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冲刺解答题突破
1.已知奇函数在上有意义,且在()上是减函数,又有函数,若集合,集合
(Ⅰ)求的解集;
(Ⅱ)求.
解:(Ⅰ)为奇函数且
又在(1,+)上是减函数 在(-,0)上也是减函数
故的解集为……………………………………4分
(Ⅱ)由(1)知
………………………………………………………6分
由<-1得
即………………………………8分
,等号成立时………………10分
故4-]的最大值是
从而,即…………………………12分
2. 对于函数,若存在,使成立,则称为的不动点。如果函数有且仅有两个不动点、,且。
(1)试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已知各项不为零的数列满足,求证:;
(3)设,为数列的前项和,求证:。
(1)设
∴ ∴
由
又∵ ∴
∴ …… 3分
于是
由得或; 由得或
故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和,
单调减区间为和 ……4分
(2)由已知可得, 当时,
两式相减得
∴或
当时,,若,则这与矛盾
∴ ∴ ……6分
于是,待证不等式即为。
为此,我们考虑证明不等式
令则,
再令, 由知
∴当时,单调递增 ∴ 于是
即 ①
令, 由知
∴当时,单调递增 ∴ 于是
即 ②
由①、②可知 ……10分
所以,,即 ……11分
(3)由(2)可知 则
在中令,并将各式相加得
即 ……14分
3. 已知正数数列成GP, (1)公比q>1若m+k=2n,比较amm+akk与2ann大小
(2)若mk=n2比较1°大小;2°若a1>q,比较大小.
4. 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为其前项和,对于任意,总有成等差数列.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设数列的前项和为 ,且,求证:对任意实数(是常数,=2.71828)和任意正整数,总有 2;
(Ⅲ) 正数数列中,.求数列中的最大项.
(Ⅰ)解:由已知:对于,总有 ①成立
∴ (n ≥ 2)②
①--②得
∴
∵均为正数,∴ (n ≥ 2)
∴数列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又n=1时,, 解得=1
∴.()
(Ⅱ)证明:∵对任意实数和任意正整数n,总有≤.
∴
(Ⅲ)解:由已知 ,
易得
猜想 n≥2 时,是递减数列.
令
∵当
∴在内为单调递减函数.
由.
∴n≥2 时, 是递减数列.即是递减数列.
又 , ∴数列中的最大项为.
5. 已知函数,点,是函数图像上的两个点,且线段的中点的横坐标为.
⑴求证:点的纵坐标是定值;
⑵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求数列的前m项的和;
⑶若时,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⑴由题可知:,所以,
点的纵坐标是定值,问题得证.
⑵由⑴可知:对任意自然数,恒成立.
由于,故可考虑利用倒写求和的方法.即由于:
所以, 所以,
⑵∵, ∴
∴等价于 ①
依题意,①式应对任意恒成立.
显然,因为(),所以,需且只需对任意恒成立.即:对恒成立.
记().∵ ,
∴()的最大值为,∴ .
6. 设定义在R的函数满足:①对任意的实数x、y有
②当x>0时,f(x)>1、数列
(1)求的单调性;
(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an
(3)令bn是最接近
解:(Ⅰ)令得
即
由①可知
时,
时,
时,
……………………………………………………4分
(Ⅱ)
由(Ⅰ)得
即的通项公式为……………………………………8分
(Ⅲ)令
7. 已知数列当x=t时,函数取得极值
①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
②记时,数列中是否存在最大项。若存在,是第几项;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时,函数取得极值,
,即数列是等比数列…………………………(4分)
②由①知:
………………………(6分)
假设是数列中的最大项,则
又 ………………………(12分)
8. 设、是函数图象上的两点,且,点P的横坐标为.
(1)求证:P点的纵坐标为定值,并求出这个定值;
(2)若,求;
(3)记Tn为数列的前n项和,若对一切都成立,试求a的取值范围.
解:(1),∴P是P1P2的中点
∴
=
∴ (4分)
(2)由(1)知,,,
,
相加得
(n-1个1)
∴ (8分)
(3)
(10分)
,当且仅当n=4时,取“=”
∴,因此, (13分)
9.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对一切正整数,点都在函数的图象上,且过点的切线的斜率为.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若,求数列的前项和为;
(Ⅲ)设,,等差数列的任一项,其中是中的最小数,,求的通项公式.
解:(Ⅰ)因为点都在函数的图象上
所以
当时, ………………………………………2分
当时,
(*) ……………3分
令,,也满足(*)式
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4分
(Ⅱ)由求导可得
∵ 过点的切线的斜率为
∴ …………………………………………………………5分
又∵
∴ ……………………………6分
∴ ① 由①可得
②
①-②可得
∴ …………………………………………………8分
(Ⅲ)∵,
∴ --------------------------- 10分
又∵,其中是中的最小数,
∴, --------------------------- 11分
∴ (的公差是4 的倍数!)
又∵
∴ 解得
∴ ………………………………………………………………………10分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则
∴
所以,的通项公式为. ……………………………12分
10. 已知点和互不相同的点,,,…,,…,满足,其中分别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为坐标原点,若是线段的中点.
(1)求的值;
(2)点,,,…,,…能否共线?证明你的结论;
(3)证明:对于给定的公差不零的,都能找到唯一的一个,使得,,,…,,…,都在一个指数函数的图象上.
解:(1)是线段的中点
又,且不共线,
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知:
(2) 由
设的公差为,的公比为,则由于,,,…,,…互不相同,所以,不会同时成立;
若,则,
,,,…,,…都在直线上;
若,则为常数列,
,,,…,,…都在直线上;
若且,,,,…,,…共线
与共线()
与矛盾,
∴当且时,,,,…,,…不共线。
(3)设都在指数函数的图像上,则
令,则,
于是,有唯一解,
由于,,从而满足条件“,,,…,,…互不相同”。
∴当对于给定的,都能找到唯一的一个,
使得,,,…,,…,都在指数函数的图象上.
11. 已知数列满足,是其前项和,且,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且,试求的值。
解:(15分)∵数列满足,∴数列是等差数列,且公差,又∵,∴又,∴,从而,。
∴,由于,又,∴的图象的开口向上,与轴有两个交点,依题意有
,
由于,故。
12. 如图,在轴的正半轴上依次有点
其中点,在射线 上依次有点,点的坐标为,且
用含的式子表示;
用含的式子表示的坐标;
(3)四边形面积的最大值
[提示或答案]:(1)
(2)由(1)得
点的坐标,且
是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
连接,设四边形的面积为,则
,即单调递减
的最大值为
13. 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
(1)当时,求集合;
(2)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1)时,不等式为,解之,得 (2)时, 时,不等式为, 解之,得
则 , ∴满足条件综上,得
14. .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p-1)·Sn=p2-an,n∈N*,P>0且p≠1,数列{bn}满足bn=logpan.
(1)求an,bn;
(2)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Tn,求Tn.
解:当n=1时,(p-1)·a1=p2-a1,?
∴a1=p.?
当n≥2时,(p-1)·an=-(an-an-1),
∴.
(1)∴an=p2-n;bn=logpan=2-n.?
(2)=,两项相消得Tn=.
2.(1)解:∵Tn=a1a2a3…an=2n(1-n),∴a1=T1=1.
(2)证明:当n>1时,an===22-2n=()n-1.
又n=1时也适合,∴an=()n-1(n∈N*).
∴数列{an}为等比数列.
(3)解:∵数列{an}为等比数列,
∴Sn==-()n.
设()n=b,假设存在满足条件的a值,则有(-b-a)2=[-()2b-a](-b-a).解之,得a=.
故存在a=满足条件.
注:利用前三项或等比数列的性质先确定a值,再进行验证亦可.
15. 对于函数,若存在成立,则称的不动点。如果函数有且只有两个不动点0,2,且
(1)求函数的解析式;
(2)已知各项不为零的数列,求数列通项;
(3)如果数列满足,求证:当时,恒有成立.
解析:依题意有,化简为 由违达定理,
得:
解得 代入表达式,
由得 不止有两个不动点,
(2)由题设得 (*)
且 (**)
由(*)与(**)两式相减得:
解得(舍去)或,由,若这与矛盾,,即{是以-1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
(3)采用反证法,假设则由(1)知
,有,
而当这与假设矛盾,故假设不成立,。
关于本例的第(3)题,我们还可给出直接证法,事实上:
由得<0或
结论成立;
若,此时从而即数列{}在时单调递减,由,可知上成立.
16. 已知函数,点,是函数图像上的两个点,且线段的中点的横坐标为.
⑴求证:点的纵坐标是定值;
⑵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求数列的前m项的和;
⑶若时,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⑴由题可知:,所以,
点的纵坐标是定值,问题得证.
⑵由⑴可知:对任意自然数,恒成立.
由于,故可考虑利用倒写求和的方法.即由于:
所以, 所以,
⑵∵, ∴
∴等价于 ①
依题意,①式应对任意恒成立.
显然,因为(),所以,需且只需对任意恒成立.即:对恒成立.
记().∵ ,
∴()的最大值为,∴ .
17. 已知,当坐标为()时,(1)求过点P1,P2的直线方程;
(2)试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于点都在(1)中的直线上;
(3)试求使不等式对于所有成立的最大实数的值。.
(1)由已知得:
又
则P1P2直线的斜率为k=-2
∴直线方程为
(2)i当n=1时命题显然成立
ii假设n=k时,命题成立,即在
直线上
由
又
即
在直线上
故当命题成立
都在直线上
(3)
是公差为d=2的等差数列
由得
设
则
为单调递增函数
的最大值为
18. (本小题共16分)
当为正整数时,区间,表示函数在上函数值取整数值的个
数,当时,记.当,表示把“四舍五入”到个位的近似值,如当为正整数时,表示满足的正整数的个数.
(Ⅰ)求
(Ⅱ)求证:时,
(Ⅲ)当为正整数时,集合中所有元素之和为,记求证:
(Ⅰ)∵
∴当为增函数, 1分
∴ 2分
同理时,为增函数,
∴ 3分
∴ 4分
又∵表示满足的正整数的个数.
∴ 5分
∴
∴ 6分
(Ⅱ)当为正整数,且,时,为增函数,
8分
∴
9分
又∵表示满足的正整数的个数,
∴ 10分
∴
∴共个. 11分
∴
∴ 12分
(Ⅲ)由(2)知:
∴
13分
=
14分
∴
15分
16分
19. 设定义在R上的函数f(x)满足:①对任意的实数x,y∈R,有f(x+y)=f(x)·f(y);②当x>0时,f(x)>1.数列{an}满足a1=f(0),且f()=(n∈N*).(1)求f(0),判断并证明函数f(x)的单调性;
(2)求数列{an}的通项an的表达式;
(3)令是最接近,
设Tn=… +.
解:(Ⅰ)令y=0,x=1得:f(1)=f(1)·f(0)f(1)(1-f(0))=0,
∵f(1)≠0, ∴f(0)=1
∵x>0时,f(x)>1,而由点①可知:1=f(0)=f(-x+x)=f(-x)·f(x),∴f(x)=
∴x<0时,0设x10,∴f(x2-x1)>1
∴f(x2)=f[x1+(x2-x1)]=f(x1)·f(x2-x1)>f(x1),∴f(x)在R上是单调递增函数.
(Ⅱ)因为数列{an}满足a1=f(0)=1,且f()=
由(Ⅰ)可得f()=f(an+1),即=an+1,∴-an=1(n∈N*),∴an=n(n∈N*)
(Ⅲ)令bn=k(k∈N*)是最接近的正整数,
则k-
由于k,n都是正整数,∴k2-k+1≤n≤k2+k
所以满足bn=k的正整数n有k2+k-(k2-k+1)+1=2k个;312<1000<322,322-32+1=993
T1000==
==64+
20. 已知函数对于任意(),都有式子成立(其中为常数).
(Ⅰ)求函数的解析式;
(Ⅱ)利用函数构造一个数列,方法如下:
对于给定的定义域中的,令,,…,,…
在上述构造过程中,如果(=1,2,3,…)在定义域中,那么构造数列的过程继续下去;如果不在定义域中,那么构造数列的过程就停止.
(ⅰ)如果可以用上述方法构造出一个常数列,求的取值范围;
(ⅱ)是否存在一个实数,使得取定义域中的任一值作为,都可用上述方法构造出一个无穷数列?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ⅲ)当时,若,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Ⅰ)令(),则,而,
故=,
∴ =(). ………………………………3分
(Ⅱ)(ⅰ)根据题意,只需当时,方程有解, ………………4分
亦即方程 有不等于的解.
将代入方程左边,左边为1,与右边不相等.故方程不可能有解.
………………5分
由 △=,得 或,
即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7分
(ⅱ)假设存在一个实数,使得取定义域中的任一值作为x1,都可以用上述方法构造出一个无穷数列,那么根据题意可知,=在R中无解,
……………8分
亦即当时,方程无实数解.
由于不是方程的解,
所以对于任意x∈R,方程无实数解,
因此解得.
∴ 即为所求的值. ……………………………………11分
(ⅲ)当时,,所以,.
两边取倒数,得,即.
所以数列{}是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故,所以,,
即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14分
21. 在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中,前n项和Sn满足。
(I)证明是等差数列,并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的公式;
(II)在XOY平面上,设点列Mn(xn,yn)满足,且点列Mn在直线C上,Mn中最高点为Mk,若称直线C与x轴、直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直线C在区间[a,b]上的面积,试求直线C在区间[x3,xk]上的面积;
(III)是否存在圆心在直线C上的圆,使得点列Mn中任何一个点都在该圆内部?若存在,求出符合题目条件的半径最小的圆;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由已知得 ①
故 ②
②-①得
结合,得
是等差数列 ……2分
又时,,解得或
……3分
又,故 ……4分
……5分
(II)
即得点
设,消去n,得
即直线C的方程为 ……7分
又是n的减函数
∴M1为Mn中的最高点,且M1(1,1)
又M3的坐标为(,)
∴C与x轴、直线围成的图形为直角梯形
从而直线C在[,1]上的面积为 ……10分
(III)由于直线C:上的点列Mn依次为
M1(1,1),M2(,),M3(,),……,Mn(),……
而
因此,点列Mn沿直线C无限接近于极限点M(,) ……12分
又
M1M的中点为(,)
∴满足条件的圆存在
事实上,圆心为(,),半径的圆,就能使得Mn中任何一个点都在该圆的内部,其中半径最小的圆为 ……14分
22. 已知定义在R上的单调函数,存在实数,使得对于任意实数总有恒成立.
(1)求x0的值.
(2)若,且对任意正整数n,有,记
,比较与Tn的
大小关系,并给出证明;
(3)若不等式对任意不小
于2的正整数n都成立,求x的取值范围.
(1)令,得 ①
令,得 ②
由①,②得 为单调函数,…………3分
(2)由(1)得,
………………4分
又
又,
………………5分
……………………6分
…………………………7分
,
………………9分
(3)令,
则……10分
∴当时,
即
解得或……………………14分
23. 设曲线在点x处的切线斜率为k(x),且k (-1)=0.对一切实数x,不等式x≤k (x)≤恒成立(≠0).
(1) 求(1)的值;
(2) 求函数k (x)的表达式;
(3) 求证:>
(1)由,所以
(2),由,得
又恒成立,则由恒成立得
,同理由恒成立也可得
综上,,所以
(3)
要证原不等式式,即证
因为
所以
=
所以
本小问也可用数学归纳法求证。证明如下:
由
当时,左边=1,右边=,左边>右边,所以,不等式成立
假设当时,不等式成立,即
当时,左边=
由
所以
即当时,不等式也成立
综上得
24. 已知函数,是方程f(x)=0的两个根,是f(x)的导数;设,(n=1,2,……)
(1)求的值;
(2)证明:对任意的正整数n,都有>a;
(3)记(n=1,2,……),求数列{bn}的前n项和Sn.
思路启迪:(1)注意应用根与系数关系求的值;(2)注意先求;(3)注意利用的关系.
解:(1)∵,是方程f(x)=0的两个根,
∴.
(2),
=,∵,∴由基本不等式可知(当且仅当时取等号),∴同,样,……,(n=1,2,……).
(3),而,即,
,同理,,又
.
25. (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1)求函数的最小值;
(2)若,证明:.
(本小题满分14分)
(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导数、最值、等比数列等基础知识,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1)解:∵,令,得.
∴当时,,当时,.
∴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减,在区间上单调递增.
∴当时,有最小值1.
(2)证明:由(1)知,对任意实数均有,即.
令(),则,
∴.
即.
∵
∴.
∵,
∴ .
26. 已知函数
(1)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2)k是偶数时,正项数列的通项公式;
(3)k是奇数,时,求证:
解:(I)由已知得,
而, …………1分
当是奇数时,则上是增函数; …………2分
当k是偶数时,则
所以当;
当
故当k是偶数时,上是增函数.…………4分
(II)由已知得,
所以是以2为首项,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故…………8分
(III)由已知得,
所以左边
…………10分
由倒序相加法得:
…………12分
, …………13分
所以
所以 …………14分
27. 设f1(x)=,定义fn+1 (x)= f1[fn(x)],an =(n∈N*).
(1)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 若,Qn=(n∈N*),试比较9T2n与
Qn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解:(1)∵f1(0)=2,a1==,fn+1(0)= f1[fn(0)]=,
∴an+1==== -= -an.
∴数列{an}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an=()n1.
(2)∵T2 n = a1+2a 2+3a 3+…+(2n-1)a 2 n1+2na 2 n,
∴T2 n= (-a1)+(-)2a 2+(-)3a 3+…+(-)(2n-1)a2 n-1+2na2 n
= a 2+2a 3+…+(2n-1)a2 n-na2 n.
两式相减,得T2 n= a1+a2+a 3+…+a2 n+na2 n.
∴T2n =+n×(-)2n1=-(-)2n+(-)2n1.
T2n =-(-)2n+(-)2n1=(1-).
∴9T2n=1-.
又Qn=1-,
当n=1时,22 n= 4,(2n+1)2=9,∴9T2 n<Q n;
当n=2时,22 n=16,(2n+1)2=25,∴9T2 n<Qn;
当n≥3时,,
∴9T2 n>Q n.
28. 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为其前项和,对于任意,总有成等差数列.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设数列的前项和为 ,且,求证:对任意实数(是常数,=2.71828)和任意正整数,总有 2;
(Ⅲ) 正数数列中,.求数列中的最大项.
(Ⅰ)解:由已知:对于,总有 ①成立
∴ (n ≥ 2)②
①--②得
∴
∵均为正数,∴ (n ≥ 2)
∴数列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又n=1时,, 解得=1
∴.()
(Ⅱ)证明:∵对任意实数和任意正整数n,总有≤.
∴
(Ⅲ)解:由已知 ,
易得
猜想 n≥2 时,是递减数列.
令
∵当
∴在内为单调递减函数.
由.
∴n≥2 时, 是递减数列.即是递减数列.
又 , ∴数列中的最大项为.
……………………10分
………………………………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