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中考】2015中考(梅州)语文复习配套(课件+检测):第一部分(基础整合)第十一章 文学文化常识

文档属性

名称 【南方新中考】2015中考(梅州)语文复习配套(课件+检测):第一部分(基础整合)第十一章 文学文化常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3-22 17:04:24

文档简介

课件5张PPT。第十一章 文学文化常识(2010 年梅州卷)下面有关判断,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
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C B.古语“化干戈为玉帛”中的“干戈”指战争,“玉帛”
指和平。
C.“高山流水有知音”与“白雪阳春传雅曲”可组成一副
对联。其中,“高山流水有知音”是上联。
D.“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的学习成绩大大增加了。”这
句话词语搭配不当,应当把“增加”改为“提高”。表一 中国古代重要作家作品(见课本)
表二 中国古代重要作品(见课本)表三 中国现当代重要作家作品(见课本)
表四 外国重要作家作品(见课本) 掌握和熟记课文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是有章可循的。第
一,可以对教材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进行归纳并分类整理。
记住古代重要作家或诗人的姓名、字、号,生活的朝代,别人
对他们的评价,他们的代表作及其文学成就等;记住现代重要
作家的原名、笔名,别人对他们的评价及其重要作品;记住外
国重要作家的姓名、国籍、代表作等;记住重要作品中的主要
内容,包括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情节以及小说反映的主题,散
文中的优美语句,诗词中的名句等等。第二,可以阅读具体的
文章,加深对相关文学常识的了解及记忆。第十一章 文学文化常识
1.古诗文中常提到的“岁寒三友”,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花中四君子”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文中“汗青”指代________,“桑梓”指代________,“须眉”指代________,“巾帼”指代__________, “布衣”指代________ 。
3.古时以“泰山”喻__________,以“伉俪”喻__________。
4.中国古代“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略四库”中的“四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房四宝”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文具的统称;古代音乐中的“五音”(五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剧中人物分别由生、______、______、______四种角色行当扮演。通常所说的“末”归入“生”中。
7.“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______、南岳衡山、西岳______、北岳恒山、中岳______。
8.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书”,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注、假借。
9.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书、行书。
10.文言中的“江”一般专指______,“河”专指______。
11.文言中山之______水之______称“阳”;山之______水之______称“阴”。据此,请解释:衡阳:________________,淮阴:______________。
12.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殿试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一甲第二、第三名分别称为______和______;乡试正榜所录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则称为______;中秀才则称______。
13.下列文集命名方式分别是什么:
①《范文正公文集》________________;
②《稼秆长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柳河东集》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王右丞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昌黎先生集》________________;
⑥《聊斋志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我国学位最高的是______,古代三鼎甲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15.我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古语中“化干戈为玉帛”中“干戈”是指__________;“玉帛”是指____________。
17.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分别是____国的________、____国的________和____国的________。
18.《诗经》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共______首诗。其内容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常运用______、______、______三种表现手法。
19.在我国神话传说中,______开天辟地;______炼石补天;______衔石填海;________发明八卦。
20.“飞来峰上千寻塔”“连峰去天不盈尺”“白发三千丈”“千里江陵一日还”几句诗中的“寻”“尺”“丈”“里”都是古代的长度单位,请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一章 文学文化常识
【演练·巩固提升】
1.松 竹 梅 梅 兰 菊 竹
2.史册 家乡 男子 妇女 平民
3.岳父 夫妻
4.《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 《书》 《礼》
《易》 《春秋》 经 史 子 集
5.笔 墨 纸 砚 宫 商 角 徵 羽
6.旦 净 丑
7.泰山 华山 嵩山
8.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9.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
10.长江 黄河
11.南 北 北 南 衡山的南面 淮河的南岸
12.榜眼 探花 解元 进学
13.①以谥号命名 ②以别号命名 ③以籍贯地命名
④以官职名命名 ⑤以籍贯地命名 ⑥以书室名命名
14.博士 解元 会元 状元
15.牛郎织女 孟姜女 白蛇传 梁山伯与祝英台
16.战争 和平
17.法 莫泊桑 俄 契诃夫 美 欧·亨利
18.诗歌总集 305 风 雅 颂 赋 比 兴
19.盘古 女娲 精卫 伏羲
20.尺 寻 丈 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