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一2024学年第一学期11月高二阶段测试卷
历史参考答案
1.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因人而设”的制度具有不稳定性、
不确定性,服务于皇权的需要,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君主专制,不能说明中枢机
构实现了良性运作,排除A项;“官无常制、职无常守”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
C项;材料中的职官制度设计不一定引发朝政腐败与社会矛盾,排除D项。
2.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六科给事中是明清时期行使谏言和监察权力的官员,其
“封还执奏”“驳正其违”等职能,与唐代门下省官员审核政令的权力相类似,故A项
正确。中书省是元代最高权力机构,排除B项;虽然明代设置了给事中,但御史仍然
存在,两者是同时存在的而不是取代关系,且都察院由御史台发展而来,排除C、D
两项。
3.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例贡是“捐纳取得的贡生”,属于通过缴纳一定钱物取
得的贡生资格,这种与钱物挂钩的录取方式,体现出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特征,故
C项正确。虽然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尤其是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但它不
是材料所述主旨,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近代化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出
现了缴纳钱物取得贡生资格的方式,说明选官规制并不严格,排除D项。
4.A【解析】由材料可知,封建守旧势力猛烈攻击康有为,这反映了封建势力对维新思想
的仇恨和恐慌,说明了双方的对立与斗争,故答案为A项。B项说法正确,但在材料
中体现不出,排除;维新变法是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
下发生的,因此变法有一定的阶级基础,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
新政,排除。
5.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杰斐逊总统主政期间(1801一1809年)”“转而更信奉政治
忠诚和服从政党意志的政治理念”可知,这一变化有助于美国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培养
民众的政治忠诚意识,政党政治形成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具体表现,故D项正确。根据
材料信息可知,这种选官制度的变化有助于美国政治忠诚的构建,排除A项;传统的
官员选拔方式不利于社会下层阶级担任国家公职,更易于引发社会阶层的固化,而
“更信奉政治忠诚和服从政党意志的政治理念”则不看重官员的出身,有利于社会阶层
的流动,排除B项;19世纪50年代中叶,美国两党对峙的格局才最终形成,所以
“完善”一说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
6.A【解析】材料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它强调的是社会发展要和自然规律相互
适应。统治者通过大肆宣扬天人合一,希望借助天意来治国理政,“秋冬行刑”制度就
是汉代统治者借助天时以增强法律的权威性与神圣性的体现,故A项正确。引导民众
形成敬畏自然的理念和彰显政府对百姓的爱护与宽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D
两项;C项是对材料信息的过度解读,排除。
7.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清政府赋予了乡约更多的权利和义务”“乡约与官府的关系
呈现出日益密切的倾向”可知,清朝官府利用乡约加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乡约行
政职能增强,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乡约对社会秩序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信
息显示,“民间性是一贯的”,排除B项;材料所述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而非扩大地
方权力,排除C项。
8.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新教伦理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开展,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
累,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这说明新教适应了资产阶级的诉求,故C项正确。材料并
高二历史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