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自然资源—我们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2023—2024学年地理晋教版八年级上册单元练习卷
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下图示意六种地理事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的地理事物属于自然资源的有(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⑤⑥
2.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理解不断加深,过去认为不是自然资源,现在被纳入自然资源范围的有( )
A.岩石 B.煤炭 C.耕地 D.风景
世界地球日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个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意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今年的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其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号召大家积极践行节约资源,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水资源 B.太阳能 C.生物资源 D.非金属矿产
4.下列行为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
A.使用纸质贺卡 B.用一次性筷子 C.购物用塑料袋 D.人走灯灭
5.设立世界地球日的目的是为了( )
A.更好的认识地球 B.更好的利用地球
C.保护全球环境 D.保护全球资源
下图为“我国各类地形类型面积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我国地形类型的特点是( )
A.盆地面积广大 B.丘陵面积广大 C.平原面积广大 D.山区面积广大
7.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 )
①土地利用类型单一
②难以利用的土地多
③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多
④后备耕地资源丰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读中国主要农业用地类型数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土地类型 耕地 林地 草地
构成比例 12.68% 31.86% 34.6%
8.我国的农业用地类型中,面积最小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无法判断
9.以下地形区,主要分布的农业用地是( )耕地。
A.云贵高原 B.东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东南丘陵
2021年3月22日-3月28日是第三十四届中国水周,今年“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的安全利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从季节分配看( )
A.全年丰富 B.夏秋多,冬春少 C.全年缺乏 D.夏秋少,冬春多
11.下列行为符合“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的是( )
A.大量使用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B.自来水冲洗路面,美化城市环境
C.生活污水排入河,提供充足饵料 D.废水回收再利用,节约水资源
我国纪念2022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为“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读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华北平原大量开采地下水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农业灌溉用水多 B.城市密集,需水量大
C.冬春季降水少,水资源短缺 D.地表水系发达
13.解决地下水超采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出台节约用水奖励条例
②促进河湖地下水回补措施
③种植耗水量大的作物
④加强地下水位监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为确保耕地面积的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我国已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图为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比重是____。
(2)结合我国耕地、人口和粮食现状分析,完成下面结构图。请将“人口”“耕地”“粮食”三个关键词填在结构图中相应的位置上。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15.500亿立方米的“南水”连通长江、黄河、淮河、海河,优化了水资源空间分布格局,湖泽了“干涸”的华北大地,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南水北调可以解决水资源____(时间或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2)该工程把____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西北和华北地区。
(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依托原有水道____输送.中线工程从长江最大支流____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渠道,自流____(北上或南下)。
(4)从某种意义上讲,节水比调水更重要。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做到____
A.将西瓜放在开着的水龙头下冲洗、镇凉
B.用淘米水浇花
C.经常用水解冻食品
D.洗碗时用过量的清洁剂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图中熊猫、湖水和树林符合自然资源的条件。汽车和衣架是人为加工创造出来的,所以不是自然资源。闪电虽然存在于自然界,当时不能为人类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闪电也不是自然资源,②⑤⑥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答案:D
解析:风景过去不能为人类所利用,而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自然景观被人为开发为风景区或旅游胜地,风景对人类有用,现在被纳入自然资源范围,D正确;岩石、煤炭、耕地一直都是自然资源,A、B、C错误。故选D。
3.答案:D
解析: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D正确;水资源、太阳能、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A、B、C错误。故选D。
4.答案:D
解析:使用纸质贺卡,浪费了资源,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使用一次性筷子,浪费了资源,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超市购物使用塑料袋,浪费了资源,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A、B、C错误;节约用电,人走灯灭,节约了能源,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D正确。故选D。
5.答案:C
解析:世界地球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设立世界地球日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全球环境,C正确;和认识地球,更好的利用地球,保护全球资源无关,A、B、D错误。故选C。
6.答案:D
解析:陆地地形的基本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其中丘陵占总面积的10%,山地占33%,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占12%,比重最大的山地,山区是指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我国地形特点是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A、B、C错误,D正确。故选D。
7.答案:B
解析: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③正确;山地多,平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所占比重大,②正确;后备耕地资源匮乏,④错误;土地利用类型包括林地、草地、耕地(水田和旱地)、沙漠和戈壁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土地利用类型多种多样,①错误,A、C、D错误,B正确。故选B。
8.答案:A
解析:读图分析,我国的农业用地类型数据中,面积由大到小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是草地、林地、耕地,面积最小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答案:B
解析:云贵高原主要分布的农业用地是林地,A错误;东北平原主要分布的农业用地是耕地,B正确;内蒙古高原主要分布的农业用地是草地,C错误;东南丘陵主要分布的农业用地是林地,D错误。故选B。
10.答案:B
解析: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从时间变化看,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B正确。故选B。
11.答案:D
解析:大量使用化肥虽然能提高粮食产量,但容易造成水污染;自来水冲洗地面会造成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及浪费;生活污水排入河流会污染河流;废水回收再利用,可以节约水资源,D符合题意。故选D。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华北地区开采地下水的主要自然原因。华北平原位于我国半湿润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且地表径流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冬春季节降水少,水资源短缺;城市密集与农业灌溉用水多属于社会因素,C正确。故选C。
1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解决地下水超采问题的措施。出台节约用水奖励条例、促进河湖地下水回补措施、加强地下水位监测均有助于地下水的保护与涵养;种植耗水量大的作物会增加对地下水的使用,不利于保护,B正确。故选B。
14.答案:(1)12.68%
(2)人口;耕地;粮食;耕地;
解析:(1)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读图可知,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占比最大的是可利用草地,占34.48%,其属于可再生资源。耕地的比重小,仅占12.68%。
(2)我国耕地、人口和粮食现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增加,城乡发展加快,建设用地增加,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减少,人均不足,进口量增加,因此粮食安全受到威胁。为了应对粮食问题,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15.答案:(1)空间
(2)长江
(3)京杭运河;汉江;北上
(4)B
解析:(1)据图可知,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最大规模的跨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程,可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2)南水北调工程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西北和华北地区,以弥补西北和华北地区的用水不足问题。
(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依托原有水道京杭运河输送,中线工程从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线开挖渠道,自流北上。
(4)从某种意义上讲,节水比调水更重要。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做到一水多用,如淘米水浇花,洗菜水拖地等,B正确;将西瓜放在开着的水龙头下冲洗、镇凉,经常用水解冻食品,洗碗时用过量的清洁剂都会造成水浪费,A、C、D错误。故选B。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