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2.2熔化与凝固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1-09 22:45:31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2 熔化与凝固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师版)
一、单选题
1.小红从冰箱的冷冻室中取出一冰块放在杯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冰发生了物态变化。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块冰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要知道冰是晶体,并且冰的熔点是0℃,所以冰在熔化过程保持0℃不变。
A.图是晶体的熔化图像,但熔点不是0℃,故A不符合题意;
B.熔点是0℃,并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B符合题意;
CD.由题知,开始冰温度低于0℃,而C、D两图的开始温度均是高于0℃,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如图是对某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0℃
C.第4min时,该物质已完全熔化完 D.该物质在4min~8min内没有吸热
【答案】B
【详解】AB.由图知,此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故A错误,B正确;
CD.由图知,该物质从第分钟刚开始熔化到第分钟完全熔化完,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CD错误。
故选B。
3.元宵节后,漳州闽南水乡上演千年国家级非遗“打铁花”活动。液态“铁水”被表演者打到空中后,迅速变成微小固态颗粒的过程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汽化 C.凝华 D.液化
【答案】A
【详解】液态铁水变为固态铁颗粒,物质状态由液态变为固态,发生的物态变化为凝固,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白炽灯通常用钨丝作为灯丝,这主要是因为钨的(  )
A.熔点高 B.比热容较大
C.沸点高 D.密度大
【答案】A
【详解】白炽灯的灯丝要耐高温,不易熔化,所以要求灯丝的熔点要高,选用钨丝作为灯丝就是因为钨的熔点高。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5.下列固体中属于非晶体的是(  )
A.海波、蜡 B.冰、沥青 C.松香、玻璃 D.铁、铜
【答案】C
【详解】A.海波是晶体,蜡是非晶体,故A不符合题意;
B.冰是晶体,沥青是非晶体,故B不符合题意;
C.松香和玻璃都是非晶体,故C符合题意;
D.铁和铜是晶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水的凝固点是,如果把的冰放在的房间里,则(  )
A.冰一定会熔化,但不会全变成水 B.冰一定不会熔化
C.冰可能会熔化也可能不会熔化 D.冰将全部熔化
【答案】B
【详解】的冰放在的房间里,温度相同,不能吸热,也不放热,所以冰不会熔化,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一点也不熔化 B.全部熔化
C.熔化一部分 D.无法判断
【答案】A
【详解】冰是晶体,若给烧杯中的冰加热时,烧杯中的冰会熔化,但完全熔化前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试管中的冰达到熔点,但由于温度相同没有热传递,则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所以不能熔化。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8.把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光照射到的地方。在冰没有全部熔化以前,关于盆内水和冰的温度、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冰和水各自的质量都不变
B.冰和水的总质量不变
C.冰和水各自的温度都不变
D.冰和水各自的密度都不变
【答案】A
【详解】AB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冰是晶体,在它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加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直到熔化过程结束,全部熔化成水,温度才升高,因此只要是冰水混合物,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外部环境,温度都不改变,熔化时,冰的质量减小,水的质量增加,但冰和水的总质量不变,故A错误,符合题意,B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只跟物质种类、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故冰和水各自的密度不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在如图四个图象中,表示海波熔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海波是晶体,其熔化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A.图中图象显示随时间的增加,温度在不断地升高,没有一个保持不变的温度,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图象显示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下降,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图象显示随时间的增加,温度下降,但中间有一段时间内温度不变,说明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图象显示随时间的增加,温度上升,而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说明这一段时间内,虽然吸热,但温度不变,是晶体的熔化过程图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民间艺人会制作一种“糖画”,先把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用它画成各种小动物图案,如图,再慢慢晾干变硬,送给小朋友。关于制作“糖画”的全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糖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
B.糖的温度一直在增加
C.糖的物态变化是先凝固后熔化
D.糖的温度一直在降低
【答案】A
【详解】AC.先让糖变成糖浆,即由固态熔化变为液态,熔化吸热;再用它画成各种小动物图案,等糖浆放出热量凝固成固态,这样就做好了糖画,凝固放热,故糖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故A正确,C错误;
BD.糖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变,故BD错误。
故选A。
11.如图塑料草莓是由3D打印机在高温下把塑料复合材料变成液浆,再由喷头喷出固化而成。此过程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液化后凝固 B.先液化后凝华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熔化后凝华
【答案】C
【详解】塑料草莓是由3D打印机在高温下把塑料复合材料由固态变成液浆,是熔化过程;再由喷头喷出使液浆由液体变成固态,是凝固过程,故塑料草莓的制成过程是先熔化后凝固的过程,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2.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时=2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态
B.该物质熔化用了10min
C.该物质在BC过程中不吸收热量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60℃
【答案】A
【详解】A.如图,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从3min开始熔化,故在t时=2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态,故A正确;
B.该物质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熔化结束,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3min。故B错误;
C.在BC段,该物质熔化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C错误;
D.该物质的凝固对应的温度是45℃,凝固点为45℃,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13.铜冰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冰箱了。1978年,湖北省随县曾侯乙甚就出土了一件“铜冰鉴”。它是一件双层器,方鉴内套有一方壶。夏季,鉴、壶壁之间可以装冰,壶内装酒,冰可使酒凉。这是因为冰在 程(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过中,需要 热,使酒的温度下降。
【答案】 熔化 吸收
【详解】[1][2]冰熔化时,由固态变成液体,是熔化现象,熔化会吸收热量,从而能起到降温的作用。
14.以下物质:①海波、②玻璃、③铜、④铝、⑤冰、⑥松香、⑦蜡、⑧沥青,熔化时温度不变的有 ,属于非晶体的有 。(填序号)
【答案】 ①③④⑤ ②⑥⑦⑧
【详解】[1][2]具有规则结构的固体是晶体,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海波、冰、雪花、糖、各种金属等属于晶体,故填①③④⑤;没有规则结构的固体叫非晶体,非晶体没有熔点,玻璃、松香、蜡、沥青等属于非晶体,故填②⑥⑦⑧。
15.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针铁柄勺从嘴受注”如图这样的记载。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将铁水倒入制作农具的模子后,冷却下来后就制成了农具,该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答案】 熔化 凝固
【详解】[1]“铁化如水”是指铁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
[2]将液态铁水倒入制作农具的模子后,冷却下来后就制成了固态的农具,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16.在“太空冰雪实验”中,王亚平用沾了结晶核的毛根触碰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成的液体球,液体球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球”,用手摸上去,发现“冰球”竟然热乎乎的,这是因为 的原因。
【答案】 凝固 凝固放热
【详解】[1]液体球迅速变成“冰球”,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
[2]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凝固成固态是放热过程,所以“冰球”是热乎乎的。
17.小夏在学校美食节中自制冰糖葫芦。如图,把糖加热变成糖浆后,浇淋到串好的山楂上,等山楂上的糖浆 热量, (填物态变化)成固态,令人垂涎欲滴的冰糖葫芦就做好了。
【答案】 放出 凝固
【详解】[1][2]液态糖浆浇在山楂上时,糖浆放热凝固成固体,冰糖葫芦就做好了。
18.如图所示是某种固态物质加热变成液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在熔化过程中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答案】 晶体 吸热
【详解】[1][2]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有熔点,该物质为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不断吸热。
三、实验题
19.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到水中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给试管加热。这种加热方法称为 ,既可以使海波受热 ,又可以使海波的温度上升 ,便于记录数据;
(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海波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6min时海波处于 (填物质的状态)。
【答案】 水浴法 均匀 较慢 晶体 固液共存状态
【详解】(1)[1][2][3]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可以使海波受热比较均匀,并且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和观察状态变化。
(2)[4][5]由图乙可知,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48℃不变,因此海波为晶体。由图乙可知,第6min海波还处于熔化过程中,第7分钟才熔化结束,因此6min第时海波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20.小华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 ℃;蜡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 (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蜡的温度/℃ 42 44 46 48 49 50 51 52
(2)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像,得出冰熔化特点是 、 ;
(3)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 (填“正确”或“不正确”)。他还发现烧杯外壁有一层水珠,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答案】 39 非晶体 持续吸热 温度不变 不正确 液化
【详解】(1)[1]该温度计每10℃间有10个小格,故它的分度值为1℃,所以示数为39℃。
[2]由表格数据知,蜡在熔化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因此蜡属于非晶体。
(2)[3][4]分析丙图像可知,冰温度升高到0℃后保持了一段时间不变,说明冰正在熔化,故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5]他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室温高于冰的熔点,冰会从环境中吸收热量熔化。
[6]冰块变成水时熔化吸热,因此杯子的外壁很凉,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杯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
21.如图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如图1所示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为了保证实验的效果,试管中固体物质的表面应 (选填“高于”、“低于”)烧杯中的水面的高度。实验时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试管底部,则测得试管内物质的温度值偏 ;(选填“大”或“小”)
(3)该同学按照正确方法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后画出了如图2所示的熔化和凝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用了 ;DE段该物质处于 状态。
【答案】 B 晶体 低于 大 230 4 液体
【详解】(1)[1]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不能俯视或仰视.所以B方法正确。采用A方法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线相交点的温度高于B视线与刻度线相交点,因此采用A方法读数结果会偏大;采用C方法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线相交点的温度低于B视线与刻度线相交点,因此采用A方法读数结果会偏小。
[2]分析图2 知,由于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种物质就是晶体。
(2)[3]将装有固体物质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大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受热均匀;为了保证实验的效果,应将固体物质的表面置于烧杯中的水面的高度之下。
[4]试管中的物质是靠烧杯中的水加热的,试管底的温度比较高;实验时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试管底部,温度计反映的是试管底的温度,因此测得的温度值偏大。
(3)[5]从图象可看出,0min对应温度为开始加热时的温度,然后随时间温度逐渐升高,BC段温度不变,为晶体的熔化过程,所对应温度230℃即为物质的熔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所以该物质的凝固点也是230℃。
[6]分析图像可知,AB段该物质处于温度升高阶段,未达到熔点,故处于固态,吸热,温度升高,BC段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温度保持不变,但必须从外界需要吸热。由图象可知该晶体的熔化过程用了4分钟。
[7]从图象可看出,D点后随时间温度逐渐降低,EF段为晶体的凝固过程,即该物质从E点开始凝固,因此DE段其处于液体状态。
四、简答题
22.好神奇呀!将一把金属勺子放进热水中搅动一会儿它竟然在水中熔化了,如图所示.
金属 镓 锡铟合金 铝 不锈钢
熔点/℃ 29.8 120~190 660.4 1440
请你根据表中所给的信息,判断制成勺子的材料是什么?并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此现象.
【答案】见解析
【详解】制成此勺子的材料是金属镓,由于金属镓的熔点只有29.8℃,热水温度高于镓的熔点,且勺子能从热水中继续吸收热量,所以它会在水中熔化成液态.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2 熔化与凝固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师版)
一、单选题
1.小红从冰箱的冷冻室中取出一冰块放在杯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冰发生了物态变化。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块冰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
A. B. C. D.
2.如图是对某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该物质的熔点是0℃
C.第4min时,该物质已完全熔化完 D.该物质在4min~8min内没有吸热
3.元宵节后,漳州闽南水乡上演千年国家级非遗“打铁花”活动。液态“铁水”被表演者打到空中后,迅速变成微小固态颗粒的过程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汽化 C.凝华 D.液化
4.白炽灯通常用钨丝作为灯丝,这主要是因为钨的(  )
A.熔点高 B.比热容较大
C.沸点高 D.密度大
5.下列固体中属于非晶体的是(  )
A.海波、蜡 B.冰、沥青 C.松香、玻璃 D.铁、铜
6.水的凝固点是,如果把的冰放在的房间里,则(  )
A.冰一定会熔化,但不会全变成水 B.冰一定不会熔化
C.冰可能会熔化也可能不会熔化 D.冰将全部熔化
7.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有大半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一点也不熔化 B.全部熔化
C.熔化一部分 D.无法判断
8.把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光照射到的地方。在冰没有全部熔化以前,关于盆内水和冰的温度、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冰和水各自的质量都不变
B.冰和水的总质量不变
C.冰和水各自的温度都不变
D.冰和水各自的密度都不变
9.在如图四个图象中,表示海波熔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10.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民间艺人会制作一种“糖画”,先把糖加热到流体状态,用它画成各种小动物图案,如图,再慢慢晾干变硬,送给小朋友。关于制作“糖画”的全过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糖的物态变化是先熔化后凝固
B.糖的温度一直在增加
C.糖的物态变化是先凝固后熔化
D.糖的温度一直在降低
11.如图塑料草莓是由3D打印机在高温下把塑料复合材料变成液浆,再由喷头喷出固化而成。此过程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液化后凝固 B.先液化后凝华
C.先熔化后凝固 D.先熔化后凝华
12.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时=2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态
B.该物质熔化用了10min
C.该物质在BC过程中不吸收热量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60℃
二、填空题
13.铜冰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冰箱了。1978年,湖北省随县曾侯乙甚就出土了一件“铜冰鉴”。它是一件双层器,方鉴内套有一方壶。夏季,鉴、壶壁之间可以装冰,壶内装酒,冰可使酒凉。这是因为冰在 程(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过中,需要 热,使酒的温度下降。
14.以下物质:①海波、②玻璃、③铜、④铝、⑤冰、⑥松香、⑦蜡、⑧沥青,熔化时温度不变的有 ,属于非晶体的有 。(填序号)
15.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针铁柄勺从嘴受注”如图这样的记载。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 ,将铁水倒入制作农具的模子后,冷却下来后就制成了农具,该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16.在“太空冰雪实验”中,王亚平用沾了结晶核的毛根触碰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成的液体球,液体球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球”,用手摸上去,发现“冰球”竟然热乎乎的,这是因为 的原因。
17.小夏在学校美食节中自制冰糖葫芦。如图,把糖加热变成糖浆后,浇淋到串好的山楂上,等山楂上的糖浆 热量, (填物态变化)成固态,令人垂涎欲滴的冰糖葫芦就做好了。
18.如图所示是某种固态物质加热变成液态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可知,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在熔化过程中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三、实验题
19.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到水中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给试管加热。这种加热方法称为 ,既可以使海波受热 ,又可以使海波的温度上升 ,便于记录数据;
(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海波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第6min时海波处于 (填物质的状态)。
20.小华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蜡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是 ℃;蜡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可以判断蜡属于 (填“晶体”或“非晶体”);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蜡的温度/℃ 42 44 46 48 49 50 51 52
(2)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温度—时间图像,得出冰熔化特点是 、 ;
(3)另一同学把冰放入如图丁所示的烧杯中,未用酒精灯加热,冰也熔化了.于是他认为冰熔化不需要吸收热量,他的想法 (填“正确”或“不正确”)。他还发现烧杯外壁有一层水珠,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21.如图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如图1所示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为了保证实验的效果,试管中固体物质的表面应 (选填“高于”、“低于”)烧杯中的水面的高度。实验时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试管底部,则测得试管内物质的温度值偏 ;(选填“大”或“小”)
(3)该同学按照正确方法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后画出了如图2所示的熔化和凝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用了 ;DE段该物质处于 状态。
四、简答题
22.好神奇呀!将一把金属勺子放进热水中搅动一会儿它竟然在水中熔化了,如图所示.
金属 镓 锡铟合金 铝 不锈钢
熔点/℃ 29.8 120~190 660.4 1440
请你根据表中所给的信息,判断制成勺子的材料是什么?并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此现象.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