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行进间运球》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针对小篮球具有对抗性、集体性和游戏性较强的特点,本课教学中以学习简单的行进间运球动作,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为主,在活动中体验小篮球运动的乐趣,培养竞争的意识和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二、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和丰富的想象力,模仿能力好,表现欲望强,敢于大胆展示自己,喜欢玩耍和做游戏。但他们的认识和技能水平还较低,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本课做为第一课时,注重在学习简单技术动作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爱好。
四、 教学目标
1.运动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行进间运球的按压球部位,初步体会行进间运球技术动作。
2.健康行为:通过行进间运球练习,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性。
3.体育品德:通过运球接力游戏,发展身体协调性,培养同伴合作意识和竞争精神,体验成功和进步的愉悦。
五、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按压球的部位及控制球的落点。
教学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有效控球。
六、 安全措施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推、拉、挤、抢、踢球;教师认真组织教学。
七、 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
1、 体委集合整队,检查人数、服装,师生问好!
2、 宣布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二)愉悦热身
1、传球接力慢跑热身 2、球操
(三)学练部分
1、复习原地运球--古诗
2、学习行进间运球
3、比一比:运球接力赛
(四)恢复身心
1、放松活动 2、课后小结 3、师生再见 4、收拾器材
八、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或预防方法
出现问题:在练习过程中会因为不能有效控制球而影响正常练习。
解决方法:由于学生的运球技术个别差异而影响练习的进行。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
九、场地器材的布置回收
所需器材: 40个篮球 标志杆若干 1辆球车 音响一个
课前布置好场地,摆放好器材;课后及时收回器材。
《篮球行进间运球》课时教案
流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组织要求
常规导入 课堂常规 1、体委整队,检查报告人数 2、 师生问好 3、 宣布课的内容、目标及要求 4、 安排见习生 1、体委整队、检查人数,向教师报告 2、师生互问好 3、宣布课的内容、目标及要求 4、检查服装及安排见习生,提示学生注意学练安全 组织:四列横队 要求:站队快、静、齐;
愉悦身心 一、准备活动 1、传球接力慢跑 所有学生呈一列纵队慢跑,最后一名同学持球,音乐响传球开始,依次从后往前行进间传球,音乐停所有学生原地不动,持球者迅速做5个下蹲,音乐响继续。 2、球操 (1)手指压球 (2)体转运动 (3)体侧运动 (4)颈绕球 (5)弓步绕球 (6)手指拨球 1、教师带领学生有秩序的进行慢跑 2、教师讲明传球方法与要求:球不能扔,必须传到前面同学的手上 3、学生认真听 4、教师引领学生有秩序进行传球接力 5、教师作点评 1、教师简单阐述球操的价值 2、学生跟随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球操 3、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任务 组织:一路纵队逆时针绕篮球场慢跑 要求:学生有秩序的进行传递篮球。 要求:在音乐伴奏下做动作,动作舒展、大方 组织:
学练部分 二、复习原地运球 1、 原地运球练习 图一 练习方法: 两腿弯曲,手指分开掌心空出。用手指,指根部按拍球,肘关节、腕关节随球上下屈伸,动作柔和,按压明显。 2、古诗背诵 学生原地运球,老师随机说出古诗名称,学生随即有节奏的背诵古诗,运球节奏同古诗背诵节奏。 三、学习行进间运球 动作要领:向前运球时,按拍球的后上方,同时后脚蹬地运球行进,球的落点在同侧脚的前方,跑步与球弹起的节奏要一致。 两人一组完成行进间运球过渡练习 两人一组相对而立,每人原地运球三次,第四次将球推给对方,依次往复。 2、 学习行进间运球 图二 四、 行进间运球接比赛力 图三 进一步提高行进间运球,小组 1、教师讲解原地运球的动作要领并且示范 2、学生认真听并仔细观察 3、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有节奏的原地运球练习 4、学生按照练习方法与要求积极练习 5、与学生共同参与练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 7、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表演,教师进行评价 8、学生大胆展示自我,互相观察、讨论、评价 1、教师讲解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并且做示范 2、学生认真听并仔细观察 3、组织行进间运球练习 4、学生根据行进间运球的方法与要求进行练习。 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 2、了解方法,积极参与游戏活动 3、教师强调比赛的要求 4、点评比赛情况 组织: 图一 要求:有效控制球,尽量不要互相干扰 组织: 图二 要求:由走过渡慢跑行进间运球且要直线 组织:图三 要求:必须绕过标志。
结束部分 1.整理放松 2.学练总结 3.宣布下课 4.安排值日生 1.组织学生做放松活动 2.引导学生回顾行进间运球的方法,对本节课进行小结,表扬亮点,指出不足。 3、宣布下课,收拾器材 要求:安静、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