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11.2导体的电阻(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11.2导体的电阻(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1-09 09:1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新课导入:
为了减小输电线上电能的损耗,人们尽量把输电线做得粗一点,这是因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那么,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是怎样的呢?
新知讲解:
电流、电压、电阻是电学的三大基础物理量。
I
U
R
一、电阻 R
①U-I 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②同一导体,U与I的比值为定值。
1.定义:导体两端的电压 U 与通过导体的电流 I 的比值。
2.公式:
比值定义式
适用于计算一切导体的电阻
R与U、I无关。
3.单位:欧姆 符号:Ω 1 Ω = 1 V/A
单位关系:1 MΩ = 103 kΩ = 106 Ω
1.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新知讲解:
二、欧姆定律(实验定律)
2.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决定式
比值定义式
3.适用范围:
适用于金属导电、电解液导电的纯电阻电路。
1.定义:导体中的电流 I 随导体两端的电压 U 变化的图线。
新知讲解:
三、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I-U 图线
2.特点:图线斜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I
U
O
B
A
U
I
O
B
A
RB < RA
RB > RA
I U 图像
U I 图像
4.非线性元件(欧姆定律不适用) :
伏安特性曲线不是过原点的直线的电学元件。
3.线性元件(欧姆定律适用) :
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的电学元件。
新知讲解:
三、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金属导体、电解质溶液
I/A
U/V
O
A
I/A
U/V
O
B
气体导体、半导体导体
新知讲解:
与横截面积有关
与材料有关
与长度有关
四、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新知讲解:
四、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探究思路: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长度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用电压表分别测量 a、b、c、d 两端的电压,就能知道它们的电阻之比。这样就可以得出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这三个因素与导体电阻的关系。
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R ∝ l
R ∝
R 与材料有关
新知讲解:
五、电阻定律
1.电阻定律(实验定律):
同种材料的导体,R 与它的长度l 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 成反比;R 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2.公式:
电阻率:反映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
沿电流方向导体的长度
垂直于电流方向的横截面积
决定式
3.适用条件:温度一定,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或浓度均匀的电解质溶液。

类别 比值定义式 决定式
适用范围 适用于任何电路 适用于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或浓度均匀的电解液等。
联系 进一步说明导体的电阻与电压和电流无关,而是取决于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新知讲解:
4. 与 的比较:
五、电阻定律
新知讲解:
五、电阻定律
5.电阻率:
①意义:电阻率是反映导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小,导电性能越好)
②公式:
③单位:欧·米 符号:Ω · m
由材料和温度决定,与l、S无关!!!
5.0×10-7
5.0×10-7
5.0×10-7
镍铜合金
4.4×10-7
4.4×10-7
4.4×10-7
锰铜合金
1.44×10-7
1.0×10-7
0.89×10-7

7.10×10-8
5.3×10-8
4.85×10-8

3.80×10-8
2.9×10-8
2.67×10-8

2.07×10-8
1.7×10-8
1.43×10-8

2.07×10-8
1.6×10-8
1.48×10-8

100℃(Ω m)
20℃(Ω m)
0℃ (Ω m)
温度


材料

b.纯金属的电阻率较小,合金的电阻率较大。
a.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率不同;
新知讲解:
五、电阻定律
5.电阻率:
④电阻率与温度关系:
电阻温度计
金属:
热敏电阻、光敏电阻
半导体:
标准电阻
合金:
超导体:
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时
课 堂 小 结
新知讲解:
实验一: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1.目的:掌握实验电路;描绘 I U 图线;分析图线原因。
2.电路图:
3.步骤:
①连接电路(选好器材);
②闭合电键前滑片位置该滑在哪端;
③移动滑片读取多组数据,填表;
④断开开关,复原仪器;
⑤绘制 I-U 图线(平滑)。
新知讲解:
实验二:伏安法测电阻
用电压表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 U ,用电流表测出通过电阻的电流 I ,利用欧姆定律可以算出电阻的阻值 R 。
E
S
R
B
A
V
测量电路:
测导体B的电流、电压
控制电路:
新知讲解:
1.控制电路——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及作用
(1)限流式:
电源不计内阻
优点:简单、功耗低
电压范围:
安全角度:
开关闭合前,R滑max ,保护电路(b端)
新知讲解:
1.控制电路——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及作用
(2)分压式:
电源不计内阻
优点:电压可以从0 开始读数
电压范围:
安全角度:
开关闭合前,保护电路(a端)
新知讲解:
1.控制电路——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及作用:
(3)滑动变阻器选分压、限流接法的原则:
实验要求 ( U – I ) 从零取值,则分压。
若 Rx >> R滑 ,则分压;
若 Rx << R滑 ,都不行。
“零起必分,滑小必分,滑大不选”
“烧表”必分。
新知讲解:
2.测量电路——电流表、电压表的两种接法
内接法:
外接法:
RV:20-50 kΩ
RA:0.1-100 Ω
误差来源:电流表分压
误差来源:电压表分流
误差分析:
误差分析:
有 RV = 20 kΩ, RA = 10 Ω 。若 Rx = 10 Ω,若 Rx = 30 kΩ
“大内偏大,小外偏小”
新知讲解:
2.测量电路——电流表、电压表的两种接法
若有 RV = 50 kΩ, RA = 10 Ω ,待测阻值大约如下,选择内接、外接?
①有 Rx = 20 kΩ ;②有 Rx = 20 Ω ;③由有 Rx = 1000 Ω
内接,偏大
外接,偏小
注:比较 Rx _______
证明: 相对误差


内接,偏大
若有 RV = ?, RA = ?, Rx = ?,选择内接、外接?
试触法:
两表的读数变化
①若电流表变化明显:
宜内接
②若电压表变化明显:
宜外接
新知讲解:
2.测量电路——电流表、电压表的两种接法
限流内接法
分压内接法
限流外接法
分压外接法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在“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额定功率为0.5 W,此外还有以下器材可供选择:
A.直流电源3 V(内阻不计)
B.直流电流表A1:量程0~300 mA (内阻约为5 Ω)
C.直流电流表A2:量程0~3 A (内阻约为0.1 Ω)
D.直流电压表V:量程0~3 V (内阻约为3 kΩ)
E.滑动变阻器R1:阻值范围0~100 Ω,额定电流0.5 A
F.滑动变阻器R2:阻值范围0~10 Ω,额定电流2 A
G.导线和开关
实验要求:滑动变阻器便于调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从零开始变化并能进行多次测量。
课堂练习:
(1)实验中电流表应选用____(填写仪器前的字母);
B
解析: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I=P/U=200 mA,电流表选B。
(2)在图中所示的虚线框中画出符合要求的实验电路图(虚线框中已将所需的滑动变阻器画出,请补齐电路的其他部分,要求滑片 P 向 b 端滑动时,灯泡变亮);
解析:
课堂练习:
(3)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小灯泡的 I-U 图线如图所示。由此可知,当电压为0.5 V时,小灯泡的灯丝电阻是____________Ω 。
5.0(或5)
解析:当电压为0.5 V时,小灯泡的电流为0.1 A,小灯泡的灯丝电阻为 R=5.0 Ω 。
(4)根据实验测量结果可绘制小灯泡的电功率 P 随其两端电压 U 或电压的平方 U2 变化的图象,在图中所给出的a、b、c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______(填a或b或c) 。
a
b
c
b
解析:随着小灯泡两端电压增大,电阻R增大,灯泡功率,R增大,斜率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