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08 21:42: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目 标 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等,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唯物史观,历史解释)识读《战国形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了解这一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重 点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难 点 理解战国时期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逐渐完成了社会转型,确立了新的制度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先看这句诗: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思考并回答问题:七雄指哪七雄?四海无人得坐家体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二、新课讲授“春秋”源自于孔子整理修订的鲁国编年体史书《春秋》。 由于《春秋》记载的历史时期与东周前期历史发展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就把东周前期称为春秋时期。战国这一名称又是怎么来的呢?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源自西汉刘向编注的《战国策》,因各个诸侯国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名。请同学们观察两幅地图,思考春秋初期到春秋后期,诸侯国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3.我们继续来观察地图,《春秋后期的诸侯国》与《战国形势图》思考,春秋霸主中的晋国在战国时出现了什么变化?出示《战国形势图》找到当时著名的战役4.出示三大战役基本信息比较其特点乱世之中,人人都有争胜之心,不争,则亡。那么怎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呢5.教师使用多媒体出示《战国形势图》,简介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齐国邹忌变法、秦国商鞅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燕国乐毅改革、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重点学习“商鞅变法”。6.阅读本课第二目,找出变法的背景。7.用多媒体展示“商鞅变法的内容”的表格,引导学生理解变法在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所产生的具体影响,以及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巨大作用。同时指出:(1)“确立县制”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秦始皇实施的郡县制就深受其影响。(2)“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最能体现变法性质,逐步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8.教师使用多媒体展示材料,引导学生总结商鞅变法的成效。改革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商鞅变法从一开始就遭到了旧贵族的阻挠,秦孝公死后,商鞅也遭诬陷、车裂而死。进一步让学生讨论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教师点拨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对于我们现在有什么启示呢?秦国的强大除了商鞅变法的实施,还有一大水利工程的修建成就了秦国。自主阅读第三目,并回答问题1、它位于哪里? 2、是谁修建的? 3、它主要有什么作用4、评价: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教师总结  战国时期最大的两个特点,一是“乱”,二是“变”。乱悠悠的局势,诸侯国之间的战争由征服、称霸变为兼并、消灭。兼并战争加速了分裂局面的结束,使国家逐渐走向统一。这一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各国为了富国强兵、谋求在兼并战争中取胜而纷纷变法,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为秦国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并思考学生识记,掌握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的年限学生观看图片,回答问题数量逐渐减少,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诸侯国的数量不断减少,小国不断地被大国兼并。学生小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春秋时的霸主晋国消失。吴、越、宋、鲁、卫等国家被吞并,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战国七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特点: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变法图强学生自主阅读并找出变法的背景(1)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提高(根本原因)(2)新兴地主阶级谋求政治权益(3)富国强兵,在战争中取胜     措施  影响政治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有利于中央集权,建立官僚制度,有利于提高行政办事效率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2.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判断标准。判断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启示:改革是强国之路学生阅读并找出答案,做好标记地点:四川 岷江中游修建者:李冰(秦国)作用:防洪灌溉,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设计意图诗句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解题,让学生明确战国时期最大的时代特征是“乱”和“变”。明确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的年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历史读图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和时空观念,通过读图,培养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本环节学生在观察、比较,归类培养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解释背景的含义以使学生理解培养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评判历史问题的方法 教学观测与调整可换成视频,更直观,加深学生印象。通过对比的方法来学习本课的乱解释背景的含义以使学生理解。明确背景即原因详细解释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板书设计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军事之变—战国七雄 二、制度之变—商鞅变法 国家统一三、经济之变—都江堰 封建社会
反思与总结 考虑到学生历史知识积累较少,若要掌握较抽象的历史概念,就必须要浅化知识点,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学习中来,逐渐培养起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本课以出示图片为主解决历史问题。本课历史时间跨度较大,知识点较多,虽然学生接受知识快,但对社会性质的变化理解仍然比较模糊,因此需详细解读。在教学中注意学生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