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0-3 远离有毒物质 学案+教案+课件(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0-3 远离有毒物质 学案+教案+课件(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5-03-22 10:48:31

文档简介

第十单元 化学与健康
第三节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学习目标
1.知道人体内主要的元素组成,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了解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知道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
3.认识到只有均衡膳食,才能更好地维持人体的元素平衡。
教材预览
仔细的将教材阅读一遍,完成下面的简单填空:
1.蛋白质受热或遇到 、 、 等化学物质时,结构被破坏,失去生命活性。
2. 食物中最易生长的是霉菌,其中毒性最大的是 。
3.香烟中最为有害的物质是 、 、 、重金属盐。
4.远离毒品的最好办法是 。
自主探究
探究蛋白质的性质
认真观察蛋白质性质的实验现象,结合课本内容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鸡蛋清中滴加醋酸铅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醋酸铅能使蛋白质变性
向鸡蛋清中滴人几滴CuSO4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硫酸铜能使蛋白质变性
向鸡蛋清中滴加浓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
浓硝酸能使蛋白质变性
向鸡蛋清中滴入儿滴甲醛
产生白色沉淀
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
加热鸡蛋清
产生白色沉淀
加热能使蛋白质变性
用玻璃捧蘸取少量凝结了的鸡蛋清,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蛋白质灼烧后能发出
的特殊气昧
[结论]:人体中具有生命活性的物质是 , 或遇到 、 、 等化学物质时,结构会被破坏,生理活性消失
二、思考并交流以下问题:
1.医生为什么可以用5%的酒精来杀菌、消毒?
2.人如果重金属中毒后,为什么可以用鸡蛋清或牛奶来解毒?
归纳整理
试着归纳整理本节的知识网络:
当堂达标
1.香烟烟气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其中之一是( )
A.一氧化碳 B.甲醛 C.黄曲霉素 D.亚硝酸钠
2.食品安全与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做法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
A.用甲醛溶液浸泡水产品延长保存期
B.在酱油中加入铁强化剂以补充铁元素
C.用着色剂将过期馒头加工成“染色馒头”
D.将瘦肉精添加于饲料中增加动物的瘦肉量
3.被霉菌污染的粮食会产生黄曲霉素(C17H12O6),人类的特殊基因在黄曲霉素作用下会发生突变,继而诱发癌症。
(1)黄曲霉素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它由 种元素组成,各元素的质量比是 。
(2)由于化学物质使用不当,给人印象不佳的化学名词越来越多:苏丹红、三聚氰胺、……。下列做法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填序号)。
A.用甲醛浸泡海鲜产品
B.用霉变花生压榨食用油
C.用小苏打做糕点的疏松剂
D.用工业盐亚硝酸钠腌渍鱼肉
4.豆浆的营养价值很高,是人们喜爱的饮品之一。豆浆中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磷脂、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和铁、钙等物质,其中钙的含量比其他乳类还要丰富。
(1)豆浆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 ;
(2)如图所示,豆浆机即需即制的优点给生活带来很大方便,豆浆制作完成,还可用随机附件—滤网去除豆浆中的渣滓,使口感更好,该设计利用的操作原理是 。
(3)黄豆中含有的皂角素能引起人们恶心、呕吐和消化不良,因此,喝不熟的豆浆对人体有害,但豆浆经烧熟煮透后,其中的有害物质即被破坏,这个过程发生的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4)小明同学通过化学课知道,人们误食重金属盐(如:硫酸铜、氯化钡等)可通过喝大量豆浆的方法解毒,你认为下列 饮品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填序号)①牛奶②果汁③蛋清④矿泉水⑤食盐水
5.近日,有关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其实,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 改善食品口味、延长食品保存期甚至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天然或化学合成物质,但如果被过度使用,则会危害人的健康。为了食品安全,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严格控制。
(1)食盐也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其中的Na+既可增加食物的咸味,又是人体必需的无机盐。但卫生机构建议,人体每天钠元素的摄人量不宜超过2.3克。如果人体所需的钠元素全部来自食盐,那么,一个人每天食盐的摄人量不宜超过 克。
(2)碳酸饮料中的咖啡因有提神作用,但摄入量不宜过多。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青少年每天咖啡因的摄人量不能超过8 5毫克。某种体积2 5 0毫升的罐装饮料,含咖啡因的质量分数为0.02%。若某同学一天喝了2罐这种饮料,则他摄人的咖啡因有 毫克。(该饮料密度约为1 g/m1)
参考答案:
教材预览
1.浓硝酸 重金属盐 甲醛
2.黄曲霉毒素
3.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
4.一开始不要去碰这些东西
自主探究
一、
烧焦羽毛气味
蛋白质 受热 浓硝酸 重金属盐 甲醛
二、
1.答案:细菌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75%酒精溶液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因而医疗上用75%的酒精来杀菌、消毒。
2.答案:因为鸡蛋清或牛奶富含蛋白质可与重金属盐发生反应,以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
当堂达标
1.A 2.B 3.(1)有机物 三 17:1:8 (2)C
4.(1)植物蛋白、磷脂、维生素B1、维生素B2;(2)过滤;(3)化学(4)①③
5.(1)5.85;(2)100
【解析】(1)2.3÷=5.85(g);(2)250×1×0.02%×2=0.1(g)=100(mg)

第十单元 化学与健康
第三节 远离有毒物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某些无机盐、变质食品、烟草、毒品等对人体的危害。
2.学会通过实验探究蛋白质的变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调查研究,查阅资料,了解我们生活中有害物质的成因、危害及预防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蛋白质的变性,了解其变性机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爱健康,珍惜生命,远离霉变食品、香烟和毒品。
教学重点
1.了解我们生活中有害物质的成因、危害和预防方法并远离这些有害物质。
2.有关香烟、毒品等当代社会热点话题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焦点,因此应广泛摄取知识,丰富自己,拓宽知识面。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蛋白质的变性。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2011年7月,上海浦东康花新村3岁的依林发了高烧,医生建议做全套检查,其中包括血铅项目。她被检测出血铅浓度超过了300ug/L,是康花新村发现的第一个血铅超标儿童。按照现行标准,血铅的正常范围应在0-100ug/L之间,100-199微克/L为铅中毒,200-249微克/L为轻度中毒,250-449微克/为中度中毒,超过450ug/L即为重度中毒。从8月起,该村竟然有26名孩子有不同程度的铅中毒。
近几年我们知道的中毒事件,逐年增多,如何远离它们,保护我们的健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了课题。由此引入新课。
任务一[实验探究]——蛋白质的性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鸡蛋清中滴加醋酸铅溶液
鸡蛋清凝结
醋酸铅能使蛋白质变性
向鸡蛋清中滴人几滴CuSO4溶液
鸡蛋清凝结
硫酸铜能使蛋白质变性
向鸡蛋清中滴加浓硝酸
鸡蛋清凝结变黄
浓硝酸能使蛋白质变性
向鸡蛋清中滴入儿滴甲醛
鸡蛋清凝结
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
加热鸡蛋清
鸡蛋清凝结
加热能使蛋白质变性
用玻璃捧蘸取少量凝结了的鸡蛋清,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蛋白质灼烧后能发出一种特殊气昧
[结论]:人体中具有生命活性的物质是 ,遇到 、 、 等化学物质时,结构会被破坏,生理活性消失。
任务二在掌握了蛋白质性质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入思考并交流以下问题,老师根据情况适时点拨。
1.医生为什么可以用5%的酒精来杀菌、消毒?
2.人如果重金属中毒后,为什么可以用鸡蛋清或牛奶来解毒?
3.我们如何远离有毒物质?
教学小结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节知识要点,并形成完整地知识系统。
教学反思
课件13张PPT。远离有毒物质植物奶油央视《经济半小时》的报道——植物奶油在中国普遍使用,或酿食物史上最大灾难。专家告诉我们,洋快餐、各类西式蛋糕、饼干、咖啡、巧克力、冰激淋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们都含有同一种物质,叫做氢化油,也被叫做“植物奶油”、“植物黄油”、“植脂末”。反式脂肪酸除了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外,还会干扰必要脂肪酸的代谢,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神经系统健康,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并导致妇女不孕。报道播出之后,很多网帖都开始追讨氢化油的危害,提倡大家改成食用动物油脂的食物。实验探究实验药品:
鸡蛋清、硫酸铜溶液、硝酸汞溶液、 浓硝酸溶液、酒精溶液、
实验仪器:试管、玻璃棒、酒精灯、试管夹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鸡蛋清凝固鸡蛋清凝固鸡蛋清凝固鸡蛋清凝固鸡蛋清凝固变为黄色
实验结论:蛋白质在遇到重金属盐这类化学物质时,结构被破坏,性质发生改变,生理活性随之消失。所以会使人中毒。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原因可分为物理和化学因素两类。
物理因素:加热、加压、脱水、搅拌、振荡、紫外线照射、超声波的作用等;
化学因素:强酸、强碱、尿素、重金属盐、 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等。 不吸烟者与吸烟者的肺:烟在燃烧,肺也在燃烧在法国曾举办了一次世界抽烟比赛。有一名男子在6小时43分内连续抽掉126根香烟而笑傲江湖。可当他走到领奖台时,却猝然倒下,长辞人间!你知道他死亡的原因吗?吸烟有害健康青少年吸毒情况调查:?现实中,青少年吸毒已成为一个触目惊心的严重问题。来自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的数字表明,我国最近几年青少年吸毒的比例始终在吸毒人口中占80%左右。截至去年底,我国公安机关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为90万,其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了77%,据不完全统计,16岁以下的少年吸毒人数比去年又有所增加,初次吸毒者中甚至已经出现了六七岁的儿童。 珍惜健康, 关爱生命作业:
请同学本周回家充当一次义务宣传员,向你的家长和亲人宣传本节课你的收获,让他们也远离有毒物质,珍惜健康,关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