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专题检测(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苏教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专题检测(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苏教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09 12:4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专题检测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中,能导电且为电解质的是(  )
A.熔融态Na2CO3 B.固体NaCl
C.蔗糖 D.液态H2SO4
2.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
①NaOH ②NH3·H2O ③CaCO3④CH3COOH ⑤NaHCO3
⑥氢氧化铝 ⑦氯化铵 ⑧二氧化碳 ⑨乙醇 ⑩铜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⑦ C.①③⑥⑦ D.除⑧⑨⑩
3.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混合物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  ) 
  A B C D
强电解质 Fe NaCl CaCO3 HNO3
弱电解质 CH3COOH CO2 H2CO3 Fe(OH)3
非电解质 蔗糖 BaSO4 乙醇 H2O
混合物 碱石灰 胆矾 盐酸 液氯
A.A B.B C.C D.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D2、T2互为同素异形体
B.液氨、氨水、王水都是混合物
C.H2O、苯酚、Fe(SCN)3都是弱电解质
D.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5.向0.5L下列溶液中加入10gNaOH固体,溶液的导电能力基本没有变化的是(  )
A.0.5 mol L﹣1醋酸 B.0.5 mol L﹣1 NaOH溶液
C.0.5 mol L﹣1硝酸 D.0.5 mol L﹣1K2SO4
6.下列化合物中,只有在水溶液中才能导电的电解质是(  )
A.NaCl B.酒精 C.CH3COOH D.CO2
7.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归类,完全正确的是(  )
  A B C D
强电解质 Fe NaCl CaCO3 HNO3
弱电解质 CH3COOH NH3 H3PO4 Fe(OH)3
非电解质 C12H22O11(蔗糖) BaSO4 C2H5OH H2O
A.A B.B C.C D.D
8.下列仅能在水溶液中导电的电解质是(  )
A.SO2 B.NH4Cl C.Na2CO3 D.NaCl
9.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有单质参加和生成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B.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 m-10-7m之间
C.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是化学上常用的两种分类方法
D.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10.分类思想在化学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O、CO2、SO2、SO3均属于酸性氧化物
B.根据分散质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C.BaSO4和HClO分别属于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D.漂白粉、胆矾、膨松剂、液氯均为混合物
11.如表中对于相关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编号 纯净物 混合物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
A 明矾 铝热剂 BaSO4 CO2
B 氨水 石膏 SO2 CH3CH2OH
C 苏打 氢氧化铁胶体 H2SiO3 NH3
D 胆矾 钢铁 H2CO3 Cl2
A.A B.B C.C D.D
12.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 、 、 均为酸性氧化物
B. 、 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 、 均是电解质
C. 是弱酸,所以 是弱电解质
D.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B.蔗糖、硫酸钠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点燃的镁条不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继续燃烧
D.含0.2mol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铜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2.24L
14.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O4、NaH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c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
B.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OH﹣
C.①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
D.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
15.下列事实能说明相应的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
A.用HR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
B.0.1mol L﹣1HR溶液稀释到100倍时,溶液的pH值为3
C.20mL0.1mol L﹣1HR恰好中和20mL0.1mol L﹣1NaOH溶液
D.0.1mol L﹣1NH4R溶液的pH等于7
16.下列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几乎不变的是(  )
A.向醋酸溶液通入少量氨气
B.向CuSO4溶液加入少量Ba(OH)2溶液
C.向AgNO3溶液加入少量HCl气体
D.向硫酸溶液中加入少量Ba(OH)2固体
二、综合题
17.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下列三种情况下,离子方程式与(1)相同的是 (填序号).
A.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溶液显中性
B.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 恰好完全沉淀
C.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
(3)若缓缓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整个过程中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用电流强度I表示)可近似地用图1中的   曲线表示(填序号).
(4)若有一表面光滑的塑料小球悬浮于Ba(OH)2溶液中央,如图2所示,向该烧杯里缓缓注入与Ba(OH)2溶液等密度的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在此实验过程中,小球将   .
18.按要求填空
(1)在Fe3O4+4CO 3Fe+4CO2的中,   是还原剂,   元素被还原,当有标状下的CO气体560mL完全反应时,生成Fe是   克.
(2)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   (用序号填空,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①水银 ②烧碱 ③大理石 ④氯化钠晶体 ⑤盐酸
⑥氨气 ⑦蔗糖 ⑧氯气 ⑨液态氯化氢 ⑩硫酸溶液.
19.如图1所示:向饱和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不断搅拌至过量.
(1)主要的实验现象:烧杯中   ,灯泡   .
(2)烧杯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图2所示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的是   (填序号).
20.处于下列状态的物质:A.氯化钠晶体 B.CO2 C.无水醋酸 D.铁E.BaSO4 F.熔融的氯化镁 G.酒精 H.氨水 (请用字母填写).
(1)上述物质中能导电的是:   
(2)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3)上述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21.现有下列物质 ①熔化的NaCl ②盐酸 ③石墨 ④纯醋酸 ⑤铜⑥酒精(C2H5OH) ⑦醋酸铵 ⑧液氨 ⑨SO2请用以上物质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且在上述状态下能导电的是   ;
(2)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3)属于非电解质,但溶于水后的水溶液能导电的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A.熔融态的Na2CO3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属于电解质,故A符合题意;
B.固体NaCl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但离子不自由移动,不能导电,故B不符合题意;
C.蔗糖是非电解质,不导电,故C不符合题意;
D.液态H2SO4中不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溶于水时导电,属于电解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只要有自由移动的电子或离子就可以导电,二者的交集即为答案。
2.【答案】A
【解析】【解答】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而能够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属于强电解质,所以符合强电解质概念的是①③⑤⑦;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电解质何强电解质的概念进行判断即可。
3.【答案】C
【解析】【解答】强电解质是指在水中完全电离成离子的化合物;弱电解质是指在水中部分电离的化合物;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A、金属Fe属于单质,不属于电解质,故A不符合题意;
B、CO2属于非电解质,硫酸钡是强电解质,胆矾属于纯净物,故B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属于强电解质,H2CO3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乙醇是非电解质,盐酸属于混合物,故C符合题意;
D、水属于弱电解质,液氯属于纯净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2)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必须是纯净物。(3)电解质溶液导电必须是自身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强电解质是指在水中完全电离成离子的化合物;弱电解质是指在水中部分电离的化合物;
4.【答案】C
【解析】【解答】A.H2、D2、T2的结构相同,不属于同素异形体,不符合题意;
B.液氨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H2O、苯酚、Fe(SCN)3都是弱电解质,符合题意;
D.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叫做同素异形体;
B.液氨是氨气的液体形式,是纯净物;
C.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
D.纯碱是碳酸钠,碳酸钠是酸根阴离子和金属阳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而不是减。
5.【答案】C
【解析】【解答】A、醋酸是弱酸,溶于水部分电离,加入氢氧化钠固体,二者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醋酸钠为强电解质,全部电离,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不符合题意;
B、向0.5 mol L﹣1NaOH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氢氧化钠电离,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不符合题意;
C、硝酸是强酸,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是强电解质,所以离子浓度变化不大,所以溶液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符合题意;
D、向0.5 mol L﹣1K2SO4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氢氧化钠电离,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不符合题意。
【分析】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背每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是影响溶液导电能力的因素。
6.【答案】C
【解析】【解答】A.NaCl在水中或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属于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
B.CH3CH2OH在水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
C.CH3COOH在水中能导电,属于电解质,但在液态时不导电,C符合题意;
D.CO2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的是H2CO3,不是CO2,CO2的熔融状态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例:酸、碱、盐,金属氧化物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例: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等;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是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以此分析解答。
7.【答案】C
【解析】【解答】解:A、Fe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NH3是非电解质,本身不能电离出离子,BaSO4是盐属于强电解质,熔融状态完全电离,故B错误;
C、碳酸钙是盐属于强电解质,磷酸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乙醇是非电解质,故C正确;
D、水是弱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强电解质是指在水中完全电离成离子的化合物;弱电解质是指在水中不完全电离,只有部分电离的化合物;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8.【答案】B
【解析】【解答】解:A.二氧化硫只存在分子,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二氧化硫在水溶液中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二氧化硫自身不能电离,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NH4Cl受热易分解,不存在熔融状态,NH4Cl在水溶液中能自身完全电离出的自由移动的氯离子和铵根离子导电,NH4Cl是仅能在水溶液中导电的电解质,故B正确;
C.Na2CO3在熔融状态下或在其水溶液中都能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是两种情况下都能导电的化合物,不符合仅能在水溶液中导电的电解质,故C错误;
D.NaCl晶体在熔融状态下或在其水溶液中都能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是两种情况下都能导电的化合物,不符合仅能在水溶液中导电的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是因电解质自身可以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据此结合仅能在水溶液中导电条件即可解答.
9.【答案】A
【解析】【解答】A.有单质参加和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存在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如氧气与臭氧的转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符合题意;
B.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胶体的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在10-9 m-10-7m之间,故B不符合题意;
C.分类是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均为常见的分类法,故C不符合题意;
D.电解质为化合物,本身发生电离,则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物质分类的知识的应用,根据分散系的定义进行判断。溶液胶体、浊液。根据化合物的分类标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进行判断。
对于反应的分类注意分类标准。
10.【答案】C
【解析】【解答】A.CO2、SO2、SO3都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因此都属于酸性氧化物,而CO不能与碱溶液反应,因此C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A不符合题意;
B. 分散系的分类依据是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而不是依据是否有丁达尔效应,B不符合题意;
C. BaSO4溶于水的部分能完全电离,因此BaSO4属于强电解质,而HClO在水中不能完全电离,因此HClO属于弱电解质,C符合题意;
D. 液氯中只含有Cl2一种物质,为纯净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A、酸性氧化物是指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B、分散系的分类是依据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
C、根据电解质在水中是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D、液氯为纯净物;
11.【答案】C
【解析】【解答】解:A.明矾为硫酸铝钾晶体属于纯净物、铝热剂为氯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硫酸钡是盐熔融状态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二氧化碳不能电离属于非电解质,故A错误;
B.氨水为氨气的水溶液为混合物、石膏主要成分为硫酸钙为混合物、二氧化硫、乙醇都属于非电解质,故B错误;
C.苏打为碳酸钠是纯净物、氢氧化铁胶体是混合物、硅酸为弱酸属于弱电解质、氨气不能电离为非电解质,故C正确;
D.胆矾为硫酸铜晶体属于纯净物、钢铁为合金属于混合物、碳酸属于弱酸为弱电解质、氯气是单质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纯净物是同种物质组成的,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混合物是不同物质组成;弱电解质是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A.硫酸钡熔融完全电离; B.氨水为氨气的水溶液为混合物,二氧化硫属于非电解质; C.苏打为碳酸钠是纯净物,胶体是混合物,硅酸为弱酸属于弱电解质,氨气为非电解质;
D.氯气是单质不是非电解质.
12.【答案】D
【解析】【解答】A. 、 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CO与酸、碱都不反应,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A不符合题意;
B. 、 溶于水生成的NH3·H2O、H2CO3电离出离子使溶液具有导电性, 、 自身不能电离出离子,所以二者都属于非电解质,故B不符合题意;
C. 是弱酸,但 在水溶液中可以完全电离出Na+和ClO-,所以 是强电解质,故C不符合题意;
D. 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均为混合物,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能够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
B.电解质必须是本身能够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
C.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为强电解质;
D.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
13.【答案】B
【解析】【解答】A.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为酸,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为碱,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为盐,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为氧化物,纯碱为盐不是碱,A项不符合题意;
B.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部分电离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蔗糖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以分子存在,所以为非电解质,硫酸钠在熔融状态下或水溶液里完全电离,为强电解质,水为弱电解质,B项符合题意;
C.点燃条件下,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反应方程式为:CO2+2Mg 2MgO+C,C项不符合题意;
D.在加热条件下,浓硫酸和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稀硫酸和铜不反应,所以含0.2mol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铜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小于2.24L, 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电解质:是溶于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就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溶于水和在熔融状态下均不能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完全电离出离子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
14.【答案】A
【解析】【解答】解:A.c点,①中稀硫酸过量,溶质为硫酸,②中硫酸氢钠过量,则溶质为NaOH、Na2SO4,因为硫酸根离子浓度相同,②中钠离子浓度大于①中氢离子浓度,所以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不同,故A错误;
B.根据图知,a点为Ba(OH)2溶液和H2SO4恰好反应,H2SO4、NaH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b点溶液溶质为NaOH,则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OH﹣,故B正确;
C.Ba(OH)2溶液和H2SO4、NaHSO4溶液反应方程式分别为H2SO4+Ba(OH)2=BaSO4↓+2H2O、NaHSO4+Ba(OH)2=BaSO4↓+NaOH+H2O,2NaHSO4+Ba(OH)2=BaSO4↓+Na2SO4+2H2O,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根据图知,曲线①在a点溶液导电能力接近0,说明该点溶液离子浓度最小,应该为Ba(OH)2溶液和H2SO4的反应,则曲线②为Ba(OH)2溶液和NaHSO4溶液的反应,即①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故C正确;
D.a点①中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含水;d点②中溶质为Na2SO4,水和硫酸钠溶液都呈中性,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A.c点,①中稀硫酸过量,溶质为硫酸,②中硫酸氢钠过量,则溶质为NaOH、Na2SO4;
B.根据图知,a点为Ba(OH)2溶液和H2SO4恰好反应,H2SO4、NaH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b点溶液溶质为NaOH;
C.Ba(OH)2溶液和H2SO4、NaHSO4溶液反应方程式分别为H2SO4+Ba(OH)2=BaSO4↓+2H2O、NaHSO4+Ba(OH)2=BaSO4↓+NaOH+H2O,2NaHSO4+Ba(OH)2=BaSO4↓+Na2SO4+2H2O,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根据图知,曲线①在a点溶液导电能力接近0,说明该点溶液离子浓度最小,应该为Ba(OH)2溶液和H2SO4的反应,则曲线②为Ba(OH)2溶液和NaHSO4溶液的反应;
D.a点①中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含水;d点②中溶质为Na2SO4;
15.【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溶液的导电性与离子的浓度有关,弱电解质的浓度大时导电实验中灯泡也很亮,没有对比实验,无法说明HR是弱电解质,故A错误;
B、将0.1mol L﹣1HR溶液稀释到100倍,溶液的pH为3,则稀释后氢离子浓度变成0.001mol L﹣1,则说明电离完全,所以HR为强电解质,故B错误;
C、20mL0.1mol L﹣1HR恰好中和20mL0.1mol L﹣1NaOH溶液,为酸碱中和反应,体现其酸性,但不能说明是弱酸,故C错误;
D、0.1mol L﹣1NH4R溶液的pH等于7,说明铵根离子与R﹣离子都发生了水解并且相当,则说明是弱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酸的通性不能说明酸的电离程度,利用酸不能完全电离或盐类水解的规律来分析酸是弱电解质.
16.【答案】C
【解析】【解答】A.醋酸是弱酸,溶液导电能力很弱,通入少量氨气后发生反应:CH3COOH+NH3=CH3COONH4,CH3COONH4是可溶性强电解质,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CH3COO-、NH4+,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增大,因此该溶液的导电性增强,A不符合题意;
B.向CuSO4溶液加入少量Ba(OH)2溶液,发生反应:CuSO4+Ba(OH)2=BaSO4↓+Cu(OH)2↓,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大大减小,故溶液的导电性减弱,B不符合题意;
C.向AgNO3溶液加入少量HCl气体,发生反应:AgNO3+HCl=AgCl↓+HNO3,离子种类发生变化,但离子带有的电荷及离子浓度不变,因此导电能力几乎不变,C符合题意;
D.向硫酸溶液中加入少量Ba(OH)2固体,发生反应:H2SO4+Ba(OH)2=BaSO4↓+2H2O,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大大降低,故溶液的导电性减弱,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带有的电荷数目有关。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越大,离子带有的电荷数目越多,溶液的导电性就越强,据此分析解答。本题考查了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强弱判断的知识。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带有的电荷数目有关,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越大,离子带有的电荷数目越多,溶液的导电性就越强,与导电的微粒的种类无关。掌握物质之间的反应、物质的溶解性和电解质的强弱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17.【答案】(1)Ba2++2OH﹣+SO42﹣+2H+═BaSO4↓+2H2O
(2)A
(3)C
(4)沉到烧杯底部
【解析】【解答】解:(1)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该离子反应为Ba2++2OH﹣+SO42﹣+2H+═BaSO4↓+2H2O,故答案为:Ba2++2OH﹣+SO42﹣+2H+═BaSO4↓+2H2O;(2)离子方程式(1)反应后溶液为中性,A.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溶液显中性,离子反应为Ba2++2OH﹣+SO42﹣+2H+═BaSO4↓+2H2O,故A选;
B.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SO42﹣恰好完全沉淀,离子反应为Ba2++OH﹣+SO42﹣+H+═BaSO4↓+H2O,故B不选;C.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离子反应为Ba2++OH﹣+SO42﹣+H+═BaSO4↓+H2O,故C不选;故答案为:A;(3)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恰好反应时导电性为0,过量后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图中只有C符合,故答案为:C; (4)向该烧杯里缓缓注入与Ba(OH)2溶液等密度的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溶液的密度小于Ba(OH)2溶液的密度,塑料小球将沉到烧杯底部,
故答案为:沉到烧杯底部.
【分析】(1)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硫酸钡和水在离子反应中均保留化学式;(2)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为中性;(3)加入稀硫酸直至过量,恰好反应时导电性为0,过量后离子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4)向该烧杯里缓缓注入与Ba(OH)2溶液等密度的稀硫酸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溶液的密度小于Ba(OH)2溶液的密度,以此来解答.
18.【答案】(1)CO;Fe;1.05
(2)①⑤⑩;②④⑨;⑥⑦
【解析】【解答】解:(1)在Fe3O4+4CO 3Fe+4CO2的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所以铁元素被还原,Fe3O4是氧化剂,碳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碳元素被氧化,CO是还原剂,当有4mol的CO气体完全反应时,生成Fe是3mol,故当有标状下的CO气体560mL即0.025molCO完全反应时,生成Fe是 =1.05g,故答案为:CO;Fe;1.05;(2)①⑤⑩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粒子,这些物质能导电;②④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⑥⑦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故答案为:①⑤⑩;②④⑨;⑥⑦.
【分析】(1)化合价降低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氧化剂,该元素被还原,化合价升高元素所在的反应物是还原剂,该元素被氧化,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2)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例:酸、碱、盐,金属氧化物等.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例: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等;
存在自由移动离子的物质能导电.
19.【答案】(1)有白色沉淀生成;逐渐变暗直至熄灭,后逐渐变亮
(2)Ba2++2OH﹣+2H++SO42﹣═BaSO4↓+2H2O
(3)abc
【解析】【解答】解:(1)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随反应的进行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减小,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离子的浓度为0,然后再滴加入稀硫酸,导电能力增强,所以主要的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逐渐变暗直至熄灭,后逐渐变亮,故答案为:有白色沉淀生成;逐渐变暗直至熄灭,后逐渐变亮;(2)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故答案为:Ba2++2OH﹣+2H++SO42﹣═BaSO4↓+2H2O;(3)随反应的进行导电能力先减弱后增强;随硫酸的加入沉淀质量逐渐增加,后不变;随硫酸的加入溶液由碱性到中性,最后变酸性;随硫酸的加入硫酸根离子的浓度先减小,后变大;所以正确表示实验过程的是abc,故答案为:abc.
【分析】(1)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随反应的进行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减小;(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3)随反应的进行导电能力先减弱后增强;随硫酸的加入沉淀质量逐渐增加,后不变;随硫酸的加入溶液由碱性到中性,最后变酸性;随硫酸的加入硫酸根离子的浓度先减小,后变大.
20.【答案】(1)DFH
(2)ACEF
(3)BG
【解析】【解答】解:A.氯化钠晶体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不能导电,溶于水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是化合物,属于电解质,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
B.CO2 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
C.无水醋酸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溶于水能导电,电离不完全,属于弱电解质;
D.铁能导电,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E.BaSO4 不能导电,熔化状态下完全电离,能导电,属于强电解质;
F.熔融的氯化镁能导电,属于化合物,强电解质,
G.酒精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H.氨水能导电,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1.)上述物质中能导电的是:DFH,故答案为:DFH;
(2.)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CEF,故答案为:ACEF;
(3.)上述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BG,故答案为:BG;
【分析】(1)根据物质导电的原因分析,只要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或自由电子即可;(2)根据电解质的定义分析,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包括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和水;电解质在水中不能完全电离的为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3)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包括一些非金属氧化物、氨气、大多数有机物(如蔗糖、酒精等);
21.【答案】(1)①⑦;①
(2)④
(3)⑧⑨
【解析】【解答】解:①熔化的NaCl 属于强电解质,能导电,溶于水导电; ②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混合物,能导电; ③石墨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能导电; ④纯醋酸属于弱电解质,本身不能导电,其水溶液能导电; ⑤铜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但能导电; ⑥酒精(C2H5OH)属于非电解质,但其水溶液不导电;⑦醋酸铵是盐不能导电,水溶液中能导电,且属于强电解质;⑧液氨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溶于水导电;⑨SO2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溶于水导电;(1)属于强电解质的是①⑦,且在上述状态下能导电的是①,故答案为:①⑦,①;(2)属于弱电解质的是④,故答案为:④;(3)属于非电解质,但溶于水后的水溶液能导电的是⑧⑨,故答案为:⑧⑨;
【分析】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是强电解质,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是弱电解质,能导电的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或自由移动的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