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答案
1-10 A C A B D A C B C C
11-20 B A B B B A D B D C
21-30 D A B C B B C B B D
A;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因为地球自转轴与地球公转平面即黄道面并非垂直,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是黄赤交角存在的结果而非原因,A错误;读图可知,黄赤交角的度数就是直射点移动的最高纬度,即回归线的度数,B正确;太阳直射点纬度与和晨昏圈相切的纬度互余,C正确;晨昏线与任意经线的夹角与直射点纬度相同,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的交角度数为23.5,与黄赤交角相同,D正确。本题要求选不正确的,故选A。
C;读图可知,若黄赤交角缩小10°,则北半球热带的纬度范围缩小10°,A错误;北极圈的纬度与回归线纬度互余,所以北极圈纬度增大10°,北极圈更靠近北极点,远离赤道,所以北寒带缩小了10°,因此北温带纬度范围增大了20°,C正确,B错误;黄赤交角减少10°,则北回归线度数也减少10°,故北京夏至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缩小10°,冬至正午太阳高度增大10°,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幅度缩小20°,D错误。故选C。
A;结合所学知识,1月初,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快,7月初,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因此10月16日至22日,地球越来越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不断变快。故选A。
B;因地球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我们观察不到北极星的视运动,只能够观察北极星附近恒星的视运动。因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人们会观察到北极星附近的恒星围绕北极星的移动轨迹。
D;地球自西向东旋转,星轨上的天体围绕北极星自东向西的旋转,视运动表现为逆时针旋转。
C;太阳直射点处在d位置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终年昼夜平分,A正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注意北半球极夜地区在极夜出现后其昼长始终为0小时,冬至日北半球极夜范围最大),B错。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C错。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D错。故选A。
C;d为南回归线,a为赤道,由d向a,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缩小,A错。南半球各地黑夜逐渐增长(注意南半球极昼地区夜长在该地区极昼消失前始终为0小时),B错误;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所以全球逐渐趋向昼夜平分,C正确;近日点为1月初,所以,太阳直射点由d—a移动时,地球先趋向近日点,再远离近日点,D错误。故选C。
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23年6月7号至10日为北京市高考时间,在这一时期,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符合题意的图为B,排除ACD。故选B。
C;根据所学知识,关于二至日对称时昼夜长短分布状况类似,因此,6月7号关于夏至日对称的日期最接近于7月7号前后,C正确,排除ABD。故选C。
C;读图可知,1地位于东经45°,处于东三区,当新的一天正好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时,有18个时区在新的一天,东西十二区是新一天最早开始的区域,所以区时为18时,根据区时计算,东三区为9时。
B;根据图中洋流流向判断,印度洋北部洋流时顺时针方向,此时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如果虚线为晨昏线,根据晨昏线和经线的夹角可以判断出,虚线为昏线。所以昏线和赤道的交点处,地方时应该为18时,由此可以计算出北京时间为22时。
A;结合图1可知,该地存在太阳直射现象,所以应该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排除C、D。由于该地正午日影一年中大多数时候朝北,可知大多数时候直射点纬度在该地以南,所以该地位于北半球,B错误、A正确。故选A。
B;读图可知,甲、丙、丁都位于河谷的南坡,属于山坡的北侧,阴坡,太阳辐射量少;乙位于河谷的北坡,属于阳坡,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量大,太阳能板发电效率最高,B正确,ACD错误。故选B。
B;阿留申群岛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之下形成的岛弧,甲位于紧邻阿留申群岛之南,应该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之下形成的海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B;根据图Ⅰ体现的甲、乙、丙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推断出:图Ⅱ中经过乙地的水平线段表示经线,弧线表示纬线,经过甲、乙、丙三地的竖直线段为晨昏线。此时丙地地方时为17点10分,且位于晨昏线上,则丙地日落的地方时为17点10分,可以计算出丙地日出地方时为6点50分;甲、丙两地位于同一纬线上,则昼夜长短以及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故甲地日出地方时为6点50分。
A;4月16日,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长越长。根据图中四地的日出日落时间可分别求出该日四地昼长①为12时47分、②为12时56分、③为12时56分、④为13时12分。四地纬度最低的为福州,其昼长最短,故选A。
D;武汉约位于114°E,当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为15:30时,武汉地方时约为15:06,此时太阳位于武汉西南方天空,物体影子朝向东北方向。根据图中人影朝向和列车车头朝向可判定列车行驶方向为西南方向。
B;桂林山水在云贵高原地区,是石灰岩地貌典型分布地区,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ACD错误,B正确。故选B。
D;可溶性岩石在常温下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被溶蚀,形成的地貌景观属于喀斯特地貌,D正确;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丹霞地貌是红色砂岩被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冰蚀地貌形成在高山地区,如U型谷,冰斗,角峰,峡湾等,ABC错误,故选D。
C;龙脊谷是距今2亿年前不同的砂岩与泥岩互层构成的,属于沉积岩,故可以判断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由此可判断出2亿年前,该地区地势低洼积水。
D;据材料可知,该地起伏的垄和槽相间分布,垄状如龙脊,应为地壳运动造成板块挤压隆起形成的褶皱,其中垄为背斜,其外层岩层受外力作用被侵蚀,中间坚硬的岩层保留下来形成近似于垂直地面的岩层。
A;①处岩层向下弯曲,说明地质构造为向斜,A正确,②处岩石没有发生位移,说明没有发生断裂,B错误;③处地形较两侧地势低,不是火山,C错误;④处岩石没有发生位移,说明没有发生断裂,D错误。故选A。
B;根据图中的图例可知,大部分是沉积岩,分析图中地区是先由沉积作用形成水平分布的沉积岩,形成沉积岩后,经过地壳运动的挤压作用形成褶皱,岩层发生弯曲,再经过岩浆活动形成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最后在外力作用下,将地表的岩石侵蚀了,B正确、ACD错误。故选B。
C;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蛋糕”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为沉积岩。根据左图信息可知,a为侵入岩,b为喷出岩,c为沉积岩,d为变质岩。
B;“蛋糕”石为沉积岩,质地松软,裸露在地表,容易收到风化和外力侵蚀,最终可能会崩塌坠落,体积也会减小;花岗岩易出现球状风化。
B;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内力地壳上升,外力流水侵蚀,所以选B。
C;图示有3级阶地就经历了三次地壳运动,所以选C。
B;结合图例中不同年份的海岸线位置,可以判断出,横沙的移动朝向是西北,所以B正确。
B;横沙位置向西北方向移动,距离长江入海口越来越近,与海浪上涨的方向相同,说明横沙位置移动的主要因素为海浪侵蚀,B正确。而不是河水侵蚀,A错误。 影响横沙位置移动的主要因素是侵蚀而不是沉积,CD错误,故选B。
D;沙洲群合并成陆是泥沙淤积严重所致,说明流域内的年均降水量增加,D正确。植被覆盖率下降,C错误。长江入海径流量增加,B错误。长江入海输沙量增加,A错误,故选D。
第二部分:综合题答案
(1)(15°N,60°W);(2分)(2)昼长夜短;(2分)南纬75°及其以南;(2分)
(3)0时(0:00);(2分) 30°E向东到160°E。(2分)
(1)海底地壳受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2分)岩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2分)地势升高露出海面形成岛屿。(2分)
(2)甲谷地位于背斜顶部,在背斜形成过程中受张力作用(2分),岩层疏松容易受外力侵蚀,在流水等外力的长期作用下形成谷地。(2分)
(3)不能发现。(2分)图示大陆架地区地质构造为向斜,不能为储油提供良好条件。(2分)
(1)(6分)物质条件:沉积作用形成深厚的古湖沉积地层(2分);气候条件: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2分);气候干旱,西北风势力强劲(2分);西北风经低洼区穿过,狭管效应,加强风力侵蚀(2分)。(气候条件任答2点得4分)
(2)(6分)当气候转向暖湿,冰川融水增多(2分);那陵格勒河流入低洼区域,形成湖泊(2分);湖水淹没部分陆上雅丹,在湖泊边缘形成水上雅丹(2分)。
(3)(4分)湖面水位上升,逐渐淹没低矮的雅丹地貌(2分);水上雅丹底部受水浸泡,容易坍塌(2分);岩层裂隙中水体冻融作用,导致岩层破碎(2分);湖面波浪的侵蚀作用,加剧雅丹地貌坍塌(2分)。(任答2点得4分)2023-2024 学年度罗湖区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
地 理
本试卷共 7页,33小题,满分 100分,考试用时 75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题 2分,共 60分)
读下图,完成 1-2题。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黄赤交角存在的原因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B. 黄赤交角的度数就是回归线的度数
C. 若太阳直射 15°N,则 75°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
D. 夏至日晨昏线与经线的交角度数与黄赤交角相同
2. 若其他条件不变,黄赤交角缩小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北半球热带的纬度范围扩大 10° B. 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扩大 10°
C. 北寒带的纬度范围缩小 10° D. 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幅度扩大 10°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2022 年 10 月 16 日北京时间上午 9 时整在京开幕,届时,中央
电视台将进行全球实况直播,会期约为一周时间。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第 3题。
3.本次大会召开期间,地球公转速度( )
A. 不断变快 B. 先变快后变慢 C. 不断变慢 D. 先变慢后变快
第1页 共7页 高二地理
{#{QQABJYCUggCAAhBAAQgCAwGACACQkBACAIoOxFAEoAIBgRNABAA=}#}
在一个晴朗无月的夜晚,一旅行者停留在加利福尼亚中部太平洋海岸公路上的
比克斯比大桥(38°N,122°W)上,将相机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进行了长达
6小时的噪光,得到了一张绚丽的星轨照片(右图)。 读图,完成 4-5题。
4.图中星轨形成的天文因素有
①地球绕地轴自转 ②地球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③地球绕太阳公转 ④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5.若旅行者继续观察星空,会发现星空的天体围绕北极星
A. 自西向东旋转 B. 自南向北旋转 C. 顺时针旋转 D. 逆时针旋转
下图示意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分析完成 6-7题。
6.当太阳直射点处在 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赤道上昼夜平分 B.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D.北极圈及其以北到处都是极昼现象
7.当太阳直射点由 d-a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增大 B.南半球各地黑夜逐渐变短
C.全球逐渐趋向昼夜平分 D.地球公转逐渐趋向近日点
2023年 6 月 7 日至 10 日,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顺利进行。下表示意 2023年北京市高考时
间安排。完成 8-9题。
日期 时间、科目
6月 7日 9:00~11:30语文 15:00~17:00数学
15:00~16:30英语(笔试)
6月 8日 /
15:00~17:00其他外语(含听力考试)
8:00~9:30物理
6月 9日 15:30~17:00化学
11:00~12:30思想政治
8:00~9:30历史
6 月 10日 15:30~17:00地理
11:00~12:30生物
8.下列光照图与 2023年北京市高考期间全球昼夜分布状况最吻合的是( )
A. B. C. D.
9.对于北京市当地而言,与 6月 7日昼夜长短状况最接近的日期是( )
A.1月 2日前后 B.3 月 21日前后 C.7月 7日前后 D.12月 7日前后
第2页 共7页 高二地理
{#{QQABJYCUggCAAhBAAQgCAwGACACQkBACAIoOxFAEoAIBgRNABAA=}#}
下图为“北印度洋夏季海水运动情况图”。完成 10-11题。
10.当新的一天的范围正好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时,图中①地的区时为( )
A.7时 B.19 时 C.9时 D.21时
11.如果图中虚线 L为晨昏线,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
A.8时 B.22 时 C.18时 D.20时
12.读“某地全年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变化”图,该地区可能位于 ( )
A.20°N B.20°S C.30°N D.30°S
下图为我国华北平原西部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图中低山、丘陵地带以荒山草坡为主,正在打造“太
阳山”——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光伏发电站的发电效率主要与日照强度、日照时间和太阳能
面板清洁度有关。据此完成 13题。
13.在甲、乙、丙、丁四个荒山草坡安置太阳能板,发电效率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4.读世界某区域图及乙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甲位于紧邻阿留申群岛之南,该地宏观地形及
成因可能是( )
第3页 共7页 高二地理
{#{QQABJYCUggCAAhBAAQgCAwGACACQkBACAIoOxFAEoAIBgRNABAA=}#}
A.岛弧-太平洋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之下形成 B.海沟-太平洋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之下形成
C.海岭-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张裂形成 D.海沟-美洲板块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形成
15.左图为某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大圆周飞行轨迹示意图。右图为飞机飞到乙地时,其垂直下方所示
的经线、纬线和晨昏线位置关系图,此时丙地地方时为 17点 10分。当日,甲地日出的地方时为 ( )
A.6:10 B.6:50 C.7:10 D.7:50
下表为石家庄(38°N,114°E)、武汉(30°N,114°E)、杭州(30°N,120°E)、福州(26°N,
119°E)四城市 4月 16日的日出日落时刻表(北京时间)。完成 16-17题。
地点 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
① 05:39 18:26
② 05:31 18:27
③ 05:55 18:51
④ 05:46 18:58
16.代表福州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7.该日 15:30(北京时间),张先生在武汉(30°N,114°E)某动车站拍摄照片(上图),此时正好一列动车
启动出发,推断该动车的行驶方向是 ( )
A.东南 B.西北 C.东北 D.西南
第4页 共7页 高二地理
{#{QQABJYCUggCAAhBAAQgCAwGACACQkBACAIoOxFAEoAIBgRNABAA=}#}
读下图,完成下面 18-19题。
18.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
A.冰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
19.该景观地貌属于( )
A.雅丹地貌 B.丹霞地貌 C.冰蚀地貌 D.喀斯特地貌
在准噶尔盆地西北部边缘山前地带,有一奇特地貌区,当地人称其为龙脊谷。龙脊谷的核心地貌是距今
2 亿年前不同的砂岩与泥岩互层构成的,这里起伏的垄和槽相间分布,高差为 5~10 米,走向为东北—西南,
出露的岩层近似于垂直地面,其中的垄状如“龙脊”。下图为游客拍摄的龙脊谷照片,读图完成 20-21题。
20.推测距今 2亿年前,该地区地势 ( )
A.起伏和缓 B.陡峭高峻 C.低洼积水 D.平坦广阔
21.当地的岩层之所以近似于垂直地面,是因为 ( )
A.岩层性质差异 B.岩块断裂上升 C.岩浆向上喷发 D.岩层挤压隆起
读某地地质构造图,完成 22-23题。
22.图中( )
A.①处为向斜 B.②处断裂上升 C.③处为火山 D.④处断裂下沉
23.图中地区依次经历的地质作用是( )
A.沉积作用、岩浆侵入、地壳运动、侵蚀作用 B.沉积作用、地壳运动、岩浆侵入、侵蚀作用
C.地壳运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侵蚀作用 D.岩浆侵入、地壳运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在爱尔兰广阔的海面上矗立着一块巨大的像蛋糕一样的岩石。下面左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右
图为爱尔兰“蛋糕”石景观图。读图,完成 24-25题。
第5页 共7页 高二地理
{#{QQABJYCUggCAAhBAAQgCAwGACACQkBACAIoOxFAEoAIBgRNABAA=}#}
24.“蛋糕”石的岩石类型属于
A. a B. b C. c D. d
25. 推测“蛋糕”石的未来会
A. 体积增大 B. 崩塌坠落 C. 球状风化 D. 质地变硬
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
在河谷谷坡的地形。下图示意发源于太行山的拒马河的河流阶地。据此完成 26-27题。
26.图示多级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垂直下降、流水侵蚀 B.地壳垂直上升、流水侵蚀
C.地壳垂直下降、流水沉积 D.地壳垂直上升、流水沉积
27.图示地区地壳运动的次数最可能是(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河口地区地貌受河流、潮汐、海浪等共同作用形成,河口冲积过程是河一海动态平衡的结果。20世纪
50年代以前崇明岛南侧发育了众多沙洲(下图),至 70年代,沙洲群逐渐合并成陆。读图回答 28-30题。
28.横沙的移动朝向是( )
A.东北 B.西北 C.西南 D.东南
29.影响横沙位置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
A.河水侵蚀 B.海浪侵蚀 C.海水堆积 D.潮汐堆积
30.推测沙洲群合并成陆期间( )
A.长江入海输沙量减小 B.长江入海径流量减小
C.长江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 D.长江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第6页 共7页 高二地理
{#{QQABJYCUggCAAhBAAQgCAwGACACQkBACAIoOxFAEoAIBgRNABAA=}#}
第二部分:综合题(3小题,31题 10分,32题 14分,33题 16分,共 40分)
3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下图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 ABC 为晨昏线,B 点为 ABC 与
纬线的切点,MB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0:00。图中阴影部分日期与全球其
他地区日期不同,D所在经线的经度为 180°。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2分)
(2)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全球极夜的纬度范
围是________________。(4 分)
(3)此刻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_____,赤道处于黑夜且位于东半球的
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4分)
32.下图为“北半球某岛屿的地质地貌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各题。(14分)
(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解释该岛屿的成因。(6分)
(2)简述甲河谷的形成原因。(4分)
(3)在图示大陆架海域钻探,能否发现有石油存储?为什么?(4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 分)
地质时期柴达木盆地为巨大湖泊,在地壳抬升和气候干旱化的双重作用下,古湖面积萎缩,形成群山
环抱的封闭性断陷盆地。强劲的西北风从阿尔金山的低洼区穿入,不断剥蚀出露的古湖沉积地层,形成规
模巨大,与主导风向一致的雅丹地貌。该地区气候曾向暖湿转变,盆地中西部的鸭湖地区(下图)形成了我
国唯一的水上雅丹景观。现在,鸭湖水位上升,面积扩大,水体的作用正导致水上雅丹景观的消失。
(1)分析柴达木盆地有利于雅丹地貌发展的物质和气候条件。(6分)
(2)简述鸭湖地区雅丹地貌演化为水上雅丹的过程。(6分)
(3)推测水体的作用对水上雅丹景观消失的影响。(4分)
第7页 共7页 高二地理
{#{QQABJYCUggCAAhBAAQgCAwGACACQkBACAIoOxFAEoAIBgRN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