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0张PPT)
第一章 人口
第一节 人口分布
新知突破 储素养
素养培优 提技能
课堂小结 理脉络
随堂巩固 测达标
1.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表资料,描述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的特点。
2.利用资料或图表,说明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3.树立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观点,形成正确的人口观。
1.运用世界人口分布的图表资料,描述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明确世界人口分布的区域差异,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核心素养。
2.结合实例,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3.了解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描述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
1.人口分布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开发时间长短等因素的制约。
2.一般而言,气候适宜、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等地区,人口较为稠密。
3.自然环境条件适宜的地区,可能因为人文条件的不同,人口数量也会存在显著差异。
新知突破 储素养
知识点一 世界的人口分布
自主梳理 探新知
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分布的特点:___________。
2.世界人口分布
(1)从全球来看:近90%的人口居住在_________,尤其在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带。
(2)从海拔来看: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_________m以下的低平地区。
很不均匀
北半球
北纬20°~60°
500
(3)从距海洋远近来看:近60%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 km以内的_______地区。
3.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___________、南亚、欧洲西部和___________。
沿海
东亚
北美东部
合作探究 释疑难
问|题|探|究
2023年3月26日,世界人口时钟显示,全球人口总数超过80.86亿人。从大陆分布来看,亚洲人口总数约46.42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数的59%;非洲人口总数约13.52亿人,欧洲人口总数约7.45亿人,北美洲人口总数约6.03亿人,南美洲人口总数约4.42亿人,大洋洲人口总数约0.43亿人。下图为世界人口(2014年)的分布图。
根据以上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地区及成因是什么?
提示:主要地区:北半球中低纬度平原地带及沿海地区。成因:沿海降水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人类活动,历史悠久。
(2)图中①②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世界古老文明中心,人类聚居历史悠久;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3)图中③④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提示:③地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商业贸易活动频繁,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地带。④地区(美国东北部)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
归|纳|拓|展
1.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分布规律 具体内容 原因
中、低纬 度规律 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20°N~60°N的中低纬度地区,其人口数量约占世界总人口的90% 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地区气候适宜,平原面积广大,人类活动的历史悠久
分布规律 具体内容 原因
近海岸 规律 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距海岸200 km以内的沿海地区 从沿海到内陆,由于降水量的差别而相继出现森林植被、草原植被和荒漠植被。不同植被带的农业布局不同,人口分布状况也不同。一般来讲,降水少的地方人口稀少,降水多的地方人口密集
分布规律 具体内容 原因
平原 规律 世界上海拔500 m以下的低平地区,居住着全球80%以上的人口 平原地区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有利于农耕。高山、高原地区土壤贫瘠、交通不便,加上气候寒冷、风力大等不利因素,人口较稀疏
2.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
总体特征 分布区 原因
世界人 口分布 很不平衡 区域性 人口 密集区 东亚、南亚 ①世界古老的文明中心,人类聚居历史悠久;
②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西欧 ①资本主义发展最早;
②商业贸易活动频繁;
③世界重要的工业地带
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区) 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
总体 特征 分布区 原因
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平衡 区域性 人口 稀疏区 北美洲、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 自然条件恶劣
撒哈拉、中亚、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区 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 南极洲大陆区 总体 特征 分布区 原因
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平衡 地带性 纬度 分布 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带 北半球中低纬地区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越
海陆位 置分布 沿海地区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
垂直 分布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优越
3.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典|例|剖|析
读“世界人口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例题 1
(1)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
A.温带平原地区 B.热带平原地区
C.高山高原地区 D.寒带内陆地区
(2)以下地区人口稠密的是( )
A.撒哈拉沙漠 B.亚马孙平原
C.南极半岛 D.湄公河三角洲
A
D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世界人口50%以上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近70%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由此判断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平原地区,故选A。第(2)题,撒哈拉沙漠属于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不适合人类居住,A错误;亚马孙平原位于赤道附近,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B错误;南极半岛位于寒冷干燥的寒带气候区,不适合人类居住,C错误;湄公河三角洲位于东南亚,气候温暖湿润,适合人类居住,人口稠密,D正确。
(2023·北京西城区期末)下图示意世界不同纬度的人口分布。读图,据此完成(1)~(2)题。
对点训练
(1)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 )
A.北半球中低纬地区 B.南半球沿海地区
C.北半球中高纬地区 D.南半球平原地区
(2)图中四地人口分布特点及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纬度低,海拔高,人口稀少
B.②地气候湿热,人口稀少
C.③地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稠密
D.④地交通便利,人口稠密
A
B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世界上的人口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南半球人口稀少,故A正确,B、C、D错误。第(2)题,据图可知,①地人口稠密,A错误;②地地处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人口稀少,B正确;③地地处印度,人口稠密,但是经济发展水平低,C错误;④地地处澳大利亚内陆,气候干旱,人口稀少,D错误。
知识点二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自主梳理 探新知
1.自然因素
(1)气候因素: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较为适宜的_____________地区。
(2)地形因素:_______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3)水源因素: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岸_______方便,具有交通、___________等方面的优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密集。
中、低纬度
平原
供水
水产养殖
2.人文因素
(1)社会发展阶段:农业社会时期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地区;工业社会时期人口向_______聚集。
(2)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_______。
(3)历史因素: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_______。
(4)其他因素:_______、军事、_______等因素对人口分布也有一定影响。
农业发达
城镇
稠密
稠密
政治
文化
合作探究 释疑难
问|题|探|究
嘉南平原位于台湾岛西部浊水溪以南,由浊水溪、曾文溪等河流冲积而成,是台湾岛面积最大的平原。嘉南平原早期许多地方是对天气依赖程度很高的“看天田”,直到嘉南大圳(灌溉用的水渠)完工后,便开始有“谷仓”之美称。
根据以上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与图示地区东部相比,影响嘉南平原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并说明原因。
提示:地形、水源、农业等因素。原因:相对于东部地区,嘉南平原面积大,土地较广阔;河流多,水源充足;河流冲积土壤深厚,农业发达。
(2)说明嘉南平原人口密度不断增大的主要原因。
提示:地势平坦,平原面积广阔,适合耕种;农业技术提升,农产品产量升高;气候适宜;高雄为台湾南部的工业中心,经济发达,收入高,就业机会多,吸引人口迁入。
归|纳|拓|展
1.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的生存空间和生产、生活资料,对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产生重要影响。通常,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明显,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小。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土壤和矿产资源等。如下表所示:
自然 因素 对人口分 布的影响 原因 案例
地形 平原和 低地 工农业生产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平原区 平原和丘陵地区地势起伏不大、交通便利、对经济发展比较有利,适宜人类的生存繁衍;而山地和高原海拔较高、地形复杂、气候寒冷、土层瘠薄、交通困难,尽管山区在自然资源赋存方面可能占有优势,但总体来说,这些地区的居住条件不如平原和丘陵地区 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高山和 高原 土层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较大,人口较稀疏 自然 因素 对人口分 布的影响 原因 案例
气候 气温 北半球温带和亚热带地区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80%的人口分布于这一地带 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既不像热带地区那么酷热,也不似寒带地区那么严寒,鲜明的季节更迭为人类开展多种生产活动提供了条件,使之成为适宜居住的地带 热带干旱地区,
人口集中分布在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的高原、山地地区
降水 主要通过植被间接影响人口分布,不同植被带的农业,人口分布不同。一般来讲,降水多,人口密集;降水少,人口稀疏 自然 因素 对人口分 布的影响 原因 案例
水资源 干旱地区的人类往往逐水而居,人口稠密区依水源多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 人类逐水而居 我国西北干旱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水资源充足的绿洲地区
土壤 多通过农业生产间接影响人口分布;土壤肥力、性状不同,人口的分布不同 不同的土壤由于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 我国东北肥沃黑土的分布地区,人口密度也高
自然 因素 对人口分 布的影响 原因 案例
矿产资源 产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煤矿、油田等工矿点也是居民密集点 矿产的开采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 人口密集,形成城市,如攀枝花、克拉玛依、鹤岗等
2.人文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影响因素 人口分布 原因
生产力发展水平 和生产活动方式 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 以农业经济为主
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 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 生产力的发展,科技与管理技术的进步
交通运输条件 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分布多 交通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政治、文化 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 战争、宗教、文化习俗、政策和历史等
典|例|剖|析
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江苏省常住人口总数8 050.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9‰,总人口较2017年末增加21.4万人,增长率为2.7‰。读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密度分布表。回答(1)~(2)题。
例题 2
人口密 度/(人/km2) ≥700 400~700 100~400 10~100 10以下
省级行 政区 江苏 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广东 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陕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 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 青海、
西藏
(1)江苏省面积并不大,但却成为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
B.工业、商业贸易繁荣
C.地处经济发达地区
D.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充分
(2)影响西藏自治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光照
C.水源 D.矿产
D
A
[解析] 第(1)题,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平原地区,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因此人口密度大;江苏省属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工业、商业贸易繁荣,因此人口密度大;江苏省产业规模大,需要的矿产资源量很大,但矿产资源储藏量有限,矿产资源紧张,因此矿产资源丰富不是江苏省人口密度大的原因。第(2)题,读表可知,西藏人口密度在10人/km2以下,人口稀疏。西藏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气候高寒,不适宜人类居住,导致人口分布稀疏,因此影响西藏自治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形;西藏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光照条件具有明显优势;西藏地区冰川和地表径流等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西藏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但总量也较丰富。
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著名学者邦奇等创建了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其中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读“局部人类大陆图”。据此完成(1)~(3)题。
对点训练
(1)下列关于乙处人类大陆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社会经济发达 B.自然条件优越
C.城市发展水平高 D.工业发展较早
(2)甲处只形成人口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的原因是( )
A.地处沿海,气候湿热,人烟稀少
B.自然环境条件较差
C.水稻种植业发达
D.自然条件优越
B
B
(3)下列关于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
A.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
B.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影响越明显
C.现代社会,自然因素已不再影响人口分布
D.文化因素对人口分布不产生影响
B
[解析] 第(1)题,根据轮廓和位置可判断甲处位于亚洲内部,乙处位于南亚,南亚形成人类大陆与其自然条件优越有关。第(2)题,甲处形成人口孤岛,说明其周围地区人口稀少;该地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自然环境条件较差,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密集区。第(3)题,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小。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等。
素养培优 提技能
策略指导
1.人口分布特点的描述
(1)描述人口分布不均还是均匀。
(2)描述人口数量的空间变化。例如,从什么地方向什么地方递增(递减),或者哪些地方分布多、哪些地方分布少,或找到明显的地理分界线(该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显著)。
(3)极值区域。什么地方人口分布最多或分布集中,什么地方分布最少。
(4)分布形状。分布呈点状、环状、线状还是面状等。一般来说,平原地区人口分布呈面状;河流、海岸线、交通线附近人口分布呈线状;沙漠中城市多分布在绿洲上,人口分布呈点状。
2.人口密度示意图的判读技巧
(1)读图名。图名是一幅地图的“眼睛”,它概要地表明地图所示的区域和主题。例如,“埃及人口密度示意图”不仅表明了地图所示区域是埃及,还表明了地图所示内容是人口的空间分布。
(2)看数值。一般人口密度超过100人/km2的地方,属于人口稠密区,人口密度低于25人/km2的地方,属于人口稀少区。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有时在同一幅图上比较人口密度的差异,人口密度数值大的称为人口密集区,数值相对小的称为人口稀少区。
(3)判特点。对照图例,比较不同区域人口密度的差异,并归纳出人口分布的特点。例如,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东部地区多,西部地区少。
(4)析成因。通过地图分析人口空间分布特点时,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层层剖析,从影响人口分布因素的角度,综合分析并找出成因。
考题展示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秘鲁是世界矿产出口大国,矿产资源丰富且集中分布在中部的安第斯山区。下图为秘鲁人口和矿产分布示意图。
(1)描述秘鲁人口分布特点。
(2)甲地区人口稀少,试分析原因。
[解析] (1)从整体特点和地区差异两方面描述。(2)读图分析可知,甲地位于亚马孙平原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经济发展水平低,因而人口稀少。
[答案] (1)人口分布不均;大致以安第斯山脉为界,东部人口稀少,西部人口密集。
(2)甲地区位于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雨林广布,开发难度大;地处内陆,对外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
课堂小结 理脉络
随堂巩固 测达标
一、选择题
下表是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面积和人口比重表。据此完成1~2题。
洲名 欧洲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世界
面积所 占比例% 48.7 26.9 19.4 38.5 26.8 44.2 30.1
人口所 占比例% 54.9 47.3 45.1 51.3 62.8 94.3 50.3
1.人口最集中居住在沿海地区的大洲是( )
A.欧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2.沿海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是( )
A.欧洲 B.亚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D
B
[解析] 本题中,“人口比重”越大,“人口数量”不一定越大。表格只给了人口比重,要判断人口数量的多少,还应结合各大洲总人口数量进行分析。对于其他类似有关“比重”和“数量”的试题,也需多加注意两者关系。第1题,比较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大洋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人口所占比例是94.3%,为各大洲最高。所以,人口最集中居住在沿海地区的大洲是大洋洲。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第2题,亚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人口所占比例虽然不高,但由于亚洲人口数量远高于其他各大洲,其居住于沿海的人口数量为各大洲最多,故B项正确,A、C、D错误。
下图为全球及各大洲人口分布平均高度图。读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 )
A.亚洲、欧洲、非洲 B.亚洲、非洲、欧洲
C.非洲、欧洲、亚洲 D.非洲、亚洲、欧洲
4.大洋洲人口分布的平均高度远低于北美洲的主要原因是大洋洲( )
①热带地区所占面积广 ②平均海拔低 ③人口分布极不均衡 ④地广人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D
B
[解析] 第3题,非洲热带地区面积大,低地不适宜居住,甲为非洲;欧洲海拔最低且纬度较高,适宜在低地居住,丙是欧洲,乙是亚洲,中部高,四周低,中部有青藏高原,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低地,故选D。第4题,大洋洲虽然热带面积较广,但平均海拔低,且人口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
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五个省级行政区的面积、人口总量和人口密度数据统计表。回答5~6题。
省级行政区 面积/(万/km2) 人口总量/万人 人口密度/(人/km2)
上海市 0.63 2 301 3 629
湖北省 18.59 5 723 308
四川省 48.5 8 041 166
甘肃省 45.5 2 557 5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66 2 181 13
5.表中数据反映出我国人口密度( )
A.南北差异大
B.东西差异大
C.与行政区面积呈正相关
D.与行政区人口数呈正相关
6.上海人口密度远高于其他省级行政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人口总量 B.气候
C.地形 D.经济
B
D
[解析] 第5题,表中没有明确的有关北方省级行政区人口密度信息,无法反映出人口密度南北差异;上海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最大,甘肃、新疆属于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并且与上海相比,人口密度差异悬殊,说明我国人口密度东西差异大;新疆面积大而人口密度小,故与行政区面积呈正相关的说法是错误的;四川人口数量最多,但人口密度却小于湖北、上海,故人口密度与行政区人口数呈正相关的说法是错误的。第6题,上海人口密度大于表中其他省级行政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上海经济发达,对人口的吸引力强;上海人口总量低于湖北和四川;上海与湖北同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上海地形平坦,湖北江汉平原、四川成都平原也属于平坦的地形。
读浙江省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数值越大,表示人口分布越多)变化曲线图。回答7~8题。
7.图中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据图分析,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壤
D
A
[解析] 第7题,图中①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低于1,②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大于1小于2,③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大,平均为3,④区域人口分布相对数大于4,其人口分布相对数最大,因此该区域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是④。第8题,读图可知,当地海拔高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数较少;海拔低的地区,人口分布相对数较多。因此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
二、综合题
9.(2022·全国高一单元测试)我国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早在1935年就发现并提出:从黑龙江瑷珲(今黑河)到云南腾冲之间连接的直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此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宏观格局,地理学界称其为“胡焕庸线”。回答下列问题。
(1)“胡焕庸线”东部和西部的人口分布有何差异?
(2)该线东南部的山东省人口密度大的原因是什么?
(3)新疆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哪里?该省级行政区域地广人稀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
(2)地形相对平坦;交通便利;气候温暖湿润;开发历史较早。
(3)新疆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水资源丰富的绿洲地区。该省地广人稀的原因是气候干旱,多荒漠,交通不便。
[解析] 本题以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人口分布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的能力。第(1)题,读“胡焕庸线”图,结合材料可知此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结合左侧图例可知“胡焕庸线”东部人口密度大、稠密,西部人口稀疏。第(2)题,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山东省人口密度大的原因有:山东省主要的地形为平原和丘陵,地形相对平坦;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相对温暖湿润;水陆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早,经济较为发达。第(3)题,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自然环境最大的特点为干旱,因此该省地广人稀的原因是气候干旱,多荒漠,交通不便。限制新疆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水源,人们往往逐水而居,因此新疆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水资源丰富的绿洲地区。第一章 第一节
[合格考达标练]
一、选择题
下图为“美国本土人口密度图”,图中柱子越高表示人口密度越大,U字形线是美国人口分界线,被称为“美国胡焕庸线”。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美国U字形线以内③区域人口相对稀疏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条件 B.科技水平
C.气候和地形 D.城市分布
2.与②④两地相比,形成①区域人口分布状况的优势条件是( )
A.经济发达 B.开发历史悠久
C.地势平坦 D.交通便捷
(2023·江苏扬州高一学业考试)人口集中指数反映了人口相对于土地分布的均匀程度,也反映人口分布状况。人口集中指数为0~1之间,越趋向于1,说明人口分布集中的程度越高;越趋向于0,说明人口越趋向于分散。下表示意黑龙江省汉族、朝鲜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分布集中指数的变化。据此完成3~4题。
年代 1953 1964 1982 1990 2000 2010
汉族 0.422 0.405 0.392 0.393 0.442 0.500
朝鲜族 0.622 0.608 0.598 0.610 0.622 0.617
其他少数民族 0.560 0.504 0.481 0.491 0.542 0.544
3.据表可知( )
A.朝鲜族人口分布集中程度最高
B.汉族人口分布趋于分散
C.朝鲜族人口聚集程度变化最大
D.汉族人口分布趋于集中
4.导致出现上述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源状况 B.社会经济
C.文化发展 D.环境变迁
秦巴山区是指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上游的秦岭大巴山及其毗邻地区。该区域人口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下图为秦巴山区沿109°E经线的人口空间分布曲线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人口密度最大值的分布区在( )
A.渭河平原 B.秦岭
C.汉水谷地 D.大巴山
6.影响秦巴山区109°E经线上人口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城镇分布
C.海陆位置 D.地形起伏
下图是我国基于密度分级的人口—面积比重图。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显示( )
A.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为人口密度高值区
B.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人口密度高值区
C.我国人口集中在人口密度为100~150人/km2的区域
D.人口密度越大,其所占的人口比重也越大
8.图中K处最可能位于( )
A.长江三角洲 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 D.东北平原
二、综合题
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示意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
材料二 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
生命障碍 不利高温 高温 舒适 低温 不利低温 极端不利低温
>49 ℃ >29 ℃ >24 ℃ 21 ℃±3 ℃ <18 ℃ <10 ℃ <-20 ℃
(1)据材料二分析可知,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___和___。
(2)指出图甲人口分布特点及成因。
(3)图甲、乙和上表表示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_、___和___。
(4)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影响较大,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其影响力将逐渐___。
(5)分析乙图中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0~200米的原因。
[等级考过关练]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据此完成1~2题。
1.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
B.3 550~3 650米的百米高程人口最为密集
C.距河8~10千米分布人口最多
D.高程4 500米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
2.该流域可能位于( )
A.巴西高原 B.非洲南部
C.藏南谷地 D.北美大草原
下图为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和城市分布图。读图,据此完成3~4题。
3.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规律( )
A.北部人口密度大于南部
B.沿海人口密度大于内陆
C.中部人口密度大于四周
D.东南人口密度总体最大
4.图中M地虽地处沿海地区,但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地处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B.多盐碱地、沼泽,农业发展不利
C.降水较少,河流少,水资源缺乏
D.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人口分布受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和起伏度等)的影响较大。下图为贵州省乌江流域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显示( )
A.海拔800~1 400米的区域,人口数量均超过300万
B.坡度小于30°的范围内,人口数量较低且变化平稳
C.就起伏度而言,人口数量在100~150米区域达到峰值
D.人口数量总体上随海拔、坡度和起伏度增大呈下降趋势
6.海拔1 000~1 400米的区域人口分布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温较为适宜 ②土壤较为肥沃 ③交通较为便利 ④经济较为发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综合题
7.下图是“加拿大人口、矿产等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描述加拿大人口分布的特点。
(2)分析加拿大人口分布特征的形成原因。
第一章 第一节
[合格考达标练]
一、选择题
下图为“美国本土人口密度图”,图中柱子越高表示人口密度越大,U字形线是美国人口分界线,被称为“美国胡焕庸线”。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美国U字形线以内③区域人口相对稀疏的主要因素是( C )
A.交通条件 B.科技水平
C.气候和地形 D.城市分布
2.与②④两地相比,形成①区域人口分布状况的优势条件是( B )
A.经济发达 B.开发历史悠久
C.地势平坦 D.交通便捷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U字形线以内③区域大致是西部高原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且位于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气候干旱,人口稀疏,故导致该区域人口稀疏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气候,故选C。第2题,①地位于美国东北部地区,开发历史悠久,城市密集,人口稠密,B正确。
(2023·江苏扬州高一学业考试)人口集中指数反映了人口相对于土地分布的均匀程度,也反映人口分布状况。人口集中指数为0~1之间,越趋向于1,说明人口分布集中的程度越高;越趋向于0,说明人口越趋向于分散。下表示意黑龙江省汉族、朝鲜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分布集中指数的变化。据此完成3~4题。
年代 1953 1964 1982 1990 2000 2010
汉族 0.422 0.405 0.392 0.393 0.442 0.500
朝鲜族 0.622 0.608 0.598 0.610 0.622 0.617
其他少数民族 0.560 0.504 0.481 0.491 0.542 0.544
3.据表可知( A )
A.朝鲜族人口分布集中程度最高
B.汉族人口分布趋于分散
C.朝鲜族人口聚集程度变化最大
D.汉族人口分布趋于集中
4.导致出现上述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B )
A.资源状况 B.社会经济
C.文化发展 D.环境变迁
[解析] 第3题,根据材料“人口集中指数为0~1之间,越趋向于1,说明人口分布集中的程度越高;越趋向于0,说明人口越趋向于分散”并读表可知,朝鲜族人口集中指数最高,因此人口分布集中程度最高,而且人口集中指数变化小,人口聚集程度变化小,A正确,C错误;汉族人口分布集中指数经历了由大—小—大的变化过程,说明汉族人口分布的变化趋势经历了集中到分散又趋于集中的变化特点,B、D错误。故选A。第4题,导致出现上述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的原因主要是人口迁移造成的,而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B项正确。资源状况和环境变迁在较短的时期内出现反复可能性不大,故可排除A、D两项;文化发展在短时间内对人口迁移影响不大,C错误。故选B。
秦巴山区是指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上游的秦岭大巴山及其毗邻地区。该区域人口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下图为秦巴山区沿109°E经线的人口空间分布曲线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人口密度最大值的分布区在( A )
A.渭河平原 B.秦岭
C.汉水谷地 D.大巴山
6.影响秦巴山区109°E经线上人口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D )
A.纬度位置 B.城镇分布
C.海陆位置 D.地形起伏
[解析] 第5题,读图可知,人口密度最大值约在34°N,该区域位于秦岭以北,由此可判断为渭河平原。人口密度次峰值约在32.7°N,应为汉水谷地。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6题,由图可知,人口密度大的区域海拔较低,人口密度小的区域则为海拔较高的秦岭和大巴山。因此,影响秦巴山区109°E经线上人口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起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下图是我国基于密度分级的人口—面积比重图。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显示( B )
A.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为人口密度高值区
B.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人口密度高值区
C.我国人口集中在人口密度为100~150人/km2的区域
D.人口密度越大,其所占的人口比重也越大
8.图中K处最可能位于( A )
A.长江三角洲 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 D.东北平原
[解析] 第7题,读图可知,22.59%的国土人口密度仅为1~10人/平方千米,A错。总人口的16.09%集中分布在人口密度为800~5 00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B对,C错。K地区人口密度最大,但占总人口比重较小,D错。故选B。第8题,K地区面积较小,但人口密度大,大于5 000人/km2,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也较小,应为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故选A。
二、综合题
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示意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
材料二 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
生命障碍 不利高温 高温 舒适 低温 不利低温 极端不利低温
>49 ℃ >29 ℃ >24 ℃ 21 ℃±3 ℃ <18 ℃ <10 ℃ <-20 ℃
(1)据材料二分析可知,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_温带__和_亚热带__。
(2)指出图甲人口分布特点及成因。
(3)图甲、乙和上表表示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水源__、_地形__和_气候__。
(4)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影响较大,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其影响力将逐渐_减弱__。
(5)分析乙图中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0~200米的原因。
[答案] (2)特点:人口主要沿河流分布。 成因: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沿河流分布,水资源较充足,可以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
(5)属于平原地形;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建设城市成本低;工业发达,商业贸易频繁。
[解析] 第(1)题,据材料二可知,最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与温带和亚热带最相符。第(2)题,可从水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角度作答。第(3)题,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有地形、气候、水源。第(4)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力逐渐减小。第(5)题,从地形、土壤、气候、农业发展、交通和城市等方面分析。
[等级考过关练]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据此完成1~2题。
1.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B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
B.3 550~3 650米的百米高程人口最为密集
C.距河8~10千米分布人口最多
D.高程4 500米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
2.该流域可能位于( C )
A.巴西高原 B.非洲南部
C.藏南谷地 D.北美大草原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A错误;3 550~3 650米的百米高程最为密集,B正确;距河1~2千米人口密度最大,分布人口最多,C错误;高程5 000米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小,D错误。故选B。第2题,据图可知,该地海拔达到5 000米以上,只有青藏高原地区符合。藏南谷地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海拔比较低的河谷地区。故选C。
下图为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和城市分布图。读图,据此完成3~4题。
3.江苏省人口密度分布规律( D )
A.北部人口密度大于南部
B.沿海人口密度大于内陆
C.中部人口密度大于四周
D.东南人口密度总体最大
4.图中M地虽地处沿海地区,但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B )
A.地处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B.多盐碱地、沼泽,农业发展不利
C.降水较少,河流少,水资源缺乏
D.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相当严重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江苏省人口密度南部大于北部,中部大于东、西部,总体东南部人口密度最大。第4题,M地区地势低平,为坦荡的平原,拥有湖泊,有大面积滩涂、沼泽;长期受海水浸渍,盐碱化程度高,对农业发展不利,造成人口较少。
(2022·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人口分布受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和起伏度等)的影响较大。下图为贵州省乌江流域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显示( C )
A.海拔800~1 400米的区域,人口数量均超过300万
B.坡度小于30°的范围内,人口数量较低且变化平稳
C.就起伏度而言,人口数量在100~150米区域达到峰值
D.人口数量总体上随海拔、坡度和起伏度增大呈下降趋势
6.海拔1 000~1 400米的区域人口分布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B )
①气温较为适宜 ②土壤较为肥沃 ③交通较为便利 ④经济较为发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海拔800~1 400米的区域,人口数量并没有都超过300万,A错误;坡度小于30°的范围内,人口数量多,B错误;就起伏度而言,人口数量在100~150米区域达到峰值,C正确;人口数量总体上随坡度增大呈下降趋势,随海拔和起伏,先变大后变小,D错误。所以选C。第6题,贵州纬度较低,海拔1 000~1 400米气候较适宜,①正确;土壤是否肥沃,交通是否便利与海拔高度关系不大,②③错误;经济较为发达,可以吸引人口迁入,④正确。综上所述 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二、综合题
7.下图是“加拿大人口、矿产等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描述加拿大人口分布的特点。
(2)分析加拿大人口分布特征的形成原因。
[答案] (1)人口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东南部。
(2)东南部纬度相对较低,气温较高,气候适宜;热量条件较好,农业基础较好;矿产资源集中,工矿业发达;城市密集;五大湖湖运和铁路等水陆交通便利;欧洲殖民者较早到达和经营的地区,开发较早;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基础好,就业机会多。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例可知,加拿大人口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东南部五大湖沿岸和圣劳伦斯河谷地。第(2)题,加拿大人口分布特征形成的原因从气候、交通、工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从气候来看,加拿大纬度高,气温低,气候寒冷,东南部地区纬度相对较低,气候适宜。从交通来看,东南部地区水陆交通便利。从工农业角度来看,东南部地区热量条件较好,矿产资源集中,且是欧洲殖民者最先到达和经营的地区,开发早,基础好。所以加拿大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