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搭石》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搭石》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9 20:3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上册《搭石》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理解“搭石”的含义和用途:了解“搭石”是什么,它在生活中和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2、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看图片等方式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协调有序”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运用多种方法品悟词句、朗读感悟,体会搭石美.
教学难点:
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不起眼的东西都可以成为我们创意的素材。比如:路边的石头、废弃的旧物、大自然中的材料等等。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成为我们创意的素材呢?让我们一起思考一下。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1.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翻到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测对生字词的理解,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读正确后将卡片贴到黑板上。
三、品读课文。
1.交流:同学们表现的都非常棒,疏通字词是理解课文的第一步,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刚才同学们提到的问题,请快速浏览一遍课文,定位课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是搭石?请用画出来。(生答:“进入秋天,······”)
2.师引导: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生答:“山洪过后,······”)
(1)理解挽的意思(即卷起来的意思),让学生做做这个动作。
(2)也就是说人们出工就必须(生答脱鞋挽裤),人们收工就必须(生答脱鞋挽裤),人们赶集就必须(生答脱鞋挽裤),人们访友就必须(生答脱鞋挽裤),总之,人们来来去去,都必须(生答脱鞋挽裤)
3.段落详细讲解。
【第1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作者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旁边分布着几个小村庄。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在山洪过后,人们需要脱鞋挽裤才能过河。随着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所谓的搭石。
搭石是一种天然形成的帮助人们过河的工具,它的出现解决了人们过河的难题。每年汛期过后,当山洪退去,小溪的水位降低时,人们就可以从搭石上轻松过河,避免了脱鞋挽裤的不便。而在天气变凉之后,人们也会根据水的深浅来调整搭石的位置和数量,确保人们可以安全、方便地过河。
搭石的构造简单而实用,它不需要任何机械和工具,完全是靠自然的力量形成的。它的出现不仅解决了人们过河的难题,也成为了家乡的一道美丽风景线。每个季节,人们都会看到搭石静静地躺在小溪里,陪伴着家乡的人们度过每一天。
【第2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搭石在作者家乡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对搭石的关注和珍视。
搭石是家乡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每年秋天人们都会提前将搭石摆放好,因为这是人们过河的重要工具。如果某个地方没有搭石,人们会谴责这个地方的人懒惰。这表明人们对搭石的重视和对勤劳的赞扬。
年长的人在赶路时,如果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他们会放下携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并在这块石头上走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为止才会离开。这表明他们对搭石的关注和珍视,以及他们对公共设施的责任感。
这段文字也展示了家乡人们的一种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他们重视勤劳、互助和责任感,这些价值观也体现在他们对搭石的态度和行为上。通过这些细节,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家乡人们的朴素、善良和勤劳的品质。
【第3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引用了一句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通过描述人们走搭石的动作和声音,表达了家乡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美学追求。
首先,作者解释了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的含义。走搭石需要快速通过,以保持身体的平衡,而走桥则需要慢慢地欣赏周围的美景。这说明在生活节奏快速变化的时代,人们需要学会平衡快慢,既要注重效率又要享受生活。
接着,作者描述了人们走搭石的动作和声音。当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发出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这种声音清脆悦耳,给人带来愉悦的感觉。同时,清波荡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表明家乡的人们注重生活的节奏感和美感,追求和谐、优美的生活状态。
通过这段文字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家乡人们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们注重生活的细节和美学价值,将平凡的生活变得充满趣味和美感。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第4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人们在山间小溪边走搭石的情景,通过描写两个人的行为和假如遇上老人的情况,展现了家乡人们的敬老爱幼、互相谦让和尊重的美德。
首先,作者描述了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的情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会止步于第一块搭石前,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这个细节表现了他们的谦让和尊重对方的态度。在对方过了河之后,两人还会说上几句家常话,这展示了他们的友好关系和互相交流的习惯。
接着,作者描述了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的情况。年轻人会主动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这展示了他们对老人的尊重和关爱。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这说明在当地社会中,尊重老人是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家乡人民的美德和敬老爱幼的传统。这种美德体现了人们之间的互相尊重、友好关系和关爱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之一。同时,这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民的敬意和对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发扬的关注。
【第5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总结了全文,强调了搭石所代表的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和故乡的纽带。
首先,作者用“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这句话强调了搭石在故乡的重要性。一排排搭石不仅是人们过河的工具,也是乡亲们互相交流、互动的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自由地行走、随意地踏石,感受到一种自由、和谐的气氛。
接着,作者用“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这句话表达了搭石与故乡的紧密联系。小路是乡亲们日常生活中的必经之路,而搭石则是小路的一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故乡的交通网络。这种联系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上,更体现在精神层面上。
最后,作者用“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句话强调了搭石所代表的情感纽带。乡亲们通过走搭石,不仅传递了美好的情感,也展示了友好、尊重和关爱等美德。这些美德在搭石上得以体现和传承,成为了乡亲们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因此,这段文字通过描述搭石的重要性及其所代表的情感纽带,强调了故乡的纽带作用和乡亲们的美好情感。这种情感纽带不仅存在于故乡的小路上,也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1、过搭石的老人。
2、一行人“走”搭石
出示: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3、两人相遇,招手礼让
出示: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才相背而行。
(1)从这幅画面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谦让,友爱。
(2)找生读文
4、遇见老人,背负过溪
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五、深化感悟,升华情感
出示: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生齐读并体会家乡景美情更美。
(2)师:故乡的搭石美吗?——任人走,任人踏。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搭石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3)师:家乡的人们美吗?美在哪?——淳朴、善良、一心为他人着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总结:本文作者不仅写了摆搭石、走搭石,还在赞搭石,更赞美了家乡的人们。
六、布置作业
必做 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体味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选做 课下搜集有关尊老爱幼的故事,第二天小组同学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