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复习课件(共43张PPT)-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复习课件(共43张PPT)-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09 21:0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单元复习与测试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燃料和热量
燃烧与灭火
燃烧的条件
灭火原理
易燃易爆物
安全知识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对空气的影响
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考点一
燃烧及其条件
考点一 燃烧及其条件
1.燃烧:
燃烧通常是指_____________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________反应。
2.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与____________接触
(3)温度达到__________。
3.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可燃物的________、氧气的________、与氧气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可燃物与氧气
氧化
氧气(或空气)
着火点
性质
浓度
接触面积
(1)物质燃烧必须__________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2)物质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作_______,它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3)我们所见到的燃烧一般都是可燃物在空气或氧气中发生的。事实上,燃烧还可以在其他一些气体环境中进行。
例如:镁可以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燃烧;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等。
同时满足
共同点
①都会放热
②都是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不同点
①燃烧发光而缓慢氧化不会
②反应的速率不同
着火点
考点一 燃烧及其条件
5.注意事项
思考:燃烧与缓慢氧化
缓慢氧化可能会发展到燃烧
【典例】(2023春·安徽合肥·九年级统考)如图装置,瓶底铺一层细沙,放一个金属隔板,将两根玻璃管同时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然后快速伸入瓶内并塞紧瓶塞。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着火点
B.气球会先膨胀后缩小
C.燃烧前后分别将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燃烧后质量会减小
D.若白磷量充足,该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答案】C
【详解】C、装置密闭,外部空气无法进入,装置内物质不会排出。一切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燃烧前后质量相同。符合题意;
1.(2023·福建·校联考三模)“贯穿式”燃烧过程如下图所示,煤粉在顶端点燃后,形成水平燃烧锋面向下稳定传播至底端不再移动,之后的较长时间内,顶端始终存在火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上部的燃烧剩余物中还含有煤粉
B.图中下部的煤粉未燃烧,是由于没有氧气
C.燃烧锋面向下传播,说明热量会向下传递
D“贯穿式”燃烧过程中有可燃性气体生成
【答案】B
【详解】B、下部存在煤粉,且氧气从下部通入,其未燃烧,是温度未达到煤粉燃烧的着火点,故B错;
2.(2023春·安徽芜湖·九年级校考学业考试)食物中所含的能量可以通过燃烧时放出的热使水温升高的多少来测定。同学们设计如图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花生仁能被点燃,说明花生仁属于可燃物
B.若花生仁离锥形瓶底部太近,火焰熄灭,可能是因为氧气不足
C.为使测定结果更加准确,温度计距锥形瓶底部越近越好
D.测定的热量值可能会小于花生仁中实际所含的能量
【答案】C
【详解】C、如温度计距锥形瓶底部过近,锥形瓶底部加热温度比水的实际温度高,会导致测量不准确,错误;
3.(2023·福建·统考中考真题)消防用自动感温喷淋头结构如下图所示。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高到喷淋头的设定值时,丙三醇将热敏玻璃球胀破,喷淋头自动喷水灭火。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热敏玻璃球能迅速将外界的热量传递给丙三醇
B.玻璃球胀破的原因是丙三醇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热源靠近自动感温喷淋头
【答案】C
【详解】C、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蒸发带走周围的热量,使周围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说法错误;
考点二
灭火的原理
(1) ___________可燃物 (2)隔绝____________ (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_______以下
1.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三个条件破坏___________就可灭火。
2.灭火方法
清除或隔离
氧气(或空气)
着火点
其中之一
3.几种常见灭火器
考点二 灭火的原理
干粉灭火器
水基型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
【典例】(2023秋·全国·九年级随堂练习)如图是某双节棍造型煤油打火机,外壳为黄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滑动火轮,摩擦火石生热,引燃灯芯
B.吹灭火焰,降低了煤油的着火点
C.合上上盖熄火,原理是隔绝空气
D.煤油易燃易挥发,不使用时要合上上盖
【答案】B
【详解】B、吹灭火焰,原理为吹气能降低火焰周围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火焰熄灭,吹气不能改变煤油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1.(2023秋·福建漳州·九年级统考期末)河南安阳“11.21”火灾造成重大损失,其原因是工人电焊时引燃车间内堆放的大量布料,产生大量浓烟和有害气体。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电焊的火花使温度达到着火点 B.用水灭火的原理主要是降低温度
C.浓烟含有大量有毒的二氧化碳 D.布料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
【答案】C
【详解】C、 二氧化碳没有毒性,浓烟含有大量有毒气体不可能是二氧化碳 ,说法错误;
2.(2023·山西朔州·校考模拟预测)在一次课外实验中,同学们点燃一根蜡烛,将铁丝网对折后插入蜡烛火焰中,发现铁丝网上方的火焰熄灭,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铁丝燃烧消耗氧气 B.蜡烛着火点降低
C.铁丝网隔绝了空气 D.铁丝网导热降温
【答案】D
【详解】D、根据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由于铁丝网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传导热量使温度降低,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所以会观察到铁丝网上方的火焰熄灭,故D符合题意;
3.(2021·贵州遵义·统考中考真题)探究燃烧的条件便于控制燃烧。可燃物燃烧的一般条件是:①可燃物与O2接触;②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用如图装置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欲证明条件①:先通O2,再通N2
B.欲证明条件②:先通N2,再点燃酒精灯
C.欲证明条件①②:先通O2,再点燃酒精灯,然后立即改通N2
D.试管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检验并吸收木炭燃烧生成的CO2
【答案】C
【详解】C、先通O2,木炭不燃烧,再点燃酒精灯,木炭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然后立即改通N2,木炭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O2接触;能证明条件①②,正确;
考点三
安全常识及自我防护
1.易燃物与易爆物:
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烧的气体、液体或固体,常见的有液化石油气、煤气、天然气;酒精、有机溶剂、石油产品;硫、磷、面粉、棉絮等。
易爆物指那些受热或撞击时易发生爆炸的物质,如氯酸钾、硝酸钾、硝酸铵等。
2.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考点三 安全常识及自我防护
4.身处火灾现场的自我救护:
①逃离:低姿、弯腰、捂鼻、摸墙;②呼救;③拨打119
3.由燃烧引起的爆炸是剧烈的氧化反应,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爆 炸都是化学变化。了解爆炸极限。
考点三 安全常识及自我防护
【典例】(2024秋·广西南宁·九年级广西大学附属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列图标属于严禁烟火的是
A. B. C. D.
【答案】A
【详解】A.是禁止烟火的标志,不符合题意;
B.是禁止放易燃物的标志,不符合题意;
C.是易爆物的标志,不符合题意;
D.是禁止吸烟的标志,不符合题意。
1.(2023秋·黑龙江哈尔滨·八年级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校校考阶段练习)在运输天然气的车辆上应该贴有下列哪个化学品标志
A.腐蚀性物质 B.易燃固体 C.易自燃的物质 D.易燃气体
【答案】D
【详解】D、天然气为易燃气体,则应贴易燃气体标注,该选项符合题意;
2.(2023秋·九年级单元测试)某学校去参观云锦棉纺厂,棉纺厂主要生产棉纱等产品,你认为棉纺厂生产车间应张贴如图所示哪种标志
A. B. C. D.
【答案】A
【详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严禁烟火标志,是棉纺厂必须张贴的安全标志,此选项符合题意;
B、图中所示标志是注意行人标志,棉纺厂无需张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中毒标志,棉纺厂无需张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腐蚀标志,棉纺厂无需张贴,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3.(2023春·黑龙江绥化·九年级统考期末)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玻璃杯,可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且杯内壁变黑,由此可以得到启发:从失火的高层楼房逃生,应选择的正确方法是
A.用干毛巾捂住口鼻,往楼下冲 B.尽量往楼顶跑
C.尽量贴近地面爬行撤离 D.若得不到及时救援,可跳楼
【答案】C
【详解】A、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滤出有害气体,所以A说法不正确;
B、楼房失火产生的二氧化碳受热密度变小,二氧化碳会上升,不能向楼顶跑,所以B说法不正确;
C、二氧化碳受热密度变小会上升,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楼房逃生时,应伏低身子逃出,所以C说法正确;
D、因为是高层着火,跳楼会造成身体伤害,所以D说法不正确;
考点四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质生成,往往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些反应放热,有些反应吸热。
考点四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氧化钙与水反应
镁与盐酸反应
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典例】(2024春·全国·九年级课堂例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常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B.燃料燃烧发生化学变化并放出热量
C.干电池在放电时,内部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需要吸收太阳能
【答案】C
【详解】A、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能量的吸收或释放,故A正确;
B、燃料燃烧发生化学变化并放出热量,故B正确;
C、干电池在放电时,内部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
D、光合作用需要有光照,所以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需要吸收太阳能,故D正确。
1.(2023秋·江苏镇江·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以太阳能为热源分解Fe3O4,经由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海水制H2的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I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反应I是分解反应而反应II则不是
C.制取过程中要不断添加Fe3O4和FeO
D.该过程总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条件省略)
【答案】C
【详解】C、反应I以太阳能为热源分解Fe3O4生成氧化亚铁和氧气,反应II氧化亚铁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和氧化亚铁不断循环使用,制取过程中要不需添加Fe3O4和FeO,说法错误;
2.(2023秋·江苏镇江·九年级校联考阶段练习)如图是太阳能燃料电池的组成与功能示意图,其中水电解系统及燃料电池系统中的溶液均采用NaOH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燃料电池系统产生的能量实际上来自水
B.该循环的实现可以有效的缓解能源危机,燃料电池系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C.夜晚,太阳能燃料电池工作时的能量转化途径为:电能→化学能→电能→热能D.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是因其是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B
【详解】
B、化石燃料的日渐枯竭使人们迫切要求开发新能源,氢能源具有来源广、放热多、燃烧产物为水无污染的优点,是未来理想的能源,所以该循环的实现可以有效的缓解能源危机;氢燃料电池中氢气和氧气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水,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说法正确;
考点五
化石燃料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称为三大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1.煤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煤:
“工业的粮食”,主要含_____元素。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有_____ 、______、____等,其中能引起酸雨的有_________。
(2) 煤的综合利用:
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干馏),可以使煤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焦炉煤气等多种有用的物质,此过程为________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石油
天然气

SO2
NO2
CO
SO2、NO2
焦炭
煤焦油
化学
考点五 化石燃料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石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石油:
“工业的血液”主要含______、______两种元素。
(2)石油的炼制:
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_不同,将它们分离(分馏),可得到_______、_______、柴油等不同的产品,此过程为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沸点
汽油
煤油
物理
一氧化碳
氮的氧化物
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
烟尘
考点五 化石燃料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3.天然气——较清洁的能源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物理性质:
甲烷是______色______味的气体,________溶于水,可用__________法收集。
化学性质:
甲烷易燃烧,产生_____色火焰,放出热量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极难
排水

CH4+2O2 2H2O+CO2
点燃
考点五 化石燃料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典例】(2023秋·江苏扬州·九年级宝应县城北初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低碳减排”是世界倡议的主题。以下流程是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实现“低碳”,从而更好地通过化学反应为人类造福。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水转变成氢气的过程实现了化
学能到光能的转变
B.“复合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
C.液化石油气、汽油等燃烧排放的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之一
D.二氧化碳不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答案】C
【详解】C、液化石油气、汽油等燃烧会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之一,故选项说法正确;
1.(2023秋·黑龙江哈尔滨·九年级统考阶段练习)2023年在黑龙江实施区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的城市渐渐多了起来,例如哈尔滨、绥化、牡丹江、佳木斯、伊春、双鸭山、鹤岗、鸡西、齐齐哈尔、黑河、七台河、大庆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施区域限行交通管理可以减轻交通拥堵
B.实施区域限行交通管理可以均衡城市交通流量
C.实施区域限行交通管理可以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
D.实施区域限行交通管理使得交通更加拥堵
【答案】D
【详解】D、实施区域限行交通管理使得交通变得更加通畅,减少拥堵,故D错误。
2.(2023·安徽安庆·统考一模)2022年9月,安庆池州两地“一江两岸,拥江发展”再迈步。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大力发展高新环保技术产业
B.减少绿化扩大城市面积
C.建立城市水网循环利用体系
D.建设低碳绿色生态城市
【答案】B
【详解】B. 减少绿化面积,不利于净化空气,不利于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此选项符合题意;
3.(2023·湖北恩施·统考中考真题)今年“中国旅游口”主题为“美好中国,幸福旅程”,活动中发布了首个中国省级旅游日的地“低碳旅行报告”。下列不符合“低碳旅行”行为的是
A.乘坐电瓶车观光
B.尽可能设置步行道
C.提倡全民自驾游
D.大力发展绿色住宿
【答案】C
【详解】C、提倡全民自驾游,增加能源消耗,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低碳旅行”,符合题意;
考点六
能源的利用与开发
1.清洁燃料:乙醇和氢气
(1)乙醇
乙醇俗称酒精,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物理性质:
无色透明、易________、有特殊气味的液体,能与水以________________,并能溶解各种有机物。
化学性质:
酒精易燃烧,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2H5OH
挥发
任意比例互溶
C2H5OH+3O2 3H2O+2CO2
点燃
考点六 能源的利用与开发
(2)氢气
a.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
①优点:原料广泛,放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无污染。
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需解决问题:制取成本高,运输与贮存困难。
b.实验室利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2.目前较为清洁的燃料有:压缩天然气(CNG)、液化气(LPG)
3.开发的新能源主要有:
__________、核能、________、地热能和潮汐能等。
Zn+H2SO4 ZnSO4+H2 ↑
太阳能
风能
考点六 能源的利用与开发
2 H2 + O2 2 H2O
点燃
【典例】(2023·重庆开州·校考模拟预测)后东晋《华阳国志·蜀志》记载:“临邛县……有火井。夜时光映上昭(照)。民欲买火,先以家火投之。顷许,如雷声,火焰出,通耀数十里”。下列有关火井说法错误的是
A.火井中天然气是最清洁的化石燃料
B.“以家火投之”是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
C.“如雷声,火焰出”中火焰是淡蓝色
D.火井中物质燃烧不会产生污染空气的物质
【答案】D
【详解】D、火井中物质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空气的物质,故选项D说法错误;
1.(2023·安徽合肥·一模)2023年2月21日,诺贝尔首届可持续发展特别贡献奖授予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以表彰他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可持续发展事业的巨大贡献。下列做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的是
A.废旧电池统一回收并填埋处理,减少重金属污染
B.农业和园林灌溉采用滴灌或喷灌
C.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
D.循环使用教科书,节约使用纸张
【答案】A
【详解】A、将废旧电池统回收并进行填埋处理,不能减少重金属污染,反而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错误;
2.(2024春·全国·九年级课堂例题)下列关于沼气、煤、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煤在空气中加强热制得焦炭、煤焦油和煤气等产品
B.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
C.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D.石油是一种由沸点不同的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不加热就可以直接燃烧
【答案】C
【详解】C、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C说法正确;
3.(2023秋·四川广元·九年级统考期中)“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是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的,下列有关“可燃冰”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冰”是纯净物
B.“可燃冰”跟水的化学性质相同
C.“可燃冰”在开采过程中,若出现泄露,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D.“可燃冰”形成在压强较大的环境中
【答案】D
【详解】D、根据题意,“可燃冰”形成在压强较大的环境中,选项正确;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