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并简要归纳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空间分布特点。
2.通过阅读图像、观看视频或实地考察等,描述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
3.运用反映人种、语言、宗教、习俗等内容的图文资料,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
4.了解不同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划分的依据、分布特点、经济差异。理解经济领域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1.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相当缓慢。
2.1800年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3.2020年,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7亿。
4.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1.人口数量
2.人口增长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
增长率
-
=
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增加。数值越大,表示人口增长越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不增加也不减少。表示人口保持稳定。
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减少,数值越小,表示人口减少越快。
正负决定增减
大小决定快慢
考点一:世界的人口
人口增长的地域差异
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是______洲
世界人口最少的大洲是_________洲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_____洲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_____洲
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可能为负值的大洲是_______洲。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速度较_______;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速度较_______。
亚
南极
非
欧
欧
慢
快
人口密度=
某地区人口总数(人)
该地区总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单位:人/平方千米
计算:某地区面积为6000平方千米,人口总数为100万,该地区的人口密度是多少?
约每平方千米167人
3.人口密度
中国的人口密度大
澳大利亚人口密度小
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区?
亚洲东部和南部
南北美洲东部
欧洲
中低纬度沿海平原
考点二:世界人口的分布
纬度高、气候寒冷
海拔高、气温低。
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过于湿热
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过于炎热干燥
图中ABCD四个地区人口稀疏的原因。
人口过多、增长过快
(1)环境污染;(2)资源短缺
(3)就业困难、贫困饥饿、居住条件差、交通拥挤等
人口过少、出现负增长
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
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控制生育
鼓励生育
考点三:世界人口问题
1.分布
项目 主要分布地区
白种人 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和亚洲的西部及南部
黄种人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聚居区
黑种人 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大洋洲、美洲等地也有分布
考点四:世界的人种
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
美洲的印第安人
亚洲东部
1
2
3
6
5
4
A
B
C
说出数字代表的白色人种的分布地区、字母掉表的黄色人种的分布地区、 代表的黑色人种分布地区。
2. 环境对人种的影响
人种 所处地区 体质特征
黑色人种 气温较高、光照强烈的热带地区 皮肤内黑色素含量高,可以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皮肤,鼻子低而宽,体毛少,便于散热
白色人种 较为寒冷的地区 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可以使冷空气较缓地进人肺部,体毛稠密,可以防寒
黄色人种 温带 肤色和身体的特征具有上述两种人种的过渡性
1.世界的语言
概况 世界上共有2000多种语言,有的有文字,有的无文字。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
联合国工作语言 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最广 使用范围最广的是___________。
最多 使用人数最多的是___________。
英语
汉语
考点五:语言和宗教
2.主要分布地区
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及东南亚等地区
英语 欧洲西部、亚洲的南部、北美洲、大洋洲,使用范围最广
俄语 欧洲东部、亚洲西北部及北部等地区
法语 法国及非洲的一些国家
西班牙语 西班牙及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___________部、非洲北部的许多国家
拉丁美洲除巴西讲________________外,其他国家讲西班牙语
西
葡萄牙语
三大 宗教 源地 经典 宗教 建筑 主要分布
基督教
伊斯 兰教
佛 教
巴勒斯坦地区(亚洲)
沙特阿拉伯(亚洲)
古印度
(亚洲)
《圣经》
《古兰经》
《佛经》
教堂
(尖顶)
清真寺
(圆顶)
佛塔
寺庙
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大洋州各国
亚洲和非洲,特别是西亚、北非和东南亚各地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斯里兰卡
三大宗教都起源于亚洲
3.世界三大宗教
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形成了聚落。
1.聚落概念
2.聚落形式
城市和乡村。
项目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规模 一般较小 一般较大
建筑特点 分散、矮小 集中、高大
生产活动 耕作、放牧、捕鱼 工业、服务业
人口分布 稀疏 稠密
道路特点 少、窄 多、宽
考点六:世界的聚落
2. 聚落与环境
聚落的形成 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聚落的分布 密集区 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三角洲地区
稀疏区 高山、荒漠地区
聚落的形态 平原地区多呈团块状分布
沿着河流、山麓、谷地分布
团块状
条带状
墙厚可以御寒;壁炉、火炕防寒保暖;窗小防止寒气进入;屋顶高耸,便于积雪滑落。
墙体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可以通风散热;湿热地区降水量大,需要配备强大的排水系统。
湿热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
你能解释下面两种民居建筑特色形成的原因吗?
寒冷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窗户较小,有的窗户还是双层玻璃。在冬天积雪较多的地方,屋顶大多高耸。
3.民居与环境
发达国家大多分布于北美洲、欧洲、大洋洲。主要国家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发达国家
北美洲
欧洲
大洋洲
1.发达国家的分布
考点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为主。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
发展中国家
2.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亚洲
非洲
拉
丁
美
洲
国际上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别说成是“南北差距”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问题的商谈,叫做“南北对话”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北关系”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人均收入
教育状况
科学技术状况
生活环境状况
医疗卫生状况
低
高
水平低,条件差
水平高,条件好
水平高
水平低
污染严重,质量差
环境质量较高
水平低,条件差
水平高,条件好
造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根本差异的原因是长期的殖民统治。
1.全球资源和能源分布 ,各国的资金、技术、市场条件不一样,加强国际合作,可以优势 。
2.很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其他国家息
息相关,国际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例
如,一件复杂产品可能是由多个国家
共同生产的。
原则: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国际
组织企业、个人之间进行经济合作时,
都应用遵守 的原则。
不平衡
互补
美国某品牌汽车关联企业的分布
平等互利
考点八:经济全球化
下图为某年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
A.甲国 B.乙国
C.丙国 D.丁国
2.只考虑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情况下,
甲国可能面临的问题是( )
A.就业压力增大 B.生态环境破坏
C.养老负担减轻 D.劳动力短缺
人口死亡率
3.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
A.亚洲、 欧洲 B.非洲 、欧洲 C.大洋洲、 非洲 D.北美洲、亚洲
4.如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该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时段是( )
A.①-②和②-③
B.①-②和③-④
C.①-②和④-⑤
D.②-③和④-⑤
5.读下列三个国家的出生率、死亡率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表(2010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国家 项目 出生率(‰) 死亡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甲国 39.8 16.4 23.4
乙国 22.8 7.4 15.4
丙国 8.3 10.3 -2.0
A.甲国和丙国死亡率较高,说明甲、丙两国比乙国经济落后,医疗卫生条件差
B.三个国家中,甲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每年增加的人口数量一定比乙、丙两国多
C.丙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劳动力短缺、社会抚养老年人负担加重等
D.乙国可能是一个欧洲国家,其人口总数比甲国少,比丙国多
11.影响该地的30~40年龄段人口比重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A.战争 B.经济 C.灾害 D.资源
5.该地人口问题主要是( )
A.新增人口多 B.迁入人口多 C.就业压力大 D.劳动力短缺
6.解决该地人口问题最迫切的措施( )
A.实行计划生育 B.严格户籍管理 C.鼓励返乡创业 D.支持城市建设
下图是2020年我国某乡村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6.影响该地的30~40年龄段人口比重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A.战争 B.经济 C.灾害 D.资源
7.该地人口问题主要是( )
A.新增人口多 B.迁入人口多 C.就业压力大 D.劳动力短缺
8.解决该地人口问题最迫切的措施( )
A.实行计划生育 B.严格户籍管理 C.鼓励返乡创业 D.支持城市建设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9.“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B.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D.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10.“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有效缓解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C.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下图为“南美洲轮廓图、巴西人口分布示意图、降水量柱状图”。
(1)降水量柱状图中能正确反映③地降水状况的是____图。①→③→④的地域差异反映的是____地带性分异规律,____条件是产生这种差异的基础。
(2)巴西东部沿海人口稠密,但A处人口却很稀少,简述A处人口稀少的原因。
(3)图中B城市名称是____,该城市形成的区位条件是____。C、D两城市中,____城市是里约热内卢。从自然条件分析,在申办夏季奥运会的四个城市(芝加哥、马德里、里约热内卢、东京)中,里约热内卢最不利的因素是_____。
A.地形B.气候C.水源D.交通
(4)分析巴西热带雨林遭到破坏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1) 丁 从赤道到两极 热量(2)A处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3) 巴西利亚 以政治职能为主;地势高,气候适宜 C B(4)加剧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 宁夏回族自治区面积、人口统计表(据截止2019年12月)
地级市 银川市 石嘴山市 中卫市 固原市 吴忠市
面积(平方千米) 9025.4 5310 17441.6 10541.4 21400
人口(万人) 229.31 80.59 117.46 125.05 142.25
材料2 “西海固”是西吉、海原和固原首字的简称,地处宁夏南部山区,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该区域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仅300mm,蒸发量却在200mm以上。1972年西海固地区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1982年宁夏开始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居住在西海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地区的居民,分期分批迁移到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相对良好的宁夏北部。2020年11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宣布固原市西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曾有“苦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全部“摘帽”,从此告别绝对贫困。
(1)说出宁夏人口空间分布特点。
(2)说明西海固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点并分析自然原因。
(3)说明西海固“生态移民”迁入地应具备的条件。
(4)从人口容量、生态环境角度,说明部分居民外迁对西海固地区脱贫的积极意义
(1)人口分布不均衡;南部人口相对稀疏,北部人口相对稠密。
(2)资源环境承载力低。地形崎岖耕地不足;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
(3)水资源较丰富;土地资源较丰富;人口密度较小;就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风俗习惯相近。
(4)使人口容量趋于合理,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减轻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使生态系统得以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