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08 20:49:08

文档简介

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早期中国—一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指出,新石器时代的花瓣纹彩陶的流行范
围,已经涵盖了今天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同时,各地区的花瓣纹彩胸又呈现出较强的地
域特色,整个文化区就像一朵由花心和多重花银组成的史前中国之花。这说明早期中国
文化
A,源远流长一B.独具特色
C.生生不息
D.多元一体
2.李山在(中国文化史)一文中写到“古代中国人缺少外战的热情,但有守卫家邦的意
志。重视血缘家族,关注人伦情感,崇尚家国认同,它不足以激发主动征战的热情,却
足以产生‘执干戈以卫社覆'的道义精神。家国对于他们来说是生死于斯的土地。”对
这一民族精神的形成有深刻影响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世卿世禄制
3,灭商后,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封邦建国”,形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局面。
对西周历史理解准确的有
①实行分封制和井田制
②形成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
④周天子拥有绝对的统治权力
5一瑞罩州你一数:A
③体现封建国家的特点
A.①②
B.①3
C.②③
D.③④
4,在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在上层社会,旧氏族在国内激烈的兼并斗争中不断消失,在民
间,主要是众多家长制家族的解体:姓氏制度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姓的“别婚烟”作用
越来越小,氏无区刷贵贱的功能,与以上现象属于同一时代的是
A,分封秩序依然能够有效维持君主统治
B。只有皇族仍然具有世袭特权,贵族制废除
C,民族关系出现重大变化,华夏族发展壮大
D,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己经成为社会共识
5.战国时期,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可以养活六到九人,甚至十人,这就使得“五口之
家”或“八口之家”的小农经济发展起来。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度西人
A,井田制的逐步瓦解
B.各国变法的推动
业C.士地私有制的出现
D,铁犁牛耕的使用
6、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在经济领域的核心任务,是围绕“耕战”目标,推行重农政策,
强化国家经济汲取力与社会动员力。比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措施,就
体现了这一任务,据此判断,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最主要目的是
A,改变士地制度
B.确立小农经济
C,实现富国强兵
D.发展本国经济
7.以下言论对应的学派依次是
40
2001
①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在复究
丘五深
②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是生属加
金外甲量不大为阳是员图
高一历史试卷第1页共7页滨城高中联盟 2023-2024 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B A C D C A C D B D B C A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D A C B A B C B C A C D B
1.D【解析】据材料“各地区的花瓣纹彩陶又呈现出较强的地域特色”“整个文化区就
像一朵由花心和多重花瓣组成的史前中国之花”可知,大部分地区流行花瓣纹彩陶,各
地花瓣纹彩陶又呈现较强的地域特色,说明早期中国文化呈一体多元发展并相互交流,故
选 D项;材料未反映其他选项,故均错误。
2.B 【解析】据材料“有守卫家邦的意志,重视血缘家族,关注人伦情感”等可知,是宗
法制的影响,所以选 B,其他三个制度都不是这样的特征,所以均不对。
3.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为了巩固统治,推行分封制;井田制是西周时期
的土地国有制,封邦建国体制是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上的,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
西周分封制使国家形成严密的等级序列,所以①②理解准确,A项正确;西周是奴隶制
国家,天子没有绝对权威,所以③和④理解错误,排除 B、C、D三项。
4.C【解析】由“旧氏族在国内激烈的兼并斗争中不断消失”、“众多家长制家族的解
体”、“姓氏制度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等信息可得,这个时期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结
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宗法制和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华夏族形成,华夏认同观念出现,
故选 C 项;其他选项均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特征,所以均排除。
5.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出现的根本原因是铁犁牛耕的使用,使生产
力产生质的飞越,因此 D正确;A、B、C是影响因素之一,但是并非是根本原因,排除。
6.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强调“耕战”,
旨在实现富国强兵,故选 C项;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目的在于兼并战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而非其他,故排除 A、B、D项
7.A 【解析】据所学可知。
8.C【解析】由材料“经济政治基础、天下一家的观念和代代相承的教育体系”可知秦
朝统一文字货币,有利于不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和文化交流,巩固了统一,推动中华
文化认同,故选 C 项;秦朝的严刑峻法、焚书坑儒很难形成文化认同,排除 A、D项;秦
朝建立皇帝制度,开创了君主专制体制,给后世政治制度深远影响,并非推动文化认同,
排除 B 项。
9.D【解析】据材料可知,“睡虎地秦简”是出土的秦代竹简,属于一手史料,故选 D,
其他选项的说法都不够准确,故 A、B、C 均排除。
10.B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只有 B 选项说法正确,其他均是错误的。
11.D【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汉光武帝借鉴前朝的教训,通过尚书台把持一
高一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3 页
{#{QQABJYCUggAgAAJAAQhCEwWgCgCQkBECCIoOQEAAoAIBwAFABAA=}#}
切行政大权,使三公只有职位,没有实权,这大大加强了皇权,D 项正确;将中央的相权
转移给中朝,与中央集权无关,A项错误;尚书台由皇帝直接指挥,是皇权至上,B 项错
误;削弱的是相权,但三公没有专权故 C项错误。
12.B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流特征是江南开发和民族交融,故 B
项正确,其他的要么不是主流特征,要么不是魏晋南北朝的特征,故均可排除。
13.C【解析】略
14.A【解析】据材料“他们定期到中央服役,不受地方官管理”可知,故选 A,其他选
项均与材料无关。
15.B【解析】据材料的时间可知是安史之乱后的政局动荡造成的。
16.D【解析】据材料“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可知是两税法。
17.B【解析】据材料“该故事虽有神怪成分,但仍是学者考证曲辕犁出现时间的佐证”
可知,虽然该文学作品有一定的艺术加工成分,但可以用来研究曲辕犁出现的时间,能
够反映一定的史实,具有一定史料价值,故选 B 项;其他选项均不恰当。
18.D【解析】略
19.A【解析】据表格信息可知,宋代宰相任职人数增加但年限呈减少的趋势,说明相权
的分散和任职时间缩短,这反映了相权的衰落和君权的强化,故选 A项;材料信息反映
的是皇权的强化,不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排除 B项;宰相数量增加是冗官的表现
之一,但是不能概括整个材料所表达的含义,排除 C 项;材料信息只能说明宰相受到限
制,不能得出官僚政治体系完善的结论,且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出现了冗官的局面,官僚
体系并不完善,仍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排除 D 项。
20.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
21.B【解析】据所学得出宋给岁币的是辽。
22.A【解析】据材料“技术上不能与大多数的小自耕农的低层机构融合……为效亦至微”
可知,失败原因是忽视了小农经济基础,故选 A,其他选项均与材料无关。
23.B【解析】依据题干要求“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准确全面的是”可知 B 选项符合题意,
其他选项都是不确切的。
24.C【解析】据材料“榷酒机构逐渐废弛……酒坊全部包给民户,还实行了招标竞标的
“实封投状法”可推知 C 选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正确。
25.B【解析】据材料“著名的外贸海港广州、泉州遍布多种名窑,是瓷器的集散地,更
是瓷器生产中心”可知,故选 B,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26.C【解析】略
27.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政权守着半壁江山,偏安江南,与夏圭的山水画
中的"残山剩水"的意境非常相似,所以说,这种绘画特点体现了政治环境对艺术创作的
影响,故选 A 项。北宋和南宋的山水画都注重写意,这一特点没有发生变化,排除 B
项 ;山水画均体现主观化的倾向,这不是变化,排除 C项 ,山水画的写意风格与理学
强调心性和气节有相通之处,南宋和北宋的绘画均有写意特点,但是绘画特点从气势恢
宏到渲染恬淡特点的转变是受政局动荡影响导致的,排除 D项 。
28.C【解析】据材料“骄兵悍将的世界”“文治的时代”“与中国传统政治绝异,政治
上依种类分四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个时期对应的是五代十国时期武将专权,宋
代重文轻武,元朝实行四等人制,故选 C项;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29.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朱熹对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浑天说、浑天仪的结构等
高一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3 页
{#{QQABJYCUggAgAAJAAQhCEwWgCgCQkBECCIoOQEAAoAIBwAFABAA=}#}
都有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说明他践行了“格物致知”的理念,深刻的探究了万物,
得到了其中的“理”,故选 D 项。宋代自然科学教育逐渐普及与史实不符,排除 A 项;
宋代主流价值观没有变化,排除 B;材料是朱熹对古代科技进行研究并提出见解,不是促
进科技发展,故 C错误。
30.B【解析】据材料“客观条件主要取决于”可知,B正确,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31.(1)区别:分封制官员根据血缘关系世代相袭,实行“世卿世禄制”;郡县制的长官
由君主任免,有任期限制。(4分)
(2)政治措施: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设立刺史制度,巡视监察辖区内的官
员及子弟;任用酷吏治理地方,打击豪强势力。(6 分)
(3)特点: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权力大但受中央节制;
聚集境内财富。(3 分)
32.(1)原因:门阀士族的衰落;庶族地主阶级的兴起;唐朝治国方针的推动;南北朝
已有考试取士的相关措施。(任答三点得6分)
(2)作用:推动社会不同阶层的流动;促进了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扩大了封建统治基
础;有利于社会朝着相对公正公平方向发展。(答出三点得6分)容易导致朋党政
治出现;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日益束缚人们的思想,阻碍科学文化发展。(答出一
点即可,2分)
33.(1)表现:由部曲制变为租佃制;部曲身份由贱民变为良民;由君权势弱变为君权
强大;由贵族分享权力到文官分享权力;由复杂进取变为单纯收敛(由开放
变为保守)。(每点2分,任答三点共6分)
(2)变化:奢侈消费逐渐成为流行风尚。(2分)
原因:社会生产力进步;商品经济发展;社会局势相对稳定;市民阶层崛起;人们
对精神方面的过分追求。(5分,任答3点得5分)
高一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3 页
{#{QQABJYCUggAgAAJAAQhCEwWgCgCQkBECCIoOQEAAoAIBwA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