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09 10:0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课堂导入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提升运用表格整理、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史料实证)
2.通过史料分析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能够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认识三国鼎立局面的进步性。(历史解释)
3.通过观看视频,自主学习,知道两次战役曹操弱而胜、强而败的原因,领悟到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感受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家国情怀、唯物史观)
壹·鼎立局面之始
——官渡之战








魏国
建立
东汉灭亡
西晋
建立
吴国灭亡
25年
184年
220年
280年
266年
大三国
三国
东汉末年是指从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指东汉末年亡国前夕,直至曹丕篡汉或三国鼎立(东吴孙权于229年称帝)结束,持续36年(或以东吴建国计,为45年),这段时间内军阀割据,彼此混战。三国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壹·鼎立之始——官渡之战
1含义:
结合图片和材料,说说东汉末年的社会景象是怎样的?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节选曹操《蒿里行》
农民起义不断、军阀割据混战
百姓流离失所、社会经济凋敝
如果你是生活在当时的老百姓,你最渴望的是什么?
安定、统一
2、背景:
壹·鼎立之始——官渡之战
不同时期的全国人口数据
“光武中兴”到105年
5300万
东汉末年
760万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朝政腐败
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州牧割据,群雄逐鹿,
东汉名存实亡
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建安四年(199年)先后击败吕布、袁术、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势力达到顶点。,兵多粮足,有10万兵力,他轻视曹操,很傲慢,不虚心采纳部下的建议;统治黑暗,军心涣散。
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步扩充了自己的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占据兖州,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后用其名以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借皇帝的名义不断招揽人才,力量逐渐壮大起来。
面对军阀混战的局面,曹操是如何壮大自身势力的?
3、双方:袁绍VS曹操
其中盘踞在北方的较为强大的为:袁绍,曹操
壹·鼎立之始——官渡之战
2、双方:袁绍VS曹操
阅读教材P80第一自然段
壹·鼎立之始——官渡之战
宜奉天子以令不臣,
修耕织,蓄军资,
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如何壮大自身势力的
枣祗
曹操夜迎许攸
将无主农田收归国家所有,让流民、士兵开垦耕种,由国家和屯田的农民按比例分收成,这样可以解决粮食问题。
面对军阀混战的局面,曹操是如何壮大自身势力的?
三次发布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辅佐曹操成就大业。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政治上:招揽人才,重用人才
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
4、官渡之战概况:
战役 官渡之战
时间
地点
作战双方
经过
结果
特点
影响
公元200年
曹操和袁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官渡
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火烧乌巢
壹·鼎立之始——官渡之战
观看视频,说说官渡之战的概况
官渡之战中实力尚弱的曹操为何能战胜强大的袁绍呢?
①骄傲轻敌,
②不听取正确意见.
曹操 胜
袁绍 败
壹·鼎立之始——官渡之战
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谋略得当。
②经济上:重视经济(开荒屯田,发展生产)。
③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战略战术得当。
④重视人才,唯才是举。
第二篇·鼎立局面之基
——赤壁之战
贰·鼎立局面之基——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背景: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挥师南下,
统一全国!
刘备(161—223),字玄德。
汉朝远支皇族。东汉末年起兵,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军的战争。在军阀混战中,曾先后投奔公孙瓒 、陶谦、曹操、袁绍、刘表。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据说是孙武的后裔。幼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仁贤用能、挽救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
三顾茅庐
诸葛亮
鲁肃
周瑜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扶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诸葛亮《隆中对》
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陈寿《三国志.鲁肃传》
刘备
孙权
相同的战略意图
贰·鼎立局面之基——赤壁之战
2、交战双方:
曹操
兵力:20万
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
孙刘
兵力:5万
(孙)权遂遣(周)瑜及程普等与(刘)备并力逆(抵抗)曹公。
阅读教材81~82 页,找出答案。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意义
以少胜多
曹操战败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08年
曹操vs孙刘联军
3、赤壁之战过程:
贰·鼎立局面之基——赤壁之战
曹操何以战败?
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张作耀《曹操传》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三国志》
亮(诸葛亮)曰:“……曹操之众,远来疲弊……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三国志》
吸取经验教训:
谦虚谨慎,骄傲必败;重视利用自然条件;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②战术失误
①北方官兵,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③骄傲自满;松懈、轻敌
贰·鼎立局面之基——赤壁之战
根据材料,曹操何以战败?
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在描写赤壁之战时有“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但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
陈寿《三国志》:一部记载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断代史。在材料的取舍上也十分严慎,为历代史学家所重视。
文学艺术作品的证史价值:
XXX是研究XXX的文学艺术作品,具有夸张和想象的成分,能够反映作者的情感、态度和立场,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证史价值有限,需要与其他类型史料相互佐证。
第三篇·鼎立局面之成
——三国鼎立
叁·鼎立局面之成——三国鼎立
曹操退守北方,经营关中和西北地区,完成北方统一。
刘备向西发展,占取四川、云贵地区。
孙权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抢夺湖北和湖南。
赤壁之战后各政治力量分布示意图
1、三国鼎立形成背景:
叁·鼎立局面之成——三国鼎立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刘备
221年
成都
220年
曹丕
洛阳
229年
孙权
建业
229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重视农业生产,
大力兴修水利。
发展经济,
改善民族关系。



开发江东、发展造船业和海外贸易、派卫温到达夷洲。
龙骨水车
造船
到达夷州
七擒孟获
蜀锦
屯田
叁·鼎立局面之成——三国鼎立
3、三国经济的发展:
根据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何历史意义?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群雄并起 政权林立
三个局部统一政权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局面 ,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此后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所以,是历史的进步。
东汉末年
1.群雄并起
政权林立
2.经济衰微
3.人口锐减


三国时期
三大军事集团
魏蜀吴政权
经济恢复发展
人口增多
叁·鼎立局面之成——三国鼎立
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当代文学家·鲁迅
曹操,字孟德
(155-220年)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宁教我负天下人,
勿叫天下人负我。
京剧《击鼓骂曹》:
如今出了个奸曹操,
上欺天子下压群僚。

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西晋·陈寿《三国志》
他是拨乱世的英雄!
——当代史学家·范文澜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同时代的评论家许劭


如何评价曹操?

评价历史人物:
一分为二,从其功、过两方面去评价。要看他一生的主流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叁·鼎立局面之成——三国鼎立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推动了 历史进步。
*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凶残、奸诈。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
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
意义: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局面的形成:220年,曹丕建立魏;
221年,刘备建立蜀汉;
229年,孙权建立吴
局面的发展:曹魏重视农业,兴修水利;
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孙吴开发江东,发展海外贸易
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曹操势力壮大
概况:200年,曹操以少胜多
概况:208年,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背景:曹操准备统一全国,孙刘成为阻碍
意义: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