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6.2解一元一次方程ppt课件(6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2015学年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6.2解一元一次方程ppt课件(6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5-03-22 19:50:00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6.2 解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方程的简单变形(1)方程的变形规则1方程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在运用这一规则进行变形时,只有在方程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时,才能保证方程的解不变,否则,就会破坏原来的相等关系。例如:若在方程7-3x=4左边加上3,右边加上5,那么新方程7-3x+3=4+5的解就不是原方程的解了。例如下面的方程(两边都减去2)(两边都减去4x)关于“移项”概括将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叫做移项.注意:3、移项要变号!1、移动的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同时符号也发生了改变。2、移项是从“=”的一边移动到另一边。例1解下列方程:解下列方程:方程的变形规则2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的解不变。在运用这一规则进行变形时,除了要注意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才能保证方程的解不变外,还必须注意方程两边不能都除以0,因为0不能作除数。(如何变形?)(两边都除以2)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两边都除以-5,得例2解下列方程:书上P6练习1.2.解:3.解下列方程:44 x+64=328解:44 x=328-6444 x=26444 x 264=4444x=6.利用方程的变形求方程 的解利用方程的变形求方程 的解请说出每一步的变形( )( )移项将x的系数化为1作业:课本P7-P8页第1题解下列方程:(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移项)例3:小结1、方程的变形法则12、方程的变形法则23、移项作业课件12张PPT。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6.2 解一元一次方程(第2课时)方程的简单变形(2)正确理解移项和
方程变形法则2的应用讲解点1:如何理解“移项”?正确理解“移项”:将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叫做移项。注意:(1)所移动的是方程中的项,并且是从方程一边移到另一边,而不是在方程的一边“交换”两项的位置;这里所说的“一边”和“另一边”,是指等号的左边或者右边;(2)移项时要变号;(3)在解方程时,通常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这样便于求出未知数的值。例题:解方程解:移项,得合并同类项,得系数化为1,得讲解点2:应用变形法则2正确进行“将未知数的系数化1”在解方程时,经过移项、合并同类项后方程化为ax=b(a≠0)的形式,这时要求方程的解,只要将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就可以得到方程的解x=b/a。注意:(1)因为除数不能为0,所以a≠0 ;(2)a必须是一个数,不能是字母或者含有字母的式子。例题:判断下列方程的解法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怎样改?解:(1)不对。错在系数化1这一步上。方程两边都除以9而不是4。应改为:(2)不对。错在系数化1这一步上。方
程两边都除以 即
乘以 。应改为:两边都乘以2,得做一做课本P7练习作业:课本第7-8页第2题(3)、(4)第3题(2)小测(2)20﹪x-50=11,小结1、正确理解移项2、系数化1的注意之处作业课件13张PPT。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6.2 解一元一次方程(第3课时)解一元一次方程(1)☆ 一元一次方程定义: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注意以下三点:(1)一元一次方程有如下特点:①只含有一个未
知数; ②未知数的次数是1;③含有未知数的式子
是整式。(2)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为:ax=b(a≠0)。(3)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为:ax+b= 0
(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并且(a≠0)。[典例]1、下列各式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B(A) (B)
(C) (D)2、已知 是一元一次方程,
则m = 。0(去括号)(移项)(系数化为1)如何变形得到?利用
去括
号解
一元
一次
方程课本P9练习列方程求解课本P9例:提升:作业课件17张PPT。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6.2 解一元一次方程(第4课时)解一元一次方程(2)讲解点1: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看下面的例子:例归 纳去分母的方法: 方程的两边都乘以“公分母”,使方程中的系数不出现分数,这样的变形通常称为“去分母”。 注意事项:“去分母”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一步,此步的依据是方程的变形法则2,即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1)这里一定要注意“方程两边”的含义,它是指方程左右(即等号)两边的各项,包括含分母的项和不含分母的项;(2)“去分母”时方程两边所乘以的数一般要取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3)去分母后要注意添加括号,尤其分子为多项式的情况。去分母例题例题练习(课本第10页第1、2题)这样解,对吗?讲解点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步骤基本思路:通过方程变形,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一边,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将方程化为最简形式ax=b(a≠0),然后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即得方程的解为x=b/a。一般步骤: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系数化为1。练习(课本第10页第2题)课本第12页第3题(1)、(2)做一做课本第12页第3题(1)、(2)做一做课本第12页第2题(1)、(2)、(3)作业课件9张PPT。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6.2 解一元一次方程(第5课时)知识回顾:
1、数与一次式相乘;
2、去括号法则.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
3、未知数的次数是1。想一想:
下列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1、 5x=2
2、9x-8y=1
3、 3x2 -5x=0
4 x- x =7
1例1: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 3(10-5x)=2(x + 1)-6 解:去括号得:30-15x=2x + 2 - 6
  移项得:-15x - 2x=2- 6- 30
  合并同类项得:-17x=-34
  方程两边除以-17得:x=2例2:解下列一元一次方程:
0.3(x+4) - 0.2(x - 1)=1
解:去括号得:0.3x+1.2-0.2x+0.2=1
移项得:0.3x-0.2x=1-1.2-0.2
合并同类项得:0.1x=-0.4
 方程两边除以0.1得:x=-4
练一练
见书中练习例3 解方程:
-3(x-8)+7(3+4x)=5(3+4x)
解: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3(x-8)+2(3+4x)=0
   去括号得:-3x+24+6+8x=0
合并同类项得: 5x+30=0
移项 得: 5x=-30
  方程两边除以5得:x=-6反思
 当方程中含有括号时,解方程时的一般
步骤是先去括号,再移项,合并同类项,
最后化未知数系数为1。但在某些特殊情
况下,适当改变步骤,却能带来计算的简
便。如例3的处理。
课件20张PPT。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6.2 解一元一次方程(第6课时)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讲解点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题列一元一次方程解题,就是根据已知的条件,列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通过求方程的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列方程的关键是抓住问题中有关数量的相等关系,即找到一个包含题目含义的数量关系。整个思维过程为:解:(1)某数的5倍加上3等于某数的7倍减去5;(3)某数的一半加上4,比某数的3倍小21;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方程,然后求出某数(2)某数的3倍减去9等于某数的1/3加上6;(2)、(3)两题请同学们自己解。讲解点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答实际问题列方程解答实际问题,关键是抓住问题中有关数量的相等关系,求得方程的解后,经过检验,就可得到实际问题的解答。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如下:(1)审题。弄清题意,找出已知量、未知量。(2)设未知数。对所求的未知量用设未知数表示。(3)列方程。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解方程。解所列的方程。(5)检验解。检验解出的未知数值是否符合题意。(6)答题。回答题中的问题。简记为:“审”、“设”、“列”、“解”、“验”、“答”注意:(1)设未知数时,要说清楚所设未知数表示的是什么,同时还要写清楚计算单位;(2)答题时要回答清楚题中所问的问题,同时写清楚计算单位。例1如图,天平的两个盘内分别盛有51g、45g盐,问应该从盘A内拿出多少盐到盘B内,才能使两者所盛盐的质量相等?分析应从盘A内拿出盐x g ,列表如下盘A盘BABAB解:==引例学校团委组织65名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总共搬了400块.问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了搬砖?分析设:初一同学有 人参加了搬砖,列表如下初一学生其他年级学生总数参加人数每人搬砖数共搬砖数6540068解:例2学校团委组织65名新团员为学校建花坛搬砖.女同学每人每次搬6块,男同学每人每次搬8块,每人各搬了4次,共搬了1800块.问这些新团员中有多少名男同学?分析设:新团员中有 名男同学,列表如下男同学女同学总数参加人数每人共搬砖数共搬砖数6518008×46×4解:归纳用方程解实际问题的过程:问题方程解答分析抽象求解检验分析和抽象的过程包括:(1)弄清题意,设未知数;(2)找相等关系;(3)列方程.练习(课本第11页)第1题1.学校田径队的小刚在400米跑测试时,先以6米/秒的速度跑完了大部分路程,最后以8米/秒的速度冲刺到达终点,成绩为1分零5秒,问小刚在冲刺阶段花了多少时间?4006865解:设小刚在冲刺阶段花了 秒时间,根据题意,则﹢=400解:小刚在冲刺阶段花了 秒时间,根据题意,则﹢=400答:小刚在冲刺阶段花了 5 秒时间.习题(课本第12页)第4、5、6题做一做4.足球的表面是由一些呈多边形的黑、白皮块缝而成的,共计有32块,已知黑色皮块比白色皮块数的一半多2,问两种皮块各有多少?解1:设黑色皮块有 块,则白色皮块有 块 , 根据题意,则(黑色)(白色)解这个方程,得答:黑色皮块有 12 块,则白色皮块有20 块.习题(课本第12页)第4、5、6题做一做4.足球的表面是由一些呈多边形的黑、白皮块缝而成的,共计有32块,已知黑色皮块比白色皮块数的一半多2,问两种皮块各有多少?解2:设白色皮块有 块,则黑色皮块有 块 , 根据题意,则(黑色)(白色)解这个方程,得答:黑色皮块有 12 块,则白色皮块有20 块.习题(课本第12页)第4、5、6题做一做4.足球的表面是由一些呈多边形的黑、白皮块缝而成的,共计有32块,已知黑色皮块比白色皮块数的一半多2,问两种皮块各有多少?解3:设白色皮块有 块,则黑色皮块有 块 , 根据题意,则(黑色)(白色)解这个方程,得答:黑色皮块有 12 块,则白色皮块有20 块.习题(课本第12页)第4、5、6题5.小莉和同学在“五一”假期去森林公园玩,在溪流边的码头租了一艘小艇,逆流而上,划行速度约4千米/时.到B地后沿原路返回,速度增加了50﹪,回到A码头比去时少花了20分种.求A、B两地之间的路程.44(1+ 50﹪)即6解:设A、B两地之间的路程为 千米,据题意得-3千米(x- 3)千米8元收费1.2(x-3)元6.某市的出租车计价规则如下:行程不超过3千米,收起步价8元;超过部分每千米路程收费1.20元.某天李老师和三位学生去探望一位病假的学生,坐出租车付了17.60元,他们共乘坐了多少路程?解:设共乘坐了 千米的 路程,据题意得课本第12页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