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2张PPT。第二单元中国古代艺术长廊书画诗小说戏曲汉字与书法第7课1、重点:书法艺术的演变历程
2、难点: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的关系 汉字是当今世界唯一存在的最古老而又最具有生命力的象形文字,这是非常神奇的事情。 最早的成熟汉字可以追溯到距今约3000多年的商代甲骨文。 世界四大古文字中,古埃及的纸草文字、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印度文字均已灭绝,唯有以甲骨文为发端的汉字流传至今,且成为世界五分之一以上人口使用的文字,并成为联合国通用的文字之一。 埃及的象形文字,产生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它同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一样,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但这种文字最初仅仅是一种图画文字,后来才发展成象形文字。由于古代埃及象形文字的繁难,随着古埃及的灭亡,这种文字逐渐变成死文字,完全被人们遗忘。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他们用的“笔”是芦秆或木棒做成的,尖头呈三角形,所以落笔处印痕较为深宽,提笔处较为细狭,后来人们就把两河流域的这种古文字称为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可是,由于它极为复杂,到公元1世纪,就完全消亡了。梵文,最早的起源推断在公元前4000年甚至更早,但现在的印度已很少有人懂得梵文了。而现代梵文“是十七世纪以后的梵文”,是西方学者在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之后为了研究印度文化的方便而造出来的。 2006年7月13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批准,殷墟甲骨文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对殷墟的审议,整个过程只用了5分钟。报告员宣讲完推荐报告,会议主席询问是否同意,满场即响起热烈掌声,竟未再讨论就获全员通过。
2006年7月第三十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现场 汉字是一种形、音、义紧密结合的单体文字,汉字的学习使用,有利于提高智商。 研究发现,全球智商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位于汉字圈。在中国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 欧美使用表音文字(字母文字) ,记认使用的仅仅是大脑左半球。而使用汉字(表意文字) ,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必须同时均衡协作,从而使大脑得到更精细的利用。 如今,东西方都有人在做用学汉语汉字来提高儿童智力的实验,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另外,美、法等国已用学汉语汉字的方法来纠正失读症,都获得了初步的成功。一、从汉字起源到“书同文”仓颉造字刻画符号(半坡彩陶)甲骨文金文、籀书、小篆、隶书等 汉字起源的传说——仓颉造字相传上古黄帝时,史官仓颉根据日月星辰、鸟兽足迹等自然景物创造了汉字。图为仓颉像。仓颉造字虽只是传说,但据考证,仓颉可能是对汉字进行整理和规范的第一人。图为传说中的仓颉造字台。 “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刻符记事:
1)半坡人面网纹盆口沿的符号被认为可能就是早期的文字(距今约6000多年)。 汉字的萌芽——刻画符号目前比较公认的看法是:早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就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虽然还不能准确识读,但已经初步具备了文字的雏形。2)丁公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4000多年)中发现的陶器刻符 甲骨文—— 目前所知的最早的成熟汉字相传1899年,中国学者王懿荣在他吃的中药“龙骨”里发现了距今约3千多年前的汉字----甲骨文。距考证,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构造法的“六书”,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假借、转注等六种造字方法。故认为它已是成熟的汉字。春:上方是草木抽发的曲芽,下面那一部份是一个计时的标志,组合起来,表示草木滋生开始的时序。 海:江口中加上午字,午时海水涨潮涌至江口,表示海水。 万:形如蝎子。幼蝎产出后,即自动攀附于母蝎身上,背部尤多,密密麻麻若不可胜数,古人见之,即以蝎子之形喻不可胜数之“万”字。 象:虽本属表示大象之象,然以其大借喻包容于天地间之种种形象,如山川日月。再经转训为事物表象之象。 甲 骨 文铸造出来的文字—金文 “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其形式要求庄严、稳重、端肃、有序、精美,以符合“藏礼于器”的礼仪文化的特点。 西周晚年,一位史官对汉字进行系统整理,形成了金文的标准字体, 因见于《史籀篇》故名籀文,也称大篆。曾被作为官方文字长期使用。
籀文的主要特点是:象形符号进一步失去象形性;笔画线条化,匀称、柔婉;构形较复杂,字形趋于方块形,比金文工整。 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大篆)汉字的统一 ——小篆战国时期,中国被划分为七个诸侯国。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就像古老的密码,很难破译。削弱了文字的交流功能,不利于文化发展和生产进步。 统一的汉字,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小篆也叫秦篆,在大篆的基础上省改而成,是秦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政策,在全国推行的标准字体。
小篆的主要特点是:笔画比大篆简化,以柔婉、圆转的线条构形;形体呈竖长方形,整齐、匀称;偏旁写法、部位安排有定;象形符号的相形性更差。 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监狱里常用的汉字:隶书 隶书,是小篆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下层人物中间。
“隶”本是隶人的意思,也就是管罪犯的官吏。秦始皇统一中国初始,严法酷刑,犯法的人很多,因此每天要抄写的报告文件也就很多,于是管文件的官吏就用这种早已在民间流行的俗体来写,人们说它是隶人用的字体,所以把它叫作隶书。
秦朝的书叫做秦隶或古隶,到汉代叫汉隶也叫今隶。隶书定型化了迄今为止的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其产生、发展、成熟的过程孕育着楷书,而行书、草书几乎是在隶书产生的同时就已经萌芽了。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隶书1、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汉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准备了很好的材料;
2、知识群体形成,是将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动力。
3、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书法艺术创新提供条件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湖笔 徽墨
宣纸 端砚王羲之社会危机苏轼、黄庭坚
米芾、蔡襄规范法度盛事气象张旭、怀素欧阳询、颜真卿
柳公权祝枝山、文征明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狂放不羁追求个性 忽略法度 有意无法个性化创造二、书艺历程 行书的字体既不象楷书那样一个一个的呆立着,又不象草书那样一个一个的在奔跑,而是象云、象水那样慢悠悠地不停地流动着,所以,叫“行书”。行书易写、易认、易于流行,实用性很高。最擅长写行书的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称“书圣”。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摹本)快速书写的字体(一):行书 草书是隶书快写而简便的结果。“草”是潦草、快捷的意思。由于写得比较快,所以在书写过程中有的省去了字形的一部分,有的把一些笔画连在一起。到唐朝以后的“狂草”,则更是难以辨认。“狂”就是漫无章法,随心所欲。这种几乎无法辨识的“狂草”实际上不再是一种实用的书写字体了,而只是一种艺术观赏形式。 快速书写的字体(二):草书 张旭,“草圣”,唐代大书法家。以草书而闻名。唐朝文宗皇帝曾向全国发出了一道罕见的诏书: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斐旻的剑舞可成为天下的“三绝”。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 怀素,僧人,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是继张旭之后的又一大草书家,有“颠张醉素”之称。评论说:“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东汉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出现了: 汉朝末年,文字形体又由隶书演变成了现在使用的“楷书”。“楷”是楷模的意思,“楷书”就是可以作为楷模的字体。楷书把扁形、方形的隶书变成竖长方形,并且把波折的笔法变为平直。写楷书时得一笔一笔、整整齐齐地写。图为楷书的创始人钟繇 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唯一能和大书法家王羲之互相抗衡,先后辉映的,就是颜真卿了。颜真卿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气势开张,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这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气象。现存书法作品有《多宝塔碑》等。 欧阳询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 书法初学王羲之,后学颜真卿,取精用宏,加以遒劲丰润,自成一家。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文宗皇帝称他的字是“钟王复生,无以复加焉。”柳公权书法以楷书最着,创造了自己的柳派。其遒媚劲健的书体,可以与颜书的雄浑宽裕相媲美,后世有“颜筋柳骨”之美誉。 穆宗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追求个性的书法时代——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四书家” 政治上,宋徽宗是一位失败的皇帝,但在艺术上,是一位成就很高的书画家。这种有如金银雕饰的书法风格,被称为“瘦金书”,除了点出徽宗帝王的尊贵地位,对此风格形容也十分贴切。后世学习此一书风者不多。 明朝的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徐祯卿(电视剧里则根据文人后来虚构的人物周文宾所创造),他们才思敏捷,才华横溢,诗词曲赋,样样精通,或长于绘画,或长于书法,或长于文理,是明朝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他们创作了很多著名的绘画、书法和诗词作品,并源渊流传。 更加个性化的书法时代——明 “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如其人”,大抵不诬。如果每个字都方方正正,其人大都拘谨。如果伸胳膊拉腿的,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豪放,字瘦如柴,其人必定排骨。字如墨猪,其人必定“五百斤油”。所以郑板桥的字就应该是那样倾斜古怪,才和他吃狗肉傲公卿的气概相称。” -------近代著名散文家梁实秋 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它不是诗而有诗的韵味;不是画而有画的灵动;不是舞而有舞的飘逸;不是歌而有歌的悠扬。”(鲁迅语)“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黑格尔语)回顾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从殷商开始,中国书法艺术经历了秦汉的辉煌,魏晋的风韵,隋唐的鼎盛,宋元的神意,明清的繁华。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用刀“写”的汉字:篆刻篆刻,就是镌刻印章,也就是用刀在硬质材料上“写”汉字,是中国传统的汉字造型艺术。玉玺,又称“传国玉玺”“传国玺”,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图为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代古印印文纸发明前,人们用竹木简牍书写公文信件,然后用泥封缄,在泥上加盖印章,叫作“封泥”。图为汉代封泥。明代以前,印章只是人们在交往中表明身份的凭信工具。明代以后,以文彭等人的创作为代表,专供艺术欣赏用的印章出现了,篆刻艺术从此大放异彩。图为艺术家镌刻的印章。穿上用汉字装饰的服装,也不失为一种民族特色:美。“福”,在汉语中寓意着幸福吉祥,图为以福字为图案的剪纸作品。汉字“书写”的别样风情这是画的汉字,还是写的图画?拓展选择题练习,请准备1、我国古代陶器上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是在: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夏朝
D、商朝2、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是:
A、金文
B、籀文
C、铜器刻画符号
D、甲骨文3、秦统一后,推行“书同文字”,将统一哪一字体作为官方规范规则:
A、隶书 B、籀文 C、楷书 D、小篆
4、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C、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
D、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原因
5、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
A、夏商
B、魏晋南北朝
C、两汉时期
D、西周晚期6、汉字能成为一种书法艺术,其原因不包括:
A、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
B、知识群体的推动
C、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
D、统治者的喜好7、隋唐国家统一,王朝鼎盛,盛世气象,我国书法艺术达到新高峰,具体表现不包括:A、张、怀的草书狂放不羁
B、欧、颜、柳的楷书
C、楷书注重规范法度
D、馆阁体精润美媚8、下列关于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代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书法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B、清代世运转衰,馆阁体精润美媚,抱残守缺,了无生气
C、宋代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D、两汉时期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9、篆刻与书法、绘画一起开始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
A、两汉时期
B、魏晋南北朝
C、明中叶以后
D、西周晚期10、对中国古代印章艺术发展表述不准确的是:
A、有了文字,就形成了印章艺术
B、明代中期,思想活跃、文化自由,篆刻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C、在篆刻艺术上,秦汉时代是一个标志性的时期
D、其创制以汉字为前提,与书法并称为姊妹艺术谢谢! 东巴文是一种十分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从文字形态发展的角度看,它比甲骨文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最早是写画在木头和石头上的符号图象,后来发明了纸,才把这些符号图象写在纸上,成为东巴文经典。由于东巴掌握这种文字,故称东巴文。
东巴文只有1400多个单字,但词语异常丰富,用象形文字书写并保留下来的经文共有两万余册。堪称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东巴文被称之为目前世界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