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密
——————————
封
——————————
线
——————————
)
天津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23.11)
生物
第I卷 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
1、下列病状或疾病与内环境稳态失调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小雨去西藏探亲出现高原反应——机体散热受阻,体温升高
B、小林淋雨之后出现感冒发热,食欲不振的症状——体温过高,酶活性过高
C、某年夏天,连续高温天气导致严重的中暑现象——机体丢失大量水和无机 盐,导致水盐平衡失调
D、研究表明,肾脏功能障碍的人群长期熬夜易患尿毒症,尿毒症患者出现全身水肿、尿素氮升高、呕吐等症状——尿素等代谢产物在体内积累
2、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部分过程,其中 a、b、c 代表 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缺氧时,肌肉组织中体液a中的氧浓度大于肌肉细胞中的氧浓度
B、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
C、b中蛋白质含量明显多于a和c
D、代谢废物主要由系统 e 排出
3、酮体是脂肪在肝脏进行氧化分解时所生成的特殊中间产物,可被转移至脑、心脏 等器官氧化供能。健康人体血液中,酮体含量少,但当糖代谢紊乱时,血液中酮 体增加导致酸中毒,出现神志不清等症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实例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酮体可缓解脑组织利用葡萄糖障碍导致的供能不足
C、糖尿病患者比健康人更容易出现酮体酸中毒的症状
D、酮体可从组织液转移至血浆,进而从血浆转移至淋巴中
4、发令枪响后,运动员冲向前方,这一行为与神经调节有关。下图是该过程中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膜电位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元的轴突比较长,更有利于接收信息
B、此刻①处Na+大量内流,②处K+大量外流,且均不需要耗能
C、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与细胞呼吸产生的ATP无关
D、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向右侧传导
5、中风是指脑部缺血造成脑细胞死亡,会造成脑功能异常。中风症状和受损部位有关,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症状为呼吸和心率改变,受损部位应为脑干
B、若症状为身体平衡稳定性下降,受损部位应为小脑
C、若症状为思维意识混乱,受损部位应为大脑皮层
D、若症状为听不懂谈话,自己却会讲话,受损部位应为言语区 W 区
6、某动物的离体神经一肌肉标本如图所示,B、C点为AD的三等分点,图中神经一肌肉标本释放的神经递质均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刺激神经一肌肉标本的不同部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刺激A点,肌肉和B点均不会兴奋
B、刺激B点,A、C点同时兴奋
C、刺激C点,B、D点同时兴奋
D、刺激D点,圆圈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7、研究人员对突触a、b的突触前神经元给予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测量两突触 前、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静息状态下膜两侧70mV左右的电位差的原因是Na+离子内流所致
B、刺激以后,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形成动作电位,此时膜电位外负内正
C、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类似,自身可产生动作电位却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D、突触a、b传递过程出现一定的延迟,与突触前膜耗能主动运输转运出神经递质扩散到后膜有关
8、下图表示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以下关于导致ab段和bc段变化的相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时体温的变化
B、饭后和饥饿时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变化
C、在寒冷的室外和进入温暖室内时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
D、口渴和大量饮水后抗利尿激素含量的变化
9、如图为人体血糖、体温和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途径①属于血糖调节,胰岛B细胞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B、途径②属于体温调节,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
C、途径③属于水盐平衡调节,激素D是垂体合成和释放的
D、激素A、C、D都能定向运输到靶细胞和靶器官起作用
10、如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示意图(a~d 表示信息分子),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信息分子 a~d 均需借助血液运输才能作用于靶细胞
B、体温调节过程与信息分子 a、c、d 有关
C、与信息分子 b 相比,a 参与调节的反应更加迅速
D、信息分子 d 对 c 的分泌具有反馈调节的作用
11、病原体入侵引起机体免疫应答,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过度免疫应答造成机体炎症损伤,机体可通过一系列反应来降低损伤,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降低过度免疫应答损伤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来实现
B、适度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
C、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可增加机体肿瘤发生风险
D、图中神经递质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分泌CRH有协同促进作用
12、引起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的是一种名为MERS病毒的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关于人 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MERS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大量细胞因子
B、经MERS病毒刺激后的B淋巴细胞全部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C、患者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B细胞会直接产生抗体消灭该病毒
D、人体对MERS病毒的免疫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13、无丙种球蛋白血症(XLA)是由酪氨酸激酶基因Btk突变导致的一种免疫失调病。发病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LA患者为自身免疫疾病
B、XLA患者体内原B细胞、前B细胞的数量显著低于正常人
C、与正常人相比,XLA患者非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监视功能明显减退
D、XLA患者可通过适时适量注射丙种球蛋白、免疫增强剂或进行骨髓移植进行治疗
14、人乳头瘤病毒(HPV)为DNA病毒,分低危型和高危型,子宫颈癌主要由高危型 HPV持续感染所致,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宫颈癌疫苗可以防止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能特异性识别HPV的有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等
B、免疫系统消灭侵入机体的HPV的过程表明免疫系统具有监控和清除的功能
C、消灭侵入人体的HPV,需要B细胞、T细胞、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参与
D、官颈癌疫苗属于抗体,能够很好的预防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15、一般认为上火中的“火”分为“虚火”和“实火”,其中火热邪气内侵、摄入辛辣过量、神经过度刺激、脏腑功能失调等可导致“实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火”可由外部因素引发
B、“实火”的实质是内环境稳态失调
C、中药治疗上火的机理不可能与机体的免疫调节有关
D、清淡饮食,适当补充水分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实火”症状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2题,每空2分,共40分)
16、胰岛B细胞内K+浓度为细胞外的30倍左右,细胞外Ca 2+浓度为细胞内的10 000 倍左右,与神经细胞一样,也存在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葡萄糖进入胰岛B细胞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如图1所示,细胞内ATP浓度升高,导致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K+外流受阻,进而触发Ca 2+大量内流,最终导致胰岛素的分泌。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有多个成员,其中对胰岛素敏感的为 GLUT-4,其作用机制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据图1分析可知,进食后葡萄糖通过_______方式进入胰岛B细胞,经细胞的 _______________(填生理过程名称)氧化分解产生ATP,ATP浓度升高引起ATP敏感的K+通道关闭,此时触发了Ca 2+大量内流,使胰岛B细胞产生兴奋,此时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进而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胰岛素的释放。
(2)图1所示的胰岛B细胞产生的信号分子作用于图2所示的细胞,则图2对应的细胞称为____________细胞,信号分子经过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实现了血糖浓度的降低,这种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调节,最终实现血糖平衡这体现了______________调节特点。
(3)据图2分析,当胰岛素与蛋白M结合后,经过细胞内的信号传递,引起含GLUT -4的囊泡与_______________的融合,从而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能力。胰岛素促进细胞内葡萄糖去向中的①和②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将正常胰岛B细胞分别接种于含有5.6 mmol/L葡萄糖(低糖组)和16.7 mmol/L葡萄糖(高糖组)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两组培养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发现高糖组胰岛素含量较低糖组多,此结果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
17、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与光照周期有着密切联系。下图表示了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据图回答:(18分)
(1)光暗信号调节的反射弧中,效应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为_________(结构),所以其中的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______,释放的方式是______。
(3)褪黑素通过影响HPG轴发挥调节作用,该过程属于_________调节方式。在HPG轴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运输到______,促使其分泌黄体生成素(LH,一种促激素);LH随血液运输到睾丸,促使其增加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4)若给正常雄性哺乳动物个体静脉注射一定剂量的LH,随后其血液中GnRH水平会______。
(5)以上事实说明哺乳动物的生殖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
(6)在HPG轴中,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睾丸的分泌活动,体现______调节特点。
高 年级 试卷 (
第
2
页 共
4
页
)1-5 DCDDD
6-10 BCBAA
11-15 DDDCC
16、
17、
(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
(2)突触 递质 胞吐
(3)体液(激素) 垂体
(4)下降
(5)神经-体液调节
(6)分级调节
(1)
协助扩散
呼吸作用
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促进
(2)
(胰岛素的)靶
激素反馈
(3)
细胞膜
合成糖原
转化成非糖物质
(4)葡萄糖浓度能影响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且高糖环境能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