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科
@
学
物质的构成
1、同学们知道一个物体是由什么构成的吗?
学情检测
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提出问题
获取证据
探究:蔗糖的构成
(1)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方糖是由什么构成的?
分子
将方糖碾碎
(2)碾碎后的方糖有没有办法让他变得更小?
方糖溶解在水中
(3)溶解在水中的方糖消失了吗?你怎么证明?
尝一下,有甜味
1、有什么仪器可以观察到分子?
扫描隧道显微镜
1、分子有多小呢?
一滴水中含有的水分子数大约是 1000000000000000000000(共有 21个零)
获取证据
1、若把一个分子类比成一粒沙子,那一块方糖就好比什么?
得出结论
2、还可以用什么来类比分子和方糖?
1、为什么可以用沙子和沙雕来类比分子和方糖?
2、这里用沙子和沙雕来类比分子和方糖,运用了什么科学方法?
类比法
用具有相似特征的不同物体进行表示。
方法提炼
课后拓展:
1、构成物质的粒子只有分子吗?
科
@
学
分子的性质一
1、为什么水银温度计中的水银能热胀冷缩?
学情检测
2、所有的物体都符合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将空矿泉水瓶的瓶盖盖紧,然后用力挤压瓶身,会看到什么现象?
活动:
为什么矿泉水瓶中空气能被压缩?
提出问题
你觉得为什么矿泉水瓶中空气能被压缩?
建立假设
自由活动和整队后,学生的活动范围有什么变化?对此你有什么启发?
分析论证
1、用“O”表示分子,请同学们用表示一下压缩前后,分子的情况。
压缩前
压缩前
气体分子间有空隙。
得出结论
1、宏观与微观是相统一的。
思想提炼
2、所有宏观的现象都可以从微观的角度去进行解释。
1、如何将被踩扁的乒乓球恢复成原状?并说明一下其中的科学原理。
学习检测
液体分子之间是否存在空隙呢?
提出问题
1、将50ml的水和50ml的水混合,观察混合后的体积。
实验探究
2、我们可能会看到什么现象?这些现象对应什么结论?
获取证据
1、为了方便我们理解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做一个什么实验?
分析论证
模拟实验
实验器材:
1、模拟对象是什么?
2、用什么去模拟?
3、你选择的材料和模拟对象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实验步骤:
1、模拟什么过程?
2、怎么去模拟该过程?
现象预测:
1、在模拟实验中看到什么现象?
2、该现象模拟的是什么过程?
深化辨析:这个过程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吗?为什么?
1、用 表示水分子,用 表示酒精分子,画出混合前后分子的状态。
50ml水
50ml酒精
总体积为100ml的容器
液体分子间有空隙。
得出结论
1、水银为什么会热胀冷缩。请同学从微观的角度说一下其中的原因。
学情检测
1、所有液体都符合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深化辨析
等质量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图
固体分子之间是否存在空隙呢?
提出问题
1、久置的气球会变小。
获取证据
分析论证
1、请同学解释一下,气球为什么会变小?气球中的分子去了哪?
1、为什么煤球长期放置在墙角之后,再移开煤球,为什么墙壁上的颜色擦不掉?
学习检测
1、将雪花捏成雪球后,体积变小,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吗?为什么?
深化辨析
科
@
学
分子的性质二
活动:猜一猜老师喷的是什么?
活动
活动要求:
1、闻到味道的同学先不要说出是什么东西;
2、闻到味道之后就马上举手
提出问题:
为什么我们会闻到味道?
分析论证:
因为气体分子在运动
提出问题:
气体分子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得出结论:
1、气体分子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气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交流与讨论:
1、已知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在做该实验时,能不能将二氧化氮放在上面,空气放在下面?为什么?
不能,要排除二氧化氮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1、请同学们再举一些气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例子。
学情检测
1、经过厕所门口,我们会闻到味道,这说明了什么?
2、但夏天和冬天经过时,有什么区别?
3、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区别的?
温度
4、由此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知识完善:
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我们把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1、液体分子是否也会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呢?怎么证明?
提出问题
2、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1、固体分子是否也会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呢?请举例证明?
提出问题
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也随着温度升高而越剧烈。
1、漫天飞舞的柳絮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吗?为什么?
深化辨析
1、飞扬的灰尘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吗?为什么?
科
@
学
分子的性质三
1、将注射器的针头堵住,往里压活塞,放手后,会看到什么现象?
活动
2、该现象说明什么?
气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1、将注射器的针头堵住,往外拉活塞,放手后,会看到什么现象?
2、该现象说明什么?
气体分子间存在引力
液体、固体之间是否也存在引力和斥力?
提出问题
获取证据
液体之间存在引力
课后作业
1、将本节课的知识梳理成思维导图。
2、查阅资料,了解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上和工业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