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8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9 10:0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目标
1.认识“咱、偷、齿、嚼”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答、应、骨”,会写“旅、咱、救、命”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从文中找出三处依据。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重点
1.认识“咱、偷、齿、嚼”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答、应、骨”,会写“旅、咱、救、命”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难点
1.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从文中找出三处依据。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2.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1.识字写字
会认字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解决读音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重点认读有疑难的生字,如“嚼、吞、咽、眯”可以让学生通过演一演的方法识记;“悲”可以放到语境中让学生感受这个字的意思。对于多音字,可以将不同的读音放到不同的语境中识记。如“应”可以组词“答应(yìnɡ)”“应(yīnɡ)该”,让学生把词语放到句子中帮助理解。
会写字的教学,重点选取“旅、流、算”进行指导。如“旅”的偏旁“方”在书写时学生最容易笔画顺序出错,教师应重点指导。“算”是上下结构,中间部分是“目”不要写成“日”,教学中可以扶放结合,让学生自主观察结构,再把自己的观察说一说,最后写一写。
2.分角色朗读课文
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抓住青头和红头的语言、动作、神态,揣摩角色心情的变化。分角色朗读课文,一定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根据角色不同读出不同的语气,并带上表情和动作,从而更好地读好对话。
3.拓展运用
红头的旅行真是惊险,根据课文的描述绘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来理清故事脉络,再根据路线图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1.预习提纲
(1)通过查阅资料、借助拼音等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搜集蟋蟀、牛的胃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这些事物。
(3)对作者张之路做一个简单的了解。
(4)默读课文,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通顺。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咱、偷、齿、嚼”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答、应、骨”,会写“旅、咱、救、命”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悲哀、细嚼慢咽、蹭来蹭去”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猜谜语。
课件出示:
家住暗角落,身穿酱色袍,头戴黑铁帽,打仗逞英豪。(谜底:蟋蟀。)(配蟋蟀打斗的图片)
2.你对蟋蟀有多少了解呢?
生1:我课前预习的时候了解到了一些,蟋蟀是昆虫,也叫促织,还叫蛐蛐、将军虫,习性好斗。
生2:我预习的时候还知道了蟋蟀穴居,它们常栖息于砖石下、草丛间,夜出活动,吃各种农作物。
3.今天,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两只蟋蟀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介绍作者。
课件出示:
张之路,著名作家、剧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获得者(2006年),中国安徒生奖获得者(2005年)。
5.课件出示课前搜集的资料。
牛的胃:牛肚即牛胃。牛为反刍动物,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为食道变异,最后一个才是真胃。(出示牛的胃图片)
6.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问题:
预设:到底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它是怎样旅行的?它都去了哪里?
设计意图:
通过谜语、看图导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故事的主人公蟋蟀。通过检查预习的成效,再次让学生对一些自己不常见的事物,如蟋蟀、牛的胃做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以帮助自己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质疑,提出“谁在牛肚子里旅行呢”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其有目标地去学习,初步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3.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同桌合作,汇报交流。
2.分类写字。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的会写字。
旅、咱、救、命、拼、扫、胃、管、等、刚、流、泪、算
(2)仔细观察这些生字的结构,说一说你们小组合作后共同发现了什么?
(3)指导书写。
左窄右宽:咱、拼、扫、流、泪
左宽右窄:刚
左右同宽:旅、救
(4)课件出示:命、胃、管、算、等。(可以从字义上加一张学生算题的图帮助学生理解其义)
学生自己总结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的地方,教师相机指导。
(5)学生练写,同桌评议,再次练写。
(6)借助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如“细嚼慢咽”除了联系上下文,也可以联系自己的吃饭习惯去理解。“蹭来蹭去”可以用动作演一演。(出示和这两个词语相关的情景图片)
3.多音字认读。
课件出示:
1.它心想:我要是一答应,就会被青头发现。
2.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
(1)指名读上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读音,相机指导。
(2)师:同学们注意到上面句子中的加点字了吗?它们都是多音字,不止一个读音哦。大家还知道它们的其他读音吗?谁来说一说?
①“答(dā)”还有一个读音“dá”,我正在“回答”老师的问题,就读二声“dá”。
②“应(yìnɡ)”第二个读音是“yīnɡ ”,我们上课“应该”积极发言,这时候就读一声“yīnɡ ”。
③“骨(ɡū)”只有在组词“骨碌”“花骨朵儿”时才读一声“ ɡū”,在其余情况下都读三声“ɡǔ”,读三声时一般和骨头有关。
(3)师:同学们真棒,掌握得很不错,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几个多音字小练习吧。
课件出示:
1.他答( )应一会儿告诉我这道题的答( )案。
2.在情况发生变化时,我们应( )该及时作出应( )对。
3.他一骨( )碌爬起来,才发现胳膊已经骨( )折了。
指明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掌握多音字在不同情境下的读音。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自主认读、独立观察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生字的组成及书写的注意事项,特别是左右结构的字和上下结构的字“算”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写字的能力,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写字水平的提升。注意对学生的多音字辨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理解多音字不同读音下的不同含义。
三、再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青头”和“红头”的什么故事?
2.交流明确:两只小蟋蟀在捉迷藏中,红头不幸被牛误吃到肚子里,在牛的肚子里做了一次惊险的旅行的故事。
设计意图:
学习课文,首先要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在默读课文中思考问题,有助于学生有目的地去默读,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2.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从文中找出三处依据。让学生体会到它们的真挚友情。
3.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过渡:上一节课我们大概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课文讲的是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故事,这既是一次奇妙的旅行,也是一次惊险的历程,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重新回顾课文大概内容,为本节课的讲故事做好铺垫,用“这既是一次奇妙的旅行,也是一次惊险的历程”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精读课文,品味感悟。
1.学习第1~7自然段。
(1)请大家默读第1~7自然段。
课件出示:
自学提示:
①画出你不太理解的词语。
②思考:第1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卷到嘴里”你能用动作演一下吗?哪种动物的舌头也能把食物卷到嘴里?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生1:第1自然段写了故事的起因,因为青头和红头玩捉迷藏从而有了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经历。
生2:我会表演“卷到嘴里”的动作,我知道青蛙捉害虫的时候就是用舌头把害虫卷到嘴里的。
(2)哪一句话是写红头的心理活动?哪个词语写事发突然?
指名回答。(“它心想:我要是一答应,就会被青头发现。”这句话是写红头的心理活动。“做梦都没想到”说明事情发生突然。)
2.学习8~21自然段。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①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红头和青头的情绪变化。
②用横线画出描写红头遇到危险时说的话,青头帮助、鼓励红头的句子,再次大声读一读。
③汇报交流。
同桌合作共同画一画,说一说。
(2)红头遇到危险的句子。
课件出示: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①从哪里可以看出红头遇到危险时的害怕?
生1:从“拼命地叫起来”我能看出红头的害怕和着急。都“拼命”了,一定是最危险的。
生2:我觉得从两个感叹号也能看出红头的着急和害怕,语气强烈才能用感叹号。
生3:我还能从两个省略号感觉到红头的着急,害怕到说话都不利索了。
②从“急忙”这个词语你能感觉到什么?
指名回答。(从这个词语可以看出青头对红头的关心,也应照了开头第1自然段中提到的它们是好朋友。)
(3)指名读第11自然段,找出里面对青头动作、语言的描写。从它的语言和动作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课件出示:
“大吃一惊”“蹦”“爬起来”“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生1:“大吃一惊、蹦”写出了青头想救出红头的急迫心情。
生2:从“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中,我看到了一个为了朋友不顾自己安危的青头,有这样的朋友真好。
生3:对,我也这样觉得,青头用自己实际行动帮助红头,真不愧是好朋友。
(4)指名朗读第13自然段,读出青头为救朋友的急切心情。
课件出示: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师:“又”这个字说明了什么?
想一想再回答。(说明青头不放弃任何能救红头的机会。即使红头到了牛肚子里,它也想用自己掌握的牛的胃的知识救红头。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啊!)
师:你还能从这段文字中知道什么?
思考后回答。(牛有四个胃,前三个是贮藏食物的,第四个是负责消化的。)
(5)再次分角色朗读第14~16自然段,课件出示思考内容。
“悲哀”说明了什么?青头又是怎样做的?你觉得红头是个懦弱的蟋蟀吗?
同桌商量后再回答。
生1:从“悲哀”这个词语可以看出红头非常害怕,快要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了。
生2:青头一边教红头怎么做,一边鼓励它。它告诉红头当牛把胃里的草重新送到嘴里的时候,找准机会跑出去。还不忘鼓励红头,告诉红头它一定会出来的,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啊!。
生3:红头虽然害怕,但我觉得它不是一个懦弱的蟋蟀,从“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这句话,可以看出青头的鼓励让红头变得勇敢和坚强。
(6)默读第17自然段,课件出示思考内容:从这一段的描写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指名回答。(吞下去的草真的又被牛送到嘴里。红头虽然看到了亮光,但已经不能动了,它已经筋疲力尽了。)
(7)再次指名分角色朗读第18~21自然段,把握青头的语气。课件出示思考问题。
青头用什么方法解救的红头?红头看到青头后有什么反应?你能从青头的话中体会到什么?
生1:青头不顾个人危险跑到牛鼻子里用身体蹭来蹭去,让牛的鼻子发痒,打了一个喷嚏才救了红头,真聪明,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啊!
生2:红头得救了激动得哭了。我想它心里因为有这样的朋友而非常感动。
生3:青头说“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旅行吧!”我能体会到它为了朋友不顾个人安危,又聪明,还挺幽默呢。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啊!这句话也点明了主题。(课文P37插图,红头和青头重新见面后的喜悦,体现了它们是好朋友)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课文学完了,大家一起来完成一个任务: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
同桌商量后回答。
课件出示:
牛嘴里——肚子——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里
设计意图:
借助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体会青头和红头之间深厚的友谊,体会青头为了救红头所做的努力,它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不顾个人安危的勇气救出了红头。一步步加深学生对“好朋友”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三、合作演练,讲述故事。
1.现在你能借助我们今天完成的旅行路线图来讲故事吗?
2.小组合作,尝试讲故事。
课件出示合作要求:
·根据旅行路线图,分工练习讲故事。
·加上动作和表情,合作串联讲故事。
3.小组合作展示。
4.师生共同评议。
小组合作的形式,既能降低教学难度,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一举两得。
四、总结想象,拓展延伸。
1.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的惊险奇妙旅行完成了。讲完故事,你有什么话想对青头说吗?
生1:青头,你真聪明,懂得将自己掌握的知识用到实际中,以后我也要多向你学习。
生2:青头,你为了朋友不顾个人安危,太够义气了。佩服!
生3:青头,我要像你一样做一个善于利用所学知识、勇敢、重情义、还幽默风趣的人。
2.你喜欢这个故事吗?如果喜欢就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父母听。
3.建议读《小豆子的旅行》,想一想,小豆子在人体旅行中经历了什么?
设计意图:
科普童话比一般文本多了知识性,学完课文后老师建议回家找《小豆子的旅行》读一读,是由课内向课外实践的延伸,在感知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PAGE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