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5张PPT)
第一章 人口
第二节 人口迁移
新知突破 储素养
素养培优 提技能
课堂小结 理脉络
随堂巩固 测达标
1.理解人口迁移的含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掌握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1.运用实例或资料,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运用综合思维说明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带来的影响。
2.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文资料,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运用综合思维说明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3.利用资料或图表,描述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培养区域认知核心素养。
1.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共同构成。
2.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3.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政治、军事、文化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
新知突破 储素养
知识点一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自主梳理 探新知
一、什么是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概念
把涉及人口_________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的分类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___________迁移和___________迁移。春运期间的人口移动_________人口迁移。
居住地
国际人口
国内人口
不属于
3.人口机械增长
(1)概念: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_______________。
(2)内容: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值时,该区域为人口________;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值时,该区域为人口___________。
(3)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___________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
人口机械增长
净迁入区
净迁出区
自然增长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推拉理论
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
①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和_______丰富的地区是人们向往的定居地,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拉力。
②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推力。
(2)人文因素
①_______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
②政治、军事、文化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
资源
经济
合作探究 释疑难
问|题|探|究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不同时期人口迁移图。
材料二 2019年“五一”劳动节期间,山东某中学生小明调查“家族人口迁移”情况时,了解到他的爷爷在20世纪70年代从山东迁往东北,1990年又从东北迁回山东。
材料三 1978年黑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山东高2/3,可到了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超过了黑龙江。
阅读以下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由材料一可知,图示区域1980年前人口迁入地区主要是_______,迁出地区主要是_____________。
东北
河北、山东
(2)结合材料二、三,小明的爷爷20世纪70年代从山东迁往东北的原因是什么?1990年又迁回山东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两次迁移的影响因素都是经济因素。20世纪70年代东北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山东,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农民收入高于东北。
(3)1985年后的人口迁移又称“雁南飞”现象,该现象给山东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提示:有利影响: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思想、文化交流。不利影响:增加了交通、卫生、教育、环保、住房等的压力。
归|纳|拓|展
1.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推拉理论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为“推力”和“拉力”两个方面。推力是消极因素,因为这些因素促使移民离开原居住地;拉力是积极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吸引怀着改善生活愿望的移民迁入新的居住地。
迁出地 → 迁入地
推力因素 中间阻力 拉力因素
就业机会少 人口迁移过程中所要克服的一切困难,如严格的户籍管理、传统文化观念(父母在,不远游)、路途遥远 就业机会多
自然灾害风险多,收入不高 收入稳定、收入高
医疗、教育条件差 医疗、教育条件好
生活质量与社会福利差 生活条件与社会福利好
公共设施差 公共设施好
居住、交通与通信条件差 居住、交通、通信条件好
环境质量差 环境质量好
环境恶化、土壤贫瘠、气候恶劣 环境优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的综合反映。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气候 通过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 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美国许多老年人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部和西部的“阳光地带”迁移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水资源 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 畜牧区人们“逐水草而居”
土壤及 土地 影响农业生产进而影响人口迁移 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肥沃的土壤而迁移,同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人口的迁移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矿产 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能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 大庆油田的开发等
自然 灾害 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环境变化而迫使人们迁移 非洲旱灾引起大规模人口迁移
(2)经济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举例
经济 发展 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造成大量人口迁移 取得美国国籍的留学人员
交通和 通信 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 近几百年来,人口迁移的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
(3)社会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举例
文化 文化 教育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及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了人口迁移 大学生在大学学习
婚姻 家庭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的迁移起重要作用 未成年人跟随父母在工作地上学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举例
政治 政策 国家有关对人口迁移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人口迁移的数量与流向 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有组织地移民支援边疆省份;我国20世纪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我国20世纪80年代知识青年大量返城
社会 变革 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 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
战争 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 “一战”“二战”及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
3.人口迁移的影响
(1)对迁入地的影响
(2)对迁出地的影响
注意: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影响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地区就业结构,改变环境人口容量。
(2)影响经济、文化发展,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和生产活动的发展,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
[知识拓展]
1.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重具体: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中西部“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2.人口的变化主要是指人口数量的变化,由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数量及该地区人口迁移数量构成。
人口的自然增长变化 人口的空间变化
◆衡量指标 ◆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变化 ◆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 ◆人口迁移的概念及类型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对迁入地迁出地的影响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指出②③④⑤代表的人口意义,从人口总量和增长量两个角度叙述。
②人口增长量最多
③人口总量最多
④人口负增长最多
⑤人口总量最少
典|例|剖|析
读图,回答(1)~(2)题。
例题 1
(1)上图表示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示意图,“+”号表示一个地区吸引人口的因素,“-”号表示一个地区排斥人口的因素,“0”表示无关的因素。下列为推力因素的是( )
A.矿产资源丰富 B.土壤盐渍化
C.文化教育发达 D.老龄化
(2)2001年阿富汗难民迁入巴基斯坦的中间阻力最有可能是( )
A.交通不便 B.国家政策
C.气候干旱 D.地形崎岖
[解析] 第(1)题,原定居住地的不良环境即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第(2)题,阿富汗难民迁入巴基斯坦的最大中间阻力是国家政策。
B
B
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对点训练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20世纪末,非洲卢旺达和刚果地区出现数以百万计的难民大迁移,其产生的原因是( )
A.① D.②
C.④ D.⑤
C
D
[解析] 第(1)题,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较多,经济收入较高,故吸引了大量民工迁入。第(2)题,20世纪末,非洲卢旺达和刚果地区由于内战严重,导致了难民大迁移,这属于战争因素引起的人口迁移。
知识点二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自主梳理 探新知
1.国际人口迁移
(1)19世纪以前
总体特点:以_________、大规模移民为主。
空间上: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
(2)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
欧洲人口继续迁移至美洲和大洋洲等地。
集团性
(3)二战以后
特点: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___________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空间上:欧洲成为人口_________区,拉丁美洲变为人口净迁出区;20世纪70年代以来,_____________成为人口净迁入区。
外籍工厂
净迁入
西亚与北非
2.国内人口迁移
(1)
(2)
合作探究 释疑难
问|题|探|究
人口迁移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明显,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人口迁移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示意图。
阅读以下图文材料,探究以下问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迁入地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些地区有何共同点?
提示: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多为经济发达地区。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上的地区差异。
(3)欧洲、拉丁美洲及北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人口迁移方向有什么变化?
提示: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变为人口迁出地;北美一直为迁入地区。
归|纳|拓|展
1.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意义
19 世纪 以前 以集团性、大规模移民为主 旧大陆(非、欧)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 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 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时期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意义
第二 次世 界大 战以 后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 拉丁美洲、亚洲、非洲 西欧、北美、西亚、北非 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 调整了劳动力的空间分布,促进迁入国的经济发展;缓解迁出国的人口压力,造成迁出国劳动力、人才的流失
2.“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新特点:一是永久性移民的比例明显减少,二是迁移形式更加趋于多样化。除此之外还有以下特点:
迁移方式及特点 具体表现
政治性国际人口迁移急剧增加 ①东欧一些国家重新划定国界,人口相互迁入和迁出;②印巴分治,形成亚洲最大的一次国际人口迁移;③取得独立的非洲国家,原殖民者被遣返回国
迁移方式及特点 具体表现
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 ①欧洲由人口净迁出地区变为人口净迁入地区:美洲的劳动力需求减少,欧洲人从原殖民地返回故乡;西欧因经济发展和人口压力减轻,迁出人口减少。②美国仍是外来人口的主要迁入国,但人口来源发生了变化:欧洲移民减少,拉丁美洲和亚洲成为移民的主要来源地
3.国内人口迁移
阶段 特点 迁移方向 迁移原因
工业化 以前 大批迁移 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 大规模垦荒;严重的自然灾害;战乱
工业化 以后 大批迁移 从农村向城镇迁移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差异大
改革开 放以前 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从东部人口稠密地区迁往地广人稀的东北、西北;净迁出地区有辽、鲁、沪、川等省(区、市) 受国家计划经济体制和户籍管理制度影响较大
阶段 特点 迁移方向 迁移原因
改革开 放以后 流量增大、流向变化、频率加快、以自发为主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市直辖市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山区迁往平原地区;贫困地区迁往发达地区 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劳动力;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就业
[知识拓展]
我国“民工潮”的特点及成因
迁移规模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人口迁移活跃,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并有逐年上升趋势
方 向 总特点 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的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
主要迁出地 四川、广西、安徽等省区
主要迁入地 广东、上海、北京等
主要方式、目的 以自发流动为主;务工和经商
主要原因 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②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别;③国家推出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
典|例|剖|析
人口迁移选择指数是指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的实际迁移人数与期望迁移人数之比,可以用来衡量不同区域之间人口迁移的相互作用,其数值越大,说明人口趋向迁入地的趋势越强烈。下图为2007—2010年安徽省省内人口迁移流的空间图,图例中数值为人口迁移选择指数的总和,并由此将各城市划分为不同级别的辐合点。读图,回答(1)~(3)题。
例题 2
(1)下列关于安徽省省内人口迁移流的空间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铜陵对全省的人口都有较大的吸引力
B.合肥的辐射范围突破了省域范围
C.北部地区的人口迁移趋势强于南部
D.芜湖等城市的影响范围是局部性的
D
(2)影响图示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文化因素 D.气候因素
(3)与合肥相比,铜陵成为一级辐合点,说明对人口迁移影响较大的因素是( )
A.就业机会 B.收入水平
C.生活成本 D.基础设施
A
C
[解析] 第(1)题,图示表明,与铜陵直接相联系的人口迁移流只有南部城市;合肥的辐射范围在图中只有省内城市,未显示出与省外城市的联系;北部地区只有三级辐合点,人口迁移趋势弱于南部;芜湖为二级辐合点,人口迁移流联系的区域范围较小,因此是局部性的。第(2)题,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促使人口迁移的最重要因素;政治因素一般是出于非本人意愿所产生的人口迁移;安徽省内文化因素差异较小,对人口迁移影响不大;图中区域范围内的气候特征差异较小。第(3)题,与铜陵相比,合肥为安徽的行政中心,城市等级高,产业体系完善,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多,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基础设施也较完善;但由于合肥的产业集聚度高,人口密度大,生活成本高,阻碍了人口的迁入。
(2023·长沙高一期中)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对点训练
(1)若此图表示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北美到拉美 B.从亚洲到拉美
C.从亚洲到北美 D.从欧洲到亚洲
C
(2)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
A.从湖南到广东 B.从河北到山东
C.从广东到北京 D.从湖北到重庆
(3)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
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D.甲地优美的环境
A
C
[解析] 第(1)题,读人口迁移示意图可知,人口从甲地迁入乙地,甲为迁出地,乙为迁入地,现代一般人口迁出地经济落后,而人口迁入地经济发达,亚洲、拉美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落后,北美、欧洲经济发达,现代人口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迁移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若此图表示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从亚洲到北美,C正确。第(2)题,我国近年来农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为从西部、中部内陆到东南沿海,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从湖南到广东,A正确;河北和山东、广东和北京、湖北和重庆之间经济相差较小,这几个省市之间的农民工流动较小,B、C、D错
误。第(3)题,如果乙地工资待遇较低,则会制约甲地向乙地的人口迁移,A错误;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制约人口迁移,B错误;甲地环境优美吸引人口迁入,与迁移方向不符,D错误;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C正确。
素养培优 提技能
策略指导
人口迁移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人口迁移坐标统计图是根据人口迁移的相关数据绘制成的坐标图,主要形式有点状图、线状图(曲线图或折线图)、柱状图,即利用点(线、柱)的升降(起伏)来显示人口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
根据图可以判读的内容:
(1)判读“人口机械增长”
迁入率大于迁出率说明该地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2)比较人口迁移的数量
迁出人口数=人口基数×迁出率;迁入人口数=人口基数×迁入率。例如,虽然广东的迁入人口比重小于上海,但是因为广东的人口基数远大于上海,所以广东的迁入人口数量多于上海。
(3)判断经济发展水平
如果人口迁入数量大于迁出数量,根据一般的人口迁移规律可知该地区经济较发达,反之则经济欠发达。
(4)推断人口迁移的影响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会加速迁出地人口老龄化进程,延缓迁入地人口老龄化进程;迁入的人口多分布于城市,因此一般情况下会提高迁入地的城镇化水平。
考题展示
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5—2010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下图并结合相关知识,据此完成(1)~(2)题。
(1)2005—2010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人口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人口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C
B
[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贵州迁出人口比重稍大于四川,但贵州人口总量远小于四川,故四川的迁出人口数量多于贵州;同理,上海的迁入人口数量少于广东;浙江迁入人口比重远大于江苏,迁出人口比重基本一致,两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都较低,故浙江人口增长率高于江苏,根据图中信息不能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状况。第(2)题,由图及所学知识可知,皖、赣、黔等省迁出人口比重较大,且迁出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这会加速当地人口老龄化进程;人口迁移延缓了迁入人口比重较大的沪、京、津等地的人口老龄化进程;迁入到沪、京、津等地的人口多分布于城市,故提高了沪、京、津等地的城市化水平;从皖、赣、黔迁出的人口多来自农村,不会降低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课堂小结 理脉络
随堂巩固 测达标
一、选择题
一个地区人口总量的变化受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方面影响。自2015年起,黑龙江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就开始出现负值,到2019年更是达到了-1.01%。与2010年相比,黑龙江省2020年人口总数减少约646万,据此回答1~2题。
1.推测黑龙江省人口外流占比最多的年龄段是( )
A.0~14岁 B.15~20岁
C.21~49岁 D.50~70岁
2.在黑龙江省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
A.村镇人口流向省会城市
B.省会城市人口流向郊区小城市
C.省会城市人口流向村镇
D.小县城和村镇人口流向区域中心城市
C
D
[解析] 第1题,据材料“自2015年起,黑龙江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就开始出现负值”,说明出生人口减少。黑龙江省近年来经济衰退,导致劳动力人口外流,所以黑龙江省主要是21~49岁育龄人口外流。C正确。第2题,现代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由经济落后区域向经济发达区域转移;除了考虑经济因素,还会考虑迁移距离问题,小县城和村镇距离区域中心城市较近,人口会首先流向区域中心城市,然后才是省会城市。D正确,故选D。
绿卡是一种给外国公民的永久居住许可证。持有绿卡意味着持卡人拥有在签发国的永久居留权,同时持有绿卡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免去出入境签证。2017年9月15日,上海自贸区陆家嘴片区正式颁发出首张“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据此完成3~4题。
3.上海自贸区陆家嘴片区吸引外籍人员拿中国绿卡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态环境好 B.工资待遇高
C.消费水平高 D.生活节奏快
4.大量外籍人员和海内外华人获得中国绿卡,对我国城市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A.提高城市科技人才水平
B.改善城市人口分布状况
C.提高城市平均工资水平
D.增加城市公共设施压力
B
A
[解析] 第3题,陆家嘴片区位于城市中心区域,生态环境相对郊区较差。故A项错误。该地区经济发达,工资水平高,能吸引更多外籍人员,故B项正确。消费水平高,生活节奏快并不是适宜永久居留的因素,也并不能吸引外籍人员落户,故C、D两项均错误。第4题,绿卡可以吸引科技人才进入我国,提高城市科技人才水平,故A项正确。进入上海的外籍人员有限,对上海人口分布状况的改善并无帮助,故B项错误。可以取得绿卡的外籍人员有限,对提高城市平均工资水平影响有限,故C项错误。增加城市公共设施压力并不属于有利影响,故D项错误。
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根据图中各移民流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南美洲到北美洲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
B.由贫穷区域流入富裕区域是移民的主要方向
C.欧洲到北美洲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
D.人口迁移主要是由经济原因所致
6.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 )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亚洲
C
D
[解析] 第5题,由图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主要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西欧和北美都是经济发达地区。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东欧地区,C观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第6题,从图中箭头粗细上可知,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地区是亚洲。
读广东省域人口迁移率图。完成7~8题。
7.导致广东省域内人口迁移率出现差异的因素可能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交通便捷程度
C.城市化水平 D.地域思想观念
8.茂名地处广东西翼,其迁移率均低于西翼平均水平的原因是( )
A.茂名人口少,本地发展机会多
B.对外交通不便,迁移机会少
C.工农业发展相对均衡,迁移率低
D.本土文化浓厚,排他性强
A
C
[解析] 第7题,经济发展水平是导致现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迁入率和净迁移率都较高。交通便捷程度、城市化水平、地域思想观念均不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A正确。第8题,茂名虽处于广东西翼,但是为沿海地区,地形主要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工农业发展水平均较高,所以人口迁出率较低,C正确;茂名人口较多,A错误;茂名对外交通方便,B错误;茂名与广东西翼其他地区相比较,文化相近,排他性不强,D错误。
二、综合题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 下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单位:%)。
2005年 2010年
东北地区 6.95 6.20
北部沿海地区 11.97 13.22
大西北地区 3.13 4.13
黄河中游地区 7.98 11.14
大西南地区 10.98 13.53
长江中下游地区 9.71 11.01
东部沿海地区 20.58 19.85
南部沿海地区 28.70 20.91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
[答案] 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
(2)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____,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答案] 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
不利影响: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南部沿海地区
(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_______,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案] 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增多
[解析] 第(1)题,据材料一可知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和占全国人口比重的变化。第(2)题,我国南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早,经济发展迅速,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吸收流动人口数量最多。人口大量涌入对南部沿海地区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方面;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环境压力和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第(3)题,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多,主要是因为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政策的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第一章 第二节
[合格考达标练]
一、选择题
(2023·河北模拟预测)近年来,重庆市人口迁移活跃,既有大规模的人口迁入,又有大规模的人口迁出,人口迁入量远大于人口迁出量;同时,市内人口流动也很频繁。下图示意研究区内重庆市人口长期流入来源地分布,图中重庆市的西南部为主城区、东北部为生态涵养发展区、东南部为生态保护区。据此完成1~2题。
1.重庆市易吸引周边地区人口迁入的原因有( )
①水资源较丰富,生态环境好
②城市文化先进,交通非常便利
③空间距离较近,迁移成本低
④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较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渝东北、渝东南周边地区人口流入重庆市的特点及带来的影响是( )
A.流入人口较多,城市交通拥堵加剧
B.流入人口较多,资源开发规模扩大
C.流入人口较少,人口老龄化问题得以解决
D.流入人口较少,生态环境压力较小
下图是2001—2010年和2011—2016年我国四个区域中人口流出地区(以县为单位)个数占比图。读图回答3~4题。
3.2001—2010年中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高于西部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
A.位置 B.资源
C.技术 D.经济
4.2011—2016年东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快速增长 B.产业转型升级
C.经济发展滞后 D.交通条件改善
(2023·广东肇庆检测)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常住人口50 126 804人,与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共增加4 100 175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86%。下图为与2010年相比,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级市常住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5~6题。
5.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常住人口比重变化,说明( )
A.地级市常住人口减少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C.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较少
D.人口迁移率空间差异显著
6.与2010年相比,柳州市人口比重上升,说明该城市( )
A.营造美丽风景,壮大旅游业
B.发挥交通优势,促产业发展
C.位于西部,借力西部大开发
D.矿产资源丰富,开采潜力大
(2023·郑州高一月考)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省内人口迁移和省外人口迁移统计图。据此完成7~8题。
7.该城市的人口迁移中( )
A.省外人口净迁出数量波动上升
B.人口净迁出数量省内小于省外
C.省内人口迁移以人口迁入为主
D.人口净迁出数量逐渐增加
8.该地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有( )
①自然环境恶劣 ②环境污染严重 ③收入相对较低 ④经济欠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综合题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发达国家居民迁移率相对较高,且年轻人和高学历者最容易进行国内城际迁移。新西兰国内城际迁移比例曾多年高居世界第一(美国第二)。该国不仅国内人口迁移频繁,国际人口迁移也很活跃,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是新西兰最主要的移民来源国。下图示意某年新西兰各地区人口数量分布。
(1)判断新西兰国内人口迁移最频繁的区域(南岛或北岛),并说明判断依据。
(2)简述新西兰国内城际人口迁移可能带来的影响。
(3)分析中国、印度成为新西兰最主要移民来源国的原因。
[等级考过关练]
一、选择题
(2023·辽宁营口高一期末)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为3.76亿,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3.89%,人口流动将持续成为主导我国区域间人口变动的决定性因素。专家把我国的人口流动划分为乡乡流动(乡村到乡村)、乡城流动(乡村到城镇)、城乡流动(城镇到乡村)、城城流动(城镇到城镇)四种类型。下表为不同流动类型人口在全部流动人口中所占比例(%)。据此完成1~2题。
年份序号 2000 2005 2010 2020
① 52.2 61.4 63.2 66.8
② 21.4 20.3 20.9 21.1
③ 18.2 12.2 11.4 10.0
④ 8.2 6.1 4.5 3.1
1.推测①、②、③、④依次表示( )
A.乡城流动 城城流动 乡乡流动 城乡流动
B.城城流动 乡乡流动 城乡流动 乡城流动
C.城乡流动 乡城流动 乡乡流动 城城流动
D.乡城流动 城乡流动 城城流动 乡乡流动
2.城城人口流动主要表现为高学历的人从中小城市向大城市迁移,最主要原因是( )
A.家庭文化因素 B.教育和医疗水平
C.就业和发展机会 D.个人意愿
(2023·蒙山县第一中学高一期末)在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之时,人口流动方向逐渐由过去的“由西到东”向“由北到南”转变。而中国人口流动地图也是一幅经济地图。据此完成3~5题。
3.影响我国整体人口流动方向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
A.区域交通状况 B.政策支持力度
C.自然环境状况 D.区域经济差异
4.相对于其他地区,“三沿”地区的优势在于( )
A.环境容量大 B.交通运输便利
C.环境质量好 D.水资源充足
5.流动人口子女现状,容易导致流入地( )
A.就业压力增大 B.老龄化程度加重
C.空巢儿童增多 D.教育资源紧张
2021年5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不包含港澳台)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结果。结果显示,2010—2020年期间,东北三省常住人口减少了1 100万。但相对于部分中西部省份,东北三省人口外流现象却明显滞后。如图为东北三省和部分中西部地区2000—2020年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地区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A.2000—2010年,辽、吉、黑、晋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B.2000—2010年,皖、鄂、渝、川受资源开发的影响
C.2010—2020年,辽、吉、黑、晋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D.2010—2020年,皖、鄂、渝、川受产业调整的影响
7.现阶段,缓解东北三省人口外流的有效措施是( )
A.开放人口生育政策 B.调整地区产业结构
C.加大资源开采力度 D.压缩中小企业数量
二、综合题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山东省泰安市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展开了以“家族人口的变化和迁移”为主题的人口调查研究性学习活动。下表为小明父系家族成员四代人的人口变化和迁移调查表。
成员 出生地点 迁移时间、方向、原因 备注
第一代 太公 泰安
第二代 伯公 泰安
祖父 泰安
叔公 泰安 1968年,泰安→新疆,响应国家号召
第三代 大堂姑 泰安 伯公家
二堂姑 泰安
堂伯 泰安 1990年,泰安→香港,经商
姑妈 泰安 1993年,泰安→深圳,经商
父亲 泰安
叔叔 泰安
堂姑 新疆 1995年,新疆→泰安,工作 叔公家
堂叔 新疆 1996年,新疆→泰安,经商
第四代 表姐 泰安 2011年,泰安→上海,工作 大堂姑家
表哥 泰安 2013年,泰安→北京,工作 二堂姑家
堂哥 香港 堂伯家
堂姐 香港
表姐 深圳 姑妈家
表哥 深圳
小明 泰安
堂妹 泰安 叔叔家
表弟 泰安 堂姑家
堂妹 泰安 堂叔家
(1)请把下图补画完整,并描述小明父系家族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特点。
(2)指出影响小明父系家族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并说明判断理由。
第一章 第二节
[合格考达标练]
一、选择题
(2023·河北模拟预测)近年来,重庆市人口迁移活跃,既有大规模的人口迁入,又有大规模的人口迁出,人口迁入量远大于人口迁出量;同时,市内人口流动也很频繁。下图示意研究区内重庆市人口长期流入来源地分布,图中重庆市的西南部为主城区、东北部为生态涵养发展区、东南部为生态保护区。据此完成1~2题。
1.重庆市易吸引周边地区人口迁入的原因有( D )
①水资源较丰富,生态环境好
②城市文化先进,交通非常便利
③空间距离较近,迁移成本低
④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较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渝东北、渝东南周边地区人口流入重庆市的特点及带来的影响是( D )
A.流入人口较多,城市交通拥堵加剧
B.流入人口较多,资源开发规模扩大
C.流入人口较少,人口老龄化问题得以解决
D.流入人口较少,生态环境压力较小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图示和所学知识,研究区内有长江及其支流,水资源均丰富,①错;重庆地势起伏大,被称为“山城”,交通不便利,②错;人口大多来自重庆市周边地区,迁移距离近,成本低,③对;重庆是直辖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较多,就业机会多,吸引周边地区人口迁入,④对。综上可知,D项正确,A、B、C项错误。故选D。第2题,由图可知,渝东北、渝东南周边地区流入重庆的人口较少,且东北部为生态涵养发展区、东南部为生态保护区,周边地区人口总量有限,A、B项错误;流入人口少,不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但是对生态环境压力小,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
下图是2001—2010年和2011—2016年我国四个区域中人口流出地区(以县为单位)个数占比图。读图回答3~4题。
3.2001—2010年中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高于西部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A )
A.位置 B.资源
C.技术 D.经济
4.2011—2016年东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B )
A.人口快速增长 B.产业转型升级
C.经济发展滞后 D.交通条件改善
[解析] 第3题,与西部地区相比,我国中部地区距离东部发达地区较近,人口流出较多,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较高;我国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资源都较丰富;我国西部地区技术落后,更利于人口流出;我国中部地区经济水平高于西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应该少于西部地区。第4题,2011—2016年东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明显增加主要是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带动人口迁出所致;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增长速度较慢;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产业转型升级,劳动力需求量减少,造成人口外迁;交通条件改善有利于人口流动,但不一定会促进人口流出。
(2023·广东肇庆检测)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常住人口50 126 804人,与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共增加4 100 175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86%。下图为与2010年相比,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级市常住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5~6题。
5.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常住人口比重变化,说明( D )
A.地级市常住人口减少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C.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较少
D.人口迁移率空间差异显著
6.与2010年相比,柳州市人口比重上升,说明该城市( B )
A.营造美丽风景,壮大旅游业
B.发挥交通优势,促产业发展
C.位于西部,借力西部大开发
D.矿产资源丰富,开采潜力大
[解析] 第5题,从图中可看出,北海市、防城港市及柳州市等地级市的常住人口是在增加的,选项A错;因有人口迁移的因素在内,难以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选项B错;全区交通条件不断改善,会促进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选项C错;由图可知,各地级市人口比重有升有降,与人口的迁入和迁出的空间差异关系密切,D对。故选D。第6题,桂林市的旅游资源更为丰富,但与2010年相比桂林市人口比重下降,说明柳州市人口比重上升,旅游业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错;柳州市是广西最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凭借这一优势,该市促进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吸引外来人口,使人口比重上升,B对;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地级市常住人口比重与2010年相比,除柳州市外,其他市人口比重均下降,说明西部大开发不是主要影响因素,C错;矿产资源的开采潜力大,只能说明城市将来发展潜力大,将来人口可能增多,对目前柳州市人口比重上升影响甚微,D错。故选B。
(2023·郑州高一月考)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省内人口迁移和省外人口迁移统计图。据此完成7~8题。
7.该城市的人口迁移中( A )
A.省外人口净迁出数量波动上升
B.人口净迁出数量省内小于省外
C.省内人口迁移以人口迁入为主
D.人口净迁出数量逐渐增加
8.该地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有( D )
①自然环境恶劣 ②环境污染严重 ③收入相对较低 ④经济欠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第7题,读图可知,省外人口净迁出数量总体趋势是上升的,该城市省外人口净迁出数呈波动上升,故A项正确;每年人口净迁出数都是省内大于省外,故B项错误;数值在0以下为迁入,数值在0以上为迁出,省内人口迁移以人口迁出为主,故C项错误;2014年人口迁出数量比前一年有所下降,所以人口净迁出数量并不是逐渐增加,故D项错误。第8题,该城市人口以迁出为主,说明城市拉力条件不足,导致人口外迁,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主导作用,收入相对较低、经济欠发达都属于经济因素。故选D项。
二、综合题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发达国家居民迁移率相对较高,且年轻人和高学历者最容易进行国内城际迁移。新西兰国内城际迁移比例曾多年高居世界第一(美国第二)。该国不仅国内人口迁移频繁,国际人口迁移也很活跃,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是新西兰最主要的移民来源国。下图示意某年新西兰各地区人口数量分布。
(1)判断新西兰国内人口迁移最频繁的区域(南岛或北岛),并说明判断依据。
(2)简述新西兰国内城际人口迁移可能带来的影响。
(3)分析中国、印度成为新西兰最主要移民来源国的原因。
[答案] (1)北岛。城镇数量多,人口密度、规模大,经济相对发达。
(2)对迁入地区:增加劳动力供给,加强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带来就业压力,加重城市环境压力,加大社会治安难度等。
对迁出地区:减轻资源环境及就业压力,造成人才外流等。
(3)中国、印度两国人口数量庞大;经济发展水平较新西兰低等。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北岛地域范围较小,人口密度大,城市数量多且集中,经济水平高,更有利于国内城际迁移。第(2)题,城际人口迁移可能带来的影响需要从有利和不利、迁入和迁出地区分析。第(3)题,中国、印度分别是世界第一、第二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多,对外迁移多;新西兰社会经济发达,对中国、印度两国的迁入人口吸引力强。
[等级考过关练]
一、选择题
(2023·辽宁营口高一期末)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为3.76亿,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3.89%,人口流动将持续成为主导我国区域间人口变动的决定性因素。专家把我国的人口流动划分为乡乡流动(乡村到乡村)、乡城流动(乡村到城镇)、城乡流动(城镇到乡村)、城城流动(城镇到城镇)四种类型。下表为不同流动类型人口在全部流动人口中所占比例(%)。据此完成1~2题。
年份序号 2000 2005 2010 2020
① 52.2 61.4 63.2 66.8
② 21.4 20.3 20.9 21.1
③ 18.2 12.2 11.4 10.0
④ 8.2 6.1 4.5 3.1
1.推测①、②、③、④依次表示( A )
A.乡城流动 城城流动 乡乡流动 城乡流动
B.城城流动 乡乡流动 城乡流动 乡城流动
C.城乡流动 乡城流动 乡乡流动 城城流动
D.乡城流动 城乡流动 城城流动 乡乡流动
2.城城人口流动主要表现为高学历的人从中小城市向大城市迁移,最主要原因是( C )
A.家庭文化因素 B.教育和医疗水平
C.就业和发展机会 D.个人意愿
[解析] 第1题,表格表示不同流动类型人口在全部流动人口中所占比例(%)。①2000—2020年人口流动比例最大,结合我国发展背景,由于经济水平差异,城市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更高的经济收入,所以乡城流动是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体,所以①应为乡城流动,排除B、C;我国目前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因此逆城镇化不明显,城市向农村流动人口占比应为最少,所以④城乡流动。排除D。故选A。第2题,城城流动人口的持续增加主要表现为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来自小城镇和中小城市的高学历人口为寻求就业和发展机会参与到城城流动的进程中,另外大城市的人才吸引政策也促使了城市之间人口的流动,C正确;教育和医疗水平、家庭文化因素、个人意愿会影响人口流动,但不是主要因素,A、B、D错误。故选C。
(2023·蒙山县第一中学高一期末)在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之时,人口流动方向逐渐由过去的“由西到东”向“由北到南”转变。而中国人口流动地图也是一幅经济地图。据此完成3~5题。
3.影响我国整体人口流动方向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D )
A.区域交通状况 B.政策支持力度
C.自然环境状况 D.区域经济差异
4.相对于其他地区,“三沿”地区的优势在于( B )
A.环境容量大 B.交通运输便利
C.环境质量好 D.水资源充足
5.流动人口子女现状,容易导致流入地( D )
A.就业压力增大 B.老龄化程度加重
C.空巢儿童增多 D.教育资源紧张
[解析] 第3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经济的转型引发了人口流动的变化,可见影响我国整体人口流动方向转变的主要因素是区域经济差异,故正确答案为D。第4题,环境容量受多种因素影响,首要因素是自然资源,相对于其他地区,“三沿地区”自然资源不一定丰富,故A错误。“三沿”是指沿江、沿海、沿铁路线地区,这些地区共同的优势在于交通运输便利,故B正确。“三沿”地区经济发达,环境污染比其他经济较落后地区要严重些,所以C错误。“三沿”地区的沿江、沿海地区水资源比较充足,但是沿铁路线地区不一定水资源充足,所以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B。第5题,流动人口子女在现居住地出生比例达58%,大多数流动人口在45岁以下,他们的子女年龄尚小,处于求学阶段,所以会导致流入地教育资源紧张,故D正确。
2021年5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不包含港澳台)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结果。结果显示,2010—2020年期间,东北三省常住人口减少了1 100万。但相对于部分中西部省份,东北三省人口外流现象却明显滞后。如图为东北三省和部分中西部地区2000—2020年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地区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D )
A.2000—2010年,辽、吉、黑、晋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B.2000—2010年,皖、鄂、渝、川受资源开发的影响
C.2010—2020年,辽、吉、黑、晋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D.2010—2020年,皖、鄂、渝、川受产业调整的影响
7.现阶段,缓解东北三省人口外流的有效措施是( B )
A.开放人口生育政策 B.调整地区产业结构
C.加大资源开采力度 D.压缩中小企业数量
[解析] 第6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吉、黑三省属于老工业基地,2000—2010年期间,受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影响,吸引人口流入,导致人口呈迁入状态;山西省2000—2010年期间主要是由于煤炭资源的开采,吸引大量人口的迁入,A项错误。2000—2010年期间,皖、鄂、渝、川等省市人口向东部地区迁出,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与资源开发关系较小,B项错误。2010—2020年,吉、黑、鄂等省区人口外迁,主要受资源、产业、经济发展速度等方面的影响,气候条件并不是人口外迁的主要原因,C项错误。2010—2020年,由于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皖、鄂、渝、川等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就业机会增多,导致外出务工人员回流,D项正确。故选D。第7题,由材料可知,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缓解东北三省人口外流,B项正确;东北地区人口的出生率较低,开放生育政策主要影响的是自然增长率,对人口的迁移影响不大,A项错误;东北三省部分地区面临资源枯竭等状况,部分城市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加大开采力度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C项错误;中小企业能够吸纳众多的劳动力就业,有利于缓解劳动力的外流,不应压缩,D项错误。故选B。
二、综合题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山东省泰安市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展开了以“家族人口的变化和迁移”为主题的人口调查研究性学习活动。下表为小明父系家族成员四代人的人口变化和迁移调查表。
成员 出生地点 迁移时间、方向、原因 备注
第一代 太公 泰安
第二代 伯公 泰安
祖父 泰安
叔公 泰安 1968年,泰安→新疆,响应国家号召
第三代 大堂姑 泰安 伯公家
二堂姑 泰安
堂伯 泰安 1990年,泰安→香港,经商
姑妈 泰安 1993年,泰安→深圳,经商
父亲 泰安
叔叔 泰安
堂姑 新疆 1995年,新疆→泰安,工作 叔公家
堂叔 新疆 1996年,新疆→泰安,经商
第四代 表姐 泰安 2011年,泰安→上海,工作 大堂姑家
表哥 泰安 2013年,泰安→北京,工作 二堂姑家
堂哥 香港 堂伯家
堂姐 香港
表姐 深圳 姑妈家
表哥 深圳
小明 泰安
堂妹 泰安 叔叔家
表弟 泰安 堂姑家
堂妹 泰安 堂叔家
(1)请把下图补画完整,并描述小明父系家族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特点。
(2)指出影响小明父系家族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并说明判断理由。
[答案] (1)可参考绘图指导(注意横坐标准确标注“第四代”,描点及折线画准确)。
变化特点:第二代、第三代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第四代人口增长速度呈减小趋势。
(2)影响因素:经济、政策。
理由:第二代中叔公响应国家号召迁至新疆,说明政策对人口迁移有影响;第三代和第四代人口均是因经商或工作向经济较发达地区迁移,说明经济对人口迁移有影响。
[解析] 第(1)题,从表中读出第四代的人数并在图中画出。根据画出的坐标图,斜率越大增长速度越快,可知小明父系家族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特点是第二代、第三代人口增长速度较快;第四代人口增长速度呈减小趋势。
绘图指导
第一步,由表中内容读出第四代的人数是10人,在横坐标相同间隔处准确标注“第四代”,对应纵坐标10的位置描点。如下图。
第二步,用平滑的线段将折线图补充完整。如下图。
第(2)题,根据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结合表格中的内容可知,第二代中叔公响应国家号召迁至新疆是政策影响,第三代和第四代人口均是因经商或工作向经济较发达地区迁移,影响因素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