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度上学期部分普通高中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每小题 3分,共 45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A C A D C D B A D A B C B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 3小题,共 55 分)
16.(1)丙东部水平气流运动方向为东南向西北(或向西北),(1 分) 西部水平气流运动
方向为西北向东南(或向东南)。(1分)乌兰巴托等压线密集,而北京等压线稀疏, 所以乌
兰巴托比北京风力强。(1分)
(2)甲锋为暖锋,乙锋为冷锋。(2分,1个 1分) 理由:根据气旋水平气流的运动方向可
知,甲锋附近南侧暖气团势力强,主动向东北方向移动,(或甲属于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
为暖锋;(2分)乙锋附近北侧冷气团势力强,主动向东南方向移动,(或乙属于冷气团主动
移向暖气团),为冷锋。(2 分)
(3)P地在乙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2 分)P 地在乙
锋过境时,阴或雨、有风、降温;(2分) P 地在乙锋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
晴。(2分)
17.(1)冬季;(2 分)位于西风带;(2 分)喇叭口状海峡,两岸陡峻,易产生狭管效应,
增大风力;(2 分)冬季南北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更强。(2 分)(3选 2,4 分)
(2)南岛年降水量西岸大于东岸。(2 分)南岛纬度较高,山地为主的地形,海拔高,常年
气温偏低;(2 分)受来自海洋上湿润的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大,积雪深厚,冰川面积大。(2
分)
(3)库克山冰川侵蚀地貌常见类型有:角峰、刃脊、冰斗、U 形谷。(2 分) 西南海岸线
十分曲折的原因:该岛西南沿海位于板块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导致沿海地形破碎;(2
分)地质史上,冰川发育,海岸线地带受冰川刨蚀作用形成峡湾;(2 分)沿海风浪大,海
水侵蚀加剧海岸线的曲折。(2分)
18.(1)分水岭的岩石较软,易被流水侵蚀;(2 分)河流彼此距离较近;(2 分)两条河流海
拔有差异,存在高位河流与低位河流;(2 分)低位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动能强,河流溯
源侵蚀力强(2分)(3 点,6 分)
(2)水域面积减少,大部分区域由水生环境演变为陆生环境;水生生物减少(分布范围减小),
陆生生物增多(分布范围变大);土壤逐渐形成、增厚。(每点 2 分,共 6 分)
(3)四川盆地地质史上由海洋转为内陆湖,湖水盐度高;盆地地形封闭;盐分结晶析出成大
量盐卤;地质稳定,沉积环境变稳定;盐卤层被沉积物堆积覆盖,形成盐矿。(每点 2 分)
{#{QQABLYCUggAoAAJAAQhCAw3iCEEQkAECAKoOhEAMsAABwRFABAA=}#}十堰市部分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 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日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 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45分)
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是风化作用的两种基本类型。生物借助物理和化学风化起到风化助推作用, 称为生物风化。风化作用与温度、水、生物等存在较强关联性。图1为风化作用强弱与气候要素关联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图 1
1. 依据图1,在自然态下关于岩石风化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从①到②物理风化增强、化学风化增强、无生物风化
B. 从②到③物理风化减弱、化学风化减弱、有生物风化
C. 从③到④物理风化增强、化学风化减弱、有生物风化
D. 从④到①物理风化减弱、化学风化增强、无生物风化
2. 在图2所示四种气候中,地表产生风化壳(风化物堆积而成)最厚的是( )
图 2
A.a B.b C.c D.d
3. 图3示意四种景观图片,主要属于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
图 3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千湖沙漠位于巴西东北部沿海地带,由众多白色的沙丘和深蓝色的湖泊组成。该沙漠所在地区最大风频为东南风,但该沙漠却难以西扩,而是以每年20m 的速度不断向大西洋扩张。图4示意千湖沙漠的位置及区域内气温与降水柱状图。据此完成4—6题。
图 4
4. “千湖沙漠”雨季降水多的主要原因是( )
A. 赤道低压控制 B. 东南信风影响 C. 暖流增温增湿 D. 飓风频繁登陆
5. 千湖沙漠难以西扩的原因是( )
① 东南信风背风地带 ② 沙漠沙子湿度较大
③ 近海大陆架较宽浅 ④ 周围地区植被茂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 图5左为“千湖沙漠”景观图,右图为六位游客在向一沙丘行走,推测行走方向是( )
图 5
A. 正南向正北 B. 东南向西北 C. 西南向东北 D. 东北向西南
2016年9月17日受台风“莫兰蒂”影响,我国福建受到当年最大范围的台风雨影响,造成严重灾害。与夏季生成的台风相比,秋台风势力常常更强大、造成损失更严重。据此完成7—9题。
7, 形成台风“莫兰蒂”的天气系统是( )
8. 属于台风“莫兰蒂”带来的自然灾害主要有( )
① 狂风 ② 暴雨 ③ 梅雨 ④ 赤灌 ⑤ 风暴湖 ⑥ 海啸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
9. 秋台风比夏台风势力强大,原因是秋台风形成时( )
A. 西北太平洋海面温度高 B. 副热带高压强度大
C. 亚洲高压影响增强 D. 南下冷空气势力强
每年东非草原上因降雨都会出现壮观的动物大迁徙。从5月中下旬开始食草动物如野斑马、角马等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出发,七八月到达肯尼亚的马萨伊马拉。到了10月,离开马萨伊马拉向塞伦盖蒂回迁。图6为东非草原动物迁徙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
图6
10. 属于食草动物迁徙区气候特征的是 ( )
A. 全年高温多雨 B.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C.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D. 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11. 导致食草动物迁徙的气候原因是 ( )
A. 赤道低压带的季节性移动 B.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 副热带高压与盛行西风交替影响 D. 副热带高压与信风交替影响
12. 食草动物北迁马萨伊马拉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我国部分地区北风吹,雪花飘 B. 武汉地区经历梅雨期、伏旱期
C. 我国西北地区正处风力作用强盛期 D. 武汉莘莘学子们迎着东南日出上学
图7为40°N 地区二分两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日出日落大致时间图,依据此图,可以很好的理解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日出日落及正午太阳的方位。完成13—15题
图 7
13. 国庆节至元旦期间,武汉(30°N) 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变化正确的是 (
A. 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昼变短
B. 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昼变长
C. 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变大 昼先变短后变长
D. 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 昼长先长后变短
14. 图8示意地球上四个特殊纬度①、②、③、④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方向,推测四个特殊纬度正确的是 ( )
图8
A.①0°、②23°26N、③23°26'S、④66°34'S
B.①0°、②23°26'S、③23°26N、④66°34N
C.①90°、②66°34N、③66°34'S、④0°
D.①90°、②66°34'S、③66°34N、④0°
15. 图9示意武汉市光谷附近某公路的一段,图中路旁为太阳能路灯,路灯上方为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据此图可以推断该段公路的近似走向是( )
图 9
A. 东南—西北走向B. 西南—东北走向C. 东西走向D. 南北走向
二 、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2008年5月25日至28日,亚洲部分地区发生大范围冷空气活动。图10为5月26日11时该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中甲、乙两线示意锋的位置,丙为低压中心。
图10
(1)指出丙东部、西部水平气流运动方向,并根据气压分布状况比较乌兰巴托和北京风力的强弱。(3分)
(2)判断甲、乙锋的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3)描述 P 地在乙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 ( 6 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新西兰由南北二岛组成,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库克海峡两岸陡峻,位于南岛和北岛之间,常年多风,但有一个季节风力特别强劲,称为海峡的风季。新西兰南岛地形以山地为主,面积占该岛70%,其中南阿尔卑斯山纵贯南岛中西部,这对南岛东、西岸的年降水量产生影响。南岛最高峰库克山海拔3764米,山地冰川面积较大,侵蚀地貌发育。图11为新西兰示意图,图12为新西兰南岛库克山的冰川地貌图。
图 1 1
(1)说明库克海峡风季的季节,并解释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 6 分)
(2)推测新西兰南岛年降水的空间差异,说明南岛冰川面积较大的原因。 ( 6 分)
(3)指出南岛库克山冰川侵蚀地貌的常见类型,分析该岛西南沿海海岸线十分曲折的原因。(8分)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
材料一 河流袭夺又称河流抢水。自然状态下,受流水运动的影响,分水岭一侧的河流依据侵蚀原理会抢夺另一条河流的河水,迫使被抢夺的河流改道。
材料二 地质历史时期,四川盆地曾为古海盆。距今1.9亿年前,板块运动使四川盆地边缘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没的区域逐渐上升成陆,形成湖泊,称“巴蜀湖”。此后气候趋于炎热干燥,盆地内形成了大量盐卤,并保存于地层中,至今仍被开采利用。2000多万年前,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巫山东西两侧水系溯源侵蚀,共同切穿巫山(山体主要为石灰岩),产生河流袭夺现象,湖水外泄,古长江进而向西南继续袭夺金沙江河道,使金沙江成为长江正源。图13为四川盆地及周边 地形和现代水系分布图。图14为河流袭夺前后水系变化示意图。
图13 图 1 4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巫山两侧河流的袭夺及图14,描述河流袭夺的条件。 ( 6 分 )
(2)简述河流袭夺后古湖盆自然环境在水域面积、植被类型、土壤的变化。(6分)
(3)四川盆地盐矿资源极其丰富,简述盐矿形成过程。 ( 8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