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匡园双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无锡市匡园双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08 22:38:44

文档简介

无锡市匡园双语学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化学试卷 答案解析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3·北京丰台区期中)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质与其用途不符合的是
A B C D
物质 NaCl Na2CO3 Na2O2 NaClO
用途 做调味品 做膨松剂 做供氧剂 做消毒剂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A项,氯化钠具有咸味,做调味品,正确;B项,碳酸钠受热稳定,碳酸氢钠受热生成二氧化碳使糕点疏松,做膨松剂,错误;C项,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生成氧气,做供氧剂,正确;D项,次氯酸钠具有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做消毒剂,正确。
2.(2023·江苏淮安市淮安区期中)“生石灰中和法”可以用来处理冶炼酸性生产废水。生石灰(CaO)属于
A.碱 B.酸性氧化物 C.盐 D.碱性氧化物
【答案】D
【解析】根据生石灰的化学式为CaO,可以看出是两种元素组成的,且还有氧元素,则该物质属于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故选D项。
3.(2023·河北张家口市期末)诗句中蕴含了化学知识,下列关于“江雾霏霏作雪天”中“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0 nm以上 B.属于胶体
C.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D.属于混合物
【答案】A
【解析】雾属于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能发生丁达尔效应,属于混合物;答案选A项。
4.(自编)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Na2O+H2O=2NaOH B.H2+Cl22HCl
C.2Na+2H2O=2NaOH+H2↑ D.Na2O2+2HCl=2NaCl+H2O2
【答案】B
【解析】A项,Na2O+H2O=2NaOH属于化合反应,但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B项,反应H2+Cl22HCl,H、Cl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符合题意;C项,2Na+2H2O=2NaOH+H2↑虽然含有变价元素,但不属于化合反应,而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D项,Na2O2+2HCl=2NaCl+H2O2属于复分解反应,且不含有变价元素,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
5.(2023·河北唐山市遵化市期中)适度饮水有益于健康,但过量饮水会使体内电解质浓度过低,导致生理紊乱而引起“水中毒”。下列属于人体内常见的电解质的是
A.CO2 B.NaCl C.O2 D.乙醇
【答案】B
【解析】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为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A项,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所以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导电,但电离出离子的物质是碳酸不是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是非电解质,不符合题意;B项,NaCl在水溶液里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导致溶液导电,所以NaCl是电解质,符合题意;C项,O2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不符合题意;D项,乙醇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是非电解质,不符合题意。
6.(自编)下列关于过氧化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为白色固体 B.能与CO2反应
C.能与H2O反应 D.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
【答案】A
【解析】A项,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错误;B项,过氧化钠能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正确;C项,过氧化钠能与H2O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正确;D项,Na2O2中含有2个Na+和1个O22-,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正确。
7.(自编)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H2SO4 =H++SO42- B.KClO3=K++Cl-+3O2-
C.NaClO=Na++ClO- D.NaHCO3=Na++H++CO32-
【答案】C
【解析】A项,H2SO4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错误;B项,电离方程式为KClO3=K++ClO3-,错误;C项,NaClO为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为NaClO=Na++ClO-,正确;D项,碳酸氢钠是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但碳酸氢根离子是弱酸的酸式根离子不拆,其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错误。
8.(2023·河北唐山市遵化市期中)在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中,Na2O2是
A.氧化剂 B.还原剂
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答案】C
【解析】该反应中,Na2O2中-1价氧元素,部分升高到0价,转化为O2,部分化合价降低到-2价,转化为Na2CO3,故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故答案选C项。
9.(2022·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期中)近来网络上流传“小苏打能饿死癌细胞”。下列关于小苏打的叙述准确的是
A.化学式为Na2CO3 B.受热不分解
C.属于盐 D.与盐酸不反应
【答案】C
【解析】A项,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HCO3,错误;B项,NaHCO3受热易分解,错误;C项,NaHCO3是碳酸氢盐,即属于盐类,正确;D项,NaHCO3是碳酸氢盐,故能和强酸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错误。
10.(2023·河北唐山市期中)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由于此饮料中含有Fe2+,在空气中易转变为Fe3+。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A.还原性 B.氧化性 C.碱性 D.酸性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此饮料中含有Fe2+,在空气中易转变为Fe3+。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则说维生素C可防止Fe2+被氧化为Fe3+,从而证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A项符合题意。
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1.(2023·河北张家口市期末改编)下列工业生产过程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由Cl2制备HCl B.由NaCl制备Na2CO3
C.由Na制备Na2O2 D.由Cl2制备漂白粉
【答案】B
【解析】A项,由Cl2制备HCl,所涉及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B项,由NaCl制备Na2CO3,可通过候氏制碱法完成,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符合题意;C项,由Na制备Na2O2,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D项,由Cl2制备漂白粉,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不符合题意。
12.(2022·江苏省徐州市第七中学期中)液氨作为汽车未来的新能源,反应为:4NH3+3O2=2N2+6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3是氧化剂 B.NH3的氢元素被氧化
C.O2发生还原反应 D.O2中氧原子失去电子
【答案】C
【解析】A项,反应中NH3中N元素由-3升到0价,化合价升高,为还原剂,错误;B项,NH3的氢元素化合价没有改变,没有被氧化,错误;C项,O2中O元素由0降到-2价,做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正确;D项,O2中氧原子得到电子,错误。
13.(2023·江苏学业水平合格考)在含有大量Ag+、H+、NO3-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Cl- B.K+ C.OH- D.CO32-
【答案】B
【解析】A项,Cl-不能和Ag+大量共存,错误;B项,K+可以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正确;C项,OH-不能和H+、Ag+大量共存,错误;D项,CO32-不能和H+、Ag+大量共存,错误。
14.(2023·北京丰台区期中改编)下列化合物中,不能通过两种单质间化合直接制取的是
A.FeCl3 B.CuCl2 C.Na2S D.FeCl2
【答案】D
【解析】A项,Fe和氯气点燃时直接化合生成FeCl3,正确;B项,Cu与氯气常温下能直接化合生成CuCl2,正确;C项,Na与S在加热时能直接化合生成Na2S,正确;D项,Fe和氯气点燃时直接化合生成FeCl3,不能直接由单质间化合制取FeCl2,错误。
15.(2022·山西省大同市期中)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
B.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C.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速率:Na2CO3>NaHCO3
D.Na2CO3不能转化成NaHCO3,而NaHCO3能转化为Na2CO3
【答案】B
【解析】A项,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错误;B项,热稳定性:Na2CO3>NaHCO3,正确;C项,CO32-与H+反应先生成HCO3-,HCO3-与H+反应生成CO2,所以相同条件下NaHCO3比Na2CO3反应放出气体快,错误;D项,Na2CO3能够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者能够相互转化,错误。
16.(自编)下列指定条件下的物质转化能够实现的是
A.HClOCl2 B.Na2O2NaOH
C.NaHCO3NaOH D.NaHCO3CO2
【答案】B
【解析】A项,HClO光照条件下分解生成HCl和O2,不会生成氯气,错误;B项,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正确;C项,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不能生成氢氧化钠,错误;D项,NaHCO3与NaOH两者反应生成Na2CO3和H2O,错误。
17.(2023·江苏如皋市质量调研一)向盐酸中加入少量NaHCO3粉末,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H+ B.Na+ C.Cl- D.CO32-
【答案】D
【解析】A项,向盐酸中加入少量NaHCO3粉末,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盐酸可能有大量剩余,则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H+,错误;B项,向盐酸中加入少量NaHCO3粉末,充分反应后,溶液中引入了Na+,则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错误;C项,向盐酸中加入少量NaHCO3粉末,充分反应后,Cl-不参与反应,则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Cl-,错误;D项,向盐酸中加入少量NaHCO3粉末,充分反应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CO2↑+H2O,反应中无CO32-生成,则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CO32-,正确。
18.(自编)下列反应所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钙与盐酸制CO2:CO32-+2H+=CO2↑+H2O
B.氯气与NaOH制84消毒液:Cl2+OH-=H++Cl-+ClO-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
D.过氧化钠与水制氧气:2Na2O2+2H2O=4Na++4OH-+O2↑
【答案】D
【解析】A项,CaCO3在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错误;B项,氯气通入NaOH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错误;C项,反应Cu+Ag+=Cu2++Ag的电荷不守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Cu+2Ag+=Cu2++2Ag,错误;D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4OH-+O2↑,正确。
19.(自编)下列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A项,钠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钠失电子、氯气得电子,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表示为,错误;B项,B项,该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转移的电子数为e-,则该方程式电子转移表示方法为,错误;;C项,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表示为,错误;D项,钠中Na元素化合价由0升高为0、水中H元素化合价由+1降低为0,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表示为,正确。
20.(2022年河南省信阳市期中)数字化实验将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相连,可利用信息技术对化学实验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某学习小组利用数字化实验对光照过程中新制饱和氯水的变化进行检测,下列图像错误的是
A B C D
氯水的pH随时间的变化 溶液中氯离子浓度 随时间的变化 氯水的电导率 随时间的变化 液面上方氧气 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A项,氯水中存在HClO,HClO不稳定易分解:2HClO2HCl+O2↑,随着HClO的分解,最终会变为盐酸,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pH不断减小,正确;B项,随着HClO的分解,溶液中将有更多Cl2与水反应,氯离子浓度不断增大,正确;C项,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电导率不断增大,最终会变为盐酸,电导率不变,错误;D项,2HClO2HC+O2↑反应生成氧气,氧气体积分数不断增大,最终保持不变,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三、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1.(10分)(2023·河北沧州市期中改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回答下列问题:
(1)《本草经集注》记载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以火烧之,紫烟起,及真硝石也”,该方法是利用焰色试验来辨别真假硝石,该方法属于_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其中“取碱浣衣”涉及的K2CO3是电解质,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灰吟》中“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则是将石灰石在高温下煅烧。该过程涉及化学反应的类型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反应。
(4)《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中“曾青”是指硫酸铜溶液,硫酸铜属于酸、碱、盐中的___________,“曾青涂铁,铁赤如铜”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物理 (2)K2CO3=2K++CO32- (3)分解 (4)盐 Fe+Cu2+=Fe2++Cu(每空2分)
【解析】(1)焰色试验是物理变化;(2)K2CO3是强电解质,其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出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K2CO3=2K++CO32-;(3)“烈火焚烧若等闲”是煅烧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4)硫酸铜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硫酸铜与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其离子方程式为Fe+Cu2+=Fe2++Cu。
22.(10分)(2023·北京丰台区期中)以不同类别物质间转化为线索,认识钠及其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转化Ⅰ的产物Na2O属于_______(填“酸”或“碱”)性氧化物。
(2)若改变转化Ⅰ的反应条件,可得到钠的另一种氧化物Na2O2,写出其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为探究转化Ⅱ,将钠投入足量水中,记录了如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①有碱生成 ②溶液变红 ③钠四处游动 ④钠浮在水面上 ⑤有气体产生 ⑥钠的密度比水小 ⑦钠熔成光亮的小球 ⑧反应放热,钠熔点低。
补齐下表(从①~⑧中选择,填序号):
实验现象 _______ ④ ③ ②
实验结论 ⑧ _______ ⑤ _______
写出转化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两个对照实验,对比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的差异。
通过实验,该同学得出结论,热稳定性:Na2CO3>NaHCO3。该同学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碱(1分) (2)2Na2O2+2CO2=2Na2CO3+O2(2分) (3)⑦(1分) ⑥(1分) ①(1分) 2Na+2H2O=2Na++2OH-+H2↑(2分) (4)甲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分)
【解析】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钠和氧气常温下生成氧化钠,氧化钠和水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1)Na2O能和酸生成盐和水,为碱性氧化物;(2)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氧气,2Na2O2+2CO2=2Na2CO3+O2;(3)将钠投入足量水中,④钠浮在水面上,说明⑥钠的密度比水小;⑦钠熔成光亮的小球,说明⑧反应放热,钠熔点低;反应后②溶液变红,说明①有碱生成;故填⑦、⑥、①;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2Na+2H2O=2Na++2OH-+H2↑;(4)甲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酸氢钠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23.(15分)(2023·北京丰台区期中)甲同学在研究氯气的溶解性时,将黄绿色的氯水密闭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氯水的颜色变浅了。
【提出猜想】
(1)甲同学猜测是氯气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物质。画出了如下微观示意图。请在下图中画出产物2的微观示意图。
【实验验证】
甲同学依据猜想,进行了如下3个实验,请将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向氯水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_______________ 氯水中存在Cl-
实验2 向氯水中加入打磨过的镁条 镁条表面明显有气泡产生 氯水中存在_______
实验3 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颜色很快褪去,最终混合液呈很浅的黄色 氯水中存在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2)实验1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中的实验结论是氯水中存在________________。
提出新问题】
(4)实验3中溶液颜色褪去的原因是什么?甲同学分析氯水的成分,认为不可能是氯水中的HCl或H2O导致的,判断可能是_______导致的,或氯气与水反应的另一产物导致。
【设计实验】
(5)甲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并实施实验。(气体发生装置及尾气处理装置略)。观察到B中的有色布条不褪色,而C中的有色布条褪色。
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分析】
(6)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产物_______具有漂白性。
【实验反思】
(7)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上述实验中,过量的氯气应该用NaOH溶液处理,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分) (2)生成白色沉淀(2分) (3)氢离子(2分) (4)氯气(2分) (5)使物质褪色的不是氯气而是氯气和水生成的次氯酸(2分) (6)①Cl2+H2O=HCl+HClO ②次氯酸(2分) (7)Cl2+2OH-=Cl-+ClO-+H2O(2分)
【解析】氯气和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溶液中存在氯离子、次氯酸根离子、氢离子、水分子、氯气分子、次氯酸分子。
(1)根据原子守恒,图示中氯气和水生成了次氯酸,可知产物2为HCl,图示为;(2)氯离子和银离子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3)氢离子和活泼金属镁生成氢气,故说明氯水中存在氢离子;(4)氯气和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溶液中存在氯气分子、次氯酸分子;实验3中溶液颜色褪去可能是氯气导致的,或氯气与水反应的另一产物次氯酸导致;(5)干燥后的氯气不能使干燥有色布条褪色、能使湿润有色布条褪色,说明能使物质褪色的不是氯气而是氯气和水生成的次氯酸;(6)氯气和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Cl2+H2O=HCl+HClO;次氯酸具有漂白性;(7)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水,Cl2+2OH-=Cl-+ClO-+H2O。
24.(15分)(2023·河北张家口市期末改编)某学习小组制备Cl2并用Cl2与Fe粉制备FeCl3。
已知:FeCl3易升华,遇水剧烈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良好后,加入试剂。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_______(填“A处”或“D处”)的酒精灯;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个数之比为_________。
(2)B中所盛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F中所盛试剂均为_______________(填名称),F中所盛试剂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连接D、E的导管为粗导管,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判断该小组同学设计的上述制备装置是否合理,并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处(1分) 4H++2Cl-+MnO2Cl2↑+MnCl2+2H2O(2分) 1∶2(2分) (2)除去Cl2中的HCl(2分) (3)浓硫酸(2分) 防止G中水蒸气进入E中(2分) (4)防止氯化铁凝华,堵塞导管(2分) (5)不合理,缺少尾气处理装置(2分)
【解析】利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制备氯气,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氯化氢,再通过浓硫酸干燥,纯净干燥的氯气与铁粉在高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氯化铁,利用锥形瓶E收集,F瓶浓硫酸干燥,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利用氢氧化钠吸收未反应的氯气。
(1)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MnO2与浓盐酸混合加热反应制取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Cl(浓)+MnO2Cl2↑+MnCl2+2H2O;其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B中所盛试剂为饱和食盐水,其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3)C、F中所盛试剂均为浓硫酸,F中所盛试剂作用分别为防止G中水蒸气进入E中;(4)连接D、E的导管为粗导管,目的为防止氯化铁凝华,堵塞导管;(5)氯气有毒,应用一盛有NaOH溶液的装置吸收。无锡市匡园双语学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化学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3·北京丰台区期中)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物质与其用途不符合的是
A B C D
物质 NaCl Na2CO3 Na2O2 NaClO
用途 做调味品 做膨松剂 做供氧剂 做消毒剂
A.A B.B C.C D.D
2.(2023·江苏淮安市淮安区期中)“生石灰中和法”可以用来处理冶炼酸性生产废水。生石灰(CaO)属于
A.碱 B.酸性氧化物 C.盐 D.碱性氧化物
3.(2023·河北张家口市期末)诗句中蕴含了化学知识,下列关于“江雾霏霏作雪天”中“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00 nm以上 B.属于胶体
C.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D.属于混合物
4.(自编)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Na2O+H2O=2NaOH B.H2+Cl22HCl
C.2Na+2H2O=2NaOH+H2↑ D.Na2O2+2HCl=2NaCl+H2O2
5.(2023·河北唐山市遵化市期中)适度饮水有益于健康,但过量饮水会使体内电解质浓度过低,导致生理紊乱而引起“水中毒”。下列属于人体内常见的电解质的是
A.CO2 B.NaCl C.O2 D.乙醇
6.(自编)下列关于过氧化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为白色固体 B.能与CO2反应
C.能与H2O反应 D.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
7.(自编)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H2SO4 =H++SO42- B.KClO3=K++Cl-+3O2-
C.NaClO=Na++ClO- D.NaHCO3=Na++H++CO32-
8.(2023·河北唐山市遵化市期中)在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中,Na2O2是
A.氧化剂 B.还原剂
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9.(2022·吉林省汪清县第六中学期中)近来网络上流传“小苏打能饿死癌细胞”。下列关于小苏打的叙述准确的是
A.化学式为Na2CO3 B.受热不分解
C.属于盐 D.与盐酸不反应
10.(2023·河北唐山市期中)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由于此饮料中含有Fe2+,在空气中易转变为Fe3+。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A.还原性 B.氧化性 C.碱性 D.酸性
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1.(2023·河北张家口市期末改编)下列工业生产过程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由Cl2制备HCl B.由NaCl制备Na2CO3
C.由Na制备Na2O2 D.由Cl2制备漂白粉
12.(2022·江苏省徐州市第七中学期中)液氨作为汽车未来的新能源,反应为:4NH3+3O2=2N2+6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3是氧化剂 B.NH3的氢元素被氧化
C.O2发生还原反应 D.O2中氧原子失去电子
13.(2023·江苏学业水平合格考)在含有大量Ag+、H+、NO3-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Cl- B.K+ C.OH- D.CO32-
14.(2023·北京丰台区期中改编)下列化合物中,不能通过两种单质间化合直接制取的是
A.FeCl3 B.CuCl2 C.Na2S D.FeCl2
15.(2022·山西省大同市期中)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
B.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C.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速率:Na2CO3>NaHCO3
D.Na2CO3不能转化成NaHCO3,而NaHCO3能转化为Na2CO3
16.(自编)下列指定条件下的物质转化能够实现的是
A.HClOCl2 B.Na2O2NaOH
C.NaHCO3NaOH D.NaHCO3CO2
17.(2023·江苏如皋市质量调研一)向盐酸中加入少量NaHCO3粉末,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不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H+ B.Na+ C.Cl- D.CO32-
18.(自编)下列反应所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钙与盐酸制CO2:CO32-+2H+=CO2↑+H2O
B.氯气与NaOH制84消毒液:Cl2+OH-=H++Cl-+ClO-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
D.过氧化钠与水制氧气:2Na2O2+2H2O=4Na++4OH-+O2↑
19.(自编)下列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正确的是
A.
B.
C.
D.
20.(2022年河南省信阳市期中)数字化实验将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相连,可利用信息技术对化学实验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某学习小组利用数字化实验对光照过程中新制饱和氯水的变化进行检测,下列图像错误的是
A B C D
氯水的pH随时间的变化 溶液中氯离子浓度 随时间的变化 氯水的电导率 随时间的变化 液面上方氧气 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
A.A B.B C.C D.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三、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1.(10分)(2023·河北沧州市期中改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回答下列问题:
(1)《本草经集注》记载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以火烧之,紫烟起,及真硝石也”,该方法是利用焰色试验来辨别真假硝石,该方法属于_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其中“取碱浣衣”涉及的K2CO3是电解质,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灰吟》中“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则是将石灰石在高温下煅烧。该过程涉及化学反应的类型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反应。
(4)《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中“曾青”是指硫酸铜溶液,硫酸铜属于酸、碱、盐中的___________,“曾青涂铁,铁赤如铜”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0分)(2023·北京丰台区期中)以不同类别物质间转化为线索,认识钠及其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转化Ⅰ的产物Na2O属于_______(填“酸”或“碱”)性氧化物。
(2)若改变转化Ⅰ的反应条件,可得到钠的另一种氧化物Na2O2,写出其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为探究转化Ⅱ,将钠投入足量水中,记录了如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①有碱生成 ②溶液变红 ③钠四处游动 ④钠浮在水面上 ⑤有气体产生 ⑥钠的密度比水小 ⑦钠熔成光亮的小球 ⑧反应放热,钠熔点低。
补齐下表(从①~⑧中选择,填序号):
实验现象 _______ ④ ③ ②
实验结论 ⑧ _______ ⑤ _______
写出转化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两个对照实验,对比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的差异。
通过实验,该同学得出结论,热稳定性:Na2CO3>NaHCO3。该同学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5分)(2023·北京丰台区期中)甲同学在研究氯气的溶解性时,将黄绿色的氯水密闭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氯水的颜色变浅了。
【提出猜想】
(1)甲同学猜测是氯气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物质。画出了如下微观示意图。请在下图中画出产物2的微观示意图。
【实验验证】
甲同学依据猜想,进行了如下3个实验,请将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向氯水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_______________ 氯水中存在Cl-
实验2 向氯水中加入打磨过的镁条 镁条表面明显有气泡产生 氯水中存在_______
实验3 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颜色很快褪去,最终混合液呈很浅的黄色 氯水中存在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2)实验1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2中的实验结论是氯水中存在________________。
提出新问题】
(4)实验3中溶液颜色褪去的原因是什么?甲同学分析氯水的成分,认为不可能是氯水中的HCl或H2O导致的,判断可能是_______导致的,或氯气与水反应的另一产物导致。
【设计实验】
(5)甲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并实施实验。(气体发生装置及尾气处理装置略)。观察到B中的有色布条不褪色,而C中的有色布条褪色。
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分析】
(6)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产物_______具有漂白性。
【实验反思】
(7)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上述实验中,过量的氯气应该用NaOH溶液处理,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5分)(2023·河北张家口市期末改编)某学习小组制备Cl2并用Cl2与Fe粉制备FeCl3。
已知:FeCl3易升华,遇水剧烈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良好后,加入试剂。实验开始时,应先点燃_______(填“A处”或“D处”)的酒精灯;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个数之比为_________。
(2)B中所盛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F中所盛试剂均为_______________(填名称),F中所盛试剂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连接D、E的导管为粗导管,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判断该小组同学设计的上述制备装置是否合理,并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