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物质的量课堂同步练
一、单选题
1.下列对摩尔(mol)的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摩尔是一个单位而非物理量
B.摩尔既能用来计量纯净物,又能用来计量混合物
C.1mol任何气体所含气体的分子数目都相等
D.0.5mol氦约含有1.204×1024个电子
2.某学生使用托盘天平称取食盐时,不符合题意地把食盐放在右托盘,而把砝码放在左托盘,称得食盐得质量为15.5g(1g以下只能使用游码)。如果按符合题意的做法,食盐的质量应为( )
A.15.5g B.15.0g C.14.5g D.14.0g
3.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mol氯气与足量铁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
B.常温常压下,16g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中含有个氧原子
C.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D.标准状况下,11.2L氦气所含的原子数为个
4.用NaOH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称量时,应先在两盘上放等质量的纸,再将固体NaOH放在天平左盘上称量
B.将称量好的固体NaOH放入容量瓶中,加蒸馏水溶解
C.将烧杯中溶解固体NaOH所得溶液,冷却到室温后转移至容量瓶中
D.定容时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再吸出多余部分
5.下列各物质:①6.02×1023个CH4②2.5molH2S③1.5molNH3所含氢原子数目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①②③ D.③②①
6.摩尔是( )
A.国际单位制的一个基本物理量
B.表示物质质量的单位
C.计量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
D.表示6.02×1023个粒子的集体
7.在国际单位制中,以下物理量为基本物理量的是( )
A.物质的量 B.物质的量浓度
C.气体摩尔体积 D.摩尔质量
8.标况下,将11.2 L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配成1 L溶液,所得溶液的浓度是( )
A.2 mol·L-1 B.1.5 mol·L-1
C.1 mol·L-1 D.0.5 mol·L-1
9.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某物质,在室温下溶解度为 水,此时测得该物质饱和溶液的密度为ρg/cm3,则该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是( )
A. mol/L B. mol/L
C. mol/L D. mol/L
10.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12.4g白磷晶体中含有的P﹣P键数约是0.6NA;
②电解精炼铜时转移了NA个电子,阳极溶解32g铜;
③7.8g Na2S和Na2O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阴离子数大于0.1NA;
④2mol SO2和1mol O2混合在V2O5存在的条件下于密闭容器中加热反应后,容器内物质分子数大于2NA;
⑤2.9g 2CaSO4 H2O含有的结晶水分子数为0.02NA (2CaSO4 H2O式量为290);
⑥1molFeCl3与沸水反应生成胶体后,含有NA个Fe(OH)3胶粒;
⑦含0.1mol溶质Na2CO3的溶液中,所含阴离子总数大于0.1NA.
A.①②③④⑤⑦ 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③④⑤⑥⑦
11.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常温常压下,4.8g由O2和O3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氧原子总数为0.3NA
B.1molNa2O2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是:3NA
C.1mL1mol L-1的HCl溶液中所含H+的数目为0.3NA
D.标准状况下,3.36LCH4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等于0.6NA
1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18gH2O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LCO2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
C.1L1mol L﹣1K2SO4溶液中含有的钾离子数目为NA
D.1molH2在O2中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目为NA
13.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 g 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NA
B.标准状况下, 22.4 L氯气与足量铝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C.1 mol NaCl约含有6.02x1023个NaCl分子
D.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 MgCl2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一定为 NA
14.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含有的个数为
B.的溶液中含有的个数为
C.电解精炼铜时在阳极减少64g,转移电子的个数为
D.溶液中
15.1mol·L-1的NaOH溶液的含义是( )
A.1L水中含有1molNaOH
B.将40gNaOH溶于1L水中
C.1L此浓度的NaOH溶液中含有1molNa+
D.1L此浓度的NaOH溶液中含4gNaOH
16.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苯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数为4NA
B.60 g丙醇中含有的共价键总数为11NA
C.标准状况下,2.24LCHCl3含有的分子数为0.1NA
D.16 g甲烷与足量Cl2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氯甲烷的分子数为NA
17.8.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的是( )
A.将58.5g NaCl溶解于1L水中
B.将22.4L氯化氢气体溶于水配成1L溶液
C.将2L 5mol/L的浓盐酸与8L水混合
D.特10g NaOH溶解于水中配成250mL溶液
18.在标准状况下的a L HCl气体溶于1 000 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 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二、实验探究题
19.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某同学在实验室中配制100mLNaCl溶液。
①需称量NaCl固体的质量是 g。
②在配制溶液的过程中,需用到玻璃棒。玻璃棒在实验过程中的用途有 。
(2)下图表示NaCl在水中溶解过程的微观状态示意图。
①甲、乙、丙按发生的先后,正确的排列顺序为 。
②图中的微粒“ ”表示 (填微粒符号),判断依据是 。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NaCl固体不导电,是由于固体中不存在离子
b.NaCl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电离
c.NaCl溶液能导电,是由于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3)测定某NaCl溶液的浓度:取xmL待测NaCl溶液,逐滴滴入溶液,当恰好沉淀时,消耗溶液的体积是ymL。
①上述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待测液中 。
20.实验室需要 NaOH溶液450mL和 硫酸溶液 根据这两种溶液的配制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①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 (填字母) 。
②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③下列有关容量瓶使用说法错误的是
a.容量瓶使用前一定要检查是否漏液,其操作为装水盖上瓶塞 倒立观察是否漏液 正立 玻璃塞旋转 再倒立观察是否漏液
b.不能作为反应容器或长期贮存溶液的容器,但是可以配制任意体积的溶液
c.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不能加入过冷或过热的液体
d.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2)在配制NaOH溶液时:
①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的质量为 g;
②若NaOH溶液在转移至容量瓶时,洒落了少许,则所得溶液浓度 填“ ”、“ ”或“ ”
(3)在配制硫酸溶液时:
①所需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 的浓硫酸的体积为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②配制过程中需先在烧杯中将浓硫酸进行稀释,稀释时操作方法是 。
21.实验室用浓硫酸配制1.0mol/L硫酸溶液480mL,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仪器中配制溶液肯定不需要的是 (填字母),配制上述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2)容量瓶上标有以下5项中的 (填序号)
①压强
②温度 ③容量 ④浓度 ⑤刻度线
(3)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大的是 .
①未等稀释后的H2SO4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
②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③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④使用容量瓶前用蒸馏水洗涤且没干燥
(4)计算实验室配制上述溶液需用量筒量取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的浓硫酸的体积为: mL。(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三、综合题
22.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Cl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运输氯气的钢瓶上应贴的标签为 .
A.腐蚀品 B.爆炸品 C.有毒品 D.易燃品
(2)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制备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实验室也可以用KMnO4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制备Cl2.高锰酸钾溶液常用于物质的定性检验与定量分析.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欲用KMnO4固体来配制500mL 0.1mol/L的KMnO4溶液.
①需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 .
②下列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是 (填字母).
a.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玻璃棒
b.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
c.颠倒摇匀后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补上
d.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③用配好的该浓度的KMnO4溶液与300mL 0.2mol/L的KI溶液恰好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I2和KIO3,则消耗KMnO4的体积为 mL.(已知MnO4﹣在此条件下被还原为Mn2+)
(4)SiO2是玻璃的主要成分之一,Si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工艺师常用 (填物质名称)来雕刻玻璃.
23.将宏观和微观联系起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的魅力所在。回答下列问题:
(1)0.5molH2O中氢原子的数目为 个。
(2)22g某气体中含有3.01×1023个分子,此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g·mol-1
(3)相同质量的O2,O3,氧原子个数之比为 。
(4)某同学用Na2CO3固体配制500mL0.10mol·L-1Na2CO3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指出该同学的不正确操作: (填字母)。
(5)标准状况下,22.4LCO、CO2的混合气体的质量为36g,则CO的质量为 g,CO与CO2的体积比为 。
(6)VLFe2(SO4)3溶液中含mgFe3+,则溶液中SO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24.实验室使用标签如图1所示的盐酸来配制470mL1.2mol/L的稀盐酸.回答下列问题.
(1)需要的仪器有:烧杯、量筒、 、玻璃棒、 .
(2)实验步骤如下:
①计算: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取用时应取用 mL.
②量取:用合适的量筒量取盐酸.
③稀释:取烧杯,用少量水将盐酸稀释,冷却至室温.
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
⑤装瓶、贴上标签.
(3)若加蒸馏水过程中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则应 .
(4)若某同学观察液面的情况如图2所示,则他所配制好的溶液浓度 (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用该盐酸来分析20mL某碳酸钠溶液时,反应图象如图3所示,则该碳酸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不符合题意;
B.摩尔用来计量微粒的量,可以是纯净物的微粒,也可以是混合物的微粒,不符合题意;
C.气体物质的量相等,则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不符合题意;
D.氦为单原子分子,0.5mol氦含有0.5molHe原子,1个He原子含有2个电子,所以0.5mol氦约含有6.02×1023个电子,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B.摩尔用来计量微粒的量, 既能用来计量纯净物,又能用来计量混合物
D.0.5mol氦含有0.5molHe原子,1个He原子含有2个电子,所以0.5mol氦约含有6.02×1023个电子
2.【答案】C
【解析】【解答】
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应该左物右码,谨记: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不符合题意的将食盐放在右托盘,而把砝码放在左托盘,则右盘食盐的质量=左盘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砝码质量为15克,游码质量为0.5克,所以食盐的质量应为14.5克。C符合题意。
【分析】
天平右盘质量+游码质量=左盘质量。
3.【答案】B
【解析】【解答】A.1mol氯气与足量铁反应时,Cl元素从0价降低到-1价,转移的电子数为,A不符合题意;
B.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组成全部是O原子,常温常压下,16g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中含有个氧原子,B符合题意;
C.在标准状况下,H2O不是气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C不符合题意;
D.氦气是单原子分子,标准状况下,11.2L氦气物质的量是0.5mol,所含的原子数为0.5个,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氯气少量时用氯气的物质的量计算;
B、此类题型可以采用极值法,即全部由氧气构成计算其原子数,全部由臭氧构成,计算其分子数,若两个数值相等,则混合物的原子数为该数值;
C、水分子的体积计算,无论是否有“标准状况”的字眼都是错误的;
D、氦气是单原子分子。
4.【答案】C
【解析】【解答】A.固体NaOH应放置于小烧杯中进行衡量
B.固体NaOH应先在烧杯中进行溶解、冷却后再移液至容量瓶中
D.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只能重新配制溶液
故答案为:C
【分析】A.氢氧化钠易潮解,因此应该在烧杯中进行称量;
B.容量瓶不能用来溶解物质;
C.如果不冷却到室温会使得到的溶液体积较小,那么配制的溶液浓度就会偏大;
D.如果胶头滴管析出多余的部分会使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减小,而溶液的体积不变,那么溶液的浓度就会偏小。
5.【答案】A
【解析】【解答】解:①6.02×1023个CH4的物质的量为1mol,每个甲烷分子含有4个H原子,含有的H原子的物质的量为4mol;
②每个H2S分子含有2个H原子,2.5molH2S含有的H原子物质的量为5mol;
③每个NH3分子含有3个H原子,1.5molNH3含有的H原子物质的量为4.5mol;
所以含有的原子数目由大到小顺序为②③①.
故选:A.
【分析】计算物质含有的原子的物质的量,原子的物质的量越大含有的原子越多.
①6.02×1023个CH4的物质的量为1mol,每个甲烷分子含有4个H原子,据此计算含有的H原子的物质的量.
②2.5molH2S含有的H原子物质的量为5mol.
③1.5mol NH3含有的H原子物质的量为4.5mol.
6.【答案】C
【解析】【解答】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所以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是基本物理量。
7.【答案】A
【解析】【解答】物质的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是基本物理量之一,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摩尔质量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
故答案为:A。
【分析】
在国际制单位中明确了七大国际单位,而物质的量为其中之一,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摩尔质量均不在其中。
8.【答案】D
【解析】【解答】标准状况下,11.2LHCl的物质的量为:n(HCl)= =0.5mo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HCl)= =0.5mol/L,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c(HCl)====0.5mol/L
9.【答案】B
【解析】【解答】解:在室温下的溶解度为S,此时测得饱和溶液的密度为ρg cm﹣3,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
由相对分子质量为M,c= ,
则c= mol/L.
故选:B.
【分析】饱和溶液,由溶解度可计算质量分数,密度为ρg cm﹣3,再利用c= 来计算.
10.【答案】B
【解析】【解答】解:①1mol白磷分子中含6molP﹣P键,12.4g白磷晶体物质的量= =0.1mol,分子中含有的P﹣P键数约是0.6NA,故①正确;②依据电解过程中电极反应电子守恒,电解精炼铜,阳极失电子的是铜、铁、锌、镍,电解精炼铜时转移了NA个电子,阳极溶解铜小于32g;,②错误;③Na2S和Na2O2摩尔质量相同,过氧化钠是有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构成,7.8g Na2S和Na2O2的混合物物质的量为0.1mol,含有的阴离子数0.1NA,故③错误;④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若恰好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应为2mol,但反应存在化学平衡,容器内物质分子数大于2NA,故④正确;⑤2.9g 2CaSO4 H2O物质的量=0.01mol,含有的结晶水分子数为0.01NA,故⑤错误;⑥Fe(OH)3胶粒是氢氧化铁的微粒集合体,Fe(OH)3胶粒小于NA个,故⑥错误;⑦碳酸根离子水解生成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含0.1mol溶质Na2CO3的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水解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含阴离子总数大于0.1NA,故⑦正确;
故选B.
【分析】①白磷为正四面体结构,根据均摊法计算出含有的P﹣P键数目,1mol白磷分子中含6molP﹣P键;②电解精炼铜,阳极失电子的是铜、铁、锌、镍;
③Na2S和Na2O2摩尔质量相同,过氧化钠是有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构成;④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存在化学平衡分析;⑤质量换算物质的量结合化学式计算;
⑥胶体微粒是氢氧化铁的集合体;⑦碳酸根离子水解生成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
11.【答案】C
【解析】【解答】 A.O2和O3的最简式为“O”,所以常温常压下,4.8g由O2和O3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氧原子总数为,A正确;
B.Na2O2是由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构成,所以1molNa2O2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为3NA,B正确;
C.HCl为强酸,所以1mL1mol L-1的HCl溶液中所含H+数目为1mol/L×1×10 3L×NAmol 1=0.001 NA,C错误;
D.标准状况下,3.36LCH4的物质的量为,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0.15mol×4×NAmol 1=0.6NA,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A.O2和O3的最简式为“O”;
B.Na2O2是由钠离子和过氧根离子构成;
C.HCl为强酸;
D.依据分子组成和计算。
12.【答案】B
【解析】【解答】A、18g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水中含2个氢原子,故1mol水中含2NA个H原子,故A不符合题意;
B、分子个数N= = =NA个,故B符合题意;
C、溶液中硫酸钾的物质的量n=CV=1mol/L×1L=1mol,而1mol硫酸钾中含2mol钾离子,即含2NA个钾离子,故C不符合题意;
D、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时,H元素由0价变为+1价,故1mol氢气反应后转移2NA个电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1mol水分子中含有2mol氢原子;
B.根据气体摩尔体积进行判断;
C.1mol硫酸甲中含有2mol钾离子;
D.1mol氢气与氧气反应失去2mol电子.
13.【答案】A
【解析】【解答】A.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g物质的量为:=1mol,钠充分燃烧时生成1mol钠离子,转移电子数为1NA,A符合题意;
B.标准状况下,22.4L氯气物质的量为:=1mol,与足量铝充分反应,生成2mol氯离子,转移的电子数为2NA,B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为离子化合物,不含分子,C不符合题意;
D.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氯离子个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钠的氧化物中,每个钠原子均失去1个电子生成+1价钠离子;
B.氯气与铝反应生成氯化铝,氯气少量依据氯气的量计算转移电子数;
C.离子化合物中没有分子存在;
D.计算溶液中的离子个数必须知道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14.【答案】D
【解析】【解答】A.没有告知该溶液的体积,不能根据进行相关计算,故A不符合题意;
B.的溶液中,,的溶液中含有的个数为,故B不符合题意;
C.电解精炼铜时在阳极为粗铜,含有杂质,主要的电极反应式为,在阳极减少64g,转移电子的个数小于,故C不符合题意;
D.溶液中,根据物料守恒,,所以,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未知溶液体积无法计算;
B、结合公式n=c·V判断;
C、阳极为粗铜,除了铜还有比铜活泼的金属优先放电;
D、结合物料守恒判断。
15.【答案】C
【解析】【解答】A.1L水中含有1molNaOH,由于溶液体积不是1L,所以浓度不是1mol L-1,A不符合题意;
B.将40g即1molNaOH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体积不是1L,所以浓度不是1mol L-1,B不符合题意;
C.1L此浓度的NaOH溶液中含有1L×1mol/L=1molNaOH,则含有1molNa+,C符合题意;
D.1L此浓度的NaOH溶液中含有1L×1mol/L=1molNaOH,质量为1mol×40g/mol=40g,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依据判断。
16.【答案】B
【解析】【解答】A.苯环上没有碳碳双键,1mol苯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数为NA,故A不符合题意;
B. 60 g丙醇的物质的量为 =1mol,含有的共价键的物质的量为 =11mol,故B符合题意;
C. 标准状况下,三氯甲烷为液体,不是气体,不能计算2.24LCHCl3含有的分子数,故C不符合题意;
D. 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会生成四种卤代烃,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苯环中无碳碳双键;
B.先求出丙醇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共价键总数;
C.标况下的三氯甲烷不是气体;
D.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会生成四种卤代烃。
17.【答案】D
【解析】【解答】A、58.5gNaCl是1mol,溶解于1L水中所得溶液体积不是1L,不能计算其浓度,A不符合题意;
B、22.4L氯化氢气体不一定是1mol,不能计算其浓度,B不符合题意;
C、将2L5mol/L的浓盐酸与8L水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不是10L,不能计算浓度,C不符合题意;
D、10gNaOH的物质的量是10g÷40g/mol=0.25mol,溶解于水中配成250mL溶液,溶质的浓度是0.25mol÷0.25L=1.0mol/L,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物质的量浓度中的体积是指溶液的体积,1L水是水的体积,不是溶液的体积;
B、标准状况下22.4L氯化氢气体才是1mol;
C、浓盐酸与水的密度不同,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不能是二者体积之和;
18.【答案】D
【解析】【解答】标准状况下的a L HCl(g)的物质的量为:n(HCl)= = mol,HCl的质量为:m(HCl)= mol×36.5g/mol= g,则将标准状况下的a L HCl(g)溶于1000 g水中,得到的盐酸溶液体积为:V= ×10-3L,则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HCl)= = mol·L-1,故答案选D。
【分析】易错点:容易将V看作是水的体积1000mL.而实际上V表示的是水的体积。
19.【答案】(1)5.85;搅拌和引流
(2)乙、丙、甲;Cl;Cl原子半径大于Na;c
(3);
【解析】【解答】(1)①配制100mLNaCl溶液;需称量NaCl固体的质量是;故答案为5.85g。
②在配制溶液的过程中,需用到玻璃棒,玻璃棒在实验过程中的用途有搅拌和引流,故答案为搅拌和引流。
(2)①NaCl在水中溶解,NaCl在水分子作用下生成自由移动的Na+和Cl-;所以溶解顺序为乙、丙、甲;故答案为乙、丙、甲。
②图中的微粒“ ”表示Cl,判断依据是Cl原子半径大于Na;故答案为Cl;Cl原子半径大于Na。
③a.NaCl固体中存在钠离子和氯离子,只是钠离子和氯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故a不正确;
b.NaCl在水分子作用下电离,不需要外加电场;故b不正确;
c.NaCl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故c正确;
故
故答案为:c。
(3)①NaCl溶液中逐滴滴入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②取xmL待测NaCl溶液,逐滴滴入溶液,当恰好沉淀时,消耗溶液的体积是ymL;待测液中,;所以;故答案为。
【分析】(1) ① 结合公式n=m/M和公式n=c·V判断;
② 玻璃棒可以进行搅拌和引流;
(2) ① 氯化钠溶于水后,被水分子包围,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为钠离子和氯离子;
② 钠离子被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包围,氯离子被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包围;
③ 电解质固体不导电,让电解质导电的方法就是溶于水或者处于熔融状态,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
(3) ① 银离子和氯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固体;
② 氯离子的浓度计算要结合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判断。
20.【答案】(1)AC;烧杯、玻璃棒;bd
(2)2.0;<
(3)13.6;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解析】【解答】(1)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般步骤:计算、称量 量取 、溶解 稀释 、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 量筒 、药匙、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不需要的是圆底烧瓶和分液漏斗;
②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烧杯、玻璃棒;
③ 容量瓶使用前一定要检查是否漏液,其操作为装水盖上瓶塞 倒立观察是否漏液 正立 玻璃塞旋转 再倒立观察是否漏液,故a正确;
容量瓶不能作为反应容器或长期贮存溶液的容器,只能配制特定体积的溶液,故b不正确;
容量瓶属于精量器,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不能加入过冷或过热的液体,故c正确;
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依据 所配溶液浓度偏大,故d不正确;
选bd;
(2)①需要 NaOH溶液450mL,应选择500mL容量瓶,需要溶质的质量 ;
②若NaOH溶液在转移至容量瓶时,洒落了少许,溶质的物质的量偏低,依据 可知,溶液浓度< ;
(3)①c(浓 浓 稀 稀 ,即 浓 ,得 浓 6 mL;
②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在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分析】(1)利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配置方法解答,一般步骤;计算-量取/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封存,主要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还需要仪器:烧杯、玻璃棒。容量只有特定规格,常见50mL100mL250mL500mL100mL不能配置任意体积;俯视读数,体积偏小,浓度偏大
(2)注意托盘天平最小精度是0.1,固称量结果是2.0g,不能填写2g
(3)根据c=1000Pw/M,代入公式,算出浓度;浓硫酸稀释是将浓硫酸加入水中,同时不断搅拌
21.【答案】(1)A C;烧杯、玻璃棒
(2)②③⑤
(3)①
(4)27.2
【解析】【解答】(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过程中肯定不需要的是烧瓶和分液漏斗,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玻璃棒。答案应为:A C、烧杯 玻璃棒;(2)容量瓶是一种细颈梨形平底的容量器,带有磨口玻塞,颈上有标线,表示在所指温度下液体凹液面与容量瓶颈部的标线相切时,溶液体积恰好与瓶上标注的体积相等。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容量、刻度线。因此答案为②③⑤;(3)在配制过程中:①未等稀释后的H2SO4溶液冷却至室温就转移到容量瓶中,会使溶液因温度过高而体积偏大,因此定容时加入的水量偏少,使所配制溶液浓度偏高; ②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是正常现象,因有部分溶液粘到瓶塞和瓶颈处。如又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则加水偏多,溶液体积偏大,使所配制溶液浓度偏低; ③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液体体积偏大,浓度偏低,④因在定容时还需向容量瓶中加入水,因此使用容量瓶前用蒸馏水洗涤且没干燥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答案应选①;(4)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浓硫酸)= =18.4moL,在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因此设浓硫酸的体积为V,所以18.4mo/L×V=1.0mol/L×0.5L,V=0.02717L,当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时,V=27.2mL。故答案为27.2。
【分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烧杯、玻璃棒、一定规格的容量瓶、胶头滴管、量筒。在利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的过程中,可先利用c=ρw%/M计算出浓硫酸的浓度,再根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量并未发生变化,使用c浓V浓=c稀V稀这一关系进行计算。
22.【答案】(1)C
(2)MnO2+4H++2Cl﹣=Cl2↑+Mn2++2H2O
(3)500mL容量瓶;a、c;320
(4)SiO2+2NaOH=Na2SiO3+H2O;氢氟酸
【解析】【解答】解:(1)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运输氯气的钢瓶上应贴的标签为有毒品;
故选:C;(2)二氧化锰能够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离子方程式:MnO2+4 H++2 Cl﹣ Cl2↑+Mn2++2H2O;
故答案为:MnO2+4 H++2 Cl﹣ Cl2↑+Mn2++2H2O;(3)①用固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般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用到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500mL容量瓶,缺少的仪器为:500mL容量瓶;
故答案为:500mL容量瓶;
②a.转移时没有洗涤烧杯、玻璃棒,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a选;
b.容量瓶内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处理,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都不会产生影响,溶液浓度不变,故b不选;
c.颠倒摇匀后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补上,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偏低,故c选;
d.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d不选;
故选:ac;
③n(KI)=0.06mol,与一定量的酸性KMnO4溶液恰好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I2和KIO3,则n(I2)=n(KIO3)=0.02mol,共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0.02mol+0.02mol×[5﹣(﹣1)]=0.16mol,则消耗KMnO4的物质的量的是 =0.032mol,所以消耗KMnO4的体积为320mL,
故答案为:320;(4)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水,方程式:SiO2+2NaOH=Na2SiO3+H2O;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所以可以用氢氟酸雕刻玻璃;
故答案为:SiO2+2NaOH=Na2SiO3+H2O; 氢氟酸.
【分析】(1)依据氯气有毒的性质解答;(2)二氧化锰能够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3)①依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一般步骤选择需要的仪器,判断缺少的仪器;
②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依据c= 进行误差分析;
③n(KI)=0.06mol,与一定量的酸性KMnO4溶液恰好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I2和KIO3,则n(I2)=n(KIO3)=0.02mol,结合化合价的变化计算转移的电子的数目,可计算消耗KMnO4的物质的量;(4)依据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硅酸钠、水,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解答.
23.【答案】(1)6.02 1023或NA
(2)44
(3)1:1
(4)C
(5)14;1:1
(6)
【解析】【解答】(1)0.5molH2O中氢原子的数目为:0.5mol×2×6.02×1023mol-1=6.02×1023;
(2)22g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0.5mol,故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22g÷0.5mol=44g/mol;
(3)O2、O3都由氧原子构成,二者质量相等,则含有氧原子数目相等,即相同质量的O2、O3含有氧原子个数之比为1:1;
(4)称量时碳酸钠放在了天平右盘内,应放在天平的左盘内进行称量,定容时仰视了刻度线,应平视刻度线,其它操作都正确,故答案为:C;
(5)CO、C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22.4L÷22.4L/mol=1mol,设CO、C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则:x+y=1、28x+44y=36,解得x=y=0.5,故CO的质量为0.5mol×28g/mol=14g,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是物质的量之比,则CO与CO2的体积比为0.5mol:0.5mol=1:1;
(6)mgFe3+的物质的量为 ,根据化学式Fe2(SO4)3可知SO 的物质的量为 ,则溶液中SO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分析】(1)根据公式N=n×NA进行计算。
(2)根据公式计算22g气体的物质的量,再结合公式计算其摩尔质量。
(3)O2、O3都由氧原子构成,二者质量相等,则含有氧原子数目相等。
(4)根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分析。
(5)根据公式和m=n×M列一元二次方程组进行计算。
(6)根据公式、计算。
24.【答案】(1)5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12 mol/L;50.0
(3)重新配制溶液
(4)偏大
(5)0.6 mol/L
【解析】【解答】解:(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稀释)、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用到的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容量瓶,配制配制470mL1.2mol/L的稀盐酸,应选择500mL容量瓶,所以还缺少的仪器:500 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500 mL容量瓶 胶头滴管;(2)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 =12mol/L;配制470mL1.2mol/L的稀盐酸,应选择500mL容量瓶,设需要浓盐酸体积为V,则依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得:12mol/L×V=500mL×1.2mol/L,解得V=50.0mL;
故答案为:12 mol/L;50.0;(3)若加蒸馏水过程中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导致实验失败,且无法补救,应重新配制;
故答案为:重新配制溶液;(4)图为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依据C= 可知,溶液浓度偏大;
故答案为:偏大;(5)依据图象可知,前10mL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10﹣20mL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依据Na2CO3~NaHCO3~HCl可知,n(Na2CO3)=1.2mol/L×0.01L=0.012mol,则碳酸钠的物质的量浓度C= =0.6 mol/L;
故答案为:0.6 mol/L.
【分析】(1)依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选择需要仪器,注意容量瓶规格选择应依据配制溶液体积;(2)依据C= 计算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依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计算需要浓盐酸的体积;(3)凡是导致实验失败且无法补救的都需要重新配制;(4)图为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依据C= 进行误差分析;(5)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盐酸少量先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再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