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 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间,因此称中秋节。
中秋之夜,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汉
民
族
节
日中秋节中
秋
节
的
来
历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中秋节的传说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 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中秋节的传说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
闯入内宅后院,威逼
嫦娥交出 不死药。 嫦娥危急之时拿出不死药一
口吞了下去。身子立时飘离地面、
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
娥牵 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
最近的月亮上。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 传开了。 中秋节的传说2018/12/156十五夜望月?王建王建(约767-830),字仲初,许州人(今河南许昌)。唐代宗大历十年进士。一生困顿,晚景尤凄凉。
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以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行。
善用七言歌行体,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作品有《王建诗集》。7十 五 夜 望 月
王建 唐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8小 结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望月〔景〕抒怀〔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十五夜望月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是杰出散文家、诗人、词人、书画家、文艺评论家和审美鉴赏家。
词集有《东坡乐府》。其词视野广阔,风格豪迈。画与“胸有成竹”的文与可齐名;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有“苏黄诗派”;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豪放词派”;
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美食 东坡肘子、东坡肉至今传世
工艺设计有东坡提梁壶无双才子苏东坡11水调歌头 :词牌名。
相传隋炀帝曾作《水调歌》。
唐代演变为大曲,“歌头”当为其中序的第一章。12千古一词水调歌《水调歌头》是苏轼词的代表作,也是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写作背景本词写于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词人因与变法派政见不和,正外放密州。苏轼仕途失意被贬,心情抑郁。其弟苏辙(字子由)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两人已有七年未见。
中秋赏月,词人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中写下这首词,抒发了人生感慨和怀念亲人的深情。14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5详解: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作了这首《水调歌头》。
题说“兼怀子由”,当时苏轼与其弟子由已经六七年不见了。16上阕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
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这中间的转折开阖,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写出了他心情的矛盾。17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
“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为在团圆之日而不能和亲人在一起感到悲伤和郁闷。 18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
这是一种反诘怨恨的语气,是说月亮偏偏在和人们作对,给人添忧愁,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1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脱: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被乌云遮住,有亏损残缺的时候,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
这几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括,很有哲理意味。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2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21王勃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也可以参看。22下阙:写对月怀人,探讨了人生哲理,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它的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水调歌头 苏轼 宋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425课外拓展:木兰花慢 辛弃疾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26我的思念是圆的艾 青27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省金华人。他的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36年在上海出版。 《我的思念是圆的》,写于1983年9月21日,是作者艾青晚期的作品。由于经历了太多的飘零磨难,“文革”结束后,诗人心中亲情变得浓郁起来。28我的思念是圆的我的思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29第一节:
思念圆——月亮圆——人不圆——何时圆
结构特点:第二节:
思念圆——果瓜圆——家不圆——何时圆
30总结1.把无形的思念说成是有形的,生动形象化,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2.作者由圆联想到西瓜、苹果,更进一步理解为团聚的欢乐和骨肉分割的痛苦。
3. 运用反问的句式,表达了对天涯海角的亲友强烈的思念之情以及些许酸楚。31诵读自由朗读,读出感情,注意节奏 32古诗文中的月亮33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李白《关山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34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35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36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7月亮的美称玉兔(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辛弃疾);
夜光(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屈原);
素娥(素娥即月亮之别称——《幼学琼林》);
冰轮(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陆游);
玉轮(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李贺);
玉蟾(凉宵烟霭外,三五玉蟾秋——方干);
桂魄(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
蟾蜍(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贾岛);
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此外,月还有许多别致的雅号,如玉弓、玉桂、玉盘、
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