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05张PPT。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博览会底图中国民族博览会欢迎来到你知道下列图片是哪些民族的吗?民族知识厅民族构成自主学习民族政策56
个
民
族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① ,
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② 。我国少数民族共③ 个,
其中人口最多的是④ 族,
约⑤ 万人。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如何,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⑥ 的地位。汉族91.5%55壮1500多平等认识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指得是多民族国家中人数最多的民族以外的民族。在我国指汉族以外的民族,如蒙古、回、藏、维吾尔、哈萨克、苗、彝、壮、布依、朝鲜、满等民族。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民族歌
汉满傈僳景颇壮,高山普米锡伯藏。毛南布依维吾尔,仡佬? 佬蒙古羌。乌孜别克俄罗斯,保安独龙京东乡。哈尼彝苗鄂伦春,裕固朝鲜傣阿昌。鄂温克水德昂怒,基诺赫哲土布朗。塔塔尔白回土家,达斡尔畲黎珞巴。拉祜纳西塔吉克,哈萨克瓦瑶撒拉。我国民族五十六,柯尔克孜侗门巴。这个歌曲中包括了五
十六个民族的简称。民族一览下面来认识认识我们
的五十六朵 “花”
吧!汉族1、汉族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华夏族称为“汉人”,始于汉朝。汉族是一个历史从未中断过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目前,汉族人口约为1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9%,分布于世界各地。除中国两岸四地外,汉族
在东南亚和北美洲也有较多分布。 (1)我国分布最广、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2)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按地理方位)。 (3)少数民族与汉族在分布上有什么关系?这体现了我国民族分布具有什么特点?。 中国民族分布图① 散居,
② 聚居、交错杂居。③ 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④ 和⑤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⑥ 、⑦ 和
⑧ 地区。 分布特点分布状况民
族
分布大小汉族东部中部西南西北东北壮族2、壮族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
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
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
后来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
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信仰原始宗教,
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
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
是七月十四中元鬼节、清明上坟、
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
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满族3、满族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
以辽宁省最多。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
中仅次于壮族居第二位。满族历史悠
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
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
为女真。1911年辛亥革命后,满洲族
改称满族。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
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
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
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颁金
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989年10月,
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回族4、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
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西
辽迁入黄河流域,并同当地
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
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
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
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间节日
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
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
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
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
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
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苗族5、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
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
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
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
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
落。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
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
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
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
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
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较为重
要,最为隆重的当属牯藏节
(13年一度)。 维吾尔族6、维吾尔族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
意为“团结”或“联合”。维吾尔族主
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
以南一带,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
3世纪游牧过生活的“丁零”人。
融合了汉人以及后来迁来的吐蕃
人、契丹人、蒙古人繁衍发展而
形成了维吾尔族。维吾尔族的节
日大都来源于伊斯兰教,是用回
历来计算的。维吾尔族传统节日
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
(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前两
个源于伊斯兰教,日期是按回历
计算的,每年都在移动,因此有
时是在冬季,有时则是在夏天或
其它季节。 彝族7、彝族
彝族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省和
广西壮族自治区。彝族自称繁多,因地
而异,有“诺苏”、“密撒”、“罗罗”、“撒
尼”、“阿细”等。建国后,以“彝”作为统
一的民族名称。彝族过去崇拜万物有灵
和崇拜祖先。民间传统节日很多,主要
节日有十月年、火把节及区域性的节日
和祭祀活动,十月年是彝族的传统年,
多在农历十月上旬择吉日举行。在每年
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
盛大的传统节日。 土家族8、土家族
土家族绝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湖
北省、四川。土家族自称“毕兹卡”
(意为本地人),有自己的语言。
大多数人通汉语,目前只有为数不
多的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
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
其以过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二月
二日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饭。端
阳节吃粽子。重阳节打粑粑,土家
族过去迷信鬼神,崇拜祖先,每逢
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
要进行小敬。 9、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
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
子”。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
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
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
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蒙古族10、藏族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
“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
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
口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
一。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
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
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
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
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藏族11、瑶族
瑶族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
山地民族。瑶族人自称“勉”、“金
门”、“布努”、“拉珈”、“炳多优”等,
因经济生活、居住地区和服饰的
不同,又有30多种称谓。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
瑶族除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等外,还有大大小小自己特有的
传统节日30多个,其中最具民族
特色的有盘王节、仁王节、赶鸟
节。农历十月十六日的盘王节,
是瑶族最为隆重的节日,它是瑶族
人民纪念祖先的盛大传统节庆。 瑶族12、布依族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
少数民族。解放前,布依人被称
为“仲家”、“水户”、“夷族”、“土边”、
“本地”、“绕家”等。1953年,贵州
省各地的布依族代表经过协商,
正式统一用“布依”作为本民族的
名称。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
多神和自然崇拜,传统节日除春节、
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二月二”、
“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
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 布依族13、侗族
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魏晋以后,这些部落被泛称为“僚”,侗族即“僚”的
一部分。现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等地。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侗族传统节日
各地日期不一,节日饮食常和宴客活动联系在一起,主要节日有新婚节、架桥节、
祭牛节、吃新节、花炮节等。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
水牛王”。 侗族朝鲜族14、朝鲜族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
辽宁省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
区。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
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朝鲜族民间有五
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这五大节
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
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鲜族敬重
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时期,
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 15、白族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
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白族自称“白伙”、
“白尼”、“白子”等,汉语意为“白人”。
1956年,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
名为白族。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
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
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
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
等民族节日。 白族16、哈尼族
据史书记载,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
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现主要分布在
云南西南。哈尼族自称很多,新中国
成立后,统一称为哈尼族。哈尼族信
仰多神和崇拜祖先,传统节日主要有
“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
(五月节)。此外还有“栽秧节”
(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 哈尼族16、黎族
黎族聚居在海南岛通什镇等地,据考证,
黎族是由古代“百越”族的一支发展而来。
早在四五千年前,黎族的先民们就在海南
岛繁衍生息,成为该岛最早的居民。黎族
自称“孝”、“歧”、“美孚”等。黎族名称的
使用始于唐代末期,沿用至今。黎族的传
统节日有春节和“三月三”等。黎族大多数
节日与汉族相同,如春节,与汉族过春节
的情形基本一致。黎族特有每年农历的节
日“三月三”源于黎族先人繁衍后代的一个
传说. 黎族哈萨克族17、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源远流长。西汉时,天山北部的
乌孙即是哈萨克族的先民。这些东迁的牧
民得名“哈萨克”意即“避难者”或“脱离者”。
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少数分布在甘
肃阿克赛和青海等地。哈萨克族过去信仰
萨满教,公元十一世纪前后,改信伊斯兰
教。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和肉孜节,还有
“那吾热孜”节。哈萨克族热情好客,待人
真诚。抛撒“包尔沙克”、糖,迎喜事是哈
萨克族的传统礼俗。 傣族18、傣族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
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
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
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
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
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
“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
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
致祝贺。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
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
族人民的喜爱。 畲族19、畲族
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
传说畲族的祖籍是广东潮州。主要分布
在福建福安、浙江景宁、广东、江西、
安徽等省,多数与汉族杂居。1984年6月
30日建立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畲家很重
视传统节日,重视祖先崇拜,每年二、七、
八月的十五日为祭祖日,信奉鬼神。“三
月三”是畲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
三举行,亦称“乌饭节”。畲家很重视传统
节日,每个节日吃什么都有一定的传统习
惯。 傈僳族 20、傈僳族
傈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
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1985年6月11日,建立云南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节日: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20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
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傈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21、拉祜族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澜沧、
孟连、双江、勐海、西盟等县。“拉祜”
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
“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
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
的民族”。祜族传统节日有拉祜年,
也吃扩塔节(即春节)、火把节、
月亮节和尝新节等节日。其中最隆
重的节日是过拉祜年。传说拉祜族
兄弟是从葫芦里走出来的。大年初一,
拉祜族男女老幼都要用葫芦盛水洗手,
洗去过去一年的贫困,迎来新一年的
五谷丰登。 拉祜(hu)族22、东乡族
东乡族是十四世纪后半叶由聚居在东乡的
许多不同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其中主要
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聚居
在甘肃省境内,其中半数以上居住在甘肃
东乡族自治县。东乡族开斋节又称“尔德节”,
是东乡族民间的传统节日。按伊斯兰教规定:
伊斯兰教历每年九月是斋戒月份,这一月
的开始和最后一天,均以见新月为准,斋
期满的次日,即为节日。因此,它既是民
族节日,也是宗教节日。 东乡族高山族23、高山族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
包括十多个族群。“高山族”这个名称是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对台湾省
民族的总称。高山族地区森林覆盖面积
大,素有“森林宝库” 的美誉。高山族的
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
的宗教色彩。 “丰年祭”又称“丰收节”、
“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
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24、佤族
佤族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澜沧江以西和
怒江以东的怒山山脉南段。原称“卡佤族”,1963
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改为现称。在一年一度的“取
新火节”上,佤族人都将旧火熄灭,然后由德高
望重的老人用古老的钻木取火的形式燃起新火,
预示新的一年吉祥安康。每年凡遇重大节日和祭
祀活动,佤族都要举行“剽牛节”,以此来表达渴望
丰收、祈求平安的心愿。 佤族水族25、水族
水族自称“海水”,意为水人。早在秦汉
以前,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就居
住着许多部落,据考水族是从其中一个
叫做“骆越”的部落发展起来的。清代人
们称其为“水家苗”、“水家”,解放后正
式定名为水族。水族的节日中最隆重的
是端节(借端)和卯节(过卯),端节
是水族民间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端节水语叫“借端”,是水族最大的节日,
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最初的端节在每年
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每逢亥日进行。 26、纳西族
原游牧在青海省黄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
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纳西族。“纳”有大或尊贵之意,“西”意为人。丽
江纳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灵,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万物皆有神灵主宰。每年农
历七月二十五日的“转山节” 祭祀狮子山,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 纳西族27、土族
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省互助、民和、
大通等县,其余散居在乐部、门源和
甘肃天祝等地。土族自称“蒙古勒”或
“蒙古尔孔”(意为蒙古人),旧称“青
海土人”,藏族称之为“霍尔”。土族主
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尤其精于养羊。
“七日会”是土族庆祝丰收的狂欢节。
土族许多节日与宗教的关系十分密切,
节日期间要伴有各种祭祀活动,并备
有节日食品。 土族羌族28、羌族
羌族现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羌族自
称“尔玛”,意为“本地人”。早在三千年前,
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他们
主要活动在中国的西北部和中原地区。羌
族居住的山区产有世界上稀有的熊猫、飞
狐、金丝猴等。 农历十月初一为羌族年节。
年节的宴会又称“收成酒”。年节这天全寨
人到“神树林”还愿,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
神。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
或换工劳动,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 29、锡伯族
锡伯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
18世纪中叶西迁至新疆察布查尔等地,
现多数居住在新疆、东北,内蒙东部以
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锡伯族
民间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汉族相同。
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西迁节
是锡伯族人民不可忘记的民族节日,每
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 ,人们都将
隆重开展各种纪念活动。“抹黑节”是锡
伯族人民另一个饶有风趣、独具特色的
传统节日。 锡伯族30、仡佬族
仡佬族即中国古代“僚人”,散居在贵州省西
部的织金、黔西、六枝、关岭等20多个县,
仡佬族主要从事农业。手工打铁业比较发达,
因此,史书上把有些地方的仡佬称为“打铁仡
佬”。仡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莫过于八月节
(八月十五至二十日)。仡佬族因长期与汉
族杂居,生活习俗等方面和当地汉族相似,
传统节日大体与汉族相同。如春节、端午节、
七月节和中秋节。糯米粑是仡佬族节庆活动
中必不可少的食品。 仫佬族31、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多种
解释:“四十个部落”、“四十个姑娘”、
“山里放牧人”或“草原人”等。柯尔克孜
族多数居住在新疆南部克孜勒苏柯尔克
孜自治州。柯尔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
节日是诺若孜节,按柯尔克孜族的历法,
新月每出现一次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
一年。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即过诺若孜
节,类似于汉族的春节. 柯尔克孜族 32、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
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达斡尔”意即“开拓者”。
族源契丹。十七世纪中叶,这个民族为维护祖国
统一,打响了武装抗击沙俄入侵的第一枪。达斡
尔族称春节为“阿涅”,也把春节当做一年之中最
盛大的节日。正月十六为“黑灰日”,在黑灰日这
一天,人们之间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抹黑,认为抹
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达斡尔族33、景颇族
景颇族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
而来。近代文献多称为“山头”,主要聚
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
的山区。1953年7月24日建立德宏傣族景
颇族自治县,1956年改为自治州。目瑙
纵歌(目脑纵歌)是景颇族人民驱恶扬
善,预祝吉祥幸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
农历正月十五之后举行,为期2—3天。
在景颇族的传说中是天上太阳召集地上
万物参加的一种大型歌舞盛会,并由犀
牛传播至人间,后成为景颇族最盛大的节日。 景颇族34、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地处黄河沿岸的青海
省循化地区。撒拉族有自己的语言,但
无文字,通用汉文。撒拉族男儿,多以
上山伐木、下河板筏为生。此外,养蜂
是撒拉人最喜爱的副业生产,园艺也是
他们的特长。撒拉族主要节日有开斋节、
古尔邦节等。最大的传统节日为古尔邦
节,每当节日来临,撒拉族都要宴请宾
客,煮手抓羊肉,炖鸡肉,做糖包、油
炸蛋糕、炸馓子,做“比利买海”(油搅
团)、“木丝日”(一种以油、熟面等为
馅的包子)和各种烩菜。 撒拉族35、布朗族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 唐时称“朴
子蛮”,元、明、清时称“蒲蛮”,由于
居住的地区各异,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
的自称。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
愿,统称为布朗族。布朗族过去崇拜多
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许多传统节日
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其中最具特色的
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
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傣
历六月中旬举行,一般为3天。 布朗族毛南族36、毛南族
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广西环江县上、
中、下南山区,毛南族是岭西的土
著民族。唐以前的傣、宋元明的伶
是他们的祖先。史籍记载称毛南族
为“茅滩”、“毛难”,1986年8月经国
务院批准,改名为今称。毛南族的节
日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必定祭祀
祖先;二是多开展唱歌对歌活动。毛
南族民间最大的节日是每年夏至后的
分龙节。农历五月的庙节,清明节“赶
祖先圩”和元宵节“放飞鸟”也是他们独
有的纪念活动。 37、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虽然有欧罗巴人种的特征,
但从远古时代起,他们就生息繁衍在
中国这块土地上。现百分之六十的塔
吉克族人聚居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
克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沙东、泽普、
叶城和皮山等县。1954年7月17日建
立塔吉克自治县。塔吉克族的节日与
当地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
孜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基本相同,
其节日食品也大致相似。每年斋月前
的一个月,塔吉克人都要举行巴罗提
节。奇地前笛尔节是塔吉克族人最重
视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多在
三月举行 。塔吉克族39、普米族
普米族的族源属于中国古代西北游牧民
族氏羌支系,“普米”意为白人。主要居
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兰坪白
族普米族自治县,丽江地区的丽江纳西
族自治县、永胜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
普米族过去崇拜多神,敬奉祖先,节日
大都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如大过年
(春节)、清明、立夏、端午节、火把
节、尝新节等节日。过去普米族民间每
隔三年一年举行一次较大的小天地神灵
的祭祀活动由全民族或全寨共同举行。 普米族40、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
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因居住地的
不同,还有“蒙撒”、“蒙撒禅”、“对撒”、
“汉撒”等自称。解放后统称为阿昌族。
会街,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集会,多在
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阿昌族信仰小
乘佛教,会街原属宗教集会。主要宗教
节日有进洼(关门)、出洼(开门)、
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
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
把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 阿昌族41、怒族
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
怒族自称“怒苏”、“阿怒”和“阿龙”。与傈僳族、
独龙族、藏族、白族、汉族、纳西族等民族交错
杂居。怒族传统节日有过年、鲜花节和祭谷神、
祭山林节,其中以过年的节日气氛最浓,既隆重
又古朴。仙女节是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人民的民
间传统节日。当地又称鲜花节,於每年农历三月
十五日举行。 怒族42、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
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是民族自称,
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在北纬
52度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至今仍有
鄂温克人的脚印与炊烟,其定居点便是
有“北极村”之称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猎人
村。敖包节是鄂温克族的宗教节日,但
也举行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因而具有广
泛的群众性。除春节等节日与临近其他
民族的节日一样外,鄂温克族还要在农
历五月下旬择日举行的“米阔勤”节 。 鄂温克族43、京族
京族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岛”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乡的
澫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京族,历史上自称为“京”、“越”或“安南”,1958
年,根据本民族意愿,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主要信仰道教,少数
人信仰天主教。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唱哈节等。其中,
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唱哈节”(歌节)。唱哈多在哈亭举行,哈亭是具有独
特民族风格的建筑物。 京族基诺族44、基诺族
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
州景洪县基诺乡及其附近地区。基诺族
自称“基诺”,汉文译称“攸乐”。1979年
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中国的第55个少数
民族。基诺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原始宗
教,但对祖先的崇拜居主要地位。传统
节日以过年为重,具体时间由各村寨自
定,但多在农历腊月间进行。每年阴历
九月,基诺族就要过一年一度的新米节
了,当地人称“好希早”。 45、德昂族
德昂族原名“崩龙族”。1985年9月
17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改名为德昂
族。“崩龙”是他称,德昂族各支系
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自称“德昂”,
意思是“石岩”。德昂族是西南边疆
现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远
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居住在怒江西岸
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
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
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还有祭家
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
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 德昂族46、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孜别克族人最早居住在中亚各地,元
朝时称为“月即别”、“月祖伯”等,15世
纪,逐渐形成民族。乌孜别克族有自己
的语言,信仰伊斯兰教。乌孜别克族主
要节日有“圣纪节”、“肉孜节”、“古尔邦
节”等,孜别克族的传统节日与当地其他
信奉伊斯兰教民族的节日基本相同,以
肉孜节和古尔邦节为一年之中最隆重的
节日。 乌孜别克族 47、保安族
保安族因信仰伊斯兰教和风俗习惯与当地
回族略同,又被称为“保安回”。1950年根
据本民族人民意愿,定名保安族。保安族
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甘肃省一带。保安族
通用汉文,多信仰伊斯兰教。著名的保安
腰刀的生产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尤为藏
族人民所喜爱。保安族的节日同许多信奉
伊斯兰教的民族相同,如开斋节、古尔邦
节、圣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馓子、油餜、
蜜圈圈和油香。 保安族48、俄罗斯族
俄罗斯族是从18世纪后逐渐从沙皇俄国南迁
到中国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在封建军阀盛
世才统治新疆时期,被称为“归化族”。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俄罗斯族。主要散
居在新疆各地,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有少量
分布。中国俄罗斯族的风俗习惯与前苏联的
俄罗斯族基本相同,多信东正教,俄罗斯族
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复活节”最为
隆重。过节前一周,不吃荤,只吃素。 俄罗斯族裕固族49、裕固族
裕固族聚居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肃南地区,其
余居住在酒泉黄泥堡地区。裕固族自称“尧乎
尔”、“两拉玉固尔”。裕固族起源于唐代游牧
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鹘。明初,陆续迁至祁
连山一带,逐渐形成了裕固族。 裕固族的
节日习俗反映着本民族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
的各个方面,裕固族的幼儿剃发仪式别具特
色,按照传统,裕固人家的小孩长到3岁时才
第一次剃发,届时要举行较为隆重的仪式。
剪马鬃是裕固族特有的节日习俗。 50、鄂伦春族
“鄂伦春”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两种解
释,一是 “住在山岭上的人们”,二是
“使用驯鹿的人们”。清朝以前,人们一
般把鄂伦春族称为“索伦部”、“打牲部”
或“使鹿部”。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鄂
伦春族。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
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
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
族的节日。腊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
的习俗。鄂伦春的先人们和火结下了不
解之缘,对火有着特殊的感情,对篝火
无比亲近。 鄂伦春族独龙族51、独龙族
独龙族曾被称为“俅人”、“曲人”等。
解放后根据本民族的愿望,正名为独
龙族。现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贡山独龙
河谷。本世纪中叶,独龙族还处于原
始公社的解体阶段,妇女还崇尚纹面
的习俗。独龙族过去的宗教信仰尚处
在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万物有灵阶段,
即使是唯一的年节(独龙语:卡雀哇)
也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的。过卡雀哇于
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各地时间不
一),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
寡而定。 52、塔塔尔族
塔塔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伊宁、塔城、
乌鲁木齐等城市。古称鞑靼。“塔塔尔”
一词原意为“茅舍”。塔塔尔语属阿尔泰
语系,现一般通用维吾尔文或哈萨克文,
主要经营商业和手工业,信仰伊斯兰教。
塔塔尔族节庆、礼仪食俗同当地其他信
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如维吾尔族、哈萨克
族等相似。塔塔尔族的“撒班节”,又称
为“犁头节”,多在春天风景优美的地方
举行,有歌舞,还有摔跤、拔河、赛马
等集体活动。 塔塔尔族53、赫哲族
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龙江、松花江
和乌苏里江流域繁衍生息。历史上曾
有“黑斤”、“黑真”、“赫真”、“奇楞”、
“赫哲” 等不同名称。新中国成立后,
统一族名为赫哲,意为居住在“东方”
及江“下游”的人们。河灯节是赫哲族
的民间传统节日,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
的赫哲人,年年都在农历的7月15放河
灯、祭河神,以此来祈祷、祝福族人
平安、捕鱼丰收。 赫哲族54、珞巴族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人口只
有2300多人,是目前中国人口最少的民
族。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
南方人。解放前仍存在家庭奴隶制。19
65年8月正式确认为单一民族。居住在
墨脱、米林一带的珞巴族沿用藏历,所
有的节日和祭祀活动与藏族无多大区别。
希蒙的珞巴族称年节为“调更谷乳术”节。
不少地方还保留有“氏族集合”的古老习惯。 珞巴族55、门巴族
据藏文史籍记载,门巴族的先民很早就
在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繁衍生息。
门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脱、林芝、错
那等县。“门巴”意为居住在门隅的人。
门巴族沿用藏历,节日也与藏族相同。
节日期间要杀牛宰羊,置办丰盛的酒菜,
宴请宾客。相传藏传佛教的佛祖释加牟
尼诞生和圆寂的日子是藏历四月十五日,
为了纪念这一天,门巴族地区的所有寺
庙念经祈祷,举行各种宗教活动。 门巴族56、仫佬族
仫佬族,在他们本民族的语言中,“仫佬”一
词就是“母亲”的意思。主要聚居于广西罗城
等县,仫佬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多
数人通汉语和壮语,使用汉文。仫佬族过去
崇信多神,节日较多。一年之中除十月、十
一月之外,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三年一次
的“依饭”节也叫“喜乐厚”是仫佬族最隆重的
节日。“依饭”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还愿,祈
保人畜平安、五谷丰收。仫佬族彝族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傣族壮族高山族回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2)找出居住在云南、黑龙江、吉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 (1)找出居住在五个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欣赏完五十六个民族之后,
我们再来欣赏一些服饰,节日和装饰。那达慕大会蒙古族摔跤、射箭和赛马七、八月泼水节赶摆消灾傣族端午节粽子赛龙舟汨罗江壮戏抛绣球歌墟壮族三月三彻夜狂欢火把节月琴彝族民族节日猜猜看请猜猜和三个提示词语相关的民族节日。壮族珞巴族藏族男子服饰 维吾尔族服饰满族服饰白族服饰彝族火把节彝族服饰彝族彝族 百褶裙苗族 银饰 苗族 银饰 白族藏族回族维吾尔族壮族傣族 泼水节彝族 火把节佤族 摸你黑朝鲜族 跳板蒙古族 马头琴那达慕大会泼水节赛龙舟壮族三月三彝族火把节快速抢答:
1.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
2.我国少数民族有多少个?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哪个民族?一、56个民族的概况我国由几个民族构成?汉族( )55个少数民族( )91.5%8.5%人口最多的民族 ——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
人口最少的民族 ——汉族壮族珞巴族你知道吗? 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9个:
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汉 族:大杂居
小聚居
交错杂居东北、西南、西北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我国民族分布特点:二、中国的民族分布这种分布特点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民族构成民族政策56
个
民
族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少数民族共55个。
人口最多的是壮 族。各民族具有平等的地位。大散居,交错杂居。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分布特点分布状况民
族
分布板书将下列民族与其节日连线
A.蒙古族? ?? ?? ?? ①火把节
B.彝族、白族? ?? ?②那达慕大会
C.壮族? ?? ?? ?? ③开斋节和古尔邦节
D. 维吾尔族? ??? ④三月三
E.傣族? ?? ?? ?? ?? ⑤泼水节
F.苗族、侗族? ?? ⑥芦笙节课堂练习B课堂练习关于民族地区分布,正确的是( )
A.各民族地区分布具有“小杂居、大聚居”的特点
B.汉族分布遍及全国
C.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东南和西北
D.民族区域自治区地区是单一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地区大杂居,小聚居西南不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
一家……”,这首歌曲唱出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心声
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A.维吾尔族 B.藏族
C.壮族 D.蒙古族
我国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相差悬殊,其中人
口最多的是壮族,约 1 600 万。 C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所描述的地区聚居的少数民族主要是( )A.壮族 B.维吾尔族
C.蒙古族 D.藏族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是我国
内蒙古高原的草原景观,该地区聚居的少数民主要是
蒙古族。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