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课前导入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根据材料,说说中国近代化经历的三个阶段的大事件
器物(技术)
制度
思想文化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同学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台儿庄古城学校 贺晓利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整体感知
壹 昏睡依旧——探兴起
贰 除旧布新——观内容
叁 国人觉醒——析影响
解读课标 明确目标 培育素养
01
02
03
2022课标
定目标 育素养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史料,简述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证意识。
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史料,准确说出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时间、开始标志、代表人物、口号和阵地,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学习习陈独秀、胡适等人的勇于探索的精神。
通过阅读教材和研读史料,概述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及影响,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涵养唯物史观素养。
历史解释-概念
新文化
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又叫“新学”或“西学”。
主要指中国的封建文化。
什么是新文化,什么是旧文化?
所谓新者无它,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
所谓旧者无它,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
——汪叔潜《新旧问题》《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期
旧文化
“吾国之维新也,共和也,帝制也,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用心,国人思想倘未有根本之觉悟,直无非难执政之理由。”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 ——陈独秀
壹·昏睡依旧
——探兴起
壹 昏睡依旧——探兴起
任务一:经历了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1915年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呢?(指向目标1)
材料一:孔子之道,自古常新,与天无极……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
——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21页
材料三: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
①政治: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③思想上:资产阶级新思想进一步传播,但封建思想仍占统治地位,仅有政治制度不足以救中国。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1.时间:
1915年
2.标志: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发表《敬告青年》
3.代表: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4.口号:
民主与科学
5.阵地:
壹 昏睡依旧——探兴起
任务二:阅读教材,找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相关信息?(指向目标2)
陈独秀《敬告青年》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
(1879-1942年)
胡适
1891-1962年
李大钊
(1889-1927)
鲁迅
1881-1936年
贰 除旧布新——观内容
知识拓展:
北京大学的校徽是鲁迅先生设计的,是“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
贰·除旧布新
——观内容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节选自鲁迅《狂人日记》
鲁迅抨击的“仁义道德”是指什么 为什么说它“吃人”
贰 除旧布新——观内容
任务三:结合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指向目标2)
“仁义道德”代表的是封建礼教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旧道德: 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代表的封建礼教
新道德:包括自由平等、个性解放、人格独立等
思想革命
贰 除旧布新——观内容
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流了多少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德先生与赛先生分别指的什么?
民主
Democracy
科学
Science
民主制度
民主思想
(反专制)
科学知识
科学思想
(反愚昧、迷信)
(2)提倡民主与科学
(3)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白话文)
材料: 某日,一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征婚启事,上面写着:“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
文学革命
思考:
秀才为什么娶这位姑娘回家?结果为何差点就晕过去了呢?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
今日之中国,当造今日之文学,不必摹仿唐、宋, 亦不必幕仿周、秦也。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
贰 除旧布新——观内容
③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白话文)
文学革命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主张:
③支持: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①文体形式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②文体内容: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
胡适
(1891—1962)
重形式
难理解
重内容
旧文学:陈腐、雕琢、艰涩的文言文
新文学:新鲜、平易、通俗的白话文
好理解
陈独秀(1879—1942)
贰 除旧布新——观内容
叁·国人觉醒
——析影响
任务四:结合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指向目标3)
叁 国人觉醒——析影响
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它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开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视角1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 一批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抗婚、逃婚、离婚等现象。
——《上海妇女志》
视角2 《新青年》大力宣传民主和科学,受到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广大青年知识分子良师益友”,他们说:“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叁 国人觉醒——析影响
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聚集在《新青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价的。他们铸成了一代年轻学生的信仰和态度,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生力军,并成为现代中国革命的领导者。
——【美】莫里斯
②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叁 国人觉醒——析影响
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些言论:
材料一: 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
材料二:“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问题探究:结合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绝对否定)。
叁 国人觉醒——析影响
知识整合: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积极影响
局限性
性质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它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开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批判继承,与时俱进;
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新文化运动
背景
概况
内容
评价
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政局混乱,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的思想,号召进行思想解放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
主要阵地:
口号: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北京大学、《新青年》
民主、科学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提倡民主与科学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进步性:
局限性: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对于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课堂小结
当堂测评
一、选择题
1.(检测目标1、2)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们认为陈独秀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这里的“启蒙之水”是指( )
A.自强求富 B.救亡图存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2.(检测目标2)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阵地是 ( )
A.《青年杂志》 上海 B.《青年杂志》 北京
C.《新青年》 北京大学 D.《新青年》 上海
3.(检测目标2)新文化运动时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作者是 (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鲁迅
C
C
D
当堂测评
4.(检测目标3)《新青年》在1915-1918年共发表文章1274篇,其中“社会主义”一词一共有20篇文章使用,使用了34次,平均每篇文章使用1.8次;而在1919-1922年,共发表文章1026篇,其中使用“社会主义”一词的文章篇数达145篇,使用次数达1292次,平均每篇文章使用7.75次。这种变化反映了 ( )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民众普遍拥护国民革命运动
C.中国政府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
二.非选择题
材料-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二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狂人日记》
A
当堂测评
材料三 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偏向。如常常把中西的问题视作是非的问题,甚至全盘否定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在重新审视旧传统旧观念时也往往是批判的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但他们代表了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提到的“德、赛两先生”具体各指什么 结合所学指出“我们”具体有哪些人 (至少写出两位)(检测目标1
(2)材料二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 (检测目标2)
(3)材料三中,作者对新文化运动持什么观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你认为们应如何对待它 (检测目标3)
民主、科学
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等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认为新文化运动有一定进步性,但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批判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