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专题检测(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苏教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专题检测(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苏教版(2019)化学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09 12:4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专题检测
一、单选题
1.对于反应A(g)+4B(g) = 2C(g)+2D(g),下列数据表示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
A.v(A)=1.4mol/(L·s) B.v(B)=3.6mol/(L·s)
C.v(C)=2mol/(L·s) D.v(D)=3.0mol/(L·min)
2.下列措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向炉膛鼓风
B.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浓硫酸
C.用冰箱保存食物
D.果蔬气调贮藏(通常增加贮藏环境中浓度,降低浓度)
3.下列关于古籍中的记载说法错误的是(  )
A.《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B.《吕氏春秋 别类编》中“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体现了合金硬度方面的特性
C.《抱朴子》中“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
D.《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收热量的反应
B.科学家经常在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线处寻找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C.催化剂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
D.物质燃烧可看做“储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
5.一定量的铁片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增大且生成氢气总量不变的是(  )
A.降低温度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等量的铁粉
6.如图表示一定条件下N2+3H2 2NH3的反应速率和时间的关系,其中t1是达到平衡需要的时间,t2~t3是改变一个条件后出现的情况,则该条件可能是(  )
A.加压 B.升温
C.加入催化剂 D.增大反应物浓度
7.反应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A)=0.45 mol/(L·min);②v(B)=0.6 mol/(L·s);③v(C)=0.4 mol/(L·s);④v(D)=0.45 mol·L-1·s-1,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A.④>③=②>① B.④<③=②<①
C.①>②>③>④ D.④>③>②>①
8.在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已知10s末硫酸的浓度减少了0.6mol·L-1,若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10s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
A.1.2mol·L-1·min-1 B.1.8mol·L-1·min-1
C.0.02mol·L-1·min-1 D.0.18mol·L-1·min-1
9.C(s)+H2O(g) CO(g)+H2(g)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A.适当增加C的量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容器体积可变,充入N2
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H2O(g)
10.可逆反应2A(g)+B(g) 3C(g)+4D(g),在不同条件下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mol/(L·min) B.v(B)=0.3mol/(L·min)
C.v(C)=0.8mol/(L·min) D.v(D)=1.0mol/(L·min)
11.下列说法中,可以证明反应 N2+3H2 2NH3 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三个H-H键形成
B.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三个H-H键断裂
C.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N-H键断裂
D.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六个N-H键形成
12.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
A.反应混合物的浓度 B.反应体系的压强
C.正、逆反应的速率 D.反应物的转化率
13.反应C(s)+H2O(g) 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A.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的体积增大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H2O(g)
D.增加C的量
14.在2A+B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1.5mol·(L·min) 1 B.v(B)=1.8mol·(L·min) 1
C.v(C)=0.08mol·(L·s) 1 D.v(D)=0.1mol·(L·s) 1
二、综合题
15.向某浓度的盐酸中加入一定量的纯净 ,产生气体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已知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体系温度逐渐升高(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设 段的反应速率为 , 段的反应速率为 , 段的反应速度为 ,则 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试分析三个时段速率不同的可能原因   。
(2)为了减缓上述反应的速率,欲向该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你认为可行的是___________。
A.蒸馏水 B.氯化钾固体 C.氯化钠溶液 D.浓盐酸
(3)在盛有 碳、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一定条件下发生 ,反应 时测得 的物质的量为 。则 在 内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16.磷化氢气体(PH3)是一种强烈的储粮杀虫剂,其制取原理类似于实验室制氨气,空气中磷化氢气体达到2PPM以上是就会造成人畜中毒,请回答:
(1)用氯化磷(PH4Cl)和NaOH反应制取PH3的化学方程式   
(2)PH3在空气中会自然得到P2O5,0.2molPH3会消耗O2   mol.
(3)氧硫化碳(COS)可替代磷化氢而被用作熏蒸剂.COS水解及部分应用流程如下(部分产物已略去):
COS H2S Na2S M溶液+H2
组成COS和PH3的各原子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②COS与CO2的结构相似,则COS的电子式为   .
③已知M溶液中硫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为S2O32﹣,则反应Ⅲ中生成S2O32﹣的离子方程式为   
④如图是反应Ⅲ中,在不同反应温度下,反应时间与H2产量的关系(Na2S初始含量为3mol).由图象分析可知,a点时M溶液中除S2O32﹣外,还有    (填含硫微粒的离子符号).
17.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是化学研究的热点。回答下列问题:
(1)肼(N2H4,常温下为液态)是火箭的传统燃料之一,某N2H4-O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甲。
①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该电池工作时,若有2 mol电子流经外电路,则被还原的O2体积为   L(标准状况下)。
(2)一定温度时,在体积为2 L的恒容反应器中发生反应:,A、B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
①A为   (填化学式)。
②4 min时,v正   (填“>”“<”或“=”) v逆。
③内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④   ,反应进行4 min时,N2的转化率为   。
18.
(1)Ⅰ.H2S与CH4重整,不但可以消除污染,还可以制氢。主要反应如下:①CH4(g)+2H2S(g) CS2(g)+4H2(g)+Q(Q<0)
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可作为反应①达到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是____(选填编号)。
A.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B.容器内压强不变
C.2v正(H2S)=v逆(CS2)
D.CH4与H2的物质的量分数之比保持不变
(2)Ⅱ.在恒压条件下,以n(CH4)∶n(H2S)=1∶2的组成的混合气体发生反应①,达到平衡状态时,四种组分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如图中表示CH4、CS2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   (选填编号)。
(3)M点对应温度下,H2S的转化率是   。
(4)Ⅲ.在研究反应发生的适宜条件时发现:过多的CH4会导致Al2O3催化剂失活;Co助剂有稳定催化剂的作用。如图表示800℃,Al2O3催化剂条件下投入等量H2S,投料比[n(CH4)∶n(H2S)]分别为1∶1、1∶3、12∶1,达平衡时H2S转化率、平均反应速率。
投料比n(CH4)∶n(H2S)=1∶1为对应图中   组图像(选填“A”“B”或“C”);在三组图像中,C组图像中平均反应速率最低的可能原因是   。
(5)未添加Co助剂时,无积碳,随着Co添加量的变化,积碳量变化如图所示,Co助剂可能催化原料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根据题意解答
(1)Zn粒和稀盐酸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会减慢,当加热或加入浓盐酸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由此判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   和   
(2)为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的速率变化,某同学的实验测定方法是:在1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氢气体积已换算为标准状况):
时间/min 1 2 3 4 5
体积/mL 50 120 232 290 310
①哪一时间段反应速率最大   (填“0~1min”或“1~2min”或“2~3min”或“3~4min”或“4~5min”).
②2~3min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设溶液体积不变)为   .
③试分析1~3min时间段里,反应速率变大的主要原因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解答】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根据方程式可知如果都用B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则分别是[mol/(L·s)]5.6、3.6、4、0.1,所以表示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选项A,
故答案为:A。
【分析】在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比较反应速率快慢时,先将不同物质转化为同一种物质的速率,再将单位化统一。
2.【答案】A
【解析】【解答】A.向炉膛鼓风,可以增加反应过程中氧气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A项选;
B.铁遇浓硫酸钝化,改用浓硫酸,不能加快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速率,B项不选;
C.冰箱中温度较低,食物放在冰箱中,可减慢食物腐败的速率,C项不选;
D.果蔬气调贮藏是减小反应物氧气的浓度,反应速率降低,D项不选;
故答案为:A。
【分析】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有:升温、使用催化剂、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接触面积等
3.【答案】C
【解析】【解答】A. 《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涉及的是碳酸钙的受热分解,故A不符合题意;
B. 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成分金属,“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体现了合金硬度方面的特性,故B不符合题意;
C. 《抱朴子》中“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两个反应的条件不同,不属于可逆反应,故C符合题意;
D. “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石油能够燃烧,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碳酸钙受热分解;
B.根据合金的性质进行判断;
C.两个反应的条件不同;
D.石油是可燃的液体。
4.【答案】C
【解析】【解答】解:A.所有的燃烧均需要加热,但不是吸热反应,故A正确;
B.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的元素既有金属性也有非金属性,则可以找到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故B正确;
C.催化剂只能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一个化学反应的限度,故C错误;
D.物质燃烧是放热反应,可看成“储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光能等形式释放出来,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A.反应放热与吸热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大小;
B.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的元素既有金属性也有非金属性;
C.催化剂只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D.化学反应的过程,可以看成是“贮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能等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或者是热能等能量转化为物质内部的能量而被“贮存”起来的过程.
5.【答案】D
【解析】【解答】A.因降温时反应体系的温度降低,则化学反应速率减慢,A不符合题意;
B.铁与浓硫酸发生钝化阻碍反应进行,减少氢气生成量,B不符合题意;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铁置换出Cu,构成 Fe、Cu原电池,从而加快了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但是氢气总质量减少,C不符合题意;
D.改用铁粉,增大了铁与硫酸反应的接触面积,则反应速率加快,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降温反应速率减小;
B.铁在浓硫酸中会钝化;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铁置换出Cu,构成 Fe、Cu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但氢气总量减小。
6.【答案】C
【解析】【解答】解:N2+3H2 2NH3的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改变压强、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都有影响,t1是达到平衡需要的时间,t2~t3是改变一个条件后出现的情况正逆反应速率始终相同,但比原平衡状态反应速率大,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化学平衡,平衡不变,所以加入催化剂增大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符合图中变化,故选C.
【分析】N2+3H2 2NH3的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其中t1是达到平衡需要的时间,t2~t3是改变一个条件后出现的情况正逆反应速率始终相同,但比原平衡状态反应速率大,说明是加入了催化剂,据此分析.
7.【答案】A
【解析】【解答】①v(A)=0.45 mol/(L·min)=0.0075 mol/(L·s),
②v(B)=0.6 mol/(L·s),则v(A)=v(B)=0.2 mol/(L·s);
③v(C)=0.4 mol/(L·s),则v(A)=v(C)=0.2 mol/(L·s);
④v(D)=0.45 mol·L-1·s-1,则v(A)=v(D)=0.225 mol/(L·s);
可见上述四种转化为A物质表示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速率大小关系为:④>③=②>①,
故答案为:A。
【分析】同一化学反应中,统一单位时,速率与计量系数的比值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8.【答案】C
【解析】【解答】用硫酸表示的反应速率;铝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H2SO4=Al2(SO4)3+3H2;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系数之比,可得用硫酸铝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反应速率的计算公式计算用H2SO4表示的速率,再结合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系数之比,确定生成硫酸铝的反应速率。
9.【答案】A
【解析】【解答】A.由于C是固体,所以增加C的量,化学反应速率不变,故A符合题意;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各物质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B不符合题意;
C.容器体积可变,充入N2容器体积增大,各物质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C不符合题意;
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H2O(g),水蒸气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考查的是改变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固体对反应的速率没有影响
10.【答案】B
【解析】【解答】将反应速率都转化为D的反应速率。
A. v(D)= 2v(A)=2×0.5mol/(L·min)=1.0mol/(L·min);
B. v(D)= 4×v(B)=4×0.3mol/(L·min)=1.2 mol/(L·min);
C. v(D)= ×v(C)= ×0.8mol/(L·min)= mol/(L·min);
D .v(D)= 1.0mol/(L·min)。
B速率最快,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反应速率可以用不同物质表示,不同物质的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比。进行速率比较时可以转化为同一物质。
11.【答案】A
【解析】【解答】A. 断裂N≡N键代表正反应速率,形成H-H键表示逆反应速率,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三个H-H键形成,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符合题意;
B. 断裂N≡N键代表正反应速率,断裂H-H键也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
C. 断裂N≡N键代表正反应速率,断裂N-H键表示逆反应速率,一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N-H键断裂,说明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不是平衡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 断裂N≡N键代表正反应速率,形成N-H键表示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进行判断,注意必须是正逆反应速率。
12.【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如果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变化而保持各组分的含量不变时,平衡不移动,故A错误;
B、如果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则压强对平衡无影响,故B错误.
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正、逆反应速率都改变,但平衡不移动,故C错误;
D、只有平衡移动才能改变反应物的转化率,所以反应物的转化率改变时,化学平衡一定发生了移动,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分析条件的改变会导致哪些量的变化,是否引起速率变化,如果速率不变,平衡一定不移动.如果速率改变,平衡不一定移动:(1)改变程度相同[V(正)=V(逆)],平衡不移动;(2)改变程度不相同[V(正)≠V(逆)],平衡移动.
13.【答案】D
【解析】【解答】A.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体积增大,气体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A不符合题意;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压强增大,气体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B不符合题意;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H2O(g) ,相对于增大水蒸气浓度,反应速率增大,故C不符合题意;
D.反应中C为固体,故增加C的量,C的浓度不变,对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重点:改变压强、体积等最终改变的都是浓度,固体和纯液体的物质的浓度不随量的增加而增加,认为是一个固定的量
14.【答案】B
【解析】【解答】将其它物质都转化成A表示反应速率;
A.v(A)=1.5mol·(L·min) 1;
B.v(B)=1.8mol·(L·min) 1,则v(A)=2v(B)=3.6mol·(L·min) 1;
C.v(C)=0.08mol·(L·s) 1=4.8mol·(L·min) 1,v(A)=2/3v(C)=3.2mol·(L·min) 1;
D.v(D)=0.1mol·(L·s) 1=6mol·(L·min) 1,v(A)=1/2V(D)=3mol·(L·min) 1;
故答案为:B
【分析】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可以将其它物质都转化成同一种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
15.【答案】(1); 段反应物浓度较大,速率较快; 段反应物浓度减小,但速率较快,说明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 段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2)A;C
(3)
【解析】【解答】(1)设 段的反应速率为 , 段的反应速率为 , 段的反应速度为 ,从图象可知,单位时间内生成的气体EF段>OE段>FG段,单位时间内生成气体的体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则 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三个时段速率不同的可能原因 段反应物浓度较大,速率较快; 段反应物浓度减小,但速率较快,说明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 段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答案为: ; 段反应物浓度较大,速率较快; 段反应物浓度减小,但速率较快,说明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 段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2)A.加蒸馏水溶液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A正确; B.氯化钾固体对溶液的浓度无影响,且KCl不参加反应,所以速率不变,故B不正确; C.加氯化钠溶液,减小盐酸的浓度,反应速率减小,故C正确; D.加入浓盐酸,盐酸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D不正确;故答案为:AC;
(3)反应 时测得 的物质的量为 ,反应的 为0.8mol-0.4mol=0.4mol,根据 ,生成的CO为0.4mol×2=0.8mol,则 在 内的化学反应速率= = = 。故答案为: 。
【分析】单位时间内生成气体的体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减缓反应速率,应减小溶液的浓度;根据v= 计算反应速率。
16.【答案】(1)PH4Cl+NaOH═PH3↑+NaCl+H2O
(2)0.4
(3)第三周期第VA族;;2S2﹣+5H2O S2O32﹣+4H2↑+2OH﹣;SO42﹣
【解析】【解答】解:(1)用氯化磷(PH4Cl)和NaOH反应为复分解反应生成PH3、氯化钠和水,制取PH3的化学方程式为:PH4 Cl+NaOH═PH3↑+NaCl+H2O,
故答案为:PH4 Cl+NaOH═PH3↑+NaCl+H2O;(2)PH3在空气中会自然得到P2O5,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PH3+4O2=P2O5+3H2O,0.2molPH3会消耗O2物质的量0.4mol,
故答案为:0.4;(3)①组成氧硫化碳和磷化氢的原子为O、S、P、H,氢元素有1个电子层,氧元素有2个电子层,磷、硫有3个电子层,所以磷、硫的原子半径大于氢、氧的原子半径,磷、硫是同周期元素,硫的原子序数大于磷的原子序数,由元素周期律知,磷的原子半径大于硫的原子半径,磷最外层为5个电子,处于第三周期第VA族,
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VA族;②羰基硫中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碳原子能形成4个共价键,硫原子能形成2个共价键,氧原子能形成2个共价键,所以其电子式为 ,
故答案为: ;③依据题干信息:硫离子和水反应生成硫代硫酸根离子和氢气,根据硫原子守恒,产物需有因离子,根据原子守恒,产物还有氢氧根离子,反应为:2S2﹣+5H2O S2O32﹣+4H2↑+2OH﹣,
故答案为:2S2﹣+5H2O S2O32﹣+4H2↑+2OH﹣;④反应Ⅲ中,a点360℃时,随着时间推移,氢气的量不变,Na2S初始含量为3mmol,若只发生:2S2﹣+5H2O S2O32﹣+4H2↑+2OH﹣,生成氢气:3mmol× =6mmol,图中为9mmol,说明M溶液中除S2O32﹣外,还有SO42﹣,反应为:S2﹣+4H2O SO42﹣+4H2↑,
故答案为:SO42﹣.
【分析】(1)用氯化磷(PH4Cl)和NaOH反应制取PH3的反应可以依据反应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氨气类推;(2)PH3在空气中会自然得到P2O5,结合化学方程式定量关系计算消耗氧气物质的量;(3)①组成氧硫化碳和磷化氢的原子为O、S、P、H,先判断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再根据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主族元素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②氧硫化碳是碳原子和硫原子、氧原子分别形成两个共价键,据此书写电子式;③依据题干信息:硫离子和水反应生成硫代硫酸根离子和氢气,依据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④根据图示反应时间与H2产量的关系,a点时M溶液中除S2O32﹣外,还有SO42﹣.
17.【答案】(1);11.2
(2)NH3;>;0.056;0.6;25
【解析】【解答】(1)①a极通入燃料N2H4,a为原电池的负极,N2H4失去电子变为N2和H+,故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每1 mol O2发生反应转移4 mol电子,该电池工作时,若有2 mol电子流经外电路,则被还原的O2的物质的量是0.5 mol,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O2)=0.5 mol×22.4 L/mol=11.2 L;
(2)①该反应的正反应是N2与H2合成NH3,根据图示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A物质的量增加,则A表示的是生成物NH3;
②在第4 min后,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还在发生变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减少,说明反应正向进行,故第4 min时,v正>v逆;
③根据图象可知反应达到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6 mol,则根据物质反应转化关系可知反应会消耗H2的物质的量0.9 mol,由于容器的容积是2 L,则用H2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v(H2)= ;
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表示生成物NH3,根据图象可知:在反应达到平衡时NH3增加的物质的量是0.6 mol,B减少的物质的量是0.3 mol,NH3、B在相同时间内改变的物质的量的比是0.6 mol:0.3 mol=2:1,则B表示的物质是N2。由于在相同时间内反应的物质的量的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的比,故n(N2):n(NH3)=(0.8-x):(x-0.2)=1:2,解得x=0.6 mol;反应进行到4 min时,N2的转化率为:。
【分析】(1)燃料正负极判断方法:燃料做负极,氧气做正极,在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时,一定要注意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
(2)根据图像,首先列出三段式,计算即可
18.【答案】(1)B;D
(2)d;b
(3)20%
(4)B;C组中n(CH4)∶n(H2S)=12∶1,CH4比例过高使催化剂Al2O3失活,反应速率小
(5)CH4C+H2
19.【答案】(1)温度;浓度
(2)2~3min;0.1mol.L﹣1.min﹣1;反应放热成为影响速率的主要因素
【解析】【解答】解:(1)当加热或加入浓盐酸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说明温度升高、浓度增大,可增大反应速率,则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和浓度,故答案为:温度;浓度;(2)①2~3min收集的气体的体积比其它时间段体积增大的大,则说明该时间段反应速率最大,故答案为:2~3min;②2~3min时间段生成氢气体积为232mL﹣120mL=112mL,n(H2)= =0.005mol,则消耗n(HCl)=0.01mol,v= = =0.1mol.L﹣1.min﹣1,
故答案为:0.1mol.L﹣1.min﹣1;③开始反应时浓度逐渐变小,温度逐渐升高,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说明反应放热成为影响速率的主要因素,故答案为:反应放热成为影响速率的主要因素.
【分析】(1)温度升高、浓度增大,可增大反应速率;(2)①一段时间内收集的气体的体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大;②根据v= 计算;③开始反应时浓度逐渐变小,但温度逐渐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