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五四版六年级上册《第21课 京剧趣谈》2023年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驰骋(chěng) 虚拟(nǐ) 控制(kòng)
B.尴尬(gān) 鲜明(xiān) 约定俗成(sú)
C.凸显(tū) 仆人(pú) 戛然而止(gē)
D.彻底(chè) 唯恐(wéi) 省略(shěng)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乒器 宴席 风雨不透
B.马鞭 虚拟 杂技成分
C.必胜 制服 英雄气概
D.气概 唯恐 无穷无尽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优美的旋律戛然而止时,整个晚会现场出奇地寂静,人们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中。
B.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很多成语源自典故,这就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C.这个百货商场规模很大,人来人往,挤得不可开交。
D.群众的智慧无穷无尽,一个人的才能不过是沧海一粟。
4.下列对课文《京剧趣谈》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标题中的“趣”字可以看出,本文是一篇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文章。
B.通过对“马鞭”“酒杯”等的描述,作者用意在说明道具对京剧舞台效果的妙用。
C.京剧讲究“狠狠做戏”,也就是“真”,所以剧中吃食都要端上舞台。
D.京剧中的杂技成分能够很好地表现出主人公的英雄气概。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句子没有语病)
B.我们赞美大海的浩瀚,是否会想到江河奔流中的坎坷与执着?我们赞美高山的雄伟,是否会想到土石积淀中的漫长与沉默?我们赞美景色的秀美,是否会想到万物生长中的艰辛与蓬勃?(该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
C.用户不假思索就能懂,才是纯正的互联网时代基因。(句中加点词语运用准确)
D.“压轴”原本是戏曲名词,指一场折子戏演出的最后剧目。(该句表述正确)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这一句中“彻底”和“无比漂亮”表现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也表现了自己的自豪感。
B.京剧中使用的虚拟道具是可有可无的。
C.京剧中的动态亮相“刀(枪)下场”,凸显了人物的英雄气概。
D.本文表现了作者对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独创“谭腔”的谭鑫培,是京剧历史上最伟大的表演艺术家之一。如果与诗歌史上的伟大诗人作比,那么他就最接近于杜甫:_____。他就恰如杜甫的艺术精神在清朝末年的化身,所以追随者众多。_____;_____。_____,也正是谭鑫培所具有的风骨。
①不但在精神与美学上与之相通,还为后人打开了艺术表现上的极大空间
②仅有苍劲,不是杜甫,不是谭腔
③只有融悲凉与苍劲为一体,把两者天衣无缝地融入跌宕起伏的音韵旋律中
④含蓄蕴藉,沉郁顿挫,风气端翔
⑤才是杜甫,才是谭鑫培
⑥仅有悲凉,不是杜甫,不是谭腔
A.④①⑥②③⑤ B.①⑥④②⑤③ C.④③②⑥①⑤ D.①④③⑤⑥②
二、语言运用
8.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
(2)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
(3)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
(4)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您说得太对了,这就是京剧中的杂技成分。
9.在下面的横线上仿写加点语句,要求句式相同,内容符合语境
琴声悠扬,在静静的夜空中,一会儿如缕缕花香,拂过人心;一会儿 , ;一会儿 , 。
三、综合读写
10.班级开展“走近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综合性学习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戏曲,培养热爱中国戏曲的感情。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1)[戏曲知识擂台]
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 、 四大行当。
(2)[京剧脸谱和人物]
请你选择下列脸谱代表的人物:
A.包拯 B.关羽 C.曹操 D.窦尔敦
红脸代表忠勇(B)
黑脸代表刚正(A)
蓝脸代表骁勇
白脸代表奸诈
(3)[剧种知多少]
说出一种你知道的戏曲种类及其代表曲目。
四、现代文阅读
11.(11分)课外阅读。
中国扇文化
①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竹文化、诗歌、美术、工艺等文化有着密切关系。中国历来被誉为“制扇王国”。
②中国扇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随手猎取植物叶或禽羽,用以障日引风,故扇子有“障日”之称
③扇子在我国已有三、四千年历史,经数千年沿革、演变、完善、改进,已发展成为数百种类的大家族(即是团扇、葵扇、麦草扇、玉版扇等),不能折叠;二是折扇,一种半规形扇面,又称“户扇”,可窥视,成为当时扇子的主流。
④西汉时期,平扇又称“合欢扇”(又称宫扇、纨扇、团扇),其形尚圆。合欢扇特点是面素白色以扇柄为中轴,面成圆形或椭圆形,用薄丝绢糊成。当时以中原一带所制纨扇最为考究,即指用山东绢和湖南竹制作扇面的纨扇。汉时十分流行这种纨扇,并赋诗颂之,如班婕的扇诗,“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此种对称式团扇出现后,历代沿用而不衰,并成为我国传统风格的扇型。
⑤明清是折扇发展鼎盛期。用料贵重,将名胜牙、玳瑁、鸡翅木制成扇骨,制作精良,扇头有“橄榄头”“方头”“圆头”等。扇骨上采用了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博得人们所爱。一种特殊艺术形式,丹青高手巧运匠心,精心布局,或人物动态无不小中见大,表现出美的情致和yùn wèi_____。扇面有细洒金、雨金、雪金、格巾、发簪、老矾面、泥金面等,挥毫泼墨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墨宝。明代宣德皇帝朱瞻基在扇面上所作《松下读书图》被视为罕世之宝。
⑥扇子蕴藏着丰实的文化内涵。古往今来,扇子与人们日常生活结下不解之缘,一把小小的扇子,_____拥有很多扇子故事、传说和趣闻轶事,数千年的扇文化积累很多的扇诗、扇词、扇联、扇谜。扇子与舞台艺术有着密切关系,还有以扇为名或以扇为媒的“扇戏”,如《桃花扇》《沉香扇》《芭蕉扇》等。扇子还是友谊的纽带。从唐朝时,相互遣大使进行扇文化交流,直到今日,已逐渐发展为艺术欣赏品。现在扇子的艺术价值大大提升,广受收藏爱好者的喜爱。
(选自《雅致生活 扇来一阵清风》,有删改)
(1)辨析近义词。
一种 (A.特别 B.特殊 C.奇特)艺术形式。
(2)第⑥段中画线部分最适合填入的关联词是
A.因为……所以……
B.不是……而且……
C.只要……就……
D.不但……而且……
(3)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中国扇文化的?
①
②中国扇子的种类。
③
(4)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5)下列内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扇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B.扇子起源于战国秦汉时期。
C.平扇和折扇是扇子的两种主要类型。
D.明清时代扇面成为书画家的用武之地,挥毫泼墨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墨宝。
人教五四版六年级上册《第21课 京剧趣谈》2023年同步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解答】ABD.正确;
C.有误,“戛然而止”中的“戛”应读作“jiá”。
故选:C。
2.【解答】A.有误,“乒器”中的“乒”应为“兵”。
BCD.正确。
故选:A。
3.【解答】ABD.使用正确;
C.使用有误。不合语境。
故选:C。
4.【解答】ABD.正确。
C.有误,剧中的吃食都是道具。
故选:C。
5.【解答】ABC.正确;
D.有误,指一场折子戏演出的倒数第二个剧目。
故选:D。
6.【解答】ACD.正确。
B.有误,京剧中使用虚拟道具不是可有可无的。
故选:B。
7.【解答】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通过读这六个句子,最适合做起始句,⑥②根据③决定了顺序。所以顺序为④①⑥②③⑤。
故选:A。
二、语言运用
8.【解答】(1)只问不答,答案在问句中,这是反问;
(2)“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
(3)“一动不如一静”引用俗语,“此时无声胜有声”引用古诗;
(4)自问自答,引发读者的思考。
答案:
(1)反问
(2)排比
(3)引用
(4)设问
9.【解答】阅读题干,明确采用的句式应该为“如…,前一处省略号中应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除注意修辞、字数外还要注意语句的通顺。
答案示例:一会儿如阵阵轻风,抚慰灵魂,诉说真情。
三、综合读写
10.【解答】答案:
(1)净 丑;
(2)D C;
(3)( 示例)黄梅戏,《天仙配》。
四、现代文阅读
11.【解答】(1)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特别:跟“普通”相对。指与众大不相同的,甚至于是个别的,着重指跟一般不同的。奇特:侧重于“奇”,令人惊奇的。
(2)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两个分句“已成为融实用价值与美学价值于一体的精美工艺品”和“拥有很多扇子故事,所以要用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
A.表示因果关系;
B.“不是”否定不当;
C.表示条件关系;
D.表示递进关系。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文本内容的概括。这篇文章①②段介绍了中国扇的起源,⑥段介绍了文化内涵。
(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画线句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并赋诗颂之。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第②段中说“中国扇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
故选:B。
答案:
(1)В
(2)D
(3)①扇子的起源。③扇子的文化内涵。
(4)①举例子;②具体地说明汉时十分流行用山东绢和湖南竹制作扇面的纨扇。
(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