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2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3.3DNA的复制夯基提能课件作业含答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必修2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3.3DNA的复制夯基提能课件作业含答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1-09 16:14:58

文档简介

第2章 第2节
基 础 题 组
1.根据基因与染色体的相应关系,非等位基因的概念可叙述为( )
A.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基因
B.同源染色体上不同位置的基因
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
D.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
2.决定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W基因控制红色,w基因控制白色。一只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红眼雄果蝇杂交,其后代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雄果蝇
C.红眼雌果蝇 D.白眼雌果蝇
3.已知果蝇的体细胞内有4对同源染色体,根据萨顿的假说,下列关于该动物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果蝇的精子中含有成对的基因
B.果蝇的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基因
C.果蝇的4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的基因可以同时来自父方,也可以同时来自母方
D.在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
4.根据下图,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
5.下列关于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确定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C.摩尔根运用推理的方法,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摩尔根绘制出了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图,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6.下图表示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图中染色体上的横线表示基因的位置),图示不能说明( )
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B.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子代
C.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D.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7.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如图左侧为果蝇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右侧是X、Y染色体放大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所示果蝇的性别是___,该细胞中有___对同源染色体,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运用___法(研究方法),将白眼基因与图中___染色体联系起来,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若一对等位基因(A、a)位于1、2号染色体上,则这个群体中关于该等位基因有___种基因型;若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Ⅱ上,则这个群体中雄性个体关于该等位基因有___种基因型。
(3)若B、b仅位于X染色体上,分别控制果蝇眼睛的红色和白色,A、a分别控制果蝇翅的长翅和短翅,则短翅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是___,其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是___,在产生配子时,遵循的遗传规律是___。
能 力 提 升
1.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1/4,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红眼对白眼是显性
B.眼色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C.眼色和性别表现自由组合
D.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几个基因所在的位置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就是由多个线性排列的基因组成的
B.朱红眼基因和深红眼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C.截翅基因与短硬毛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产生配子时黄身基因与棒眼基因可能分离
3.(2023·山东潍坊高一阶段检测)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W、白眼w),且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型。现有若干红眼和白眼的雌雄果蝇,选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杂交,某实验小组欲用一次交配实验证明这对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子代中雌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果蝇全部为白眼,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若子代中雌雄果蝇全部为红眼,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C.若子代中雌雄果蝇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则这对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
D.这对基因也有可能只位于Y染色体上
4.研究发现,某昆虫有两种性别: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是雌雄同体,XO(缺少Y染色体)为雄体。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雌雄同体与雄体交配产生的后代均为雌雄同体
B.该雄体是染色体不正常分离的结果
C.XO个体只产生雄配子,且雄配子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D.不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组成来判断该昆虫的性别
5.某XY型的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形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纯种品系进行杂交,实验如下。根据以下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实验1:阔叶♀×窄叶→50%阔叶♀、50%阔叶
实验2:窄叶♀×阔叶→50%阔叶♀、50%窄叶
A.仅根据实验2无法判断两种叶形的显隐性关系
B.实验2结果说明控制叶形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C.实验1、2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相同
D.实验1子代雌、雄植株杂交的后代不出现雌性窄叶植株
6.某动物细胞中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B、C分别对a、b、c为显性。用两个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F1体细胞中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 )
7.摩尔根偶然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于是摩尔根用这只白眼雄果蝇与群体中的红眼雌果蝇交配,结果F1全为红眼。然后他让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2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且雄性红眼∶雄性白眼=1∶1。摩尔根等人提出了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假设(假设1)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并设计了测交实验对上述假设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但现在有的同学对摩尔根等人的结论提出质疑,他们根据果蝇X、Y染色体结构特点和摩尔根的实验现象,提出控制果蝇该眼色遗传的基因还可以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的假设(假设2)。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探究两种假设是否成立。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完善实验结果和结论(可从上述的所有果蝇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
(1)实验思路:___。
(2)预测结果与结论:
如果子代___,则假设1成立;
如果子代___,则假设2成立。
第3章 第3节
基 础 题 组
1.正常情况下,不发生DNA复制的细胞是( D )
A.分裂的受精卵
B.癌细胞
C.根尖分生区细胞
D.成熟的表皮细胞
解析: A、B、C三项中的细胞均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复制,而成熟的表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进行分裂,也不再进行复制。
2.下列有关DNA分子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脱氧核苷酸
B.在复制过程中,解旋和复制是同时进行的
C.解旋后以一条母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
D.两条新的子链通过氢键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
解析: 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中,解旋酶的作用是破坏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形成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边解旋边复制是DNA复制的一个特点;以解开的每一条单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合成一条子链,最后每条新合成的子链与对应的模板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形成两条一样的DNA分子。
3.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其中有胞嘧啶60个,该DNA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其结果不可能是( B )
A.含有15N的DNA占1/8
B.含有14N的DNA占7/8
C.消耗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
D.产生了16个DNA分子
解析: 一个DNA分子连续复制4次,可产生16个DNA分子,16个DNA分子含14N的比例为100%;只含14N的DNA分子有14个,占7/8,含15N的DNA分子有2个,占1/8。根据题干信息可求出该DNA分子中含40个腺嘌呤,复制4次需腺嘌呤的数量=(24-1)×40=600(个)。
4.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复制均在细胞核内进行
B.复制仅发生在有丝分裂前的间期
C.复制过程先解旋后复制
D.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
解析: 细胞分裂一般都伴随DNA复制,不只是有丝分裂;DNA不只存于细胞核内,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DNA;DNA是边解旋边复制。
5.某亲本DNA分子双链均以白色表示,以灰色表示第一次复制出的DNA子链,以黑色表示第二次复制出的DNA子链,该亲本双链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后的产物是( D )
解析: 因为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因此亲本DNA的两条链将分别进入不同的子代DNA分子中,故A、B项错误;第二次复制时得到的4个DNA分子中,都有一条DNA子链是在第二次复制时形成的,而C项中只有两个DNA分子中含第二次复制出的子链(黑色表示),故C项错误,D项正确。
6.下列有关“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培养过程中,大肠杆菌将利用NH4Cl中的N合成DNA的基本骨架
B.通过对第二代大肠杆菌DNA的离心,得出DNA复制的特点为半保留复制
C.将含14N/14N-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以15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若干代,所获得的大肠杆菌的DNA中都含有15N
D.将含15N/15N-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以14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繁殖一代后,若将提取的子代大肠杆菌DNA解旋处理后进行离心,离心管中将只出现1个条带
解析: 培养过程中,大肠杆菌将利用NH4Cl中的N合成含氮碱基,进而形成DNA两条链之间的碱基对,A错误;通过对亲代、第一代、第二代大肠杆菌DNA的离心和对比分析才可得出DNA复制的特点为半保留复制,B错误;将含15N/15N-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以14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繁殖一代后,若将提取的子代大肠杆菌DNA解旋处理后进行离心,离心管中将出现轻、重两条带,D错误。
7.科学家推测DNA可能有如图A所示的三种复制方式。1958年,美国生物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塔尔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和离心的方法,追踪由15N标记的DNA亲本链的去向,实验过程:在氮源为14NH4Cl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14N-DNA(对照);在氮源为15NH4Cl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均为15N/15N-DNA(亲代)。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H4Cl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子代Ⅰ和子代Ⅱ)后,离心得到图B所示的结果。请依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DNA复制的意义是_将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__。
(2)与对照相比,如果子代Ⅰ离心后能分辨出轻和重两条密度带,则说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_全保留复制__。如果子代Ⅰ离心后只有1条中等密度带,则可以排除DNA分子以_全保留复制__的方式进行复制。如果子代Ⅰ离心后只有1条中等密度带,再继续做子代Ⅱ的DNA密度鉴定:①若子代Ⅱ离心后_可以分出中、轻两条密度带__,则可以确定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②若子代Ⅱ离心后不能分出中、轻两条密度带,则可以推测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_分散复制__。
(3)根据图B所示结果可推知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_半保留复制__。
解析:(2)若子代Ⅰ离心后能分辨出轻(两条链均被14N标记)和重(两条链均被15N标记)两条密度带,则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全保留复制。如果子代Ⅰ离心后只有1条中等密度带,则肯定不可能是全保留复制,可能是半保留复制或分散复制(没有全轻和全重)。若是半保留复制,子代Ⅱ离心后能分出中、轻两条密度带,且各占1/2;若是分散复制,子代DNA离心后不能分出中、轻两条密度带。(3)分析图B,子代Ⅰ都是中等密度带,子代Ⅱ中的中、轻密度带各占1/2,这与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相吻合。
能 力 提 升
1.DNA片段复制的情况如下图所示,图中a、b、c、d表示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如果没有发生变异,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b和c的碱基序列可以互补
B.a和c的碱基序列可以互补
C.a中(A+T)/(G+C)的值与b中(A+T)/(G+C)的值相同
D.a中(A+G)/(T+C)的值与d中(A+G)/(T+C)的值一般不相同
解析: a和d互补,b和c互补,如果不发生变异,a和c、b和d的碱基组成相同。某条脱氧核苷酸链上(A+T)/(G+C)的值与其互补链上的值相同,而(A+G)/(T+C)的值与其互补链上的值一般不相同,所以A、C、D三项中的说法均正确。
2.下图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复制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A.图中DNA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同时开始的
B.图中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
C.真核生物DNA的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
D.真核生物的这种复制方式提高了复制速率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DNA复制有多个起点,因为复制环有大有小,所以复制不是同时开始的,A项错误;图中DNA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B项正确;真核生物DNA的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等参与,C项正确;真核生物的DNA具有多个复制起点,这种复制方式加速了复制过程,提高了复制速率,D项正确。
3.已知某DNA含有5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C∶T∶G=1∶2∶3∶4。该DNA连续复制数次后,消耗周围环境中含G的脱氧核苷酸4 500个,则该DNA已经复制了( B )
A.3次 B.4次
C.5次 D.6次
解析: DNA一条链上G的数目=500×4/(1+2+3+4)=200(个),则另一条链上G的数目=500×2/(1+2+3+4)=100(个),所以DNA双链上共有300个G,n次复制结束后共消耗G的数目为4 500个,4 500/300=15,即DNA分子增加15个,复制后DNA的数目是16=24,则n=4,即复制了4次。
4.体外进行DNA复制的实验,向试管中加入有关的酶、4种脱氧核苷酸和ATP,37 ℃下保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能生成DNA,DNA的碱基比例与4种脱氧核苷酸的比例一致
B.不能生成DNA,因为缺少DNA模板
C.能生成DNA,DNA的碱基比例不确定,且与酶的来源有一定的关联
D.不能生成DNA,因为实验中缺少催化酶的适宜的体内条件
解析: DNA复制需要的条件是模板、原料、酶、能量等,题目的条件缺少模板,不能生成DNA。
5.(2023·河北七校联盟质检)大肠杆菌的拟核DNA分子中含有n个核苷酸,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不含32P的大肠杆菌得到如图所示的Ⅱ、Ⅲ两种类型的DNA。下列有关该实验结果的预测与分析,正确的是( D )
A.DNA第2次复制产生的子代DNA分子中,类型Ⅱ与Ⅲ的数量比为1∶3
B.DNA分子复制完成后,母链和子链中碱基(A+G)/(T+C)的值一定相等
C.第2次复制需要消耗嘧啶碱基的数是3n/2
D.一个拟核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的含32P的脱氧核苷酸单链的数量为2n+1-2条
解析: 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则该DNA第2次复制产生的DNA有22=4(个),包括Ⅱ、Ⅲ两种类型,比例为1∶1,A错误;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子链有的和母链相同,有的和母链互补,与母链配对的子链中(A+G)/(T+C)的值与母链互为倒数,与母链相同的子链中(A+G)/(T+C)的值与母链相同,B错误;拟核DNA分子中含有n个核苷酸,其中嘌呤碱基=嘧啶碱基=n/2,第2次复制需要消耗嘧啶碱基的数为(22-1)×(n/2)=n,C错误;DNA复制n次,形成的脱氧核苷酸单链有2n+1条,不含32P的单链有2条,故含32P的脱氧核苷酸单链有2n+1-2条,D正确。
6.某DNA分子含有3 000个碱基,其中腺嘌呤占35%。若该DNA分子用含15N标记的4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结果如图甲;如果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则得到结果如图乙。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C )
A.X层全部是仅含14N的DNA分子
B.W层中含15N标记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有6 300个
C.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1/3
D.W层与Z层的脱氧核苷酸数之比为4∶1
解析: DNA分子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该DNA分子用含15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产生的8个DNA分子中均含15N标记,A错误;在含有3 000个碱基的DNA分子中,腺嘌呤占35%,因此胞嘧啶占15%,共450个,所以W层中含15N标记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450×(23-1)=3 150(个),B错误;在DNA分子中,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相连,DNA分子复制了3次,产生的8个DNA分子中,2个DNA分子同时含14N和15N,6个DNA分子只含15N,所以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1/3,C正确;由于DNA分子复制了3次,产生了8个DNA分子,含16条脱氧核苷酸链,其中含15N标记的有14条链,所以W层与Z层的脱氧核苷酸数之比为14∶2=7∶1,D错误。
7.如图是DNA复制的有关图示。A→B→C表示大肠杆菌DNA的复制。D→E→F表示哺乳动物的DNA分子的复制片段。图中黑点表示复制起点,“←→”表示复制方向,“”表示时间顺序。
(1)若A中含有48 502个碱基对,而子链的延伸速率是每分钟105个碱基对,则此DNA分子复制约需30 s,而实际上只需约16 s,根据A~C图分析。这是因为_DNA复制是双向同时进行的__。
(2)哺乳动物的DNA分子展开可达2 m之长,若按A~C的方式复制,至少需8 h,而实际上需约6 h。根据D~F图分析,是因为_DNA从多个起点同时进行复制__。
(3)A~F均有以下特点:延伸的子链紧跟着解旋酶,这说明DNA分子复制的特点是_边解旋边复制__。
(4)C与A相同、F与D相同,C、F能被如此准确地复制出来,是因为_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DNA分子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无误地进行__。
(5)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_鸟嘌呤或胞嘧啶__。
解析:DNA分子在复制时,首先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着的脱氧核苷酸链从某一点解开,即解旋;接着以解开的每条链为模板,从解旋点同时向两侧启动复制。真核生物细胞的DNA分子很长,复制时会从DNA分子的许多地方同时解旋和复制,而且是边解旋边复制。独特的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地进行。相应位点上碱基对为U—A、A—T的两个子代DNA分子是由诱变后含有尿嘧啶的那条亲代DNA单链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而相应位点上碱基对为G—C、C—G的两个子代DNA分子,则是由亲代DNA分子中另一条互补链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由此可以推知,正常碱基“P”可能是鸟嘌呤(G)或胞嘧啶(C)。(共45张PPT)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3节 DNA的复制
1.概述DNA复制方式的假说及实验依据。
2.掌握DNA复制的过程。
3.归纳DNA复制的相关计算规律。
1.通过DNA的复制,认同生命的延续与发展观;理解遗传信息,认同DNA的遗传物质观。(生命观念)
2.分析DNA复制过程,归纳DNA复制过程中相关数量计算,提高逻辑分析和计算能力。(科学思维)
3.运用假说—演绎法,探究DNA半保留复制。(科学探究)
课堂达标 巩固训练
指点迷津 拨云见日
基础知识 双基夯实
1.对DNA复制的推测
(1)半保留复制
Ⅰ.提出者:_______________。
Ⅱ.假说:
a.解旋:DNA复制时,DNA双螺旋解开,互补的碱基之间的_______断裂。
一、对DNA复制的推测及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沃森和克里克
氢键
b.复制:解开的___________分别作为复制的模板,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根据_______________原则,通过形成_______,结合到作为模板的单链上。
Ⅲ.特点: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这种复制方式称作_____________。
(2)全保留复制
DNA复制以DNA双链为模板,子代DNA的双链都是新合成的。一个DNA分子复制的结果是得到一个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_。
2.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技术和离心技术。
两条单链
碱基互补配对
氢键
半保留复制
子代DNA
亲代DNA
同位素标记
活|学|巧|练
1.沃森和克里克以大肠杆菌为材料,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
2.证明DNA为半保留复制的研究过程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
×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P54思考·讨论内容,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假设:DNA以_________的方式复制。
2.实验原理:含15N的双链DNA密度大,含14N的双链DNA密度小,一条链含14N、一条链含15N的双链DNA的密度_______。
3.实验过程:
用含有__________的培养液培养大肠杆菌,标记大肠杆菌的DNA→将大肠杆菌转移到含有_____________的培养液中→不同时刻收集大肠杆菌并提取_________,将提取的DNA进行离心处理。
半保留
居中
15NH4Cl
14NH4Cl
DNA
4.演绎推理:假设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预期实验结果。
(1)立即取出,提取DNA,离心,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
(2)繁殖一代,提取DNA,离心,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
(3)繁殖二代,提取DNA,离心,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5.实验结果:
(1)提取亲代DNA→离心→位置靠近试管_______。
(2)繁殖一代后,提取DNA→离心→位置_______。
(3)繁殖二代后,提取DNA→离心→1/2位置_______,1/2位置_________。
15N/15N-DNA
15N/14N-DNA
15N/14N-DNA和14N/14N-
DNA
底部
居中
居中
更靠上
6.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和假设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的预期结果一致,说明DNA的复制是以_________的方式进行的。
7.若将培养后第三代大肠杆菌的DNA提取后进行离心,则靠近试管底部、位置居中和靠近试管的上部的DNA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
半保留
0∶2∶6
8.假设DNA复制方式是全保留复制,预期实验结果:
(1)立即取出,提取DNA,离心,获得15N/15N-DNA。
(2)繁殖一代,提取DNA,离心,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繁殖二代,提取DNA,离心,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5N/15N-DNA和14N/14N-
DNA
15N/15N-DNA和14N/14N-
DNA
归|纳|提|升
假说—演绎法分析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
(1)假说: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2)演绎推理
(3)实验结果
(4)实验结论: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如图所示是研究DNA复制方式的实验,根据这些实验结果进行的推论,正确的是(  )
菌种:大肠杆菌
培养条件与方法:
(1)在含15NH4Cl的培养基中培养若干代,使DNA均被15N标记(甲图);
(2)转至含14NH4Cl的培养基中培养,每30分钟繁殖一代;
(3)取出每代DNA样本,并离心。
①丙是转入含14NH4Cl培养基中繁殖一代的结果 ②乙是转入含14NH4Cl培养基中繁殖二代的结果 ③出现丁的结果至少需要60分钟 ④戊图表示复制三代后不再具有15N标记的DNA
典例1
B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023·重庆十九中月考)DNA的复制方式可能是半保留复制、全保留复制、分散复制。如图为科学家采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利用大肠杆菌探究DNA的复制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变式训练
D
A.比较试管①和②的结果即可证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
B.若DNA为半保留复制方式,则试管③中有轻带和重带两条带,宽度比例为1∶1
C.可用噬菌体代替大肠杆菌进行该实验,且提取DNA更方便
D.大肠杆菌在含有15NH4Cl的培养液中生长若干代,大肠杆菌DNA的双链可能都含有15N
解析: 比较试管①和②的结果,试管中DNA带分别为重带和中带,半保留复制和分散复制,子一代DNA带都是中带,所以不能证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A错误;若DNA为半保留复制方式,则试管②DNA带为中带,试管③中DNA带应有轻带和中带两条带,B错误;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液中独立生活和繁殖,因而不能代替大肠杆菌进行实验,C错误;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都含有N,所以大肠杆菌在含有15NH4Cl的培养液中生长若干代,大肠杆菌的DNA的双链可能都含有15N,D正确。
基础知识 双基夯实
1.概念:以_____________为模板合成_____________的过程。
2.发生时间:细胞分裂前的_______(在真核生物中)。
3.场所
(1)真核生物:主要在_________内,_________和_________内也可以进行。
(2)原核生物:主要在_______。
(3)DNA病毒:活的宿主细胞内。
二、DNA复制的过程
亲代DNA
子代DNA
间期
细胞核
线粒体
叶绿体
拟核
4.复制过程
5.结果:形成两个___________的DNA分子。
6.特点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复制。
7.准确复制的原因
(1)DNA独特的_________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2)通过_______________,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8.意义:将___________从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保持了___________的_________。
完全相同
边解旋边复制
半保留
双螺旋
碱基互补配对
遗传信息
遗传信息
连续性
活|学|巧|练
1.DNA复制时新合成的两条链碱基排列顺序相同。(  )
2.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旋后,开始DNA的复制。(  )
3.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  )
4.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作用部位均为氢键。(  )
×
×
×
×
合|作|探|究
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据图可知,DNA聚合酶使两条子链从_______-端到_______-端进行合成。
2.合成的两条子链间碱基排列顺序是_______的。
3.DNA复制过程中,解旋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DNA聚合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3′
互补
将DNA双螺旋的两条链解

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3′-端
4.如果将DNA分子的两条链用15N标记,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复制2次后,含15N的DNA、含14N的DNA、含15N的DNA单链、含14N的DNA单链各是多少?
提示:含15N的DNA有2个,含14N的DNA有4个,含15N的DNA单链有2条,含14N的DNA单链有6条。
5.DNA分子复制具有准确性,那么在任何情况下,DNA分子复制产生的子代DNA分子与亲代DNA分子都完全相同吗?为什么?
提示:不一定。DNA分子复制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碱基序列可能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子代DNA分子与亲代DNA分子碱基序列不同,导致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归|纳|提|升
DNA复制的起点和方向
(1)原核生物:单起点双向复制
(2)真核生物:多起点双向复制
在复制速率相同的前提下,图中DNA是从其最右边开始复制的,这种复制方式提高了DNA复制的效率。
     下图为某真核细胞中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典例2
B
A.DNA分子在酶①的
作用下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酶②催化碱基对之间的连接
B.在复制过程中解旋和复制是同时进行的
C.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并且不需要消耗ATP
D.两条新的子链通过氢键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
解析: 酶①是解旋酶作用于氢键,酶②是DNA聚合酶催化脱氧核苷酸的连接,A项错误;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并且需要消耗ATP提供能量,C项错误;新的子链与母链通过氢键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D项错误。
        (2023·河南郑
州期末)下图为DNA复制过程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根尖细胞中,DNA复制过程都发生于细胞核内
B.该过程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C.酶1可使磷酸二酯键断开,酶2可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D.a链与c链的碱基序列相同
变式训练
D
解析: DNA复制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此外在根尖细胞的线粒体中也能进行,A错误;该过程表示DNA分子的复制,以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B错误;酶1表示的是解旋酶,解旋酶的作用是使氢键断裂,酶2表示DNA聚合酶,可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C错误;DNA分子中两条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链和c链均与d链碱基互补,因此a链与c链的碱基序列相同,D正确。
指点迷津 拨云见日
假设将一个全部被15N标记的双链DNA分子(亲代)转移到含14N的培养液中培养n代,结果如下:
从图中可以得到如下规律:
(1)DNA分子数
①子n代DNA分子总数为2n个。
②含15N的DNA分子数为2个。
③含14N的DNA分子数为2n个。
④只含15N的DNA分子数为0个。
⑤只含14N的DNA分子数为(2n-2)个。
(2)脱氧核苷酸链数
①子代DNA中脱氧核苷酸链数=2n+1条。
②亲代脱氧核苷酸链数=2条。
③新合成的脱氧核苷酸链数=(2n+1-2)条。
(3)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
①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经过n次复制需消耗游离的该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个。
②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在第n次复制时,需消耗游离的该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个。
     某未被32P标记的DNA分子含有1 000个碱基对,其中鸟嘌呤300个,将该DNA分子置于含32P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3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所有子代DNA分子都含32P
B.含32P的子代DNA分子中,可能只有一条链含32P
C.第三次复制过程中需要消耗腺嘌呤脱氧核苷酸4 900个
D.子代DNA分子中不含32P的脱氧核苷酸链占总链数的1/8
典例3
C
解析: 一个DNA分子中含有腺嘌呤数=1 000-300=700(个),则第三次复制过程中需要消耗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700×(23-22)=2 800(个),C错误。
课堂达标 巩固训练
1.下列有关探究DNA复制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本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B.细胞有丝分裂一次意味着DNA复制一次
C.密度梯度离心后,DNA在试管中的位置与相对分子质量无关
D.本实验结果说明了DNA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解析: 探究DNA复制的实验是利用同位素15N标记亲代细胞的DNA,使其在含14N的培养液中连续分裂两次(在分裂前的间期DNA都复制一次),分别取分裂一次和分裂两次的细胞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DNA在试管中的位置取决于DNA分子所含同位素的情况,即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实验结果说明了DNA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C
2.细菌在含有15N的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然后再移入含有14N的培养基中培养,提取其子代的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可能出现如图①~⑤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第一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⑤
B.第二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①
C.第三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③
D.亲代的DNA应为⑤
A
解析: 亲代是被15N标记的双链DNA(15N/15N-DNA),分布于试管底部,经第一次复制所形成的子代DNA中均有一条被15N标记的母链,有一条被14N标记的子链(15N/14N-DNA),分布于试管中部,应如题图②所示。
3.一个被15N标记的DNA分子,以含14N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3次,则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全部脱氧核苷酸链的比例是(  )
A.1/2 B.1/4
C.1/6 D.1/8
解析: 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连续复制3次形成8个DNA分子,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只有2条,则其占全部脱氧核苷酸链的比例是2/16=1/8,D项正确。
D
学|霸|记|忆
1.半保留复制是指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
2.全保留复制是指DNA复制以DNA双链为模板,子代DNA的双链都是新合成的。
3.DNA复制的条件有DNA模板、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以及酶和能量。
4.解旋是指在细胞提供的能量的驱动下,解旋酶将DNA双螺旋的两条链解开的过程。
5.DNA复制的方向是5′-端→3′-端。
6.DNA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
7.保证DNA复制能够准确进行的原因是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8.DNA复制的意义: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