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胜学校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模拟(11月)
语文参考答案(A卷)
1.BB“科技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势”于文无据,原文材料二第五段为“科技创新是中华民
族的传统”,而没有“科技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势”的内容。
2.AA.“因而遮蔽了人类文明的真相”曲解文意,由原文材料二最后一段“这些结论将帮助
当代人更好地了解被西方文明中心论遮蔽的中华文明的光辉真相可知,“遮蔽的”应该是“中
华文明的光辉真相”,而不是“人类文明的真相”。
3.D
材料一的论题:以文化自信自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文化长卷。作者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即
两个观点:一是在坚守传统中自信,二是在自强中推进发展。
A.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了继续传递学习曾经文学圣人的深厚学说知识,为了开创今后时代太
平昌盛的基础。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B这句话的意思是:东西南北乃至全世界的心理,都有它的一致性和共同性。强调各种文化
之间的交融与互鉴。
C这句话的意思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经历过千百年的演变推进,达到顶峰的的时候是在宋
朝。后来逐渐衰弱,但是最终一定会再次振兴。强调对文化复兴的信心。
D这句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联”体现了在坚守传统中自信,“在
继承中超越,在超越中创新,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华”体现了在自强中推进发展,
符合材料一的观点。
4.①“天人合一”彰显了中国古代哲学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体现了中国立场、中
国经验、中国路径。②具有普适性和现代意义,融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各个方
面,正在促进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①梳理中华创世神话谱系,建构中国特色的人类文明起源叙事。②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
新材料,深度解读中华文明诞生的意义和价值。③展开中西文明的平等对话。④推动人类命
运共同体的建构。
6.BB.“使用了想象和联想的手法”理解错误,本段作者写的是回想自己和孩子看小鸟的
事,并没有联想和想象的内容。
7.AA.“因粗心大意而听错了歌词的懊悔之情”分析错误,父亲是为歌词内容是“长亭外”
不是“长城外”,他感到歌词不是他想表达的思乡之情而可惜,并没有因粗心大意而听错了歌
词的懊悔之情。
8.作者虽然明白自己心中那只“小小的燕子”不是真正的燕子,但那“小小的燕子”已和外婆
的歌声、自己育儿过程中的柔情、孩子成长中的可爱紧密相连,让她不舍,这表达了作者对
生活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思念。
9.①标题统领全文,本文围绕“燕子”来行文,条理清晰,内容集中。
②“燕子”是作者情感的载体,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突出了主题,使文章中心十分明确。
10.BEF句意:还说“你应当再寻求古代有思想的圣君作为老师,像我这样,就不值得学习
了。”
“曰”后边是说话具体内容,所以从“曰”后边断开:
“汝当更求古之哲王以为师中“汝”是主语,“求”是谓语;“古之哲王”是宾语,以为师”是补
语,句子结构完整,所以从“师的后边断开:
“不足法也的主语是“汝”;“如吾”做句子的状语,可以单独断开,从“吾”的后边断开。
11.B
A.正确。轮流:再。句意: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住宿。/请你不要
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
B两个“昃都是指太阳偏西的时候,意思相同。“昃食宵衣”,旧时称颂帝王勤于政事的套话,
太阳偏西时才吃饭,天未亮就穿衣。
C正确,都是“符合”。句意:难道能每一事均切中要领?/木头直的合乎墨绳。
D.正确,都是“罗致、招致”。句意:犬马鹰鹘无论多远也要罗致来。/来招致天下有才能的
人。
12.C
C.“对阿谀奉承,不让自己满意的人,都要求上奏朝廷”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
“因敕百司:‘自今诏敕行下有未便者,皆应执奏,毋得阿从,不尽己意。”可知,唐太宗是
说今后诏书下达,有不当之处,都应该持章表上奏(君主),不能够阿附曲从,不充分发表
自己的意见。选项曲解文意。
13.(1)谁还敢不尽心竭力而各司职守,何必担忧天下不安定呢!
(2)游幸四方,使各地供给烦劳。这些都是我的大过失,千万不要认为正确而效法。
14.①选拔天下贤能之士,分别充任文武百官,让他们考虑天下大事,汇总到宰相处,宰相
深思熟虑,然后上奏到唐太宗自己那里。
②对于官员有功则行赏,有罪即处罚,让官员各司职守。
③敕令百官诏书下达后,若有不当之处,要持章表上奏(君主),不要阿附曲从,不充分发景胜学校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中模拟(11月)
语文试题(A卷)
2023.1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文化自信自强,包含坚定文化自信和推进文化自强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范畴。文化自信涉及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文化自强则需要通过发挥文化
建设铸魂、塑形、启智、润心、赋能等独特功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实现文化价值固基、文化体系完善,文化动力强盛的目标,一方面,需要我们提
振民族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注重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
汲取能量、延续文脉,持续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另一方面,需要树
立文化自觉意识,提升文化自信自强理念,使文化建设成果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
需求相适应,同国家社会建设趋向相协调。
我们要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
神,开启当代中国文化精神的寻根、承续与拓展旅程,从研究阐发、教育普及、
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新成果;要将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置于世界文明发展视域中全面审思检视,
从观念、制度、行为、物质和精神等层面,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
性推进,尤其要深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与方法论原则,增强历史主动
精神和实践创造精神,立足中华文化立场,将文化自信自强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事业的各个方面,谱写波澜壮阔的中国式现代化文化长卷。
材料二:
中华创世神话学术高地建设工程以学理上能贯通、学术上集大成为学术目标,
通过历时五年的辛勤工作,首次对中华创世神话进行了全面的学术梳理和探索研
究,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考古学研究早已证明人类文明起源并非一种模式,中华文明起源具有独特的
路径。对中华创世神话的分析既是建立中国特色的人类文明起源叙事,从而完善
人类文明起源叙事的尝试,也是与以古希腊罗马神话为代表的西方文明起源叙事
进行平等对话。
中华创世神话不仅涵盖了人类文明起源的一切要素,更表现出不同于西方的
中华路径,是独特的人类文明起源叙事,研究表明,中华创世神话是以神话叙事
方式建构的文明起源过程,内容涉及人类文明起源的诸方面,如自然和人类的起
源,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道德文明的起源,民族与国家的起源等,作为独特的
文明起源叙事,中华创世神话不仅诠释了中华民族独有的价值观与民族精神,还
表现了为中华文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驱动力的趋向于坚守传统基础上创新的渐
进性思维。
对中华创世神话谱系的植理,不仅是对人类文明起源进行的系统性建构,也
揭示出中华创世神话内容的演进反映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事实,是当代进行
中西文明对话的重要材料。研究表明,具有文明奠基意义的中华创世神话不仅对
自然和人类起源进行了解释,也追溯了早期社会关系的产生,并对国家的产生和
治理规则进行了建构,最终成为民族自我认同的核心文化符号,成为中华文明精
试卷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