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导学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4.1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导学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09 09:1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二地理导学案
课题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时间 序号
课型 新授课 编写人 审核人
新课标要求与解读 课程标准: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素养要求:1.结合材料,说出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及特点。(综合思维) 2.观察身边的水体,分析水体水源的补给方式。(地理实践力) 3.绘制河流补给方式示意图,分析其补给特点及影响。(综合思维)
任务一 陆地水体 基础梳理·必备知识 1.类型:包括河流、湖泊、 、沼泽和地下水等。 2.特点 (1)水量只占全球水储量的 ,但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非常巨大。 (2)其类型、水量、分布等受 的制约。 制约因素特征气候湿润地区河网密度 ,水量 高海拔、高纬度地区 发育地势较低地区容易积水形成 或沼泽断陷凹地形成较大
3.陆地水的构成 【特别提醒】湖泊水、地下水并不都是淡水 陆地上的湖泊并不都为淡水湖,湖泊可以分为淡水湖和咸水湖。淡水湖中的湖水为淡水,咸水湖中的湖泊为咸水。同样地下水也分为地下淡水和地下咸水两种。 4.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对自然环境的重要影响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河流、湖泊、沼泽对周边 具有调节作用;冰川、河流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动力提供人类活动所必需的淡水资源;具有航运、 、水产养殖、 等价值
【特别提醒】地球水圈中淡水占比很小,只有2.53%,且绝大多数淡水存在于高纬、高海拔地区的冰川,因此可供人类所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少,应切实保护水资源。 任务二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基础梳理·必备知识 1.实质:陆地水体之间存在水的 和转化。 2.河流与其他水体的关系 河流呈线状且流动性好,是连接其他水体的纽带。 河流与其他水体关系河流与湖泊位于河流中下游的湖泊,洪水期削减、 干流洪峰,枯水期补给河流,对河流起调节作用;在内流区,入湖河流改道或断流,湖泊就会干涸河流与地下水存在 的关系。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河流补给地下水,河流水位低于地下水时,地下水补给河流。河流与地下水相互补给,使得河流水位变得 。河流与冰川、积雪冰川和积雪融水是河流的重要补给,补给水量随着 变化而变化。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 ,河流径流量 。冬季有积雪的地区,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河流出现
关键能力·方法总结 【典题示例】 (2022·北京密云区高二期末)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一条河流受三种不同水体补给而形成的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河流补给水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B.②补给方式受气温影响大 C.③补给方式水量变化大 D .地下水补给是主要补给方式 (2)由统计资料可知( ) A.该河流位于华北地区 B.河流含沙量小,有结冰期 C.河流有两次汛期且都与气温有关 D.曲线a是修坝前测得的径流量年变化 【知识总结】 1.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 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 (1)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陆地其他水体的最主要的补给方式。 (2)冰川对河流及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以冰川融水的方式补给河流及其他水体。 (3)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如下列各图) (4)陆地水体之间水源相互补给关系:(见下图) 2.河流补给类型 补给类型补给季节主要影响因素我国主要分布地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示意图雨水补给多雨季节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普遍,尤其以东部季风区最为 典 型 图1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春季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东北地区 图2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图3湖泊水补给全年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普遍 图4地下水补给全年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普遍
【方法总结】 1.判断河流的补给类型——“三看法” 2.判断河流补给类型的注意事项 (1)汛期出现在夏秋两季、枯水期在冬春两季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的河流正好相反。 (2)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有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有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3)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有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4)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流封冻的缘故,但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5)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变化和缓,多为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课时素养评价 太白山东部的无人区,集水自高山积雪融水、天然降水和地下溪流,经植被、土壤和花岗岩体自然过滤净化,在引力和巨大压力下,从花岗岩裂缝中喷涌而出。喷涌而出的矿泉水被选为中国航天员专用饮用水。据此回答1~2题。 1.该矿泉水属于下列水资源中的 ( ) A.淡水湖泊水 B.浅层地下水 C.河流水 D.深层地下水 2.该矿泉水被选为中国航天员专用饮用水,是因为 ( ) A.数量巨大易开采 B.开发利用历史悠久 C.质量高,饮用安全 D.开展太空科学研究的需要 (2022·郑州高二期末)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流径流量的年内变化情况。据此完成3~4题。 3.该河流的补给水源主要为( ) A.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 B. 地下水 C. 大气降水 D. 湖泊水 4.该河流最可能位于我国( ) A. 东北地区 B. 华北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长江中下游地区 (2022·济宁高二期中)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5~6题。 5.洞庭湖补给长江的时段是( ) ①乙之前 ②乙到丙 ③丙到丁 ④丁之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洞庭湖水位上涨变慢的时段是( ) A.甲之前 B.甲→乙 C.乙→丙 D.丙→丁 (2022·枣庄高二期末)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3000mm。沙漠东南部腹地星罗布地点级着常年有水的湖泊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大沙山(海拔1080-1590m)环抱湖的景观。苏木吉林湖就是其中之一,湖区全年降水量为163.6mm。全年蒸发量1261mm。下图示意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变化曲线。读图完成7~9题。 7.据图文信息判断。苏木吉林湖的主要补给类型及排泄方式是( ) A. 大气降水补给、径流排泄 B. 地下水补给、蒸发排泄 C. 冰雪融水补给、蒸发排泄 D.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 8.苏木吉林湖近些年面积比较稳定,若不考虑下渗因素的影响,推断此湖非降水补给量约为( ) A. 1260mm B. 1600mm C. 2800mm D. 1100mm 9.根据图文信息判断,湖泊面积最大的时段是( ) A. 1~2月 B. 4~5月 C. 7~8月 D. 10~11月 (2022·湖北鄂州高二期末)下图中①②为我国某地区一河流下游在修坝前后测得的该河两条全年流量曲线,A、B、C代表三种河流补给形式。据此完成10~12题。 10.该地区最可能位于我国( ) A.三江平原 B.东南丘陵 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1.与B河流补给形式关系最密切的是( ) A.春季降水 B.夏季降水 C.秋季降水 D.冬季降水 12.该河①②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出现显著差异主要是因为( ) A.流域植被破坏严重 B.流域面积的变化 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D.水库大坝的修建 (2022·广东肇庆二模)湖泊水位与水量收支密切相关。北半球某湖泊主要的补给水源为雨水和流域内河流水。下图为该湖泊多年平均相对流量进出情况统计图。完成13~14题。 13.图示湖泊最低水位和最高水位分别出现在( ) A. 1月和7月 B. 4月和10月 C. 10月和4月 D. 7月和1月 14.推测该湖泊为( ) A. 地中海沿岸的淡水湖 B. 日本北海道的淡水湖 C. 智利沿海的咸水湖 D. 澳大利亚中部的咸水湖 (2022·东莞高二期末)每年12月~次年3月上旬,我国某河流河道出现“连底冻”(从水面到河底全断面冻结成冰)现象。下图示意该流域降水、径流量年内分配。据此完成15~17题。 15.该河流最可能位于( ) A.内蒙古高原 B.柴达木盆地 C.准噶尔盆地 D.黄土高原 16.与4月相比,7月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较大 B.冰雪融水补给量较少 C.下渗量较大 D.地下水补给较少 17.关于该河流的水文特征,推断正确的是( ) A.含沙量大 B.航运价值高 C.水能丰富 D.可能有凌汛现象 (2022·北京海淀区高二期末)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洞里萨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通,具有调节湄公河水量的功能。左图为洞里萨湖及其周边区域图。右图为洞里萨河波雷格丹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变化曲线(正、负值代表流向的不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右,描述洞里萨湖和湄公河之间的补给特征并分析原因。 (2)说出洞里萨湖对湄公河下游水量的调节作用,并说明水量变化对下游人类活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