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三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必修三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共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3-22 07:2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 19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的政治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文学艺术作为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必 将生动的反映这一社会变迁。第4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第18课:音乐与美术第19课:电影与电视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文艺
(19世纪初——70年代)
1、浪漫情怀:英国拜伦、雪莱的诗歌
2、浪漫乐章:德国的贝多芬
3、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法国的巴尔扎克、
俄国的托尔斯泰等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文艺
(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
1、印象派美术:法国的莫奈、塞尚
荷兰的凡高等
2、印象派音乐:法国的德彪西
3、影视:1895年电影;1929年电视三、二战前后的文艺(1945年前后)法国贝克特的荒诞派戏剧,反传统2、现代主义美术:西班牙的毕加索,手法变形夸张,绘画材料新3、现代主义音乐:二战后的摇滚乐,美国猫王和英国甲壳虫乐队1、现代主义戏剧:第17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东莞高级中学 陈娓斯课标要求: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本课线索:
一、浪漫主义诗歌:拜伦、雪莱
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巴尔扎克、托尔斯泰
三、革命现实主义小说:高尔基
四、现代主义荒诞派戏剧:贝克特第19课 诗歌、小说与戏剧一、浪漫主义诗歌2、背景:①启蒙学者所描绘的美景并未出现②资本家奴役工人,私欲横流1、时间: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一是:富有幻想和激情,用丰富的想象对现实世界进行鞭挞和控诉。

二是:崇尚自由和解放,热情讴歌人民要求自由和民主的斗争。3、特点:《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唐璜》:4、杰出诗人:①拜伦(英国) B、诗作风格: A、代表作品: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抨击现实丑恶,辛辣讽刺社会积弊。使拜伦“一夜醒来竟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一、浪漫主义诗歌啊!最早相识、最受尊敬的朋友! 我心里虽然再没有人比你更值得忆念! 虽然在这辈子永无重逢的时候, 但愿你别拒绝在梦中和我相见! 然而曙光会悄悄地使我泪痕满面, 当我从梦中醒来,重感到现实的惨酷。 而幻想却要常常盘旋在你的墓边, 知道我脆弱的身躯也回返泥土, 那时候,逝者和伤逝者就一起在地下相处。这首诗使拜伦“一夜醒来竟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恰尔德·哈罗德游记》节选②雪莱(英国) A、代表作品:《西风颂》——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B、诗作风格:乐观主义精神——热情展望未来理想社会的“天才预言家”。5、浪漫主义文学影响:把文学思潮与风云变幻的社会变革密切结合,是人们对科学理性、物质主义带来的异化现象的一次彻底的检视和清算。 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 2、背景:①社会财富迅速增加,劳动者却日益贫困。资本家贪婪冷酷,拜金主义盛行;1、时间: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②人们已不满足于浪漫主义抽象的抗议和呐喊而要求真实地描写现实生活、揭露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罪恶3、特点: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①巴尔扎克:自称法国社会的“书记员” A、代表作品:
《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B、巴尔扎克为什么创作人间喜剧?
4、代表:是基于对现实的审视和批判要用小说进行社会研究,力图使他的作品成为一部完整的历史。《欧也妮·葛朗台》 老葛朗台是法国大革命后起家的资产阶级暴发户。他精明凶狠,聚财方式充斥血腥味。他有家财百万,却住在破旧房子里,在女儿生日时也舍不得多点一枝蜡烛,客人来了用乌鸦汤招待。为了钱,他不惜逼走侄儿,折磨死妻子,破坏女儿的爱情,剥夺她的继承权。在弥留之际,还要女儿将金币放在眼前,供他观赏,嘱她理好钱财到阴间向他交账。视钱如命的吝啬鬼,贪婪、自私、冷酷揭露了资产阶级的惟利是图和虚情假意②托尔斯泰: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A、代表作品:《战争与和平》被誉为“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 B、为什么被誉为“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见课本) 揭露了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腐朽和丑恶的本质,描绘出极为广阔的资本主义社会复杂丰富的生活图景。5、现实主义文学影响:2007年,对于《战争与和平》等一大批俄罗斯经典文学作品在俄罗斯荧屏上的走红, “在这种时刻,有人希望在电视中创造一种感觉,让人们觉得他们生活在一个强大的国家里,有着辉煌的过去。”“没有什么比这部作品更能说明俄罗斯的辉煌”!《战争与和平》讲述1815年俄罗斯的军队打败拿破仑军队的故事,“这是一次俄罗斯人民的绝对胜利,这也是一部绝对的俄罗斯文学大师之作,没有什么比这部作品更能说明俄罗斯的辉煌。”三、革命现实主义文学1、时间:19世纪中叶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3、特点:4、代表:代表作品《母亲》被誉为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高尔基(俄国)通过对革命者的艺术形象的描写,揭示了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运行着的革命洪流,并为工人群众树立了社会主义事业必胜的信念。 2、背景: 小说一开始描绘了阴森森的工厂画面,展现了帝俄时代工人阶级惨遭剥削的生活环境和老钳工米哈伊尔·符拉索夫悲惨的一生。年轻的巴维尔本来也可能走上父亲的老路,但他生活在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时代。在革命知识分子的帮助下,他迅速找到了献身于工人解放事业的光明大道。小说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巴维尔的母亲尼洛夫娜。她像千百万受 压迫的妇女一样,被繁重的劳动和丈夫的殴打折磨成逆来顺受、忍气吞声的人。丈夫死后,当儿子走上革命的道路时,母亲也在儿子以及他的同志们的启发、帮助下,逐渐接受革命的真理。《母亲》2、背景:四、现代主义荒诞派戏剧①19世纪末以来,西方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②人类在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③人们对现代资本主义产生失望、苦闷、迷茫等精神危机,现实的丑恶、人生的痛苦成为荒诞派作家不断重复的主题。1、时间:20世纪五六十年代3、特点:
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是反传统的:没有鲜明的人物刻画、台词对话、情节结构、完整的主题等。4、代表:
贝克特(法国),代表作《等待戈多》,是荒诞派的开山之作和经典之作。是世界戏剧史上一座不可忘却的里程碑。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全剧自始至终就是两个流浪汉在小路上等待着戈多。戈多是谁?什么时候来?来干什么?谁也不知道答案。《等待戈多》胡言乱语、大段独白充斥整个剧本,这么一部无聊的戏在巴黎首演时,能让观众看得打哈欠,但随着演出场次的增加,加上众多名家的推荐,它连续演出了300场,之后风靡世界。显示现代人的空虚单调,机械压抑……思考:如何看待《等待戈多》在现代戏剧中的思想价值?围绕“迷惘的等待”这个主题,“戈多”也许只是某种生活的名称,它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它引发人们对于更深度问题的思考,如:从未征求我们的意见,我们就被投入到了世界,投入了生存——我们如何才能和这个事实妥协?我们是谁?自我的本质是什么?看似荒诞不经的喜剧,却引发人们关于本质问题的深度思索,而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正是《等待戈多》的思想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