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李白
唐玄宗 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
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
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让他写诗作词做消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只在长安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Yǎn)州话别,临行作本诗。
写作背景
解析题目
古代乐府诗体裁的一种,以七言为主,杂有长短句,与“歌”“行”属于同一类,多有悲愁慨叹之意。
《梦游 天姥 吟 留别》
点明所写内容是虚幻的,运用想象手法。
写诗的目的:临行前留下诗与朋友告别。
梦游的地点:天姥山是天台山脉的一部分。
虚 实
“送别诗”和“留别诗”都写离别时的离愁别绪;送别诗是送者所作,留别诗是离者所作。
歌、行、咏、吟
“歌”有纵情歌唱的意思,如《敕勒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行”是在歌唱中铺叙记事,通常是一种可以歌唱的叙事诗,如《短歌行》《兵车行》;
“吟”“引”重在吟咏情性,多含悲愁慨叹之意,如《游子吟》《梦游天姥吟留别》《李凭箜篌引》
诗眼:
1. 找出诗中的过渡句
由现实转入梦境
由梦境回到现实
整体感知
梦
我欲因之梦吴越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梳理脉络
入梦之由(1)
梦游之境(2)
梦后之叹(3)
全诗三节围绕其写了何内容?
第一段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 ,云霞明灭或可睹。
海客:航海的人
信:的确,确实。
语:说,谈论
明灭:忽明忽暗
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找到。浙江一带的人谈论天姥山,在云霞忽明忽暗时或许还能看见。
第一段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横:遮断
拔:超出
天姥山高耸入云,遮住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了赤城山。天台山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天姥山,就好像要拜倒在它的东南面一样。
第一段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1、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什么要从瀛洲写起?
写天姥山的神秘飘渺、迷离恍惚。以瀛洲来衬托天姥(侧面描写)。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1.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山的念头。
合作探究
第一段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2、思考: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来突出它的特点?
描写天姥山的神秘和高大,表现了无比向往之情,使人油然而生神游天姥之念,交待入梦之由。
高峻巍峨、气势雄伟
对比 衬托(正衬) 夸张
3.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使用什么写作和修辞手法来体现的?
明确:
天姥山的特点:高大、巍峨。
手法:衬托,以瀛洲来衬托天姥山,使人产生神游天姥山的念头 ;对比,用高峻闻名的五岳及附近名山赤城、天台与天姥山对比,突出天姥的雄峻巍峨;
夸张,用词“横、拔、掩、倾”,写出了天姥山拔地而起、横空出世的气势。
第一段
瀛洲难求
天姥可睹
烟涛微茫
向天横
拔五岳
掩赤城
天台倾
对比
神秘美妙、峻拔雄伟
无限向往
第一段总结:
本节总写天姥山的高峻、雄伟、神奇,这是入梦之由。
夸张
衬托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第二段
因:依据
之:代指越人的话。
渌:清澈
清:凄清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第二段
迷花:被花迷住
暝:天黑,天晚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被花迷住,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晚。
谢公屐
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但到了刘宋时代,他的仕途地位受到威胁,不是很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谢灵运与李白一样,也是空有满腔抱负,却在政治上饱受打击。
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第二段
殷:动词,震响
栗:使战栗
惊:使震惊
青青:黑沉沉的
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列缺:闪电。
摧:断裂
扉:门扇
訇然:形容声音大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
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青冥:天空
鼓:名作动,弹奏
鸾回车:鸾鸟驾着车
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
失向来之烟霞。
恍:恍然,猛然
觉时:醒时
向来:原来
烟霞:指前面所写的仙境。
忽然魂魄惊动,我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理清思路:第二段写梦游经历,以时间为序,可分作几个层次,共描绘了几幅图景?
月夜飞度(我欲因之梦吴越……渌水荡漾清猿啼)
乘兴攀登(脚著谢公屐…… 迷花倚石忽已暝)
山中夜景(熊咆龙吟殷岩泉…… 水澹澹兮生烟)
极乐仙境(列缺霹雳…… 仙之人兮列如麻)
梦醒长嗟(忽魂悸以魄动…… 失向来之烟霞)
梦中奇遇--第二段
我欲因之梦吴越。
过渡句(现实——梦境)
思考:梦境部分可以细分为几个画面?
(以地点和时间作为划分依据将几幅画面找出来,每幅画面包含哪些景物?有何特点?作者情感如何?)
月夜剡溪图
梦登天姥图
山中夜景图
仙人盛会图
梦中奇遇--第二段
月夜剡溪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外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急切兴奋
清幽寂静
清幽寂静
人和自然和谐一体
人和自然和谐一体
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意象:湖、月、溪水、谢公宿处、渌水、猿声
特点:清幽、寂静
意境概括:这是一幅清丽恬静幽美的画面
情感:诗人沉浸其中,心驰神往
思考: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 这一句用了什么手法?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梦”字点题,既交代了“梦”的缘由,也申述了“梦”之所向。
“飞”字用了夸张的手法,可见速度之快,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同时,“一夜飞度镜湖”且有“月”相陪,此等场景,如果不是梦境,很难实现。
梦中奇遇--第二段
梦登天姥图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意象:青云梯、海日、天鸡
特点:壮美、雄奇
意境概括:这是一幅雄奇壮美的天姥山白日画面
情感:诗人为之迷醉神荡,乐而忘返
梦中奇遇--第二段
山中夜景图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意象:迷花、奇石、熊咆、龙吟、岩泉、深林、层巅、云、雨、烟
特点:恐怖、惊悚(离奇险怪)
意境概括:这是一幅惊心动魄、光怪陆离的画面
情感:诗人为之悸动惊恐
梦中奇遇--第二段
仙人盛会图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意象:霹雳、洞天石扉、青冥浩荡、日月、霓衣、风马、云之君、虎、鸾、仙人
特点:热闹盛大
意境概括:这是一幅富丽堂皇、热闹盛大的画面
情感:让人惊叹艳羡,令人神往,表现了诗人极度兴奋愉快的心情。
小标题 诗文 赏析(意象、意境 、炼字、 手法) 表达情感
月夜剡溪图 我欲因之梦吴越 …… 渌水荡漾清猿啼
白昼山中图 脚著谢公屐 …… 迷花倚石忽已暝
傍晚山中图 熊咆龙吟…… 水澹澹兮……
夜晚仙府图 裂缺霹雳…… 仙之人兮……
意象:海日、天鸡、山花、奇石……
意境:雄奇壮观、奇幻瑰丽
炼字:迷、倚、忽
手法:用典(遭遇相似、怀才不遇—寄情山水)
迷恋
沉醉
意象:熊咆、龙吟、石、泉水、深林……
意境:阴森恐怖
炼字:殷、栗、惊
手法:夸张
震惊
恐惧
意象:仙洞、金银台、虎、鸾、仙人……
意境:富丽堂皇、光怪陆离
炼字:崩、摧、訇、列、麻
手法:铺陈、拟人
惊异
迷离
意象:月、影、猿啼……
意境:幽美恬静
炼字:飞、送
手法:拟人、夸张
急切兴奋向往自由
梦 境
梦游之景
所梦之境 所梦之景(意象) 意境特点 心理感受
月夜剡溪图
湖、月、溪水、谢公宿处、渌水、猿声
清幽宁静
恬静幽美
愉悦神往
登山奇观图
青云梯、海日、天鸡、迷花、奇石
雄奇壮美
迷醉神荡
乐而忘返
山中奇景图
熊咆、龙吟、岩泉、深林、层巅、云、雨、烟
惊心动魄
光怪陆离
悸动惊恐
仙人盛会图
列缺霹雳、丘峦、洞天石扉、浩荡青冥、日月、金银台、霓衣、风马、纷纷云君、虎鸾、如麻仙人
光辉灿烂
富丽堂皇
热闹绮丽
盛大和乐
惊叹艳羡
梦中奇遇--第二段
诗人描绘一个什么样的梦境?诗人的心情如何?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离奇变换,五彩缤纷的梦境。特别是仙人登场的画面。此时诗人心神完全解放,自由,盛大热烈的场面,像是在迎接诗人的到来。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诗人梦醒后的心情怎样的,从哪些词语中可看出来?
失意留恋,痛苦惆怅(“长嗟”、“惟”、“失”)
梦惊神伤图
梦中奇遇--第二段
能生活在梦境中的人是幸福的。——鲁迅
然而梦总有醒来的时候。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梦境——现实
梦幻破灭后的失意
☆惊梦长叹: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心惊梦醒,好梦不常。由幻想转到现实。在梦境最高点悬崖勒马,急转直下。诗人的心情由最初的自由快乐、震惊讶异、沉醉迷离变得失意伤感。
(1)与梦境的辉煌灿烂形成对比,更突出梦醒时分的冷清孤寂;(2)与上文的情感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出回到现实的失意伤感;(3)同时也为后文的议论抒情做了张本。
惟:枕席(现实)
失:烟霞(仙人洞辉煌灿烂)
梦境之后诗人的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这样安排有怎样的行文效果?
诗人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
1.梦中仙境象征着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
2.写仙境之美妙(自由遨游)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失意碰壁)。
3.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性格。
缘景明情觅仙踪
梦境应是一年宫廷生活、官场道路的折射 。梦的及时醒来表明与这种生活的彻底决裂。
“一夜飞度镜湖月”的轻松愉快就是他被选召入宫时的心情,“脚著谢公屐…空中闻天鸡”初入官场的成功体验。
而当他进入宫廷却发现曾经热切向往的宫廷并非那么纯净:“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是对官场的迷茫;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象征官场让人心惊胆战;”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象征官场的变幻莫测;“云之君”“仙之人”是达官显贵;
“日月照耀金银台”是皇亲国戚们居住的宫殿;
“虎鼓瑟兮鸾回车”是达官显贵们出行的鸣锣开道。梦中仙境即现实官场。
梦境之景
镜湖、谢公住处
寂静清幽
兴奋急切
半壁
雄奇壮美
迷醉神荡
山中、岩泉
迷离恐怖
震撼吃惊
金银台
壮丽辉煌、盛大欢乐
喜悦、自由
湖月
渌水
清猿
海日
天鸡
花石
熊咆龙吟
云烟
霓衣、风马、云君、仙人如麻
大胆的夸张
丰富的想象
离奇变幻、五彩缤纷的梦境
梦游之旅
(二)
魂归枕席
夸张
想象
对名山仙境的向往
痛苦惆怅、憎恨现实
小结
月夜飞度
登山奇观
仙人盛会
梦境
美妙
欢乐
现实
浑浊
冷酷
理想世界
第三段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东流水:(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如此,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与君分别何时才能回来?
第三段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须:等待
摧眉:低眉
事:侍奉
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游览时就骑上它访名川大山。我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心中郁郁寡欢,极不舒坦!
梦后感慨--第三段
这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梦后感慨
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两句,作者是在感叹什么?
世事虚幻无常,流露了人生如梦的感伤情绪。
梦后感慨--第三段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两句,诗人表明了自己什么志向?
1.对名山仙境的追求,对现实的不满,绝不与恶势力妥协,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蕴含隐逸之志。
2.也显露出诗人逃避现实、消极处世的思想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性格和精神?
诗眼,直抒胸臆,卒章显志
蔑视权贵的性格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如何理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写出了诗人怎样的艺术形象?
长安曾是李白一生的向往,在这里,诗人寄意壶酒,布衣供奉翰林,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在这里李白因一曲《乌栖曲》得到了“四明狂客”贺知章的赏识,为其解金龟换酒,极尽荣华,肆意放诞,然而熙熙攘攘,闹闹哄哄的帝都亦不过如此,外戚专权,同僚争权,诗人无意留恋,诗人宁愿选择自己的生存空间,选择放鹿青崖,踏寻名山,释放自由与率气。这一切在我们的心目中叠合出了一位傲视权贵却又才华横溢的诗人形象,诗人气质不俗,潇洒浪漫,富于幻想,充满对自由充满向往。
①这是作者不满现实、蔑视权贵、坚持自我、捍卫尊严的反抗性格和高贵品格的表现。
②这也是一种自我放纵、自我麻醉的消极思想。
③在黑暗、污浊的现实中,作者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以施展自己的才华、韬略,实现抱负,只能消极反抗。
1、怎么看作者的及时行乐隐逸避世思想?
梦
游
吟
梦到渡溪
白天景象
洞天仙境
魂归枕席
天
姥
山
留别
梦境
现实
夜幕山景
蔑视权贵
自由傲岸
现实
寂静清幽
神奇壮丽
光怪陆离
阴森恐怖
壮丽雄奇
憎恶现实
苦闷惆怅
一. 全诗脉络:
入梦缘由
梦游历程
梦入仙境
留别抒怀
梦前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
梦醒
梦游镜湖
梦游山景
自由的梦境
黑暗的现实
对比
中心思想:本诗通过记梦游仙,描绘了天姥山的奇景,赞美了仙界的光明美好,表现了诗人鄙弃黑暗现实,蔑视权贵,傲岸不屈,追求自由的理想。
梦醒长嗟卒章显志
小结
虚实结合
“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是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
“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的梦境等。
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类型:
1、虚幻世界和梦境
2、想象与回忆
3、设想之境
虚实结合就是把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交织融合,两者相互渗透、相互转化,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虚写的提示词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念往昔峥嵘岁月稠。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虚实结合的作用
1、拓展意境、拓展广阔的审美空间
2、深化主旨,突出中心
3、渲染、烘托,深化感情(感情具体作答)
4、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
写作特点
从本诗看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2.大胆的夸张:向天横、拔五岳、掩赤城、倾天台
1.丰富的想象:天鸡、金银台、霓衣、风马、云之君
3.瑰丽的色彩:云霞、明月、渌水、清猿 、海日 、青冥
4.奇特的构思:全诗运用对比手法,从现实(浑浊、冷酷)
到梦境(美妙、欢乐),又回到现实。
悟“诗仙”精神
14岁 立志“安社稷”“济苍生”
25岁 仗剑远游,求仕无果
42岁 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44岁 权贵排挤,赐金放还
54岁 安史之乱,从军报国
56岁 兵败流放,中途遇赦
61岁 再请从军,因病折回
62岁 病逝当涂
把握主旨
诗人借游仙诗的形式,托梦言志,通过梦境中的美好仙境与黑暗现实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对污浊社会的抗议,对自己崇高人格的捍卫,表现了诗人傲岸的性格和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结语
用浪漫艺术追求理想人生
以不屈傲骨维护独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