式为 。
(4)已知:Diels-Alder反应为共轭双烯与含烯键或炔键的化合物相互作用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的反应,最简单的Diels-Alder反应是。以1,3—丁二烯()和丙烯酸()为起始原料,利用Diels-Alder反应合成的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
【答案】(1);①②;醛基
(2)bc;
(3)2CH3CH2OH+O22CH3CHO+2H2O
(4)
【知识点】有机物的推断;石油的分馏产品和用途;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加成反应;烷烃
【解析】【解答】烃A是有机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A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A是乙烯,乙烯与水加成后的产物B是乙醇,乙醇催化氧化生成C是乙醛,乙醛催化氧化得D是乙酸,乙醇和乙酸酯化得E是乙酸乙酯,乙烯与氧气氧化后得到F是环氧乙烷;
(1) F的结构简式是 ,反应①乙烯和溴的加成反应,②乙烯和水的加成反应,③乙醇的催化氧化,④乙醛的催化氧化,⑤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只有①②是加成反应,C是乙醛,含有的官能团是醛基;
(2)①a.丙烯酸和乙酸官能团不同,不是同系物,a不符合题意;
b.丙烯酸有碳碳双键,有羧基,能发生加成、氧化反应,酯化反应,b符合题意;
c.丙烯酸有羧基,能与 溶液反应生成 ,c符合题意;
d.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羧基是取代基,d不符合题意;
②乙二醇(HOCH2CH2OH)与丙烯酸发生酯化反应可以生成链状酯G(C8H10O4),反应方程式 ;
(3)③是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方程式 2CH3CH2OH+O22CH3CHO+2H2O ;
(4) 利用Diels-Alder反应, 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
【分析】(1) 烃A是有机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A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乙烯,乙烯和溴的加成反应,乙烯和水的加成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乙醛的催化氧化,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
(2)①a.官能团不同,不是同系物;
b.有碳碳双键,有羧基,能发生加成、氧化反应,酯化反应;
c.丙烯酸有羧基,能与 溶液反应生成 ;
d.加聚反应的判断;
②乙二醇(HOCH2CH2OH)与丙烯酸发生酯化反应可以生成链状酯G(C8H10O4) ;
(3) 乙醇的催化氧化生成醛;
(4)结构简式的书写 。
1 / 1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A.KNO3固体 B.NaCl溶液 C.SO3 D.NH3
2.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能观察到丁达尔现象的是( )
A.酒精 B.食醋 C.食盐水 D.云、雾
3.(2023·全国乙卷)下列应用中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使用明矾对水进行净化 B.雪天道路上撒盐融雪
C.暖贴中的铁粉遇空气放热 D.荧光指示牌被照发光
4.下列物质与俗名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冰晶石:Na3AlF6
B.钢化玻璃:SiO2
C.芒硝:Na2SO4·10H2O
D.福尔马林:35%~40%的HCHO水溶液
5.(2023·汕头模拟)化学用语具有简便表达化学知识与化学思维的特点。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异丁烷的结构简式:
B.醛基的电子式:
C.质子数为78,中子数为124的铂(Pt)的原子符号:
D.原子序数为31的镓原子结构示意图:
6.在恒温恒容下,可逆反应N2(g)+ 3H2(g)2NH3(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N2、H2、NH3在容器中共存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C.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D.v正(N2)=2v逆(NH3)
7.(2023高二下·上犹期末)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二氧化硅熔点高,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B.SO2 具有漂白性,可用于制溴工业中吸收 Br2
C.FeCl3 溶液显酸性,可用于蚀刻铜制的电路板
D.氨气易液化,可用作工业制冷剂
8.(2022高一下·浙江期中)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的O2、CO2混合气体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
B.1mol·L-1Na2NO4溶液中含有的Na+的数目为2NA
C.将7.1g Cl2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转移电子数0.2NA
D.18gNH所含的电子数目为11NA
9.(2022·惠州模拟)用所给试剂与图示装置能够制取相应气体的是(夹持仪器略)( )
A B C D
X 中试剂 浓盐酸 浓硫酸 双氧水 浓氨水
Y 中试剂 MnO2 C2H5OH MnO2 NaOH
气体 Cl2 C2H4 O2 NH3
A.A B.B C.C D.D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溶液中通入少量:
B.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
C.溶液中通入过量:
D.溶液中加入过量溶液:
11.2022年5月,人类首次利用月球土壤成功种活了植物,未来的宇航员们有可能在月球上种植食物,月壤中所含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W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互不相等的偶数,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X、Y、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Y>Z>W>X
B.Y、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Y>Z
C.元素W和X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X<W
D.元素X与Y、W形成的二元化合物的化学键依次为离子键、共价键
12.某温度下,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4mol发生如下反应 有关数据如下:
时间段/min 的平均生成速率/
0-1 0.4
0-2 0.3
0-3 0.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30秒时,的浓度大于
B.0-1min内,的反应速率为
C.2min30秒时物质的量小于2.8mol
D.当的体积百分数不变时,不能说明此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13.NH3催化还原NO是重要的烟气脱硝技术,其反应过程与能量关系如图1;研究发现在催化剂上可能发生的反应过程如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H3催化还原NO为放热反应
B.过程I中NH3断裂极性键,需要吸收能量,Fe3+体现了氧化性
C.过程III的离子方程式:
D.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为NH3、O2、NO,Fe3+、Fe2+为中间产物
14.现代工业常以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氨气为原料制备纯碱,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CO2;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NH3。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I原理为CO2+NH3+NaCl+H2O=NaHCO3↓+NH4Cl
B.反应I生成的沉淀,经过滤、洗涤、煅烧可得到纯碱
C.向饱和NaCl溶液中先通入足量的CO2,再通入足量的NH3
D.从母液中可获得副产品氯化铵
15.①现有铜镁合金与一定量浓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的混合气体(不考虑等其它气体)体积为(本题气体体积均为标准状况下):②这些气体与一定体积氧气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①所得溶液中加入溶液至金属离子恰好完全沉淀,消耗溶液的体积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中参加反应的硝酸是 B.②中消耗氧气的体积是
C.铜镁合金中镁的质量为 D.混合气体中体积为
16.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实验方案,对应的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A 将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反应结束后,将磁铁靠近产物 反应结束后有黑色固体生成,且该固体被磁铁吸引 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
B 为了验证的还原性,取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 具有还原性
C 取溶液与试管中,逐滴加入溶液至过量。再加入过量稀盐酸和溶液 加入稀盐酸前,溶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加入稀盐酸和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 和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发生双水解
D 向少量蒸馏水的试管里滴加2滴溶液,然后再滴加2滴硫氰化钾溶液 溶液变血红色 与的配位能力小于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7.请回答:
(1)NH4Cl的电子式: 。
(2)HClO的结构式: 。
(3)已知阴离子R2-的原子核内有n个中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m,则w克R2-所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
(4)二氧化硫可以用氯化铁溶液吸收,生成氯化亚铁和两种强酸,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金属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元素或物质推断题
18.化学物X由3种元素组成,某学习小组按如下流程进行实验:
已知:溶液A只含一种溶质,焰色试验呈黄色。
(1)组成化合物X的3种元素为 ,化合物X的化学式为 ;
(2)混合气体D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电子式 ;
(3)X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气体B也能和水反应,生成的物质不稳定,容易转变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G,请设计实验验证G中含有的官能团 。
四、原理综合题
19.为实现碳中和,研究人员开发了双功能催化剂,它具有吸收二氧化碳和将其吸收的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转化为甲烷的功能,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已知:断开物质中的化学键所要吸收的能量如表。
物质
吸收的能量
(1)若每生成32g甲烷,则该反应 (填“放出”或“吸收”) kJ能量。
(2)某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的混合气体,发生上述反应,与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0~2min内,用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 。
②x、y两点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 (填“>”、“<”或“=”)。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5min后该反应停止
B.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
C.2min时,v(正)=v(逆)
D.若改变催化剂,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一定小于5min
(3)新型高效甲烷—空气燃料电池采用石墨烯作电极,两电极分别通入甲烷和空气,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a电极通入的气体是 ;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五、实验题
20.过氧化钙()可用于治理赤潮、应急供氧等。已知:过氧化钙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粉末,难溶于冷水,常温下干燥品很稳定。
小组甲拟选用如下装置(部分固定装置略)用钙和氧气制备过氧化钙。
(1)请选择必要的装置(装置可重复使用),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 (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
(2)过氧化钙可用于长途运输鱼苗,与此用途无关的性质是 。
A.可缓慢供氧 B.能吸收鱼苗呼出的气体
C.能潮解 D.可抑菌
(3)已知在350℃时能迅速分解,生成CaO和。该小组采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加热和固定装置略)测定所制备的产品中的纯度(设杂质不分解产生气体)。
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
(4)使用 (填仪器名称)准确称取0.5000g样品,置于试管中加热使其完全分解,收集到33.60mL(标准状况)气体,则产品中过氧化钙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保留3位小数)。
(5)下列操作使得测定纯度偏高的是____。
A.反应未冷却至室温 B.水准管液面高于量气管
C.试管中留有反应生成的气体 D.装置漏气
(6)小组乙拟在碱性环境下制取,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固定装置略):
上图的装置B中制取的离子方程式为 ;采用冰水浴控制温度,其可能原因是 、 。长颈漏斗的作用 。
(7)2.76g 样品(含杂质)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曲线,140℃完全脱水,杂质受热不分解)如图所示。试确定60℃时中x= 。
六、有机推断题
21.某烃A是有机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A还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B和D都是日常生活食品中常见的有机物,E是一种油状、有香味的物质。下图为部分有机物间的转化关系:
已知:
(1)有机物F的分子式为,且只有一种等效氢,F的结构简式为 ,①~⑤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有 (填序号),C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 。
(2)①丙烯()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与反应可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丙烯酸()。下列关于丙烯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选项字母)。
a.与乙酸互为同系物
b.能发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c.能与溶液反应生成
d.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
②乙二醇()与丙烯酸发生酯化反应可以生成链状酯,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 。
(3)反应③的方程式为 。
(4)已知:Diels-Alder反应为共轭双烯与含烯键或炔键的化合物相互作用生成六元环状化合物的反应,最简单的Diels-Alder反应是。以1,3—丁二烯()和丙烯酸()为起始原料,利用Diels-Alder反应合成的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解析】【解答】A.KNO3是盐,属于电解质,A符合题意;
B.NaCl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
C.SO3溶液导电是因为SO3和水反应生成了亚硫酸,SO3是非电解质,C不符合题意;
D.NH3是非电解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盐属于电解质;
B. 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C.SO3溶液导电是因为SO3和水反应生成了亚硫酸,SO3是非电解质;
D.NH3是非电解质。
2.【答案】D
【知识点】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解析】【解答】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酒精、食醋、食盐水是溶液,云、雾属于胶体;
故答案为:D
【分析】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可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
3.【答案】C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解答】A.使用明矾对水进行净化过程中,明矾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铝胶体粒子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降下来从而达到净水目的,因此没有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雪天道路上撒盐融雪,是因为雪遇到盐而使其熔点降低并熔化,属于物理变化,B项错误;
C.暖贴中的铁粉遇空气放热,是因为暖贴中含有的铁粉、碳粉、氯化钠溶液等物质,这些物质遇到空气后形成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同时放出热量,铁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项正确;
D.荧光指示牌被照发光,是因为光被指示牌发生了反射,属于物理现象,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判断该过程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判断反应前后是否有化合价的升降,若有化合价的改变,则为氧化还原反应,反之则不是。
4.【答案】B
【知识点】化学物质的名称与俗名
【解析】【解答】A.Na3AlF6俗称是冰晶石,A不符合题意;
B.钢化玻璃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硅酸钠和硅酸钙的混合物,B符合题意;
C.芒硝俗称是Na2SO4·10H2O,C不符合题意;
D.35%~40%的甲醛水溶液俗称是福尔马林,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Na3AlF6俗称是冰晶石;
C.钢化玻璃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硅酸钠和硅酸钙的混合物;
C.芒硝俗称是Na2SO4·10H2O;
D.35%~40%的甲醛水溶液俗称是福尔马林。
5.【答案】D
【知识点】原子中的数量关系;原子结构示意图;结构简式;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解析】【解答】A.该结构简式为异戊烷,故A不符合题意;
B.醛基结构简式为:-CHO,其电子式为:,故B不符合题意;
C.质子数为78,中子数为124的铂(Pt)的原子符号:,故C不符合题意;
D.原子序数为31的镓原子结构示意图:,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 为异戊烷的结构简式;
B.醛基中氧原子是8电子稳定结构,C原子上有一个单电子;
C.原子符号左上角为质量数,左下角为质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
6.【答案】C
【知识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解析】【解答】A.N2、H2、NH3在容器中共存,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A不符合题意;
B.质量不变,容积不变,密度一直不变,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B不符合题意;
C.压强会变,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说明达平衡状态,C符合题意;
D.v正(N2)=2v逆(NH3),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物质共存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B.质量不变,容积不变,密度一直不变,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C.压强会变,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说明达平衡状态;
D.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平衡状态。
7.【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氨的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硫的性质;硅和二氧化硅
【解析】【解答】A、二氧化硅具有传输光信号的能力,可以制作光导纤维,A错误;
B、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以和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氯化铁具有氧化性,可以和金属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C错误;
D、氨气易液化,可以作为工业制冷剂,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二氧化硅可以制作光导纤维,硅可以制作芯片;
B、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主要体现为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C、氯化铁具有氧化性,可以和多种金属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氨气是常用的制冷剂。
8.【答案】A
【知识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解析】【解答】A.每个O2、CO2分子中均含有2个氧原子,标准状况下11.2L的O2、C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5mol,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故A符合题意;
B.溶液体积未知,不能计算Na+数目,故B不符合题意;
C.7.1g Cl2的物质的量为0.1mol,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Cl2转化为ClO-、Cl-,转移电子数0.1NA,故C不符合题意;
D.1个NH含有10个电子,18gNH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含的电子数目为10NA,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每个O2、CO2分子中均含有2个氧原子;
B.溶液体积未知,不能计算;
C.1molCl2反应转移1mol电子;
D.1个NH含有10个电子。
9.【答案】C
【知识点】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
【解析】【解答】A.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氯气必须在加热条件下,且氯气可溶于水,收集氯气不能用排水法,选项A不符合题意;
B.乙醇消去制乙烯需要加热,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双氧水分解制氧气制取装置用固液不加热制气体,收集氧气可用排水法,选项C符合题意;
D.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进行常见气体制备和收集时候要注意一下方:1、发生装置的选择,这要结合制备的原理,常见有:固液加热,固液不加热,固固加热等,选择适当的发生装置,2、除杂装置,看气体中含有那些杂质,选择适当试剂,3、收集装置,结合气体性质,选择排空气法还是排水法。
10.【答案】D
【知识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解析】【解答】A.还原性Fe2+大于Br -,Cl2 先氧化Fe2+,而不是Br -,A不符合题意;
B. 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生成碳酸氢钠,B不符合题意;
C. 溶液中通入过量 生成硅酸和碳酸氢钠,C不符合题意;
D. 溶液中加入过量 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一水合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还原性Fe2+大于Br -;
B. 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生成碳酸氢钠;
C. 溶液中通入过量 生成硅酸和碳酸氢钠;
D. 溶液中加入过量 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一水合氨。
11.【答案】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X是O,X、Y、W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互不相等的偶数,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最外层电子数是6,Y、W是第三周期,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2、4,Y是Mg,W是Si,X、Y、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1,Y最外层电子数为2,Z最外层电子数是3,Z是Al;
A.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Y>Z>W>X,A不符合题意;
B.Y、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是Mg(OH)2、Al(OH)3,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碱性Y>Z,B不符合题意;
C.H2O能形成分子间氢键,元素W和X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X>W,C符合题意;
D.元素X与Y、W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分别是MgO、SiO2,化学键依次为离子键、共价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B.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C.H2O能形成分子间氢键;
D.离子键、共价键的判断。
12.【答案】C
【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解析】【解答】A.30秒时, 的浓度大于 ,A不符合题意;
B.0-1min内生成CO2是0.8mol,消耗NH2COONH4为0.8mol,质量是0.8x78=62.4g,反应速率62.4g/min,B不符合题意;
C.2minCO2物质的量相同,达平衡状态,消耗NH2COONH4物质的量0.3x2x2=1.2mol,剩余为4-1.2=2.8mol,C符合题意;
D.氨气和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之比一直不变,CO2的体积百分数保持不变时,不能说明此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浓度大小的判断;
B.反应速率的计算;
C.平衡状态时物质的量的计算;
D.体积百分数一直保持不变时,不能说明达到了平衡状态。
13.【答案】D
【知识点】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催化剂;二价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的检验
【解析】【解答】A.反应物总能量比生成物总能量高,是放热反应,A不符合题意;
B.NH3断裂极性键,要吸收能量,Fe3+体现氧化性,B不符合题意;
C.Fe2+在酸性条件下,被O2氧化成Fe3+,C不符合题意;
D.Fe3+是催化剂,Fe2+是中间产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反应物总能量比生成物总能量高,是放热反应;
B.断裂极性键,要吸收能量;
C.Fe2+在酸性条件下,被O2氧化成Fe3+;
D.催化剂和中间产物的判断。
14.【答案】C
【知识点】纯碱工业(侯氏制碱法);氨的性质及用途;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解析】【解答】A.反应I原理:CO2+NH3+NaCl+H2O=NaHCO3↓+NH4Cl,A不符合题意;
B.反应I生成的沉淀,经过过滤、洗涤、煅烧可得到纯碱,B不符合题意;
C.侯氏制碱原理是饱和氯化钠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应向饱和NaCl溶液中先通入足量的NH3,再通入足量的CO2,C符合题意;
D.母液中溶质是氯化铵,通入氨气,铵根离子浓度增大,会析出氯化铵,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工业常以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氨气为原料制备纯碱;
B.沉淀需要经过过滤、洗涤、煅烧;
C.侯氏制碱原理是饱和氯化钠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
E.通入氨气,溶液中的铵根离子浓度会增大。
15.【答案】C
【知识点】合金及其应用;探究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标准状况下4.48LNO2、NO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4.48/22.4=0.2mol,60mL 5mol/L的氢氧化钠物质的量为5mol/L×0.06L=0.3mol,铜镁合金与一定量浓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质是硝酸钠,硝酸根离子物质的量是0.3mol,硝酸物质的量是0.3mol+0.2mol=0.5mol,A不符合题意;
B.生成氢氧化铜和氢氧化镁的总物质的量为0.3/2=0.15mol,0.15mol铜和镁完全反应失去0.3mol电子,消耗O2物质的量为0.3/4=0.075mol,消耗标况下氧气的体积为:V(O2)=22.4L/mol×0.075mol=1.68L,B不符合题意;
C.铜和镁的总物质的量是0.15mol,总质量是6.6g,设Mg的物质的量为xmol、Cu的物质的量为ymol,x+y=0.15,24x+64y=6.6,得x=0.075mol、y=0.075mol,铜镁合金中镁的质量是24x0.075mol=1.8g,C符合题意;
D.设NO物质的量是x、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是y,x+y=0.2,3x+y=0.3,得:x=0.05mol、y=0.15mol,混合气体中二氧化氮的体积为3.36L,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标况下物质的量的计算;
B.标准状况下体积的计算;
C.合金中金属物质的量的计算;
D.混合气体中气体体积的计算。
16.【答案】C
【知识点】铁的化学性质;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二价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的检验;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解答】A.能够被磁铁吸引的物质除了Fe3O4外,还有铁单质等,A选项是错误的;
B.Cl-也具有还原性,也可以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该实验无法证明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Fe2+,B选项是错误的;
C.因为反应产生了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即BaSO4,所以二者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另外Fe3+与SO32-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就是因为二者会发生互促水解,C选项是正确的;
D.该实验的现象是错误的,因为配合物的内界不会发生电离,因此向 溶液 滴加 硫氰化钾溶液 不会出现溶液变为血红色的现象,D选项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C。
【分析】A.因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质不具有唯一性,所以,A选项是错误的;
B.该实验无法证明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反应的一定是Fe2+;
C.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或者发生互促水解反应,离子之间就不能大量共存;
D.配合物具有内界不易电离,外界易电离的性质。
17.【答案】(1)
(2)H-O-Cl
(3)mol
(4)2Fe3++SO2+2H2O=2Fe2++4H++
(5)2Al+2NaOH+2H2O=2NaAlO2+3H2↑
【知识点】二氧化硫的性质;铝的化学性质;元素、核素;结构式;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解析】【解答】(1) NH4Cl的电子式为: ;
(2) HClO的结构式为:H-O-Cl;
(3) 已知阴离子R2-的原子核内有n个中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m,则R质子数是m-n,R2-含有的电子数是m-n+2,w克R2-所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
(4) 二氧化硫可以用氯化铁溶液吸收,生成氯化亚铁和两种强酸,HCl和H2SO4,离子方程式为: 2Fe3++SO2+2H2O=2Fe2++4H++ ;
(5) 金属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和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2NaOH+2H2O=2NaAlO2+3H2↑ ;
【分析】(1) NH4Cl的电子式为: ;
(2) HClO的结构式为:H-O-Cl;
(3) 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电子物质的量的计算;
(4) 二氧化硫可以用氯化铁溶液吸收,生成氯化亚铁和两种强酸,HCl和H2SO4 ;
(5) 金属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和H2。
18.【答案】(1)钠、碳、氢;NaC2H
(2)
(3)
(4)取乙醛溶液,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水浴加热,生成银白色银单质,说明乙醛中含有醛基
【知识点】无机物的推断;乙炔炔烃;醛的化学性质;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含碳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解析】【解答】X由3种元素组成,溶液A只含一种溶质,焰色试验呈黄色,有钠元素,A与氯化镁生成沉淀C,C是1.74g氢氧化镁,氢氧化镁是0.03mol,钠是0.06mol,钠质量是1.38g,B和氧气燃烧生成混合物气体D,D和石灰水生成F碳酸钙沉淀12g,碳酸钙是0.12mol,碳元素是0.12mol,碳元素质量是1.44g,2.88gX中含氢元素2.88g-1.38g-1.44g=0.06g,氢元素物质的量是0.06mol,X中钠、碳、氢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06:0.12:0.06=1:2:1,化学式NaC2H,B燃烧生成E水1.08g,水物质的量是0.06mol,B中氢元素是0.12mol,B中碳氢物质的量之比为0.12:0.12=1:1,B是乙炔;
(1)组成化合物X的3种元素为钠、碳、氢,化合物X的化学式为NaC2H;
(2) 混合气体D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电子式 ;
(3) X与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 气体B乙炔中有碳碳叁键,能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物质不稳定,容易转变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G,G是乙醛,证明醛基方法是: 取乙醛溶液,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水浴加热,生成银白色银单质,说明乙醛中含有醛基 ;
【分析】(1)组成化合物元素的判断,化学式的书写;
(2)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电子式 ;
(3) 化学方程式 ;
(4) 乙炔中有碳碳叁键,能和水发生加成反应,证明醛基方法是: 取乙醛溶液,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水浴加热,生成银白色银单质,说明有醛基 。
19.【答案】(1)放出;540
(2)0.5;0.8;>;B
(3)空气;
【知识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解析】【解答】(1) 若每生成32g甲烷,断裂2molCO2中的化学键和8molH2中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为1490×2+436×8=6468kJ,形成2molCH4中的化学键和4molH2O中的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为1652×2+926×4=7008 kJ,该反应放出540kJ能量;
(2)① 0~2min内,用H2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 2/2/2=0.5 ,反应达平衡状态时, =1.6/2=0.8 ;
②x点反应物浓度大于y, > ,y点达到平衡状态 v(y正)=v(y逆),x、y两点用CO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 ;
③A.5min后反应达平衡状态,没有停止,A不符合题意;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会变,当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时,反应达到平衡,B符合题意;
C.2min时,没有达平衡状态,v(正)>v(逆),C不符合题意;
D.若改变催化剂,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不一定小于5min,D不符合题意;
(3) 电子流入a是正极,a电极通入的气体是空气,b电极是负极,甲烷失电子生成碳酸钾和水,电极反应式 ;
【分析】(1) 反应能量的计算;
(2)① 平均反应速率的计算;
②化学反应速率的比较;
③A.达平衡状态反应是动态平衡;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会变,当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改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v(正)>v(逆),没有达平衡状态;
D.若改变催化剂,反应速率会改变;
(3) 电子流入是正极,负极甲烷失电子生成碳酸钾和水 。
20.【答案】(1)aedbce(d)或aedcbe(d)
(2)C
(3)连接好装置,向水准管中注入至液面与量气管中形成高度差,静置一段时间,若高度差不变,则装置不漏气
(4)分析天平;0.432
(5)A;B
(6);温度低于零度,液体易冻结,反应困难;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导气、防止溶液倒吸
(7)2
【知识点】碱金属的性质;化学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气体发生装置;实验装置综合;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1) 钙极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需要干燥,选浓硫酸,为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最后还需连接浓硫酸的洗气瓶,正确的顺序为:aedbce(d)或aedcbe(d);
(2) A.过氧化钙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可以生产氧气,可缓慢供氧,A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钙能吸收鱼苗呼出的 气体 ,B不符合题意;
C.过氧化钙能潮解与可用于长途运输鱼苗无关,C符合题意;
D.过氧化钙有强氧化性可抑菌,可用于长途运输鱼苗,D不符合题意;
(3)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向水准管中注入至液面与量气管中形成高度差,静置一段时间,若高度差不变,则装置不漏气 ;
(4) 标准状况下33.60mL氧气物质的量为0.0015mol,过氧化钙为0.003mol,过氧化钙质量分数为:0.003x72/0.5=43.2%;
(5) A. 反应未冷却至室温,会使气体体积偏大,结果偏高,A符合题意;
B. 水准管液面高于量气管,会使气体体积偏大,结果偏高,B符合题意;
C. 试管中留有反应生成的气体,会使气体物质的量偏小,样品含量偏低,C不符合题意;
D. 装置漏气会损失气体,样品含量偏低,D不符合题意;
(6) 过氧化氢、氯化钙和氨气反应生成 和氯化铵,离子方程式: ,采用冰水浴控制温度,原因是温度低于零度,液体易冻结,反应困难, 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长颈漏斗的作用导气、防止溶液倒吸;
(7) 60℃-140℃失去的结晶水的质量1.68-1.32=0.36g,物质的量0.02mol,x=2;
【分析】(1) 钙极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需要干燥,选浓硫酸,为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最后还需连接浓硫酸的洗气瓶;
(2) A.过氧化钙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可以生产氧气;
B.过氧化钙能吸收鱼苗呼出的 气体 ;
C.过氧化钙能潮解;
D.过氧化钙有强氧化性可抑菌;
(3)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向水准管中注入至液面与量气管中形成高度差,静置一段时间,若高度差不变,则装置不漏气 ;
(4) 质量分数的计算;
(5) A. 反应未冷却至室温,会使气体体积偏大;
B. 水准管液面高于量气管,会使气体体积偏大;
C. 试管中留有反应生成的气体,会使气体物质的量偏小;
D. 装置漏气会损失气体,样品含量偏低;
(6) 过氧化氢、氯化钙和氨气反应生成 和氯化铵,采用冰水浴控制温度,原因是温度低于零度,液体易冻结,反应困难, 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长颈漏斗的作用导气、防止溶液倒吸。
21.【答案】(1);①②;醛基
(2)bc;
(3)2CH3CH2OH+O22CH3CHO+2H2O
(4)
【知识点】有机物的推断;石油的分馏产品和用途;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加成反应;烷烃
【解析】【解答】烃A是有机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A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A是乙烯,乙烯与水加成后的产物B是乙醇,乙醇催化氧化生成C是乙醛,乙醛催化氧化得D是乙酸,乙醇和乙酸酯化得E是乙酸乙酯,乙烯与氧气氧化后得到F是环氧乙烷;
(1) F的结构简式是 ,反应①乙烯和溴的加成反应,②乙烯和水的加成反应,③乙醇的催化氧化,④乙醛的催化氧化,⑤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只有①②是加成反应,C是乙醛,含有的官能团是醛基;
(2)①a.丙烯酸和乙酸官能团不同,不是同系物,a不符合题意;
b.丙烯酸有碳碳双键,有羧基,能发生加成、氧化反应,酯化反应,b符合题意;
c.丙烯酸有羧基,能与 溶液反应生成 ,c符合题意;
d.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聚反应,羧基是取代基,d不符合题意;
②乙二醇(HOCH2CH2OH)与丙烯酸发生酯化反应可以生成链状酯G(C8H10O4),反应方程式 ;
(3)③是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方程式 2CH3CH2OH+O22CH3CHO+2H2O ;
(4) 利用Diels-Alder反应, 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
【分析】(1) 烃A是有机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A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乙烯,乙烯和溴的加成反应,乙烯和水的加成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乙醛的催化氧化,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
(2)①a.官能团不同,不是同系物;
b.有碳碳双键,有羧基,能发生加成、氧化反应,酯化反应;
c.丙烯酸有羧基,能与 溶液反应生成 ;
d.加聚反应的判断;
②乙二醇(HOCH2CH2OH)与丙烯酸发生酯化反应可以生成链状酯G(C8H10O4) ;
(3) 乙醇的催化氧化生成醛;
(4)结构简式的书写 。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