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教案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把握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学习对比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精神,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趣入课
1.导入:(多媒体出示谜语)同学们,你们都很喜欢猜谜语吧?现在就请大家听听老师的这则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子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植物?
2.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读课文了没有?既然读了,此刻不要打开书,看看谁对课文有记忆,这篇__分几部分来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不明白,打开书看看,谁看出来了,一开始写的什么?
2、指名朗读。
3.了解作者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作者――许地山。许地山是一位著名的现代作家和学者,他的作品多涉及乡土人情、自然风光和人生价值等主题。他的散文作品风格清新、寓意深远,深受读者喜爱。《落花生》是他的经典之作,这篇课文将带领我们领略他的文学魅力。
三、学习课文。
1、下面我们采用抓重点的方法学习课文。怎样明白哪一部分是重点呢?看看哪里写的是“详”,还是“略”。
2、课文详细讲解。
【第1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母亲和孩子们一起在后园种花生并获得收获的故事。
首先,作者用“半亩空地”来描绘后园的一片空旷,为下文描述母亲提议种花生提供了背景。接着,通过母亲的话“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展示了母亲的勤劳和孩子们对花生的喜爱,从而引出了种花生的计划。
然后,作者用五个动词“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施肥”来描述种花生的过程,这些动词体现了孩子们的积极和投入。通过这些动词的使用,读者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对种植花生的热情和辛勤付出。
最后,作者用“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来描述种花生的成果。这里的“居然”突出了收获的惊喜和出乎意料,也强调了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整个故事充满了家庭乐趣和成就感,表现了母亲和孩子们的勤劳、热情和团结。
【第2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绘了母亲邀请父亲一起庆祝花生收获的情景。
首先,作者通过引用母亲的话“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落花生,好不好?”来展示母亲的热心和诚意。这句话中的“好不好”用商量的语气,体现了母亲尊重孩子们的意愿,也显示了家庭的和谐。
接着,作者描述了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这进一步强调了母亲的勤劳和热情。通过“吩咐就在后园的茅草亭过这个节”,读者可以感受到母亲对这次收获节的重视和精心准备。
最后,作者用“吩咐”一词来描述母亲的安排,这个词的使用强调了母亲的主导地位和孩子们对母亲的尊重。同时,“茅草亭”的设定也为这次家庭聚会增添了一种亲切和自然的气氛。
整个描述充满了家庭的温馨和和谐,体现了孩子们对母亲的敬爱以及对父亲的的期待。
【第3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绘了晚上父亲参加收获节的情景。
首先,作者用“晚上天色不太好”来描述晚上的天气情况,这为下文中父亲的到来提供了背景。接着,通过“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的描述,体现了父亲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和这次收获节的重要性。
这句话中的“可是”表示转折,将天气的阴沉与父亲的到来形成对比,突出了孩子们对父亲的期待和喜悦。而“实在很难得”则强调了父亲的参与是出乎意料的惊喜,体现了家庭的和睦和亲情的深厚。
整个描述简洁而生动,通过天气的阴沉和父亲的到来形成对比,突出了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珍贵。
【第4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是父亲在参加收获节时与孩子们的对话。
首先,作者通过引用父亲的话“你们爱吃花生吗?”来展示父亲的亲切和关注。这个问题是开放的,可以引发孩子们的积极回答和进一步的交流。通过这个问题的提出,父亲不仅表达了对孩子们的关心,也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
这个问题的使用也体现了父亲的教育智慧。他选择了一个与孩子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从而更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参与。这样的开场方式让整个家庭氛围更加轻松愉快,为后续的交流和分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5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父亲的问题。
首先,作者用“争着”来描述孩子们回答问题的态度,这个词语的使用强调了孩子们的热情和积极性。接着,通过“答应”来描述孩子们的回应,这个词语的使用强调了孩子们对父亲的尊重和顺从。
在回答中,孩子们用了感叹号“爱!”来表达他们对花生的喜爱。这个感叹号的使用强调了孩子们的热情和肯定,进一步体现了他们对花生的喜爱程度。
整个描述展示了孩子们的热情、积极和父亲的受尊重,通过感叹号的使用强调了他们对花生的喜爱,进一步强调了家庭的温馨和和睦。
【第6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是父亲在收获节上引导孩子们说出花生好处的对话。
首先,作者通过引用父亲的话“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来展示父亲的引导和教育智慧。这个问题是开放的,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思考和表达,也让他们在交流中分享对花生的认识和理解。
这个问题的好处在于,它不仅考察孩子们对花生的了解,还鼓励他们在思考和表达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分享。同时,通过孩子们的回答,父亲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了解花生的好处,从而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整个描述展示了父亲的教育智慧和孩子们的思考与表达能力,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强调了花生的好处和教育意义。
【第7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是姐姐在回答父亲的问题时,说出花生味道很美的描述。
首先,作者通过引用姐姐的话“花生的味道很美”来展示她的回答。这个回答突出了花生的美味,体现了姐姐对花生的喜爱和欣赏。
这个回答也从口感的角度评价了花生的美味,让人们可以感受到花生作为食物的美妙之处。这种口感上的评价也是对花生的一种肯定和赞美,体现了姐姐对花生的认识和欣赏。
整个描述展示了姐姐对花生的欣赏和喜爱,通过口感评价的方式强调了花生作为食物的美妙之处。
【第8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是哥哥在回答父亲的问题时,说出花生可以榨油的描述。
首先,作者通过引用哥哥的话“花生可以榨油”来展示他的回答。这个回答突出了花生的经济价值,体现了哥哥对花生实用性的认识。
这个回答从花生的经济价值方面说明了花生的好处,让人们了解到花生不仅仅是一种美味的食品,还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农作物。这种实用性的评价也是对花生的一种肯定和赞美,体现了哥哥对花生的了解和认识。
整个描述展示了哥哥对花生的实用性和经济价值的认识,通过榨油的评价方式强调了花生的实用性和经济价值。
【第9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是作者在回答父亲的问题时,说出花生价钱便宜、人人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的描述。
首先,作者通过引用我的话来展示我的回答。这个回答突出了花生的普及性和受欢迎程度,体现了作者对花生实用性的认识。
这个回答从花生的价格和普及性方面说明了花生的好处,让人们了解到花生是一种物美价廉的食品,适合广大人群食用。这种普及性的评价也是对花生的一种肯定和赞美,体现了作者对花生的了解和认识。
整个描述展示了作者对花生的实用性和普及性的认识,通过价格和普及性的评价方式强调了花生的实用性和普及性。
【第10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是父亲在收获节上对孩子们讲解花生的可贵之处。
首先,父亲通过引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他对花生的看法。他强调了花生有很多好处,但其中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这种对比突出了花生的低调和实在。
接着,父亲用“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来引导孩子们观察花生的生长特点。这种描述强调了花生的朴实无华和默默奉献,让孩子们了解到花生虽然外表不起眼,但它的果实却很有价值。
最后,父亲通过“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来进一步强调花生的内在美和价值。这个描述突出了花生的珍贵和不易被发现的特点,让孩子们明白只有通过深入了解才能发现它的真正价值。
整个描述展示了父亲的教育智慧和对花生的深刻理解。他通过对比、观察和深入讲解的方式,引导孩子们了解花生的特点和价值,从而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11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孩子们和母亲对父亲关于花生可贵之处的认同。
首先,作者通过“我们都说是”来展示孩子们对父亲的话的认同。这个简单的回答表达了孩子们对父亲的理解和赞同。
接着,作者用“母亲也点点头”来描述母亲的反应。这个动作表达了母亲对父亲的话的认同和肯定,进一步强调了家庭中父母对孩子们的教育和引导。
整个描述展示了孩子们和母亲对父亲的理解和赞同,体现了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智慧和孩子们的成长。
【第12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是父亲在讲解完花生的可贵之处后,进一步对孩子们提出的要求。
首先,父亲通过引用自己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一样”来表达他对孩子们的期望。这个表达方式简洁明了,强调了孩子们应该像花生一样具有内在的价值和实用性。
接着,父亲用“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来进一步强调花生的特点。这个描述突出了花生的外表和内在的对比,让孩子们了解到花生虽然外表不起眼,但它的内在却很有价值。这个描述也体现了父亲的教育智慧,他通过花生的特点来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整个描述展示了父亲的教育智慧和对孩子们的期望。他通过讲解花生的特点来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一步强调了内在价值和实用性的重要性。
【第13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是作者对父亲的话的理解和回应。
首先,作者通过引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个观点突出了内在价值和实用性的重要性,强调了人应该做一个有用的人,而不是只注重外表和虚荣。
接着,作者用“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来进一步强调自己的观点。这个描述突出了外表和内在的对比,让人们了解到只注重外表和虚荣是没有价值的,只有对别人有好处、有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这个观点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和追求。他通过父亲的教诲,意识到内在价值和实用性才是最重要的,从而提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做一个有用的人,对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
整个描述展示了作者的教育智慧和对人生的理解,体现了他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14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是父亲对孩子们的期望和教育的总结。
首先,父亲通过引用自己的话“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来表达他对孩子们的期望。这个表达方式简洁明了,强调了孩子们应该具备内在的价值和实用性,做一个有用的人。
这个期望体现了父亲的教育智慧和责任感。他通过讲解花生的特点和教育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一步强调了内在价值和实用性的重要性。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孩子们的期望和希望,激励他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整个描述展示了父亲的教育智慧和对孩子们的期望,体现了他的责任感和对孩子们成长的关注。
【第15自然段讲解】
这段文字描述了孩子们和父亲在收获节上交谈到深夜的情景。
首先,作者通过“我们谈到深夜才散”来描述这次交谈的时间之长和投入程度。这个描述突出了孩子们和父亲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强调了家庭中亲情的紧密和和谐。
接着,作者用“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来描述收获节上的食物已经消耗完毕。这个描述虽然简单,但却突出了家庭中的勤俭节约和物尽其用的理念,也体现了孩子们对父亲的尊重和爱戴。
最后,作者通过“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来强调父亲的话对孩子们的深远影响。这个描述突出了父亲的教育智慧和责任感,也体现了孩子们对父亲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整个描述展示了孩子们和父亲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强调了家庭中亲情的紧密和和谐。同时,也突出了勤俭节约、物尽其用的理念和对父亲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四、总结
在了解了《落花生》的深意之后,我们要思考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关注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其次,我们要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同时,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最后,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为了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朗读活动,让他们通过表演或朗读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更好地领悟文章的主旨和深意,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