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季学期广西示范性高中高一期中联合调研测试
5.
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6.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
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7.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在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
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在长江下游与它属于同一时期的文化遗存是()
A.大汶口文化
B.龙山文化
C.良渚文化·
D.仰韶文化
2.在我国,北起辽宁,南至广东,东至山东半岛,西到陕西、四川等广大地区,都有战国
时期的铁器出土,而且种类、数量都很多。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农耕技术成熟
B.生产力提高
C.开始出现铁农具
D.各地均衡发展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
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在名前”反映了()
A.专制主义的强大
B.家族宗法制观念浓厚
C.郡县制影响深远
D.中西方书写习惯不同
4.战国时代,一位思想家向各国君主提出治国方略,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
还提出“尚贤”的政治主张。该思想家是(。)
A.墨子
B.老子
C.孟子
D.韩非子
高一期中联合调研测试(历史)第1页共6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
坠存
5.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10.唐
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太附
更大夫
A
如图1是秦朝的政治建设示意图,图1中空白处应填
11.唐
那(守)
写()
窦
县(令或长)
A.士
B.丞相
《
C.卿大夫
D.诸侯
图1
0
6.汉高祖陆续分封了一批诸侯王,这些诸侯王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
12.唐
而汉朝中央直接管辖的只有15个郡,这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隐患。为了加强中央
集权,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
13.
A.颁布推恩令
B.推行崇文抑武政策
C.开通大运河
D.支持商鞅进行变法
7.西汉初年的《周髀算经》记载了用竿标测日影以求日高的方法。东汉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
测验地震方位,撰写了天文学专著《灵宪》。据此可知汉代()
A.科技理论探究浅尝辄止
B.科技研究领先世界
C.科技注重构建理论体系
D.科技重实用
8.观察下图(图2),你认为这两次改革具有的共同本质特点是(
商
鞅
14
北魏孝文帝改革
图2
15.
A.都促进封建化的进程
B.都结束分裂局面
C.都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D.都打击地主势力
9.《隋书食货志》记载,开皇十二年(592年),“库藏皆满”,开皇十七年(597年),
更是“中外仓库,无不盈积”。到隋文帝末年,“计天下储积,但供五六十年”。隋初
16
“国计之富”.主要得益于(
A.南北分裂局面的消除
B.
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
C.运河沿线城市的繁荣
D.各地健全的仓禀制度
高一期中胖合调研涮试(中】第)而!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2023 年秋季学期广西示范性高中高一期中联合调研测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答案】C
【解析】红山文化、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良渚文化位于
长江下游,故选 C。大汶口文化与仰韶文化距今 7000年至 5000年前,都是位于黄河流
域,故排除 A、D,龙山文化虽然也是新石器晚期,但是位于黄河流域,排除 B。
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多地出现战国时期的铁器,说明当时铁器的广泛使用,反映
了生产力的提高,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生产力提高,未体现农耕技术成熟,
排除 A项;“开始”一说材料未体现,排除 C项;“各地均衝发展”说法不符合史实,排
除 D项。故选 B项。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人的姓名顺序与西方不同。结合所学可知,古代中国宗法制
观念有浓厚的血缘色彩,家族重视血缘关系。因此,中国人把姓排在前,反映了宗族家
族血缘色彩浓厚,B项正确;专制主义的强大是指君权的独裁专断,而与姓名顺序没有
关系,排除 A项;郡县制是地方行政机构,不影响姓名的顺序,排除 C项;中国的姓名
顺序反映家族血缘的特点,而书写习惯对中西姓名的顺序没有影响,排除 D项。
4.【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墨子主张节俭、兼爱、非攻、尚贤,选择 A。
5.【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秦朝设置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故选 B 项。
6.【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颁布“推恩令”,A项正确;宋朝崇文抑武,排除 B项;隋朝开通大运河,排除 C项;
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排除 D项。
7.【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这些科学知识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故选 D项;材料主要在说明科
技的应用而非理论探究,排除 A项;材料只是论述中国古代科技研究,没有与世界对比
的相关信息,故而不能得出领先世界是结论,排除 B项;据所学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而
轻理论,排除 C项。
8.【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使秦国完成了封建化,为秦统一中国
奠定了基础,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推动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北魏自身的封建化和汉化进程,
故选 A项;北魏只是统一北方,并未改变分裂割据局面,排除 B项;商鞅变法推行重农
抑商,排除 C项;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有利于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排除 D项。
高一期中联合调研测试(历史答案) 第 1 页/共 4页
{#{QQABCYaQggggABAAAQhCAwWwCEMQkAGCAKoGAFAMIAIBQBFABAA=}#}
9.【答案】B
【解析】据材料“库藏皆满”“中外仓库,无不盈积”“计天下储积,但供五六十年”,结
合所学可知隋文帝在位时,发展经济,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故选 B项;589年,杨广率军灭陈,结束南北长
期分裂局面,排除 A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而隋文帝时期还没有修建大运河,排除
C项;隋朝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仅是隋初“国计之富”的一个原因,
而不是主要原因,并且材料中没有关于仓禀制度的相关论述,排除 D项。
10.【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之下,尚书省下设六部,D 项正确;
中书省负责草拟文件,排除 A 项;门下省负责审批,排除 B 项;皇帝集大权于一身,
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1.【答案】A
【解析】通过材料可知,唐朝皇室有少数民族血统,这反映了唐朝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
融,故选 A。
12.【答案】C
【解析】唐太宗统治时期,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俭,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在
他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这一局面史称“贞观之治”。故选 C
项。
13.【答案】D
【解析】据表格信息可知,宋代宰相任职人数增加但年限呈减少的趋势,说明相权的分
散和任职时间缩短,这反映了相权的衰落和君权的强化,故选 D项;材料信息反映的
是皇权的强化,不是皇帝与宰相共治天下,排除 A项;宰相数量增加是冗官的表现之
一,但是不能概括整个材料所表达的含义,排除 B项;材料信息只能说明宰相受到限
制,不能得出官僚政治体系完善的结论,且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出现了冗官的局面,官
僚体系并不完善,仍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排除 C项。
14.【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所学可知,宋朝出现了世界上
最早的纸币——交子,D项正确;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排除 A项;鸦片战
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 B项;明朝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排除 C项。
15.【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执行过程中加重人民负担,引起巨大争议,使
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故选 A 项;王安石变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排
除 B 项;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宗旨,排除 C 项;王安石变法希望以征兵制取代
募兵制,排除 D 项。
16.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元杂剧的作者身份和社会地位多样,这反映出剧本创作的多元性,
故选 C。材料主旨是剧本创作的多样,不涉及演出角色的多样,故排除 A;材料体现
不出演出服务的对象,故排除 B;材料不涉及戏剧内容的描述,故排除 D。
高一期中联合调研测试(历史答案) 第 2 页/共 4页
{#{QQABCYaQggggABAAAQhCAwWwCEMQkAGCAKoGAFAMIAIBQBFABA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2 分。
17.(14 分)
(1)原因:先秦时期形成华夏政权与周边民族政治联姻的历史传统;家族宗法制度的影响;
汉初国力软弱,无力抵抗匈奴;为了稳固边境,巩固统治。(任 3 点 6 分)
(2)事例: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或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到吐蕃)(2
分)(如能举出其他唐朝公主和亲事例,也可以得分)
意义:有利于促进吐蕃社会发展;有利于稳定唐朝西南边疆;促进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
济文化交流。(6 分)
【解析】
(1)原因:根据材料一“肈始于西汉的和亲政策,可从先秦时期华夏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
政权的政治婚姻中寻觅到踪迹”可知传统的政治联姻是原因之一。根据材料中
“中原王朝之所以产生以婚姻结戎狄的观念,与其根深蒂固的家族宗法制度是
密不可分的”,可知家族宗法制度的影响是原因之一。根据所学,西汉建立之
初,经济凋敝,国力尚弱,从白登之围可知当时西汉无力反击匈奴。另外,从
统治者主观目的上分析,实行和亲也是稳固边境,巩固统治之需。
(2)事例:根据课本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松赞干布联姻事例;另外如果
学生能想出其他也可以,如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和亲。意义:根据所学,文
成公主入藏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技术、医药书籍,可知和亲能促进吐蕃
社会的发展;和亲意味着和平,有利于西南边境的稳定;和亲,促进了双方的
友好关系与经济文化交流。
18.(14分)
(1)特点:打破坊市界限,经商不受空间限制;打破时间限制,出现夜市;商品种类繁多。
(3点 6分)
(2)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率显著提高);农业、手工业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的松
动(政府重视商业,扩充财源);局部统一的出现,社会相对安定。(4点8分)
【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到处是手工作坊,到处是商店,酒楼,茶馆,旅社”可得出“打
破坊市界限,经商不受空间限制”;根据材料一中“市场上的商品从金银器具
到水产果品,应有尽有”,可得出“商品种类繁多”的特点;根据材料一中“既
有日市,也有夜市”,可得出“打破时间限制,出现夜市”的特点。
(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以及“技术的稳步发展
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可得出“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率显著提高)”;根据
所学,农业、手工业进步能促进商业发展,所以商业发展的原因离不开农业、
手工业的进步;根据所学,宋朝出现积贫积弱现象,政府积极扩充财源,为此
放松对商业的限制,重视商业发展;根据所学,宋朝属于局部统一,除了边境
有过战争,宋朝内部相对稳定,有利于商业发展。
19.(12 分)
(1)基本主张:主张礼,强调人有身份差别、等级之分;主张仁,强调仁政,反对暴政。
(2 点 4 分)(如只写出礼、仁,各得 1 分)
理由:班固把历史人物分成不同等级;班固把历史上的仁君尧、舜、周文王列为上上等,
把著名暴君宋襄公、夏桀、商纣列为下等。(2 点 4 分)
(2)选取①:
地位:秦朝时儒家地位低。(2 分)
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打击儒家。(2 分)
选取②:
地位:西汉时期儒家地位高,成为正统(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2 分)
原因:汉武帝听取董仲舒意见,尊崇儒术。(2 分)
高一期中联合调研测试(历史答案) 第 3 页/共 4页
{#{QQABCYaQggggABAAAQhCAwWwCEMQkAGCAKoGAFAMIAIBQBFABAA=}#}
选取③:
地位: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儒家思想受到挑战(冲击)。(2分)
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道教佛教兴起,冲击儒学地位。(2分)
选取④:
地位: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稳固。(2分)
原因:儒家吸收佛道思想发展为理学,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2 分)
【解析】
(1)基本主张、理由:表 2 反映作者把这些历史人物分为不同等级,符合儒家强调的礼,
礼就是有身份等级区别。根据表 2周文王、尧、舜被放到上上,其在
历史上被称为仁政的代表,而宋襄公、夏桀、商纣放在下等,历史上
他们都有过暴政,故体现儒家思想中主张仁,强调仁政,反对暴政。
(2)选取及原因:根据图 3 曲线发展脉络,结合所学,可知儒学地位的变化,结合秦朝时
焚书坑儒、汉武帝时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佛道兴起冲击儒学、
北宋理学形成,来分析其原因。
20. (12 分)
示例
论题: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不断演变(2分)
阐述: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不是固定不变,而是随时代变化而演变。西周地方实行分封
制,有利于巩固周王的统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不断瓦解,出现郡、县,秦朝
时把郡县制推向全国。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但是导致七国之乱,汉武帝时实行
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此后,地方行政制度不断变化,元朝时
实行行省制度,省制一直延至现在。(提供三个变迁史实得 8分)
结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不断变迁,反映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2分)
(其他论述,合理合据也可得分)
【解析】材料强调“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得出制
度不断变迁的结论。根据要求,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进行阐述,如“中国
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不断演变”、“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不断演变”、 “中国古代选
官制度不断演变”、“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不断演变”等等。
高一期中联合调研测试(历史答案) 第 4 页/共 4页
{#{QQABCYaQggggABAAAQhCAwWwCEMQkAGCAKoGAFAMIAIBQB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