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三第8课笔墨丹青(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必修三第8课笔墨丹青(共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3-22 07:2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5张PPT。第八课 笔墨丹青课程标准:1)概述绘画起源、演变过程
2)了解中国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与汉字书法的历史一样,中国画的历史亦源远流长。我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传说苍颉造字、伏羲画卦,是为书画之先河。不可思议的是,中国人的绘画很早就具备了卓越的“写意性”,独特的写意画成为人间奇迹。这种极其抽象的功夫,在西方绘画中只有到了法国人毕加索的手里才有了发挥的可能。而在中国,从魏晋到唐到宋元再到明清,中国写意画的成就一路走向顶峰,特别是明清时期发展壮大的文人画,更是内涵丰富,意味深长。中国绘画艺术以其独特的用具、颜色、表现手法、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无价之宝。导言岩画或陶画等绘画艺术的源头帛画《人物龙凤图》马王堆汉墓帛画顾恺之《女史箴图》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提出“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创制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文人山水画兴起,成为独立画种,更注重意境马远
夏圭通过山水画抒发郁闷心情风格奇特,不拘成法朱耷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绘画成为独立艺术门类《山径春行图》《山水十二景》《洛神赋图》《松鹰图》绘画艺术的萌芽——1、新石器时代的岩画与彩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新石器时代的岩画到陶器上的彩绘,都能看到质朴粗犷而又不失浪漫的绘画艺术。绘画艺术的独立——2、战国时期的帛画墨线造型,敷色平涂 战国时期,已出现用 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绘画成为独立艺术门类,构图精到,主次分明,墨线细若蚕丝,画面动静对照。绘画艺术的初步发展——3、汉代的帛画 汉代的帛画,有着神奇旷达的构思、满密有力的布局,现实与虚幻相结合,想象丰富、大胆夸张。从顾恺之到吴道子——绘画艺术走向成熟
1、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西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摹本局部)顾恺之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画家,他的主要贡献是:
1)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尤善于丹青,画出众多名画;
2)开创了中国绘画的理论,概括起来就是“以形写神”。 魏晋的凸显个性西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在继承汉画的传统基础上,改变了粗犷的风格,开始向精密的技巧发展。一、社会动荡引发了人们对两汉儒学进行反省;同时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创立以及两教的发展,促使文化上呈现多元的趋向。(三教合一)
二、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上碰壁,又不愿流俗同伍,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这样一种追求在文学艺术上表现为——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并开始形成理论。 为什么在分裂动荡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仍能得到发展,并开始走向成熟?从顾恺之到吴道子——绘画艺术走向成熟
1、唐朝时期,追求法度,艺术发展全面辉煌盛唐画家吴道子改革传统的线描,用圆润丰腴、粗细变化的线条,将晕染法的立体效果融入传统线描法,又颇有动感,被誉为“吴带当风”。他的出现,是中国人物画史上光辉的一页。杜甫、苏东坡尊吴道子为“百代画圣”。唐代吴道子《天王送子图》摹本(局部)周昉的仕女图,如《簪花仕女图》等,都取于宫廷生活,表现出她们的闲情逸致。画中妇女浓丽肥胖,脸型圆润,从披纱中能看出丰满的体态。画家极力表现骄、奢、雅、逸的气息和柔软温腻的姿态,一时成为风尚。 簪花仕女图《五牛图》出自开元年间名画家韩滉之手。画面布景简练,仅有一棵小树,着力表现了牛的状貌。五头牛,各具不同姿态,或吃草,或翘首面驰,或纵蹄而呜,或回顾而舔舌,或缓步而趾行,神情生动,准确的描绘出牛的形体结构,让人感受到它的憨诚、健壮、朴厚、执拗、勤奋的性格,反映出盛唐雍容华贵的气势、开放自由的环境等。文人意趣——绘画艺术从注重写实转向注重意境
1、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 注重意境的山水画在宋朝兴起,主要源于宋朝廷重文轻武的国策,使文人阶层不断发展壮大;加之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北宋李成《晴峦萧寺图》北宋文人山水画,体现了国家统一之后的开阔心态。1)北宋的山水画 ----气势宏伟、阳刚豪放、心态开阔2)南宋的山水画------马远《梅石溪凫图》夏圭:《山水十二景》(局部) 马远、夏圭作图多作“一角”、“半边”之景,构图别具一格,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故他们的画作又被称为“残山剩水”,是对南宋偏安江南的写景照。 “残山剩水”2、元的山水画 ----南方士人借山水画抒发郁闷心情元曹知白《疏松幽岫图》南宋夏圭:《山水十二景》(局部)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3、明清的文人画 ---- 朱耷,真名朱统筌,明亡、一度为僧,又当道士,有八大山人别号。他的山水画很有特色,尽是残山剩水一片荒凉,都是为了塑造典型的破碎河山意境,寄托他的亡国之痛。他的最高成就是花鸟画。 枯木寒鸦图 朱耷(八大山人)
画中景物萧索,枯树上栖卧三枝寒鸦,旁边一巨石之上,另一鸦单足而立,向下鼓噪而鸣,树上一鸦向上回应争鸣,另一鸦正警惕顾盼,而中间一鸦却闭目安睡,不为所动。树干、巨石均为淡墨点染而成,略加赭色渲染,笔触独放自由。寒鸦用笔较为工整,浓淡二墨兼施,略施淡彩,质感丰富,其睡鸦姿态突出地反映出八大山人孤傲、冷峻的性格特点。 3、明清的文人画 ----风格奇特、不拘成法、怪僻清新 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扬州,掀起了一股新的艺术潮流,形成了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对近现代的花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代郑板桥时常借竹抒发自己的胸襟,如他在一幅墨竹中题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折还坚劲,任尔颠狂四面风。”他以竹子坚劲挺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倾吐他一生屡遭打击的不平和他刚正不阿、孤傲倔强的性格,表现他对现实的反抗心情。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描画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民间风情---- 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普及,宋代以来民间文化日益繁荣,描绘日常生活的风俗画也开始发展起来。 明清小说木刻版画流行,雅俗共赏,饶有风趣。 民间年画--------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和四川绵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木刻年画产地。春风水暖恭贺新禧 杨柳青年画 ---- 娃娃体态丰腴、活泼可爱。他们或手持莲花;或怀抱鲤鱼,都象征吉祥美好,非常惹人喜爱。 年画门神民间风情:剪纸这是中国按欧洲定单制作的剪纸工艺品民间风情:布贴画西施浣纱 貂蝉拜月昭君出塞贵妃醉酒民间风情:刺绣湘绣作品苏绣作品蜀绣作品陈少芳仿油画广绣作品 历史逾千年的广绣与苏绣、湘绣、蜀绣并誉为中国“四大名绣”,如今却几近“人亡艺绝”的地步。千年广绣只剩一位工艺大师——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陈少芳。思考: 什么样的装扮谓之为美? “沉鱼落雁”和“闭月羞花”是中国古典美学所揭示的一种美学境界。
所谓“沉鱼落雁”的境界就是一种闲静优雅、自然从容的境界,落落大方,款款而来。
“闭月羞花”是指“月朦胧”、“花半开”的状态,是“含蓄之美”和“朦胧之美”。
中国古典美学追求的是 “生命之美”和“生态之美”。这给我们一个启发,美学原理和美学原则与生命的规律以及生态学原理是一致的,审美观若不符合生命法则和生态原理的话就出现问题了。 设问一 :当今一些青少年热衷于“时尚”
“超前”“赶潮流”,头发染成红色、黄色,衣袖装束越来越暴露,俨然一付“傲视江湖,又爽又酷”的现代形象,请问,你对这些仪表装束有什么看法?他(她)们与中华传统美学观有哪些不协调?
这是一组西洋山水风景画,它表现力是什么特色?设问二、请回答:设问三:这是一组中国山水风景画,它表现力是什么特色?请你分析研究中西方绘图艺术的不同风格和特点。张大千 中国的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西洋画则讲求“以形写形”,当然,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但它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这是不无道理的。  中国道家思想认为:“道者万物之奥”,是超出于万物之上,幽深玄妙.中国山水画的美学致思,即在于道家思想的介入,以“卧游”山水而求“畅神”,进达“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山水画全然不作纯自然的对象描写,力求体验一种蕴含于表象内里的生机、活力、韵律与节奏。并通过笔墨的参差离合、勾勒轻重、干湿浓淡、疏密刚柔的表现,构筑成一个完美和谐的整体,使之与“道体” 相契合。中国画之所以充满着思辨的力量和意会的魅力,就因为山水画并非只是在绘画形象,亦在笔墨形式间专写心志,中国画笔墨建构的美学意义就在于此。西方风景画的出现,与中国山水画相比,显然是后来者。但光线、色彩、透视与逼真感要比中国画显得更真实。但它强调表现人主宰自然,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愈发显出灿烂气象。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因产生的时代相差千余年,又是处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所以,艺术形式各具特征,审美语境自是不同的。设问二、三:参考答案:材料问答:据美联社22日报道,美国密歇根州大学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说,中国人和北美人对绘画世界的看法是不同的。
  这项调查说,观看一张风景图片,具有欧洲背景的北美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在图景前面最显著的目标物上,而中国学生注意力更多的放在背景画面和图片整体上。
  进行这项调查的是汉纳-费伊·查和理查德·尼斯比特。他们对25个欧洲裔美国学生和27个中国学生做了调查,跟随着这些学生眼神的移动,判断出他们在看图片的位置以及在某个位置眼神停留了多久。
  尼斯比特说,这些学生们正在以不同的方式仔细关注世界,西方人注意显著的目标物,而亚洲人会前后联系着看待事物,他们会看到事物的整体。他认为,这是文化差异造成的。这要追溯到几千年前的生态学和经济学。 在最近的一项调查中,研究者根据中国人和美国人看图片的目光移动做了报告。报告说,美国人立即会看到前景的物体,比如说丛林中的一只豹子,并且会注视它很久。而中国人会注意到背景,并且眼神会在背景和豹子之间来回游弋。
请你就中欧 、美学生鉴赏绘画作品不同的艺术审美观谈谈文化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可供搜索的相关网址 可供搜索的相关网址:中国古铜镜http://202.102.202.102/qt/new_page_72.htm?
中央电视台天工开物http://www.cctv.com/program/tgkw
苏绣精萃http://www.artsuzhou.com/cindex.htm
中国昆曲网http://www.kunqu.net/
中国书法网http://www.freehead.com/
书法空间http://jiqi.myrice.com/
中华书法网http://www.shxw.com/
书法网http://www.minaol.com/gb/art/sfw/
中国美术http://www.artcn.org/
魏晋风度
?
仪表服饰:或过分化妆,或放浪形骸。 饮酒服药:麻醉、刺激,逃避现实。 山林隐逸:洁身自好,与世无争。《寒江独钓图》南宋 马远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中的钓翁无疑是一种倔傲精神的象征,有着独抗严寒的雄伟气势和高洁的操守。动动脑、想一想 为什么在分裂动荡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仍能得到发展,并开始走向成熟? 1、连年的战乱与频繁的朝代更替使当时的学术思想分外活跃,从而促进了艺术的发展; 2、佛教艺术的传入,从内容到形式给我国绘画注入了新的血液; 3、佛教、道教的盛行,促使儒学的反省,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寻求新的意境和表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