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2.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8 19:41:1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年级组 六年级 备课组长 主备教师
课题 《伯牙鼓琴》
教 学 目 标 正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结合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 积累经典诗文,感受伯牙与锺子期知音之情.
教 学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遇知音之喜,失知音之悲。
教 法 与 学 法 教法: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 具 手 段 课件
教学过程 执教修订
一.导入诗句接龙,(3分钟) 海内存知吧,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化送我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千金易得,知音难求。 过渡:读完之后, 同学们可能已经发现,这组诗都是关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朋友之情的文言文《伯牙鼓琴》。 板书:伯牙鼓琴.学生齐读课题 熟读成诵(8分钟) 教师范读,学生划节奏(课件出示). 学自生自由读,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音韵味) 三整体感知,疏通文意.(10分钟) (一)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请同学回忆我们之前学习过的文言文,说说有哪些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学生例举。 相机总结: 1.借助文中注释,查找工具书,相关资料。 2结合插围、展开象想, 3.反复涌读.用心思考。 请同学们用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一小组合作的方式,试看翻译这篇课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师问生答,疏通文意。 四.品读赏析,感悟知音. (10分钟) (一)高水流水遇知音. 师:谁在弹琴 谁在听?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在用用原文回答。 师:那么,你了解伯牙何钟子期吗? 明确:伯牙,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师,晋国上大夫,被称为“琴仙” 锺子期,春秋时期楚国人,山中樵夫(砍柴的人) 师:伯牙弹琴师想到了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再用原文回答。 明确: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师:听琴的锺子期是怎么说的?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再用原文回答。 明确:锺子期日:“善哉乎鼓琴,巍凉若太山。” 锺子期又日:“善城手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是呀,锺子期不仅能听懂伯牙的琴声,还能从琴声中听懂伯牙的心声,他就是伯牙的知音,此时的伯牙遇到了真正的知音。 板书: 伯牙遇知音, 2.想象拓展,说活训练。板书: 伯牙遇知音, 作为琴师的伯牙除了文中提到的“志在流水”“志在太山”,说说他的琴声中还会出现哪些景物 如: 明月皎皎 杨柳依依 大海茫茫 子期又会怎样说呢 师生其同完成. 师:方鼓琴志在明月, 生:锺子期日:“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 师:方鼓琴志在杨柳, 生: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依依乎若杨柳。” 师:方鼓琴志在大海, 生:锺子期日:“善哉乎鼓琴,茫茫乎若大海。” 小结;只要是伯牙心中所想,锺子期全都知道,他真是伯牙的——知音。 是呀,锺子期不仅能听懂伯牙的琴声,还能从琴声中听懂伯牙的心声,他就是伯牙的知音,此时的伯牙遇到了真正的知音。 板书: 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 能够遇到真正的知音,此时伯牙心情会是怎样的,清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学生回答:欣喜万分 齐读课文前三句,读出伯牙遇知音的喜悦心情 (二)破琴绝弦谢知音 伯牙和锺子期因琴相识。成为知音,并约好来年的中秋节在老地方相见,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而来,殊不知钟子期却因病去逝,得知知音已故的消息,伯牙是用什么方式来悼念自己的知音的?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再用原文回答。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者要者。 此时伯牙失去了准一的知音,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清同学们用一个词来形此时伯牙的心情。 板书:伯牙失知音(伤心欲绝) 课外对对读,感悟失知音(9分钟) 1.诵读古诗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节选) 明 冯梦龙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 警世通言》 2.师生承接读 师:忆往昔,初识君 生: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师:盼重逢,却离殇 生: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师:一杯土,独悲伤 生: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 师:复伤心,泪纷纷 生: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师:何为欢 何为苦 生: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3.小练笔:读了古诗,知音逝去,伯牙面对孤坟一座,你脑海中想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板书设计 执教修订
伯牙鼓琴 高山流水遇知音 破琴绝弦祭知音
教学反思
《伯牙鼓琴》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这篇课文虽然是文言文,但相对浅显在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注释进行理解,因此我把重点放在了理解“知音”上。子期死,伯牙为何摔琴,因为知音难觅,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无知音,故破琴绝弦。 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然后从课文题目入手,理解课题含义,引导学生品味知音之情,这是难点。在设计这一教学环节中, 在备课时我花费的时间最多,也是最用心的一个环节,怎样让学生理解伯牙与子期互为知音,情投意合,生生互动,反复诵读,在读中品味这种知音欢聚的融合与快乐。伯牙琴技高超,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志在高山流水,你如何赞美 指导学生练习读钟子期赞叹的句子。 在教学尾声时,通过欣赏冯梦龙诗《俞伯牙摔琴谢知音》,通过配乐,让伤感的音乐和朗读浸润学生的心灵。由此我想到只有教师切切实实地做到走进文本,理解文本,才能带领学生在文本中自由的穿越,自由的飞扬。 总之,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感到很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有些内容有些词语和句子的处理有点浅显,有的甚至一带而过, 今后我会在自己的课堂中好好反思,努力把遗憾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